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超薄延性钢板墙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18 13:40: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薄延性钢板墙的安装结构,属于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而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更是装配式建筑中的佼佼者。
3.现有的超薄延性钢板剪力墙因其钢板较薄,容易造成变形屈曲,导致现场安装困难较大,安装不能一步到位、中途需要停工修正,操作十分麻烦,且效率低。
4.现有技术的超薄延性钢板墙存在超薄钢板安装困难等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薄延性钢板墙的安装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的超薄延性钢板墙存在的超薄钢板安装困难等缺点,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超薄延性钢板墙的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将第一超薄延性钢板、第二超薄延性钢板和钢梁一体化设置,使得超薄延性钢板墙可以实现装配式安装,增加施工效率。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超薄延性钢板墙的安装结构,包括钢板组和钢梁,所述钢板组固定安装在两钢柱之间,所述钢梁设置在钢板组顶端且与钢板组固定连接,所述钢板组包括两第一超薄延性钢板和设置在两第一超薄延性钢板之间的多个第二超薄延性钢板,两所述第一超薄延性钢板相靠近的一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二超薄延性钢板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超薄延性钢板之间固定连接,两所述第一超薄延性钢板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方形钢,所述第二超薄延性钢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方形钢,所述第一方形钢和第二方形钢顶端均与钢梁固定连接。
8.所述第一超薄延性钢板相远离的一侧分别与两钢柱固定连接,所述钢梁两端分别与两钢柱固定连接。
9.所述第一超薄延性钢板前后两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超薄延性钢板;所述第二超薄延性钢板前后两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方形钢。
10.相邻的所述第一方形钢和第二方形钢之间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方形钢之间固定连接。
11.所述钢梁为工字钢。
12.两所述第一超薄延性钢板相远离的一侧均开有一排连接孔,两所述钢柱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翻折板,所述翻折板与第一超薄延性钢板的连接孔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超薄延性钢板、第二超薄延性钢板和钢梁一体化设置,使得超薄延性钢板墙可以实现模块化安
装和转运,装配时可一步到位进行安装,增加了施工效率;
14.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方形钢和第二方形钢的设置,第一方形钢和第二方形钢分别作为第一超薄延性钢板和第二超薄延性钢板的竖向筋肋,避免了第一超薄延性钢板和第二超薄延性钢板安装时容易变形的问题,从而避免了超薄钢板安装困难等问题;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孔和翻折板的设置,增加了本实用新型连接的可靠性和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俯视图。
18.其中附图标记为:1、钢柱;2、翻折板;3、固定螺栓;10、钢板组;11、第一超薄延性钢板;111、第一方形钢;112、连接孔;12、第二超薄延性钢板;121、第二方形钢;20、钢梁。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0.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超薄延性钢板墙的安装结构,包括钢板组10和钢梁20,钢板组10固定安装在两钢柱1之间,钢梁20设置在钢板组10顶端且与钢板组10固定连接,钢板组10包括两第一超薄延性钢板11和设置在两第一超薄延性钢板11之间的多个第二超薄延性钢板12,两第一超薄延性钢板11相靠近的一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二超薄延性钢板12固定连接,相邻的第二超薄延性钢板12之间固定连接,两第一超薄延性钢板11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方形钢111,第二超薄延性钢板12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方形钢121,第一方形钢111和第二方形钢121顶端均与钢梁20固定连接。
21.进一步的,第一超薄延性钢板11相远离的一侧分别与两钢柱1固定连接,钢梁20两端分别与两钢柱1固定连接。
22.进一步的,第一超薄延性钢板11前后两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超薄延性钢板11;第二超薄延性钢板12前后两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方形钢121。
23.进一步的,相邻的第一方形钢111和第二方形钢121之间固定连接,相邻的第二方形钢121之间固定连接。
24.进一步的,钢梁20为工字钢。
25.进一步的,两第一超薄延性钢板11相远离的一侧均开有一排连接孔112,两钢柱1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翻折板2,翻折板2与第一超薄延性钢板11的连接孔112之间通过固定螺栓3固定连接。
26.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
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超薄延性钢板墙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板组(10)和钢梁(20),所述钢板组(10)固定安装在两钢柱(1)之间,所述钢梁(20)设置在钢板组(10)顶端且与钢板组(10)固定连接,所述钢板组(10)包括两第一超薄延性钢板(11)和设置在两第一超薄延性钢板(11)之间的多个第二超薄延性钢板(12),两所述第一超薄延性钢板(11)相靠近的一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二超薄延性钢板(12)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超薄延性钢板(12)之间固定连接,两所述第一超薄延性钢板(11)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方形钢(111),所述第二超薄延性钢板(12)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方形钢(121),所述第一方形钢(111)和第二方形钢(121)顶端均与钢梁(20)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延性钢板墙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薄延性钢板(11)相远离的一侧分别与两钢柱(1)固定连接,所述钢梁(20)两端分别与两钢柱(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延性钢板墙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薄延性钢板(11)前后两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超薄延性钢板(11);所述第二超薄延性钢板(12)前后两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方形钢(121)。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超薄延性钢板墙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方形钢(111)和第二方形钢(121)之间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方形钢(121)之间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超薄延性钢板墙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20)为工字钢。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薄延性钢板墙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超薄延性钢板(11)相远离的一侧均开有一排连接孔(112),两所述钢柱(1)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翻折板(2),所述翻折板(2)与第一超薄延性钢板(11)的连接孔(112)之间通过固定螺栓(3)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薄延性钢板墙的安装结构,属于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包括钢板组和钢梁,所述钢板组固定安装在两钢柱之间,所述钢梁设置在钢板组顶端且与钢板组固定连接,所述钢板组包括两第一超薄延性钢板和设置在两第一超薄延性钢板之间的多个第二超薄延性钢板,两所述第一超薄延性钢板相靠近的一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二超薄延性钢板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超薄延性钢板之间固定连接,两所述第一超薄延性钢板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方形钢,所述第二超薄延性钢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方形钢,所述第一方形钢和第二方形钢顶端均与钢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超薄延性钢板墙存在的超薄钢板安装困难等问题。难等问题。难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狄彤栋 熊锐 李军委 杨宇成 项恩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0
技术公布日:2022/6/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