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结构简单的电热锅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08:30: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结构简单的电热锅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的电热锅。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电热锅包括外壳、外锅和放置在外锅内的内锅,外锅的底部设有加热组件和温控组件,为了实现外锅可取放地放置在外壳内,现有技术中电热锅的底部还设有分别与加热组件和温控组件电连接的两个上耦合件,而外壳的底部设有两个下耦合件以及电路板,两个下耦合件分别与电路板电连接,外锅放置在外壳内时,上耦合件与下耦合件耦合,以实现加热组件和温控组件与电路板的电连接,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的电热锅需要配置两对耦合件,零部件较多,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电热锅,只需设置一对耦合件即可,因此零部件较少,结构较为简单,制造成本更低。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结构简单的电热锅,包括外壳、外锅和放置在所述外锅内的内锅,所述外锅可取放地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锅上设有加热组件和温控组件,所述外锅还设有电连接的电路板和上耦合件,所述加热组件和温控组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外壳内设有下耦合件,所述外锅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上耦合件与所述下耦合件耦合。
6.进一步的,所述外锅包括外锅本体和设于所述外锅本体底部的保护盖,所述保护盖与所述外锅本体底部限定形成空腔,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上耦合件贯穿所述保护盖设置。
7.更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保护盖上。
8.更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包括基板和电子元件,所述电子元件设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保护盖的一侧。
9.更进一步的,所述上耦合件与下耦合件竖向对接耦合。
10.更进一步的,所述上耦合件设于在所述外锅的中心部位处,所述下耦合件设于所述外壳的中心部位处。
11.更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盖的底壁中心部位设有定位沉台,所述上耦合件贯穿所述定位沉台,所述外壳内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底壁,所述底壁的中心部位设有定位槽,所述下耦合件贯穿所述定位槽的底壁,所述定位沉台插装到所述定位槽内。
12.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还包括由底壁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侧壁的内侧面周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竖向延伸的限位筋,所述限位筋与所述外锅的外侧面相抵以对所述外锅进行径向限位。
13.进一步的,所述外锅内盛放有水,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内加热管和外加热管,所述内加热管加热所述内锅,所述外加热管与所述内锅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使所述外加热管的热
量通过水或蒸汽传递给所述内锅的食材。
14.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外加热管内侧。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路板安装在外锅上,这样一来,可将加热组件与温控组件的导线集中电连接在电路板上,然后将电路板与上耦合件电连接即可,由于下耦合件安装在外壳内并与电源线连接,因此外锅放置在外壳内时,上耦合件与下耦合件耦合即可使加热组件、温控组件实现与电源的连接,由此只需一对耦合件,相比现有技术,可省去一对耦合件,因此零部件较少,结构也更为简单,制造成本更低;另外,电路板安装在外锅上,可使电路板处于高温区,环境比较干燥,使用寿命更长。
17.外锅包括外锅本体和设于外锅本体底部的保护盖,保护盖与外锅本体底部限定形成空腔,电路板设于空腔内,上耦合件贯穿保护盖设置。如此设计,可对电路板起到防护作用,避免进水发生短路或者碰撞发生损坏。
18.电路板固定在保护盖上。如此设计,无需在外锅本体上设计用于固定电路板的固定结构,由此降低了外锅本体的加工难度;同时也能使电路板远离加热组件,避免温度过高而导致电子元件损坏。
19.电路板包括基板和电子元件,电子元件设于基板朝向保护盖的一侧。如此设计,可使电子元件进一步远离热源,以进一步降低损坏的风险,由此延长了电路板的使用寿命。
20.上耦合件与下耦合件竖向对接耦合。如此设计,在外锅放置在外壳内的同时,即可完成上耦合件与下耦合件的耦合,无需其他额外操作,因此外锅的拆装更加顺畅,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21.上耦合件设于在外锅的中心部位处,下耦合件设于外壳的中心部位处。如此设计,将外锅放置在外壳内时无需对位,由此进一步方便外锅组装。
22.保护盖的底壁中心部位设有定位沉台,上耦合件贯穿定位沉台,外壳内设有固定架,固定架包括底壁,底壁的中心部位设有定位槽,下耦合件贯穿定位槽的底壁,定位沉台插装到定位槽内。如此设计,通过定位沉台与定位槽的配合可对外锅的放置进行预定位,以方便上耦合件与下耦合件快速对位耦合,避免外锅放置时因径向晃动而需要多次对位的情况发生。
23.固定架还包括由底壁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侧壁的内侧面周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竖向延伸的限位筋,限位筋与外锅的外侧面相抵以对外锅进行径向限位。如此设计,可在外锅放置过程中通过限位筋对外锅进行径向限位,以此保证定位沉台能够顺畅插装到定位槽内。
24.外锅内盛放有水,加热组件包括内加热管和外加热管,内加热管加热内锅,外加热管与内锅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使外加热管的热量通过水或蒸汽传递给内锅的食材。如此设计,在煮饭前期控制内加热管单独大功率加热,以使内加热管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直接加热内锅,或者控制内加热管和外加热管同时大功率加热,促进外锅内的水温度快速上升的同时,内锅的温度也能快速升温,加快内锅中的米饭受热吸水,进而提高做饭效率;待内锅中收水完成后进入煮饭后期,此时控制外加热管大功率加热、内加热管小功率加热或间歇加热或停止加热,外加热管的热量传递给水,进而实现水浴加热,水浴加热可实现对内锅的加热均匀性,加之水浴加热温度最高不超过100℃,以及通过内加热管小功率加热或间
歇加热或停止加热以对内锅的底部同时进行控温,使内锅底部温度不超过120℃,可避免米饭糊化粘锅,进而使内锅无需设置不粘涂层。
25.电路板位于外加热管内侧。如此设计,可缩短电路板与内加热管以及外加热管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少导线的用量,同时也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26.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电热锅的装配分解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电热锅装配分解的剖视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内锅、外锅以及固定架的剖视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内锅、外锅以及固定架的组装图。
32.附图标记:
33.100、外壳;101、底座;102、中环;103、收水圈;200、外锅;210、外锅本体;220、保护盖;221、定位沉台;230、空腔;300、内锅;400、加热组件; 410、内加热管;420、外加热管;500、温控组件;600、电路板;700、上耦合件;800、下耦合件;900、固定架;910、底壁;911、定位槽;920、侧壁;921、限位筋。
【具体实施方式】
3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电热锅,包括外壳、外锅和放置在所述外锅内的内锅,所述外锅可取放地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锅上设有加热组件和温控组件,所述外锅还设有电连接的电路板和上耦合件,所述加热组件和温控组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外壳内设有下耦合件,所述外锅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上耦合件与所述下耦合件耦合。
35.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路板安装在外锅上,这样一来,可将加热组件与温控组件的导线集中电连接在电路板上,然后将电路板与上耦合件电连接即可,由于下耦合件安装在外壳内并与电源线连接,因此外锅放置在外壳内时,上耦合件与下耦合件耦合即可使加热组件、温控组件实现与电源的连接,由此只需一对耦合件,相比现有技术,可省去一对耦合件,因此零部件较少,结构也更为简单,制造成本更低;另外,电路板安装在外锅上,可使电路板处于高温区,环境比较干燥,使用寿命更长。
36.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7.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的电热锅,包括外壳100、外锅200 以及放置在外锅200内的内锅300,外锅200可取放地置于外壳100内,外锅200 设有加热组件400和温控组件500,其中温控组件500包括温度传感器和熔断体,外锅200还设有电连接的电路板600和上耦合件700,加热组件400和温控组件 500分别与电路板600电连接,外壳100内设有与电源连接的下耦合件800,外锅200放置在外壳100内时,上耦合件700与下耦合件800耦
合。
38.本实施例中的电路板600安装在外锅200上,这样一来,可将加热组件400 与温控组件500的导线集中电连接在电路板600上,然后将电路板600与上耦合件700电连接即可,由于下耦合件800安装在外壳100内并与电源线连接,因此外锅200放置在外壳100内时,上耦合件700与下耦合件800耦合即可使加热组件400、温控组件500实现与电源的连接,由此只需一对耦合件,相比现有技术,可省去一对耦合件,因此零部件较少,结构也更为简单,制造成本更低;另外,电路板600安装在外锅200上,可使电路板600处于高温区,环境比较干燥,使用寿命更长。
39.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外锅200包括外锅本体210和设于外锅本体210底部的保护盖220,加热组件400固定在外锅本体210的底部,温控组件500贯穿外锅本体210的底部,保护盖220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外锅本体210的底部,保护盖220与外锅本体210底部限定形成空腔230,加热组件400和电路板600均设于空腔230内,如此可通过保护盖220对电路板600起到防护作用,避免进水发生短路或者碰撞发生损坏,而上耦合件700贯穿保护盖220设置可以与下耦合件 800耦合。
40.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电路板600通过螺钉固定在保护盖220上。如此设计,无需在外锅本体210上设计用于固定电路板600的固定结构,由此降低了外锅本体210的加工难度;同时也能避免电路板600与加热组件400发生干涉以及使电路板600远离加热组件400,避免温度过高而导致电子元件损坏。电路板600包括基板和电子元件,电子元件设于基板朝向保护盖220的一侧,如此可使电子元件进一步远离热源,以进一步降低损坏的风险,由此延长了电路板600的使用寿命。
41.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电路板还可卡接固定在保护盖上;或者,电路板固定在外锅本体的底部上。
42.此外,本实施例中的上耦合件700与下耦合件800竖向对接耦合。如此设计,在外锅200放置在外壳100内的同时,即可完成上耦合件700与下耦合件800的耦合,无需其他额外操作,因此外锅200的拆装更加顺畅,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43.其中上耦合件700设于在外锅200的中心部位处,下耦合件800设于外壳 100的中心部位处。如此设计,将外锅200放置在外壳100内时无需对位,由此进一步方便外锅200组装。
44.为了实现下耦合件800设于外壳100的中心部位处,本实施例中的外壳100 内设有固定架900,固定架900包括底壁910,底壁910的中心部位设有安装槽,下耦合件800贯穿安装槽的底壁,下耦合件800与安装槽采用过盈配合或者粘结配合的方式固定在底壁910上,如此设计,既能够通过固定架900为下耦合件 800的安装提供载体,以便于下耦合件800的安装固定,又能将电源线隐藏在底壁910与外壳底壁之间,以避免外锅200取出后外露,由此提升了产品的外观。
45.本实施例中保护盖220的底壁中心部位设有定位沉台221,上耦合件700贯穿定位沉台221的底壁,上耦合件700采用过盈配合或者粘结配合的方式固定在定位沉台221上,而底壁910的中心部位还设有与定位沉台221相匹配的定位槽 911,安装槽设于定位槽911的底壁上,将外锅200放置在外壳100内时,定位沉台221插装到定位槽911内,如此一来,通过定位沉台221与定位槽911的配合可对外锅200的放置进行预定位,以方便上耦合件700与下
耦合件800快速对位耦合,避免外锅200放置时因径向晃动而需要多次对位的情况发生。
46.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保护盖的底壁中心部位设有向上凹陷形成的凹槽,上耦合件贯穿凹槽设置,而固定架的底壁设有向上凸出的定位凸台,下耦合件贯穿定位凸台设置,外锅放置在外壳内时,定位凸台插装到凹槽内以对外锅的放置进行预定位。
47.为了进一步方便上耦合件700与下耦合件800对位耦合,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架900还包括由底壁910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920,以使固定架900呈筒状并能容纳外锅200,侧壁920的内侧面周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竖向延伸的限位筋 921,限位筋921与外锅200的外侧面相抵以对外锅200进行径向限位,由此可在外锅200放置过程中通过限位筋921对外锅200进行径向限位,以避免外锅 200发生径向晃动,以此保证定位沉台221能够顺畅插装到定位槽911内。
48.为了对固定架900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的外壳100包括底座101、中环102 和收水圈103,底座101与收水圈103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以将中环102和固定架900夹装在收水圈103与底座101之间,此时底壁910支撑在底座101的底壁上,而侧壁920的顶部与收水圈103的底面相抵,此种固定方式无需通过螺钉等紧固件来单独固定固定架900,由此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组装也更为简单方便。
49.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架还可呈板状,固定架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上。
50.最后,为了避免内锅300发生粘锅现象,烹饪时,本实施例中的外锅200 内盛放有水,加热组件400包括内加热管410和外加热管420,内加热管410和外加热管420分别与电路板600通过导线电连接,外加热管420环绕在内加热管 410外侧,内加热管410直接加热内锅300,外加热管420与内锅300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使外加热管420的热量通过水或蒸汽传递给内锅300的食材,而电路板600位于外加热管420内侧,如此设计,可缩短电路板600与内加热管410以及外加热管420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少导线的用量,同时也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51.使用时,在电热锅煮饭前期控制内加热管410单独大功率加热,以使内加热管410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直接加热内锅300,或者控制内加热管410和外加热管420同时大功率加热,促进外锅200内的水温度快速上升的同时,内锅 300的温度也能快速升温,加快内锅300中的米饭受热吸水,进而提高做饭效率;待内锅300中收水完成后进入煮饭后期,此时控制外加热管420大功率加热、内加热管410小功率加热或间歇加热或停止加热,外加热管420的热量传递给水,进而实现水浴加热,水浴加热可实现对内锅300的加热均匀性,加之水浴加热温度最高不超过100℃,以及通过内加热管410小功率加热或间歇加热或停止加热以对内锅300的底部同时进行控温,使内锅300底部温度不超过120℃,由此可避免米饭糊化粘锅,进而使内锅300无需设置不粘涂层。
52.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加热组件还可只包括内加热管或者外加热管。
53.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耦合件与下耦合件周向旋转对接耦合,即用户将外锅放置在外壳内后,需要转动外锅才能使上耦合件与下耦合件耦合。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
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