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土地整理规划中的自然生态补偿评价方法

2022-06-25 07:29: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地整理规划中的自然生态补偿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2.土地整理包括土地平整工程、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与防护林工程等,它改变区域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也随之变化;这种变化改变着区域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和作用状态,对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人们从不同角度对这些影响作过许多评价。
3.经现有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1612306a,公开日2020年09月01日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该专利文献主要包括如下步骤:厘清高覆盖、中覆盖、低覆盖草地生态系统的差异;根据草地类型及其所具有的服务功能类型,建立草地生态服务分类体系,绘制能流图;使用能值分析法计算草地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存在价值;计算草地分类管理指数;基于草地分类管理指数进行分区管理。虽然该专利申请具有评价准确性、合理性强的特点,但是其指标评价测评效率较低,无法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标评价测评效率高,能够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土地整理规划中的自然生态补偿评价方法。
5.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土地整理规划中的自然生态补偿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1)确定指标权重:确定各个土地质量指标顺序,获取各个指标对服务质量的权重,得到权重输入的预设值,获取针对各预设指标对应的不同等级的专家评价,得到指标评价值向量si,并对评估指标标准化;
8.2)生态风险小区的划分:采用arcgis10.5中的渔网工具将研究区划分为若干个风险小区,大小均为20km
×
20km的网格,计算每个网格的生态风险指数,并将结果分配到生态风险小区的中心点;
9.3)确定评价因子的量化分级:土地利用类型按照对泥石流的影响作用大小进行分级,在值域范围内从优到劣分为五个等级,并分别赋值为5,4,3,2,1,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并对各参评因子进行量化分级;
10.4)构建评价模型:根据确定的各因子不同级别的得分值与权重,建立评价分析模型,根据步骤3)中的评价因子进行的量化分级,得到评价指标,确定废弃地为目标地,采用立体化利用形式的参考评价对象,并将目标地的地块三维空间信息为链接进行数据收集,将参考评价对象的利用形态指标和利用效益指标,构建土地利用评价模型;
11.5)地形梯度分析及数据分级: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评价
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变化状态,然后利用声纳系统探测获取水下地形高程数据;将获得的高程数据转化成实时图;根据fpec地形分布特征,将高程、坡度和tni按自然断点法均分为5级,按其数值大小分别命名为1、2、3、4和5级。
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权重预设值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
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评价值向量si=(s
i1
,s
i2
,....s
in
),i表征第i个预设指标,n表征共有n个等级,s
in
表征第i个预设指标对应第n个等级的评价值。
1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将废弃目标地转化为再生利用转化的土地,同时在收集数据后实现数据属性的结构化。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发明在确定指标权重前,先获取指标评价等级的专家评价,能够很好地对指标评价完成测评,有效提升测评效率。
17.2)本发明利用arcgis10.5中的渔网工具能够很好地实现数据的存储,保留了构成tin包的所有边的列表以及定义tin投影和测量单位的信息。
18.3)本发明中的土地整理改变了区域水分循环模式,通过排灌分离减少作物间的交叉感染,增加土壤熵情,保持土壤肥力。生态补偿评价指标体系力求综合反映土地整理中生态结构的合理性、生态功能的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适宜性的补偿程度。
19.4)本发明中在指标层a1、a2、a3、a7、a8、a9、a12、a15具有很好地生态补偿效果,水土保持良好,土壤无侵蚀或者微度侵蚀,灌水水质为ⅱ级。
20.5)本发明中针对土壤生态评价,其生态补偿评价整体为有或较优,能够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发明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保护范围的基础上从下述描述得到替代技术方案。
22.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土地整理规划中的自然生态补偿评价方法,其能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并结合后文描述具有以下优势。
23.一种土地整理规划中的自然生态补偿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4.1)确定指标权重:确定各个土地质量指标顺序,获取各个指标对服务质量的权重,得到权重输入的预设值,获取针对各预设指标对应的不同等级的专家评价,得到指标评价值向量si,并对评估指标标准化;所述权重预设值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所述评价值向量si=(si1,si2,....sin),i表征第i个预设指标,n表征共有n个等级,sin表征第i个预设指标对应第n个等级的评价值。
25.2)生态风险小区的划分:采用arcgis10.5中的渔网工具将研究区划分为若干个风险小区,大小均为20km
×
20km的网格,计算每个网格的生态风险指数,并将结果分配到生态风险小区的中心点;
26.3)确定评价因子的量化分级:土地利用类型按照对泥石流的影响作用大小进行分级,在值域范围内从优到劣分为五个等级,并分别赋值为5,4,3,2,1,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
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并对各参评因子进行量化分级;
27.4)构建评价模型:根据确定的各因子不同级别的得分值与权重,建立评价分析模型,根据步骤3)中的评价因子进行的量化分级,得到评价指标,确定废弃地为目标地,采用立体化利用形式的参考评价对象,并将目标地的地块三维空间信息为链接进行数据收集,将参考评价对象的利用形态指标和利用效益指标,构建土地利用评价模型;将废弃目标地转化为再生利用转化的土地,同时在收集数据后实现数据属性的结构化。
28.5)地形梯度分析及数据分级: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评价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变化状态,然后利用声纳系统探测获取水下地形高程数据;将获得的高程数据转化成实时图;根据fpec地形分布特征,将高程、坡度和tni按自然断点法均分为5级,按其数值大小分别命名为1、2、3、4和5级。
29.实验例
30.本发明中的土地整理规划中的自然生态补偿评价方法的评价指标权重和分级标准如表1所示:
31.[0032][0033]
由表1可知,本发明中在指标层a1、a2、a3、a7、a8、a9、a12、a15具有很好地生态补偿效果,水土保持良好,土壤无侵蚀或者微度侵蚀,灌水水质为ⅱ级。
[0034]
根据评价指标内涵和评价的标准,综合考虑土地整理项目区实际情况对生态补偿评价结果分为五级,分别为优、较优、一般、较差、差,各级别对应的综合分值,具体如表2所示:
[0035]
级别优较优一般较差差综合分值>5.54.5~5.53.5~4.52.5~3.5<2.5
[0036]
由表2可知,本发明中针对土壤生态评价,其生态补偿评价整体为有或较优,能够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0037]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或者在本公开实施例揭露的思想下,可轻易想到变化、替换或组合,都应涵盖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