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模块化箱体建筑层叠安装方法与流程

2022-06-16 05:56: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箱体建筑层叠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2.模块化箱体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体系,通过箱体之间拼装,具有施工周期短的特性。前期技术不成熟,预制的箱体存在尺寸偏差的问题,影响后期装配施工,例如箱体预制后,底部不在一个水平面,存在中部支座翘起或两端支座翘起的情况,导致相邻两层箱体叠加后,支座之间存在较大缝隙,安装后影响整个箱体建筑的垂直度,也会使得内部结构受力发生变化。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模块化箱体建筑层叠安装方法,能够在安装时消除箱体尺寸偏差带来的影响,使得整个箱体建筑连接可靠,垂直度好,安装精度高。
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块化箱体建筑层叠安装方法,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有6个支座,支座以2个一组,分别位于所述箱体底部的两端和中部,位于所述箱体中部的一组支座为支座b,位于所述箱体端部的两组支座分别为支座a和支座c,以及:
5.步骤s1,将所述箱体吊至水平的标准平台上,进行预拼装校核,检查所述箱体整体变形情况并记录;
6.步骤s2,根据所述箱体整体变形情况进行分类,若所述箱体的所有支座与标准平台之间不存在缝隙,则为标准箱,若所述箱体的支座b与标准平台之间存在缝隙,则为中缝箱,若所述箱体的支座a或支座c仅一端与标准平台之间存在缝隙,则为边缝箱;
7.步骤s3,将所述箱体吊起以层叠安装,所述箱体之间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每吊装一层所述箱体便进行拧紧操作,根据所述箱体的类型选择拧紧方式,若吊装的是标准箱,则对标准箱的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初拧,然后进行同步复拧,若吊装的是中缝箱,则对中缝箱的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初拧,然后对支座a和支座c均进行复拧,若吊装的是边缝箱,则对边缝箱不存在缝隙的端部支座下加入临时垫板以垫高,使得边缝箱的所有支座不存在缝隙,再对未加临时垫板的剩余支座进行初拧,然后移出临时垫板,对此处支座进行初拧,最后对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复拧;
8.步骤s4,当全部所述箱体均吊装完成后,从底层所述箱体向上对所有的支座进行终拧操作,完成箱体建筑的层叠安装。
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块化箱体建筑层叠安装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0.1.在步骤s1中,将箱体放置在水平的标准平台上,以判断该箱体的变形情况,从而在步骤s2中,根据变形情况对箱体进行分类,分类后便于在步骤s3中根据不同类型的箱体实施不同的方法进行连接,使得最终的箱体建筑满足设计要求。箱体建筑连接可靠,垂直度好,安装精度高。
11.2.拧紧方式分为初拧操作、复拧操作和终拧操作,其中初拧操作能够将相邻的两层箱体初步进行连接,使得位于下层的箱体能够受到上层箱体的重力施加,抵消下层箱体自身的形变带来的尺寸偏差;复拧操作,将连接支座的螺栓扭矩施加至设计扭矩值,保证连接可靠;终拧操作,可以补偿中途施工可能造成的扭矩损失,确保箱体建筑的所有支座,其连接螺栓均达到设计扭矩,消除施工造成的误差影响。
1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进行初拧操作时,拧紧扭矩为设计扭矩的1/2,进行复拧操作时,拧紧扭矩为设计扭矩,进行终拧操作时,拧紧扭矩亦为设计扭矩,以补偿支座间的扭矩损失。
1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复拧操作和初拧操作之间的间隔时间不超过12小时。
1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中,还包括步骤s3.1,每完成一层所述箱体的吊装后,对该所述箱体的标高进行检测,若所述箱体的标高超出设计值,则核查标高超出部位的支座的贴合情况和螺栓扭矩值,并进行调整,使所述箱体的标高满足要求。
1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4中,进行终拧操作前,先对全部所述箱体所构成的整体建筑进行标高测量,确认标高满足要求后,再进行终拧操作。
1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中,首先吊装中缝箱,对该层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初拧操作,然后除支座b外,其余支座均同步进行复拧操作,接着吊装标准箱,对该层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初拧操作,同时对前一层中缝箱的支座b进行复拧操作,最后再对该层标准箱除支座b外,其余支座同步进行复拧操作,继续吊装标准箱,重复上述操作,至最后一个标准箱吊装后,对所有支座均进行复拧操作,完成箱体建筑的层叠安装。
1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中,首先吊装中缝箱,对该层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初拧操作,然后除支座b外,其余支座均同步进行复拧操作,接着继续吊装中缝箱,对该层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初拧操作,然后对该层除支座b外,其余支座同步进行复拧操作,继续吊装中缝箱,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最后一层进行吊装标准箱,对该层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初拧操作,然后从底层开始向上对所有的支座b进行复拧操作,最后对该层剩余支座进行复拧操作,完成箱体建筑的层叠安装。
1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中,首先吊装中缝箱,对该层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初拧操作,然后除支座b外,其余支座均同步进行复拧操作,接着吊装边缝箱,对该层边缝箱不存在缝隙的端部支座下加入临时垫板以垫高,使得边缝箱的所有支座不存在缝隙,再对未加临时垫板的剩余支座进行初拧操作,然后移出临时垫板,再对此处支座进行初拧操作,接着对前一层的中缝箱支座b进行复拧操作,同时对该层的边缝箱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复拧操作。
19.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0.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缝箱正视图;
2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边缝箱正视图。
24.附图标记:
25.箱体 100。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9.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0.参照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块化箱体建筑层叠安装方法,包括箱体100,箱体100设有6个支座,支座以2个一组,分别位于箱体100底部的两端和中部,位于箱体100中部的一组支座为支座b,位于箱体100端部的两组支座分别为支座a和支座c,以及:
31.步骤s1,将箱体100吊至水平的标准平台上,进行预拼装校核,检查箱体100整体变形情况并记录;
32.步骤s2,根据箱体100整体变形情况进行分类,若箱体100的所有支座与标准平台之间不存在缝隙,则为标准箱,若箱体100的支座b与标准平台之间存在缝隙,则为中缝箱,若箱体100的支座a或支座c仅一端与标准平台之间存在缝隙,则为边缝箱;
33.步骤s3,将箱体100吊起以层叠安装,箱体100之间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每吊装一层箱体100便进行拧紧操作,根据箱体100的类型选择拧紧方式,若吊装的是标准箱,则对标准箱的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初拧,然后进行同步复拧,若吊装的是中缝箱,则对中缝箱的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初拧,然后对支座a和支座c均进行复拧,若吊装的是边缝箱,则对边缝箱不存在缝隙的端部支座下加入临时垫板以垫高,使得边缝箱的所有支座不存在缝隙,再对未加临时垫板的剩余支座进行初拧,然后移出临时垫板,对此处支座进行初拧,最后对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复拧;
34.步骤s4,当全部箱体100均吊装完成后,从底层箱体100向上对所有的支座进行终拧操作,完成箱体建筑的层叠安装。
35.在步骤s1中,将箱体100放置在水平的标准平台上,以判断该箱体100的变形情况,从而在步骤s2中,根据变形情况对箱体100进行分类,分类后便于在步骤s3中根据不同类型的箱体100实施不同的方法进行连接,使得最终的箱体建筑满足设计要求。
36.在步骤s3和步骤s4中,拧紧方式又分为初拧操作、复拧操作和终拧操作,其中初拧操作能够将相邻的两层箱体100初步进行连接,使得位于下层的箱体100能够受到上层箱体100的重力施加,抵消下层箱体100自身的形变带来的尺寸偏差;在箱体100的尺寸偏差消除后,便可以进行复拧操作,将连接支座的螺栓扭矩施加至设计扭矩值,保证连接可靠;完成所有的箱体100吊装后,对所有的支座进行终拧操作,以补偿中途施工可能造成的扭矩损失,确保箱体建筑的所有支座,其连接螺栓均达到设计扭矩,消除施工造成的误差影响。
37.在步骤s3中,标准箱没有尺寸误差,可以直接进行初拧操作和复拧操作;对于中缝箱,先对所有支座的连接螺栓进行初拧操作,再对支座a和支座c的连接螺栓进行复拧操作,待后一层箱体100吊装至中缝箱上后,重力传递至中缝箱上,将支座b下压,缝隙消失,便可以对中缝箱的支座b连接螺栓进行复拧操作;对于边缝箱,假设在自然重力下支座a处存在缝隙,那么可知边缝箱的支座b到支座c段重量更大,则在支座c处的下方加入临时垫板以垫高,使得边缝箱向支座a处偏转,消除支座a处的缝隙,再对支座a处的螺栓进行初拧操作,完成后移出临时垫板,由于边缝箱的支座b到支座c段重量更大,受自身重力作用引发形变,支座c处的缝隙也被消除,再对支座c处的螺栓进行初拧操作,最后对支座a、支座b和支座c所有的螺栓同步进行复拧操作。
3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进行初拧操作时,拧紧扭矩为设计扭矩的1/2,进行复拧操作时,拧紧扭矩为设计扭矩,进行终拧操作时,拧紧扭矩亦为设计扭矩,以补偿支座间的扭矩损失。
39.拧紧方式分为初拧操作、复拧操作和终拧操作,其中初拧操作的拧紧扭矩为设计扭矩的1/2,此扭矩大小能够将相邻的两层箱体100初步进行连接,使得位于下层的箱体100能够受到上层箱体100的重力施加,抵消下层箱体100自身的形变带来的尺寸偏差,同时也不会因较大的连接扭矩,使得箱体100在自身形变时,造成连接螺栓的损伤;
40.复拧操作,将连接支座的螺栓扭矩施加至设计扭矩值,使得各箱体100之间连接可靠,保证箱体建筑安全;
41.终拧操作,可以补偿中途施工所造成的扭矩损失,确保箱体建筑的所有支座,其连接螺栓最终均达到设计扭矩,消除施工造成的误差影响。
4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复拧操作和初拧操作之间的间隔时间不超过12小时。
43.由于初拧操作仅是将螺栓的连接扭矩调至设计扭矩的1/2,并不是对箱体100的最终连接,若不及时对连接螺栓调至设计扭矩值,则连接螺栓存在松脱的风险,且间隔时间越长,连接螺栓松脱程度越大,危险性越高。
44.一般情况下,复拧操作都控制在初拧操作完成后立即进行,根据需要延迟进行复拧操作的,最迟也控制在12小时以内进行,若超过12小时,经过初拧操作的螺栓因各种原因松脱,其连接作用已变得不可靠。
4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中,还包括步骤s3.1,每完成一层箱体100的吊装后,对该箱体100的标高进行检测,若箱体100的标高超出设计值,则核查标高超出部位的支座的贴合情况和螺栓扭矩值,并进行调整,使箱体100的标高满足要求。
46.在理想情况下,没有发生形变的箱体100安装后,支座间不会产生缝隙,标高不会超出理论值,每完成一层箱体100的吊装后,对其标高进行检测,能够判断支座之间的缝隙是否超出标准范围,以及时修正该层连接螺栓的扭矩值,消除缝隙,使得标高满足要求,避
免误差累积而导致最终标高不符合规定。
4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4中,进行终拧操作前,先对全部箱体100所构成的整体建筑进行标高测量,确认标高满足要求后,再进行终拧操作。
48.进行终拧操作前,进行整体标高测量复核,能够保证建筑质量,确认无误后再终拧操作完成建设。
4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中,首先吊装中缝箱,对该层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初拧操作,然后除支座b外,其余支座均同步进行复拧操作,接着吊装标准箱,对该层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初拧操作,同时对前一层中缝箱的支座b进行复拧操作,最后再对该层标准箱除支座b外,其余支座同步进行复拧操作,继续吊装标准箱,重复上述操作,至最后一个标准箱吊装后,对所有支座均进行复拧操作,完成箱体建筑的层叠安装。
50.首先吊装中缝箱,对该层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初拧操作,初步修正中缝箱的形变量,然后除支座b外,其余支座均同步进行复拧操作,复拧操作以保证稳固连接;接着吊装标准箱,对该层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初拧操作,初拧操作完成后,标准箱的重力经过支座传递至前一层的中缝箱上,使得中缝箱的支座b下压抵抗变形,最终支座b下方的缝隙被消除,此时能够对支座b同步进行复拧操作,最后再对该层标准箱除标准箱的支座b外,其余支座同步进行复拧操作,保证稳固连接;
51.继续吊装标准箱,对该层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初拧操作,初拧操作完成后,标准箱的重力经过支座传递至前一层的标准箱上,使得前一层标准箱的支座b进一步向下移动,确保缝隙消除后,再对前一层标准箱的支座b进行复拧操作,最后再返回该层的标准箱,对除该层标准箱的支座b外,其余支座同步进行复拧操作。重复进行直至完成最后一层的连接。
5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中,首先吊装中缝箱,对该层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初拧操作,然后除支座b外,其余支座均同步进行复拧操作,接着继续吊装中缝箱,对该层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初拧操作,然后对该层除支座b外,其余支座同步进行复拧操作,继续吊装中缝箱,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最后一层进行吊装标准箱,对该层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初拧操作,然后从底层开始向上对所有的支座b进行复拧操作,最后对该层剩余支座进行复拧操作,完成箱体建筑的层叠安装。
53.首先吊装中缝箱,对该层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初拧操作,初步修正中缝箱的形变量,然后除支座b外,其余支座均同步进行复拧操作,复拧操作以保证稳固连接;
54.接着继续吊装中缝箱,对该层中缝箱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初拧操作,初拧操作完成后,该层中缝箱的重力经过支座传递至前一层的中缝箱上,由于该层的中缝箱支座b下方存在缝隙,使得该层中缝箱的支座b无法良好下压前一层中缝箱抵抗变形,所以只能对该层中缝箱除支座b外,其余支座进行复拧操作;
55.到吊装最后一层时,只能够选择标准箱进行安装,吊装标准箱后,对标准箱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初拧操作,该层标准箱的重力经过支座传递至前一层的中缝箱上,使得前一层中缝箱的支座b下压抵抗变形,类似于链式反应,前一层中缝箱的支座b下压继续接触前两层的中缝箱,使得前两层的中缝箱的支座b也下压抵抗变形,直至全部的中缝箱的支座b均抵抗变形消除缝隙,继而能够从底层开始向上对所有的支座b进行复拧操作,再对最后一层的标准箱剩余支座进行复拧操作,完成箱体建筑的层叠安装。
5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中,首先吊装中缝箱,对该层所有支座同步进
行初拧操作,然后除支座b外,其余支座均同步进行复拧操作,接着吊装边缝箱,对该层边缝箱不存在缝隙的端部支座下加入临时垫板以垫高,使得边缝箱的所有支座不存在缝隙,再对未加临时垫板的剩余支座进行初拧操作,然后移出临时垫板,再对此处支座进行初拧操作,接着对前一层的中缝箱支座b进行复拧操作,同时对该层的边缝箱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复拧操作。
57.首先吊装中缝箱,对该层所有支座同步进行初拧操作,初步修正中缝箱的形变量,然后除支座b外,其余支座均同步进行复拧操作,复拧操作以保证稳固连接;
58.接着吊装边缝箱,对该层边缝箱不存在缝隙的端部支座下加入临时垫板以垫高,使得边缝箱的所有支座不存在缝隙,假设此边缝箱是支座a下存在缝隙,那么支座b到支座c一段的重量比支座a到支座b一段的重量更大,此时要对支座c的下方加入临时垫板,从而消除支座a下方的缝隙,便可以对支座a和支座b同步进行初拧操作,然后移出临时垫板,再对支座c进行初拧操作,完成后便可以对边缝箱的所有支座进行复拧操作。边缝箱的所有支座经过复拧操作后,该边缝箱便可以等效于“标准箱”,即该边缝箱和标准箱一样,所有支座均不存在缝隙,且均经过复拧操作。然后可以对前一层的中缝箱剩余的支座b进行复拧操作,完成前一层中缝箱的安装工作。
59.依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利用结构分析软件对安装效果进行模拟验证,采用的软件为midas gen 2021(v1.1)。
60.在软件中设置箱体,并将箱体分为4个组,包括箱体组box1,箱体支座组box1-sppt1、box1-sppt2和box1-sppt3,其中box1即为编号为1的箱体,box1-sppt1、box1-sppt2和box1-sppt3为编号1的箱体的各个支座,box1-sppt1为支座c,box1-sppt2为支座b,box1-sppt3为支座c。box2为编号为2的箱体,以此类推,且层叠时箱体由下而上,编号从小增大。
61.模拟第一种情况:第一步,激活箱体box1以及支座box1-sppt1和box1-sppt3,支座box1-sppt2和其他箱体钝化,模拟第一层中缝箱支座b存在缝隙的情况。第二步,激活箱体box2以及支座box2-sppt1、box2-sppt2和box2-sppt3,模拟标准箱且标准箱的支座c、支座b和支座a均没有缝隙,箱体重力顺利传递至前一层的箱体上。第三步,激活箱体box3以及支座box3-sppt1、box3-sppt2和box3-sppt3,此时box2和box3的重力均顺利传递至box1上。按此步骤继续模拟,直至箱体box7层叠完毕。得出箱体box1的支座b,即支座box1-sppt2的位移值如表1所示。
62.表1支座box1-sppt2位移变化量(单位:mm)
[0063][0064]
根据模拟结果得出,在第一种情况中,第一层的中缝箱受到第二层标准箱重力作用后(施工到第二步),第一层中缝箱的支座b位移量能够达到21.040mm,即支座b的缝隙能
够被消除,可以对支座b进行复拧操作,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产生有益效果。
[0065]
模拟第二种情况:第一步,激活箱体box1以及支座box1-sppt1和box1-sppt3,支座box1-sppt2和其他箱体钝化,模拟第一层中缝箱支座b存在缝隙的情况。第二步,激活箱体box2以及支座box2-sppt1和box2-sppt3,模拟第二层的中缝箱,箱体重力只通过支座box2-sppt1和box2-sppt3顺利传递至前一层的箱体上。第三步,激活箱体box3以及支座box3-sppt1、box3-sppt2和box3-sppt3,此时box3的重力均顺利传递至box2上。第四步,激活箱体box4以及支座box4-sppt1、box4-sppt2和box4-sppt3,此时box4的重力均顺利传递至box3上。按此步骤继续模拟,直至箱体box7层叠完毕。得出箱体box1的支座b,即支座box1-sppt2,以及箱体box2的支座b,即支座box2-sppt2的位移值如表2所示。
[0066]
表2支座box1-sppt2和支座box2-sppt2位移变化量(单位:mm)
[0067][0068]
根据模拟结果得出,在第二种情况中,第二层的中缝箱受到第三层中缝箱重力作用后(施工到第三步),第二层中缝箱的支座b位移量能够达到25.869mm,即第二层中缝箱的支座b的缝隙能够被消除,可以对第二层中缝箱的支座b进行复拧操作,复拧操作完成后,第二层中缝箱的重力便能够顺利传递至第一层中缝箱上,根据模拟的第一种情况结果来看,第一层中缝箱的支座b也能够消除缝隙,即能对第一层中缝箱的支座b进行复拧操作,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产生有益效果。
[0069]
模拟第三种情况:第一步,激活箱体box1以及支座box1-sppt1和box1-sppt2,支座box1-sppt3和其他箱体钝化,模拟第一层边缝箱支座a存在缝隙的情况。由于箱体在不受外力的干扰下,自然状态,其会以中部的支座为支点,整个箱体偏向段长较长的一侧,即段长短的一侧,其支座下方必然产生缝隙。在软件中设置该边缝箱,其支座a到支座b的段长小于支座b到支座c的段长,那么该边缝箱便是支座a下方存在缝隙。
[0070]
第二步,激活箱体box2以及支座box2-sppt1、box2-sppt2和box2-sppt3,模拟第二层的标准箱,箱体重力通过支座box2-sppt1、box2-sppt2和box2-sppt3顺利传递至前一层的箱体上。
[0071]
第三步,激活箱体box3以及支座box3-sppt1、box3-sppt2和box3-sppt3,将box2和box3的重力均顺利传递至box1上。按此步骤继续模拟,直至箱体box7层叠完毕。得出箱体box1的支座a,即支座box1-sppt3的位移值如表3所示。
[0072]
表3支座box1-sppt3位移变化量(单位:mm)
[0073][0074]
根据模拟结果得出,在第三种情况中,第一层边缝箱即箱体box1的支座a存在缝隙,即支座box1-sppt3存在缝隙,且不对支座c(box1-sppt1)进行加入临时垫板,直接对支座b和支座c进行初拧及复拧操作,仅靠箱体box1自身重力无法消除支座a的缝隙,且直到第七步,箱体box7层叠后,箱体box1的支座a最大位移量也只有12.920,消除缝隙的效果也不理想。
[0075]
模拟第四种情况,第一步,激活箱体box1以及支座box1-sppt2和box1-sppt3,支座box1-sppt1和其他箱体钝化,模拟第一层中缝箱支座a存在缝隙,但是通过加入临时垫板使得缝隙转至支座c的情况,且该边缝箱中,支座a到支座b的段长小于支座b到支座c的段长。
[0076]
第二步,激活箱体box2以及支座box2-sppt1、box2-sppt2和box2-sppt3,模拟标准箱且标准箱的支座c、支座b和支座a均没有缝隙,箱体重力顺利传递至前一层的箱体上。
[0077]
第三步,激活箱体box3以及支座box3-sppt1、box3-sppt2和box3-sppt3,此时box2和box3的重力均顺利传递至box1上。按此步骤继续模拟,直至箱体box7层叠完毕。得出箱体box1的支座c,即支座box1-sppt1的位移值如表4所示。
[0078]
表4支座box1-sppt1位移变化量(单位:mm)
[0079]
[0080]
box1的支座a存在缝隙,由于支座a到支座b的段长小于支座b到支座c的段长,对box1的支座c加入临时垫板,使得支座a缝隙先消除,对支座a和支座b进行初拧操作,移出临时垫板,此时便会造成支座c存在缝隙的情况,在模拟软件中,对应的就是激活箱体box1,以及支座box1-sppt2(支座b)和box1-sppt3(支座a)。
[0081]
根据模拟结果得出,在第四种情况中,仅在施工第一步,箱体box1的支座box1-sppt1(支座c)便能够通过自身重力作用,实现最大29.476mm的位移量,即在支座c下方移出临时垫板后,支座c能够消除缝隙,以便进行初拧操作和复拧操作,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产生有益效果。
[0082]
还存在一种情况,即箱体的中部支座将箱体均分,也就是支座a到支座b的段长等于支座b到支座c的段长,其实在自然状态下,这种箱体也必然会偏向一侧,使得另一侧下方存在缝隙,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对该边缝箱不存在缝隙的端部支座下加入临时垫板以垫高(该侧重量更大),使得边缝箱的所有支座不存在缝隙,再对未加临时垫板的剩余支座进行初拧操作,然后移出临时垫板,那么移出临时垫板侧的支座会因箱体重量形变(该侧重量更大),消除缝隙,再对此处支座进行初拧操作,最终全部支座可以同时进行复拧操作,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产生有益效果。
[0083]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84]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