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装饰用室内照明智能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8 00:43: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装饰用室内照明智能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装饰是为保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完善建筑物的物理性能、使用功能和美化建筑物,采用装饰装修材料或饰物对建筑物的内外表面及空间进行的各种处理过程。建筑装饰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通常情况下,室内(家中)的装饰用具基本上都属于建筑装饰,例如:家具、窗帘、家电、灯具等。其中,灯具既起到装饰的作用,又起到日常的照明作用。
4.通常情况下,室内照明系统(灯具)普遍采用通过常见的开关来实现开启和关闭,然而在人们进入室内各房间后,由于主观上的人为因素(忘记、疏忽等),并未及时关闭开关,导致灯具不分白天和夜晚而始终处于点亮状态,此种情况非常普遍,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能源损失。
5.为此,市场上出现了通过声控开关或触摸开关等来实现室内照明系统的开启和关闭,即在检测到有人员进入时所产生的声音信号(拍手声、脚步声等人为发出的声音)或触摸开关时所感应产生的脉冲信号,来控制照明系统的开启和关闭。
6.无论是声控开关,还是触摸开关,均存在以下缺陷:
7.1、声控开关所检测到的声音信号来自于周围的环境,只要是附近有足够强度的声音产生,甚至是附近道路上的汽车喇叭声或较强的鞭炮声等,均能够触发声控开关而开启照明系统,使得照明系统误开启,从而无法识别是否是真的有人员进入。
8.2、触摸开关依赖于人的手部去接触而触发,但是在光线很暗的条件下(夜晚),人们往往无法识别方向和触摸开关所在的位置,从而无法去触摸开关,达到开启照明系统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建筑装饰用室内照明智能控制装置,在满足正常照明所需的基础上,来实现节能,且不受其他因素干扰,不受实际使用的限制,并能够提高检测精度,实现精准控制。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1.一种建筑装饰用室内照明智能控制装置,包括有安装于入户玄关处的第一照明灯具、对应安装于室内各房间中的若干个第二照明灯具以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12.第一光照传感器,安装于入户玄关处,用于检测入户玄关处的光照强度,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3.若干个第二光照传感器,分别对应安装于室内各房间中,用于检测所在房间的光照强度,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4.第一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安装于入户玄关处,用于检测有无人员入户,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5.若干个第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分别对应安装于室内各房间的入口处,用于检测有无人员进入所在房间,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6.身份识别模块,安装于入户玄关处,用于对入户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7.主继电器,安装于室内各房间的照明总线上,用于控制室内各房间的照明总线的通断,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8.第一继电器,安装于所述第一照明灯具的供电回路中,用于控制第一照明灯具的供电回路的通断,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9.若干个第二继电器,分别对应安装于所述若干个第二照明灯具的供电回路中,用于对应控制若干个第二照明灯具的供电回路的通断,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0.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器采用plc,安装于室内配电箱中。
21.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光照传感器安装于入户玄关处靠近入户门的位置,每个第二光照传感器分别对应安装于所在房间靠近窗户的位置。
22.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安装于入户玄关处的屋顶位置,每个第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分别对应安装于所在房间的入口处的屋顶位置。
23.进一步的,所述的身份识别模块采用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和虹膜识别模块中的一种,安装于入户玄关处的墙壁上。
24.进一步的,所述的主继电器、第一继电器和若干个第二继电器均采用常开型继电器,均安装于室内配电箱中。
25.进一步的,所述的若干个第二继电器相并联,再与所述主继电器相串联后,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相并联。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7.1、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有无人员入户,并采用第一光照传感器检测入户玄关的光照强度,在检测到的光照强度不能够满足正常的光照强度,并检测到有人员入户时,开启入户玄关的照明灯具,在满足正常照明所需的基础上,实现了节能,且不受其他因素干扰,不受实际使用的限制,实现容易,使用可靠。
28.2、本实用新型采用若干个第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有无人员进入相应的房间,并采用若干个第二光照传感器检测所在房间的光照强度,在检测到的光照强度不能够满足正常的光照强度,并检测到有人员进入房间时,开启相应房间的照明灯具,在满足正常照明所需的基础上,同样实现了节能,且不受其他因素干扰,不受实际使用的限制,实现容易,使用可靠;此外,能够独立控制各房间的照明灯具,避免了采用一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统一控制各房间所造成的弊端,提高了检测精度,实现了依据不同房间(朝南和朝北房间)在同一时间段的不同光照强度来控制相应的照明灯具开启与否,从而实现了精准控制。
29.3、本实用新型采用身份识别模块识别入户人员的身份,在身份识别无误后才能导通室内各房间的照明总线,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安全。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参见图1,一种建筑装饰用室内照明智能控制装置,包括有安装于入户玄关处的第一照明灯具2、对应安装于室内各房间中的若干个第二照明灯具3以及控制器1,还包括有:
33.第一光照传感器4,安装于入户玄关处,用于检测入户玄关处的光照强度,并与控制器1电连接;
34.若干个第二光照传感器5,分别对应安装于室内各房间中,用于检测所在房间的光照强度,并与控制器1电连接;
35.第一热释电红外传感器6,安装于入户玄关处,用于检测有无人员入户,并与控制器1电连接;
36.若干个第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7,分别对应安装于室内各房间的入口处,用于检测有无人员进入所在房间,并与控制器1电连接;
37.身份识别模块8,安装于入户玄关处,用于对入户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并与控制器1电连接;
38.主继电器9,安装于室内各房间的照明总线上,用于控制室内各房间的照明总线的通断,并与控制器1电连接;
39.第一继电器10,安装于第一照明灯具2的供电回路中,用于控制第一照明灯具2的供电回路的通断,并与控制器1电连接;
40.若干个第二继电器11,分别对应安装于若干个第二照明灯具3的供电回路中,用于对应控制若干个第二照明灯具3的供电回路的通断,并与控制器1电连接。
41.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器1采用plc,安装于室内配电箱中,便于安装。
4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光照传感器4安装于入户玄关处靠近入户门的位置,能够提高第一光照传感器4的检测精度;每个第二光照传感器分别对应安装于所在房间靠近窗户的位置,能够提高各第二光照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43.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热释电红外传感器6安装于入户玄关处的屋顶位置,能够更为精确的检测有无人员入户;每个第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分别对应安装于所在房间的入口处的屋顶位置,能够更为精确的检测有无人员进入相应的房间。
44.本实用新型中,身份识别模块8采用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和虹膜识别模块中的一种,安装于入户玄关处的墙壁上,便于采集入户人员的身份信息(指纹、面部或虹膜信息)。
45.本实用新型中,主继电器9、第一继电器10和若干个第二继电器11均采用常开型继电器,均安装于室内配电箱中,便于安装。
46.本实用新型中,若干个第二继电器11相并联,再与主继电器9相串联后,与第一继
电器10相并联。
4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及的室内房间应当包括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
4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49.工作时,当入户门开启后,第一热释电红外传感器6检测有无人员入户,并将检测到的人员进入信号(电平信号)发送至控制器1;同时,第一光照传感器4检测入户玄关处的光照强度信号(电压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1;控制器1对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在光照强度信号所对应的光照强度不能满足正常的光照强度,即入户玄关处的光照强度(亮度)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照明条件时,控制器1在接收到人员进入信号后,向第一继电器10发送控制指令(电平信号),第一继电器10闭合,第一照明灯具2的供电回路导通,第一照明灯具2点亮。
50.接着,身份识别模块8采集入户人员的身份信息(指纹、面部或虹膜信息),并将所采集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控制器1,控制器1在与所存储的正确身份信息进行比对,比对成功后,向主继电器9发送控制指令(电平信号),主继电器9闭合。
51.然后,进入相应的房间,此时,对应的第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有无人员入户,并将检测到的人员进入信号(电平信号)发送至控制器1;同时,相应房间内的第二光照传感器检测所在房间的光照强度信号(电压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1;控制器1对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在光照强度信号所对应的光照强度不能满足正常的光照强度,即相应房间的光照强度(亮度)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照明条件时,控制器1在接收到人员进入信号后,向对应的第二继电器发送控制指令(电平信号),对应的第二继电器闭合,对应的第二照明灯具的供电回路导通,对应的第二照明灯具点亮。
52.需要说明的是,室内各房间的墙壁上可以安装开关,各开关与对应的第二继电器相并联,不影响正常使用。
53.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54.故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各种等同变换,均为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