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复合滤芯的制作方法

2022-06-24 23:25: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滤芯。


背景技术:

2.复合滤芯是将一种或几种独立功能的滤芯根据需要科学地集合在一个滤芯上,同时发挥其作用。 过滤效率高,不同的过滤功能能优势互补,使适用的环境更广,特别适合水质环境复杂的液体中。过滤成本低,制造是使用的材料更少,使用时要求的配套设备更少,使用中还节省空间与时间。现有复合滤芯一般采用两级直通的水道结构,水道通常从滤瓶的一端进,从另一端出来,水道的路径较短,过滤效果相对较差,同时,在更换滤芯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余水流出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复合滤芯,实现水流阻隔,防止滤芯更换过程中余水流出。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滤瓶和滤瓶盖组件,
5.所述滤瓶盖组件包括滤瓶盖、止水板,滤瓶盖和滤瓶形成有多层同心布置相互连通的滤芯腔,滤瓶盖上形成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最外层的滤芯腔相连通,出水口和最内层的滤芯腔相连通,止水板旋合于滤瓶盖上,止水板上开设有与进水口连通的进水通道、与出水口连通的出水通道;
6.当止水板旋转到进水状态时,止水板上的进水通道和滤瓶盖上的进水口连通,止水板上的出水通道和滤瓶盖上的出水口连通;
7.当止水板旋转到止水状态时,止水板上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分别与滤瓶盖发生错位阻隔。
8.作为改进,所述止水板设置于滤瓶盖中部。
9.再改进,所述滤瓶盖内端面上形成有与进水口连通的环形通道,环形通道和最外层滤芯腔连通。
10.再改进,所述滤瓶盖内端面上连接有同心布置的第一分隔筒和第三分隔筒,第一分隔筒和滤瓶底部之间形成第一折流通道,第三分隔筒和滤瓶底部之间形成第三折流通道,滤瓶底部竖向连接有同心布置的第二分隔筒,第二分隔筒和滤瓶盖内端面之间形成第二折流通道,第一分隔筒和滤瓶内侧壁之间形成与进水口连通的第一滤芯腔,第一分隔筒和第二分隔筒之间形成第二滤芯腔,第二分隔筒和第三分隔之间形成第三滤芯腔,第三分隔筒内形成有和出水口连通的第四滤芯腔,各个滤芯腔内分别设置有过滤材料。
11.再改进,所述第一滤芯腔内设置有颗粒活性炭,第二滤芯腔内设置有碳棒滤芯,第三滤芯腔内设置有ro膜滤芯,第四滤芯腔内设置有活性炭滤芯。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滤瓶盖上设置止水
板,通过转动止水板即可实现水通道的连通和阻隔,当止水板旋转到进水状态时,止水板上的进水通道和滤瓶盖上的进水口连通,止水板上的出水通道和滤瓶盖上的出水口连通;当止水板旋转到止水状态时,止水板上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分别与滤瓶盖发生错位阻隔,从而实现了水流阻隔,防止滤芯更换过程中余水流出。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复合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复合滤芯处于阻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6.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中的复合滤芯,包括滤瓶1和滤瓶盖组件。
17.其中,滤瓶盖组件包括滤瓶盖2、止水板3,滤瓶盖2和滤瓶1形成有多层同心布置相互连通的滤芯腔,滤瓶盖2上形成有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进水口21和最外层的滤芯腔相连通,出水口22和最内层的滤芯腔相连通,止水板3旋合于滤瓶盖2上,止水板3上开设有与进水口21连通的进水通道31、与出水口22连通的出水通道32;
18.当止水板3旋转到进水状态时,止水板3上的进水通道31和滤瓶盖2上的进水口21连通,止水板3上的出水通道32和滤瓶盖2上的出水口22连通;
19.当止水板3旋转到止水状态时,止水板3上的进水通道31和出水通道32分别与滤瓶盖2发生错位阻隔。
20.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止水板3设置于滤瓶盖2中部。
21.进一步地,滤瓶盖2内端面上形成有与进水口21连通的环形通道23,环形通道23和最外层滤芯腔连通,通过设置环形通道23,实现从最外层滤芯腔的环向同步进水。
22.这样,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滤瓶盖2上设置止水板3,通过转动止水板3即可实现水通道的连通和阻隔,当止水板3旋转到进水状态时,止水板3上的进水通道31和滤瓶盖2上的进水口21连通,止水板3上的出水通道32和滤瓶盖2上的出水口22连通;当止水板3旋转到止水状态时,止水板3上的进水通道31和出水通道32分别与滤瓶盖2发生错位阻隔,从而实现了水流阻隔,防止滤芯更换过程中余水流出。
23.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滤瓶1内还设置有多层滤芯结构的回流水道,具体地,在滤瓶盖2内端面上连接有同心布置的第一分隔筒11和第三分隔筒13,第一分隔筒11和滤瓶1底部之间形成第一折流通道111,第三分隔筒13和滤瓶1底部之间形成第三折流通道113,滤瓶1底部竖向连接有同心布置的第二分隔筒12,第二分隔筒12和滤瓶盖2内端面之间形成第二折流通道112,第一分隔筒11和滤瓶1内侧壁之间形成与进水口21连通的第一滤芯腔121,第一分隔筒11和第二分隔筒12之间形成第二滤芯腔122,第二分隔筒12和第三分隔13之间形成第三滤芯腔123,第三分隔筒13内形成有和出水口连通的第四滤芯腔124,各个滤芯腔内分别设置有过滤材料。
24.进一步地,第一滤芯腔121内设置有颗粒活性炭,第二滤芯腔122内设置有碳棒滤芯,第三滤芯腔123内设置有ro膜滤芯,第四滤芯腔124内设置有活性炭滤芯。
2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层滤芯结构,水流从滤瓶1的一端进入并从同一端出来,水
流在滤瓶1内的四个滤芯腔内进行回流,增长了水流路径,实现四层过滤,大大提高了过滤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滤瓶(1)和滤瓶盖组件,所述滤瓶盖组件包括滤瓶盖(2)、止水板(3),滤瓶盖(2)和滤瓶(1)形成有多层同心布置相互连通的滤芯腔,滤瓶盖(2)上形成有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进水口(21)和最外层的滤芯腔相连通,出水口(22)和最内层的滤芯腔相连通,止水板(3)旋合于滤瓶盖(2)上,止水板(3)上开设有与进水口(21)连通的进水通道(31)、与出水口(22)连通的出水通道(32);当止水板(3)旋转到进水状态时,止水板(3)上的进水通道(31)和滤瓶盖(2)上的进水口(21)连通,止水板(3)上的出水通道(32)和滤瓶盖(2)上的出水口(22)连通;当止水板(3)旋转到止水状态时,止水板(3)上的进水通道(31)和出水通道(32)分别与滤瓶盖(2)发生错位阻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板(3)设置于滤瓶盖(2)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瓶盖(2)内端面上形成有与进水口(21)连通的环形通道(23),环形通道(23)和最外层滤芯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瓶盖(2)内端面上连接有同心布置的第一分隔筒(11)和第三分隔筒(13),第一分隔筒(11)和滤瓶(1)底部之间形成第一折流通道(111),第三分隔筒(13)和滤瓶(1)底部之间形成第三折流通道(113),滤瓶(1)底部竖向连接有同心布置的第二分隔筒(12),第二分隔筒(12)和滤瓶盖(2)内端面之间形成第二折流通道(112),第一分隔筒(11)和滤瓶(1)内侧壁之间形成与进水口(21)连通的第一滤芯腔(121),第一分隔筒(11)和第二分隔筒(12)之间形成第二滤芯腔(122),第二分隔筒(12)和第三分隔筒(13)之间形成第三滤芯腔(123),第三分隔筒(13)内形成有和出水口(22)连通的第四滤芯腔(124),各个滤芯腔内分别设置有过滤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腔(121)内设置有颗粒活性炭,第二滤芯腔(122)内设置有碳棒滤芯,第三滤芯腔(123)内设置有ro膜滤芯,第四滤芯腔(124)内设置有活性炭滤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滤瓶和滤瓶盖组件,所述滤瓶盖组件包括滤瓶盖、止水板,滤瓶盖和滤瓶形成有多层同心布置相互连通的滤芯腔,滤瓶盖上形成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最外层的滤芯腔相连通,出水口和最内层的滤芯腔相连通,止水板旋合于滤瓶盖上,止水板上开设有与进水口连通的进水通道、与出水口连通的出水通道;当止水板旋转到进水状态时,止水板上的进水通道和滤瓶盖上的进水口连通,止水板上的出水通道和滤瓶盖上的出水口连通;当止水板旋转到止水状态时,止水板上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分别与滤瓶盖发生错位阻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滤芯,实现水流阻隔,防止滤芯更换过程中余水流出。防止滤芯更换过程中余水流出。防止滤芯更换过程中余水流出。


技术研发人员:邹浩 陈笃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普尔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01
技术公布日:2022/6/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