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应急处置预案生成推送方法及综合指挥控制管理系统与流程

2022-06-18 00:52: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安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急处置预案生成推送方法及综合指挥控制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安防系统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日常监管与应急组织管理有效整合的现实需求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应急处置预案如何有效适配现场情况、做出自动反应,对于提高应急处置效率、降低人为因素的误判或延判具有重要价值。为提高公共建筑、公共交通场站、公共空间、商业中心、大型企业、产业园区的安防事件应急处置管理水平,应结合安防系统设置智能预案管理模块。
3.目前常用的安防系统,主要包括感知模块、通信模块、数据库和统计模块、业务图层模块、人工中控模块、人员组织管理模块等,需要人工对设备运行状态、现场组织、通讯联络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及指挥,发生突发事件时,实现制定的预案库相对固化、难以匹配现场的复杂情况,并且往往由于信息传递混乱、协调指挥职权等问题影响处置效率和效果,并可能导致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急处置预案生成推送方法,包括步骤:
5.在获取到前端感知设备发出的报警信号时,根据前端感知设备的编码和地址获取当前进入报警状态的前端感知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数量信息;
6.根据位置信息,匹配阈值距离内的掌端智能设备,并向掌端智能设备推送预警信息;
7.判断是否为误报警、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
8.若不是误报警,则在获取到确认发生突发事件的信息后,对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联动应急疏散设备;
9.调取对应的处置预案策略。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包括:
11.根据前端感知设备的类型、预计信息类型,结合预制的处置预案分类,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判断是否为误报警包括:
13.获取当前处于报警状态的前端感知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判断是否为误报警;
14.根据位置信息,调取周边监控图像,通过对人员行为进行分析,判断是否为误报警。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对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进行预测包括:
16.根据前端感知设备的编码和地址,结合位置信息,按照应急处置等级“ 1”的原则,
推测在自动处置装置失效的情况下,预设时间后突发事件自然发展或蔓延的状态和影响。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根据预测结果联动应急疏散设备包括:释放逃生通道的门禁、自动将垂直电梯降到一层、播放应急疏散广播。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调取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策略包括:
19.图示化高亮标记突发事件处置装备和器材的分布位置和编组编号;
20.根据勤务标号以及定位信息生成处置编号,生成与定位信息位置相接近的突发事件处置装备和器材位置信息及编码信息,并推送至掌端智能设备;
21.向掌端智能设备发送安全防护注意要点及该突发事件不同类型特征的前期处置方法;
22.向掌端智能设备发送疏散信息、巡查信息、支援信息以及疏导信息。
2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调取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策略之后,还包括:
24.获取现场处置实施情况图像信息、现场处置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生成处置记录。
2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调取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策略之后,还包括:
26.收到增援信息、求救信息时,向掌端智能设备发出增援信息;
27.收到突发事件现场处置结束信息时,向掌端智能设备发出勤务安排信息。
2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收到突发事件现场处置结束信息之后,还包括:
29.对安防设备进行评估。
30.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综合指挥控制管理系统,包括:处置状态响应记录模块、智能预案生成模块和掌端智能设备,所述处置状态响应记录模块、所述智能预案生成模块和所述掌端智能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的应急处置预案生成推送方法,所述处置状态响应记录模块、所述智能预案生成模块和所述掌端智能设备之间通过无线通信系统进行通信。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发出警报的前端感知设备的编码以及地址快速定位到出现情况的地点,及时召集位于附近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理,还能对信息的自动整合,自动判别突发事件类型及对应的处置预案策略,能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置,降低人工操作的延时、误判等影响。
附图说明
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33.图1为实施例1所述所述应急处置预案生成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34.图2为实施例1所述所述应急处置预案生成推送方法的使用流程图;
35.图3为实施2所述综合指挥控制管理系统的框架图;
36.图4为实施2所述综合指挥控制管理系统的网络拓扑图;
37.图5为实施例2所述掌端智能设备的显示界面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9.实施例1
40.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急处置预案生成推送方法,突发事件为发生火情时,前端感知设备为烟感报警装置,突发事件为发生内涝时,前端感知设备为水位监测前端,本实施例以a组建筑三楼发生火情为例,如图1和图2所示,对本实施例做进一步解释,包括步骤:
41.s1、在获取到烟感报警装置发出的报警信号时,根据烟感报警装置的编码和地址获取当前进入报警状态的烟感报警装置的位置信息和数量信息;
42.s2、根据位置信息,匹配阈值距离内的掌端智能设备,并向掌端智能设备推送预警信息;工作人与通过掌端智能设备打卡签到,进行实时定位,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可预先设置阈值距离,当工作人员位于阈值距离范围内时,便向该些工作人员所持的掌端智能设备推送预警信息,告知上述工作人员在a组建筑有烟感报警。
43.s3、判断是否为误报警、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具体地,是否为误报警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判断:
44.获取当前处于报警状态的烟感报警装置的维护保养记录,判断是否为误报警,如检索判断已启动的烟感前端是否曾有过误报记录、是否临近设备使用期限,从而对误报警进行推测;
45.或者根据位置信息,调取周边监控图像,通过对人员行为进行分析,判断是否为误报警,在此,可以通过具备人员行为分析的摄像头实现,如果存在人员异常扰动等行为,则可推断为误报警。
46.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具体为:根据烟感报警器发出的报警信号,视频监控系统通过人员行为特征分析,如发现人流扰动等情况,则判断为发生火情。
47.s4、若不是误报警,则在获取到确认发生火情的信息后,对火情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联动应急疏散设备;
48.距离现场最近的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对是否发生火情人工进行判断,若发生火情,则通过掌端智能设备进行确认。
49.对火情进行预测包括:根据烟感报警装置的编码和地址,结合位置信息,如该位置信息放置物品的类型等,按照应急处置等级“ 1”的原则,推测在自动喷淋装置失效的情况下,10分钟后火情自然蔓延的状态和影响,如预测结果为:有必要在a组建筑内全面启动应急疏散。联动应急疏散设备包括:释放逃生通道的门禁、自动将垂直电梯降到一层、播放应急疏散广播等。
50.s5、调取火情处置预案策略,包括:
51.图示化高亮标记消防器材的分布位置和编组编号,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标记,快速进行救援灭火行动;
52.根据勤务标号以及定位信息生成处置编号,生成与定位信息位置相接近的消防器材位置信息及编码信息,并推送至掌端智能设备,处置编号用于为火情结束后归档编号,对同期发生的不同事件进行区别;
53.向掌端智能设备发送安全防护注意要点及不同类型火情的前期处置方法;
54.向掌端智能设备发送疏散信息、巡查信息、支援信息以及疏导信息,安排在主要疏散通道、疏散门就近的工作人员收到疏散信息后,对公众进行疏散,安排在特定位置的工作人员收到巡查信息后,巡查附近的房间是否滞留尚未知情的群众,位于其他建筑内的工作人员说到支援信息或者疏导信息时,开始进行支援、疏导外围交通等工作。
55.在处置的过程中,获取现场处置实施情况图像信息、现场处置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以日志的形式生成处置记录,辅助人工对处置策略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56.为了进一步实现救援的智能化,本实施例还包括:
57.收到增援信息、求救信息时,向掌端智能设备发出增援信息,当工作人员通过掌端智能呼叫增员、受伤求救时自动做出反馈,向就近的其他工作人员推送增援信息,并协助指挥员自动呼叫110、119等应急电话;
58.收到火情扑灭信息时,向掌端智能设备发出勤务安排信息,现场处置人员扑灭初期火情后,通过掌端智能设备进行确认,系统恢复正常运作状态,向各级工作人员推送指令,恢复正常的勤务安排。
59.在火情结束后,还包括:对安防设备进行评估,包括:需要更换的烟感前端、需要维修的前端、需要补充或者更新的消防器材、需要检修的电梯设备等。
60.本实施例还可以为管网破裂等其他突发事件,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61.以下为本实施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2.在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火灾事故中,预警信息发现不及时、指挥人员指挥调度不当、工作人员处置速度过慢、未能及时扑灭初期火情是主要原因。按照传统的安防管理模式,工作人员按照固定线路巡检发现、公众报告、人工值守监控系统等方式,均会存在漏检、延时等情况,并且发现火情后逐级上报、人工确定工作人员的实时位置、分配处置角色等工作往往耗时10-15分钟,严重影响处置效率,错失3-7分钟内扑灭初期火情的最佳处置时间。本实施例结合安防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结合标准化数据智能生成应急处置预案并自动推送的方法,以智能安防系统自带的服务器存储、运算功能及内部网络通信带宽测算,从系统确认火情(可无需人工干预)至分发预案,所需运算分析的数据量约为300m(以视频监控行为分析为主),可在60秒钟内完成推送,并且可以确保推送至距离现场最近的工作人员(立体空间需辅助5g定位或wifi定位),可保障工作人员在3-7分钟内利用最佳处置时间扑灭初期火情,并同步提供最佳疏散逃生路线的有效支持。
63.按照本实施例示例的包含一组3座建筑物的建筑群计算,该组建筑在24年内发生火灾的概率为100%:30
×
100%
÷
(41.55%
×
3)=24;直接经济损失预期值为67000元;24年内,按照传统安防方式安排值班员24小时分别值守3个独立监控中心所需人力资源开支为:24
÷3×
7/5
×
10338(2021年上海市平均工资)
×
12
×
24
×
3=37514534元,平均每年1563106元。如果改用本新型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行模式,可实现统一管理维护或乃至值守模式,仅监控中心人力资源即可节约2/3至100%的支出,即平均每年1042070~1563106元。此外,可将导致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火灾事故降低约80%的概率。
64.实施例2
6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综合指挥控制管理系统,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处置状态响应记录模块、智能预案生成模块和掌端智能设备,处置状态响应记录模块、智能预案生成模块和掌端智能设备用于执行实施例1的应急处置预案生成推送方法,处置状态响应记录模块、智能预案生成模块和掌端智能设备之间通过无线通信系统进行通信。
66.具体地,智能预案生成模块预先存储有预制处理策略库,在紧急情况下,便于调取火情预案策略,智能预案生成模块还设置有处置方向与因子模块,其包括:突发事件类型判别模块、处置装备与设备调用模块、处置力量分布模块。
67.处置装备与设备调用模块包括有:电梯管理模块、应急疏散通道管理模块、无线对讲模块、内部广播模块、应急装备管理模块,在火情处置过程中,电梯管理模块自动将垂直电梯降到一层;应急疏散通道管理模块释放逃生通道的门禁;无线对讲模块以及内部广播模块开启,为疏散、救援提供便利;应急装备管理模块可以提供应急装备的状态信息以及位置信息。
68.突发事件类型判别模块用于实时获取报警信息,并对报警信息进行分析,其包括:停车场管理模块、门禁管理模块、安检模块、入侵报警模块、视频监控模块、电子巡更模块、设备监测模块、一键式应急响应模块、或者自动报警模块、气象水文预警终端和地震监测预警终端。事件感知与自动分析模块均可产生标准和数据格式的预警信息,对该些预警信息按照预设的逻辑或基于历史数据回顾分析等特定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可以初步判断在特定位置、特定时间所发生的特定预警时间、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其严重程度,该些内容可以作为触发应急预案的基本条件,并构成预案处置类型的基本要素。
69.处置力量分布模块包括处置力量分布模块,其包括有:内部组织管理框架、工作人员勤务管理模块和人员签到定位管理模块,内部组织管理框架用于确认指挥层级和相关负责人的权限,如:现场处置指挥的身份和权限,需要通过预设的内部管理框架确认:值班经理、值班主任等,工作人员勤务管理模块用于记录工作人员的工作安排,人员签到定位管理模块用于工作人员的打卡,通过打卡,实时获取到工作人员的当前位置信息。如图5所示,工作人员通过掌端智能设备将相关信息上传到处置力量分布模块中。处置力量分布模块内的信息构成了预警事件现场处置的人力资源要素,事件分析要素、人力资源要素结合装备运维情况及预制的处置策略,则可实现应急处置预案,并能通过标准化数据填充到统一格式的预案文本中,形成智能预案的方案。
70.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