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加热玻璃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18 12:19: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玻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加热玻璃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人们对玻璃的需求日益增加,功能性玻璃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电加热玻璃作为一种功能性玻璃被广泛地用于飞机、轮船、火车、汽车等诸多领域。
3.现有的电加热玻璃,常见问题有:电加热玻璃在光的照射下,玻璃表面会出现一条“光带”,其来源自现有工艺中玻璃夹层内分布的电阻丝,光带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加热玻璃的透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加热玻璃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电加热玻璃结构,包括定位块和玻璃主体,所述定位块顶部端面开设有定位槽,且定位块底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卡槽,用于玻璃组成的所述玻璃主体设置于定位块底部中端,所述玻璃主体包括单玻璃、导电膜层、钢化玻璃和银浆镀层,所述单玻璃正面均匀附着有导电膜层,且导电膜层采用十欧姆电阻值的tdk材质,所述导电膜层远离单玻璃一端附着有钢化玻璃,且钢化玻璃里层均匀附着有硅胶层,所述单玻璃与钢化玻璃组合厚度与卡槽开设尺寸相吻合,所述导电膜层两侧连接有银浆镀层,且银浆镀层采用树脂基体的导电银胶。
7.优选的,所述单玻璃两侧对称安装有用于均匀导热的匀热机构,所述匀热机构包括电极,所述电极采用导电金属材质,且电极与导电膜层及银浆镀层均构成电性连接。
8.优选的,所述匀热机构还包括金属板和散热孔,所述电极内部连接有金属板,且金属板表面均匀开设有散热孔,所述金属板纵向分布于两侧单玻璃结构间隙内,所述散热孔呈蜂窝状结构。
9.优选的,所述匀热机构还包括内曲通道,所述金属板两侧贴合有内曲通道,且内曲通道内径自上而两侧对称渐变,所述内曲通道开设于单玻璃内侧。
10.优选的,所述电极外部安装有用于漏电防护的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内部填充有聚氨酯泡沫塑料,且绝缘壳体截面呈工字形结构。
11.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还包括接口,所述绝缘壳体顶部对称开设有两处接口,且接口通过电极与金属板构成电性连接。
12.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还包括隔热层,所述接口内部安装有隔热层,且隔热层包裹于电极外部,所述隔热层通体内部填充有气凝胶毡。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解决电加热玻璃在光的照射下,玻璃表面会出现一条“光带”,其来源自现有工艺
中玻璃夹层内分布的电阻丝,光带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加热玻璃的透视效果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加热玻璃结构,摈弃电阻丝位于玻璃夹层内的结构分布,转而使用具备更优良导电散热效果的导电膜层,其具有更为优良的光学效果,不影响光源直射下加热玻璃的透视效果,适用性更强。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玻璃主体的设置,传统工艺中单玻璃与外层钢化玻璃之间呈直线分布有电阻丝,其能够使加热玻璃热量分布较为均匀,但是却不可避免的在强烈光源直射下产生降低透视度的光带,本实用通过在单玻璃与钢化玻璃之间填充tdk材质的导电膜层,使得透明导电层的低电阻化和采用独特的光学调整层配合实现更为优良的光学效果,不影响光源直射下加热玻璃的透视效果,适用性更强,导电膜层由电极通过单玻璃侧面的银浆镀层供电发热,此外通过定位块的设置便于将加热玻璃准确卡合于安装位置内,定位块底部两侧卡槽的开设便于维持单玻璃与钢化玻璃相互附着的稳定性;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匀热机构的设置,接口通过电极向纵向分布于单玻璃两侧的金属板供电,使得导电金属板发热,其发散的热量通过蜂窝状的散热孔散发出去,单玻璃内侧内曲通道的开设,其渐变式的内径分布有利于减缓热量位于内曲通道内的流通,提升热效率的同时便于对内层单玻璃实施均匀的加热;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护机构的设置,为了防护暴露于单玻璃侧面的银浆镀层及电极,通过防护机构的设置,在接口外部安装有聚氨酯泡沫塑料材质的绝缘壳体,有效隔绝热量避免手持时的烫伤,接口内部覆盖于电极外的气凝胶毡材质的隔热层,气凝胶毡柔软﹑易裁剪﹑密度小、无机防火﹑整体疏水、绿色环保,有利于延长加热玻璃的整体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匀热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定位块;2、定位槽;3、卡槽;4、玻璃主体;401、单玻璃;402、导电膜层;403、钢化玻璃;404、银浆镀层;5、匀热机构;501、电极;502、金属板;503、散热孔;504、内曲通道;6、防护机构;601、绝缘壳体;602、接口;603、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22.如图1所示,一种电加热玻璃结构,包括定位块1和玻璃主体4,定位块1顶部端面开设有定位槽2,且定位块1底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卡槽3,通过定位块1顶部定位槽2的开设便于将加热玻璃准确卡合于安装位置内,定位块1底部两侧卡槽3的开设便于维持单玻璃401与钢化玻璃403相互附着的稳定性,用于玻璃组成的玻璃主体4设置于定位块1 底部中端,玻璃主体4包括单玻璃401、导电膜层402、钢化玻璃403和银浆镀层404,单玻璃401正面均匀附着有导电膜层402,且导电膜层402采用十欧姆电阻值的tdk材质,通过在单玻璃401与钢化玻璃403之间填充tdk材质的导电膜层402,使得透明导电层的低电阻化和采用独特的光学调整层配合实现更为优良的光学效果,不影响光源直射下加热玻璃的透视效果,导电膜层402由电极501通过单玻璃401侧面的银浆镀层404供电发热,导电膜层402远离单玻璃401一端附着有钢化玻璃403,且钢化玻璃403里层均匀附着有硅胶层,单玻璃401与钢化玻璃403
组合厚度与卡槽3开设尺寸相吻合,导电膜层402两侧连接有银浆镀层404,且银浆镀层404采用树脂基体的导电银胶。
23.如图2所示,单玻璃401两侧对称安装有用于均匀导热的匀热机构5,匀热机构5包括电极501,电极501采用导电金属材质,且电极501与导电膜层402及银浆镀层404均构成电性连接,匀热机构5还包括金属板502和散热孔503,电极501内部连接有金属板 502,且金属板502表面均匀开设有散热孔503,金属板502纵向分布于两侧单玻璃401结构间隙内,散热孔503呈蜂窝状结构,匀热机构5还包括内曲通道504,金属板502两侧贴合有内曲通道504,且内曲通道504内径自上而两侧对称渐变,内曲通道504开设于单玻璃401内侧,接口602通过电极501向纵向分布于单玻璃401两侧的金属板502供电,使得导电金属板502发热,其发散的热量通过蜂窝状的散热孔503散发出去,单玻璃401 内侧内曲通道504的开设,其渐变式的内径分布有利于减缓热量位于内曲通道504内的流通,提升热效率的同时便于对内层单玻璃401实施均匀的加热。
24.如图3所示,电极501外部安装有用于漏电防护的防护机构6,防护机构6包括绝缘壳体601,绝缘壳体601内部填充有聚氨酯泡沫塑料,且绝缘壳体601截面呈工字形结构,防护机构6还包括接口602,绝缘壳体601顶部对称开设有两处接口602,且接口602通过电极501与金属板502构成电性连接,防护机构6还包括隔热层603,接口602内部安装有隔热层603,且隔热层603包裹于电极501外部,隔热层603通体内部填充有气凝胶毡,为了防护暴露于单玻璃401侧面的银浆镀层404及电极501,在接口602外部安装有聚氨酯泡沫塑料材质的绝缘壳体601,有效隔绝热量避免手持时的烫伤,接口602内部覆盖于电极501外的气凝胶毡材质的隔热层603,有利于延长加热玻璃的整体使用寿命。
25.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一种电加热玻璃结构时,通过在单玻璃401与钢化玻璃403之间填充tdk材质的导电膜层402,使得透明导电层的低电阻化和采用独特的光学调整层配合实现更为优良的光学效果,不影响光源直射下加热玻璃的透视效果,适用性更强,导电膜层402由电极501通过单玻璃401侧面的银浆镀层404供电发热,此外通过定位块1顶部定位槽2的开设便于将加热玻璃准确卡合于安装位置内,定位块1底部两侧卡槽3的开设便于维持单玻璃401与钢化玻璃403相互附着的稳定性,接口602通过电极501向纵向分布于单玻璃401两侧的金属板502供电,使得导电金属板502发热,其发散的热量通过蜂窝状的散热孔503散发出去,单玻璃401内侧内曲通道504的开设,其渐变式的内径分布有利于减缓热量位于内曲通道504内的流通,提升热效率的同时便于对内层单玻璃401实施均匀的加热,为了防护暴露于单玻璃401侧面的银浆镀层404及电极501,在接口602 外部安装有聚氨酯泡沫塑料材质的绝缘壳体601,有效隔绝热量避免手持时的烫伤,接口 602内部覆盖于电极501外的气凝胶毡材质的隔热层603,气凝胶毡柔软﹑易裁剪﹑密度小、无机防火﹑整体疏水、绿色环保,有利于延长加热玻璃的整体使用寿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