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骨传导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15: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骨传导扬声器。


背景技术:

2.通常,声音会通过两种传递途径传递入耳朵,即气传导和骨传导,进而产生听觉。
3.在骨传导途径中,骨传导振动扬声器能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机械振动信号,并将振动信号通过生物体组织及骨头传导入耳蜗,使用户听到声音。相对于通过振膜产生声波的经典声音传导方式,骨传导省去了许多声波传递的步骤,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实现清晰的声音还原,而且声波也不会因为在空气中扩散而影响到他人。
4.然而,本技术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过程中发现,当前常见的骨传导扬声器的声音比较小,听音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能够提高骨传导扬声器传入用户耳朵的声音。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骨传导扬声器,其包括:壳体;换能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并用于在电信号的激励下产生振动;传振组件,用于将换能组件所产生的振动传递到所贴合的皮肤上;传振组件包括与换能组件连接的传振件和设置于传振件上的用于贴合皮肤的贴合件;贴合件包括与传振件固定连接的中心贴合部以及环绕设置于中心贴合部的外围并与中心贴合部的外边缘连接的外围贴合部,中心贴合部和外围贴合部共同贴合皮肤;中心贴合部用于贴合皮肤的外表面为第一面,外围贴合部用于贴合皮肤的外表面为第二面,第一面为平面,第二面为圆弧面。进而增加整个传振组件与用户皮肤贴合的面积,进而使得将更多振动信号通过生物体组织及骨头传导入耳蜗,使用户听到的声音更大。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骨传导扬声器,包括:壳体;换能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并用于在电信号的激励下产生振动;传振组件,用于将换能组件所产生的振动传递到所贴合的皮肤上;传振组件包括与换能组件连接的传振件和设置于传振件上的用于贴合皮肤的贴合件;贴合件包括与传振件固定连接的中心贴合部以及环绕设置于中心贴合部的外围并与中心贴合部的外边缘连接的外围贴合部,中心贴合部和外围贴合部共同贴合皮肤;第二面在第一面所在平面的投影大致呈圆环形,第一面呈圆形,外围部贴合部受皮肤的压力时,传振件对至少部分外围贴合部不提供支撑。进而增加整个传振组件与用户皮肤贴合的面积,进而使得将更多振动信号通过生物体组织及骨头传导入耳蜗,使用户听到的声音更大。
附图说明
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9.图1是本技术骨传导发声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本技术骨传导扬声器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1.图3是本技术骨传导扬声器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2.图4是本技术骨传导扬声器一实施例中一角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4.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15.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16.本技术提供一种骨传导扬声器100以及带有该骨传导传声器100 的骨传导发声装置200,如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骨传导发声装置200 一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 100一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骨传导发声装置200可以是具有骨传导的耳机功能的各种设备,例如既可以是骨传导耳机,还可以是具有骨传导发声装置功能的眼镜、耳戴或者后挂固定机构、具有骨传导发声装置功能的帽子头饰、或者其它头戴工程用品、头戴军工用品、或者助听器等助听装置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18.其中,该骨传导发声装置200包括:骨传导扬声器100和固定机构210。其中,固定机构210作用于骨传导扬声器100,使得至少在骨传导扬声器100处于使用状态时,将骨传导扬声器100贴合于用户的耳廓背面。可以理解的,不同的实施例中,骨传导扬声器100 可以为电磁式扬声器、压电式扬声器、静电式扬声器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电磁式扬声器可以为动圈式扬声器或动铁式扬声器等。
19.需要指出的是,耳廓为外耳的一部分,主要由软骨构成。本实施方式中,将骨传导扬声器100贴合至用户的耳廓背面,进而可利用耳廓的软骨传递骨传导声音/振动。
20.参见图2至图4,其中图3为骨传导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骨传导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一角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100包括壳体10、设置于壳体10内的换能组件20,以及与换能组件20连接的传振组件30。
21.具体的,壳体10用于容置和固定换能组件20与传振组件30,作为骨传导扬声器100的外壳。具体的,壳体10包括本体12以及底座14,本体12包裹在换能组件20的外围,本体12与底座14卡接,或者本体12与底座14塑胶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壳体10用于承载和保护换能组件20以及传振组件30。
22.换能组件20设置于壳体10内,并用于在电信号的激励下产生振动,并将振动传递至传振组件30,一实施中,换能组件20通过连接件40与传振组件固定连接。具体的,换能组件20包括磁路22、音圈24以及与音圈24连接的支架26。具体的,其中,音圈24置于磁路22构成的磁间隙中,音圈24与支架26连接;传振组件30与支架26连接以传递来自支架26的振动。
23.传振组件30用于将换能组件20所产生的振动传递到所贴合的皮肤上。具体的,一实施例中,传振组件30包括与换能组件20连接的传振件32和设置于传振件32上的用于贴合皮肤的贴合件34。贴合件34与耳廓背面接触,换能组件20产生的振动通过传振件32和贴合件34传递至耳廓。具体的,本技术中,贴合件34包括与传振件 32固定连接的中心贴合部342以及环绕设置于中心贴合部的外围并与中心贴合部342的外边缘连接的外围贴合部344,用于在骨传导扬声器100处于使用状态时贴合于用户的耳廓背面。其中,中心贴合部 342和外围贴合部344共同贴合皮肤,即共同贴合用户的耳廓背面,以增加骨传导扬声器100与用户耳廓背面贴合的面积,进而实现声音 /振动通过耳廓背面,使得用户听到的声音更大。
24.可以理解的,其中,贴合件34为软胶,传振件32也为塑胶材质,但是传振件32的硬度大于贴合件34的硬度。贴合件34贴合于用户的耳廓背面可受力产生微小形变。
25.可选地,一实施例中,中心贴合部342至少部分为平坦的平面,外围贴合部344围设于中心贴合部342的周边,为弧度比较小的圆弧面。具体的,外围贴合部342能够在皮肤的压力作用下相对于中心贴合部342向壳体10弹性弯折,使得贴合件34具有更多的面积与用户的耳廓背面贴合,使得贴合件34与用户的耳廓背面能够进一步充分接触,从而提高贴合件34通过用户耳廓背面进行声音/振动的传递的效率。
26.同时参见图3和图4,具体的,一实施例中,传振件32的外端面与中心贴合部342的内端面彼此贴合设置,以使得换能组件20产生的振动能够更好地通过传振件32传递至贴合件34。进一步,具体的,传振件32的外端面为朝向中心贴合部342突出的弧形面,中心贴合部342的厚度在朝向传振件32的外端面的中心线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以使得中心贴合部342的外端面相较于传振件32的外端面更为平坦,以能够更好地与用户的耳廓背面接触。进一步,可选地,具体的,一实施例中,传振件32的外端面包括顶面322与围设顶面设置圆弧面324,相应的,中心贴合部342的内端面包括与传振件32 的顶面贴合的第一贴合部3422,以及与传振件32的圆弧面324贴合的第二结合部3424。采用以上结构使得传振件32与中心贴合部342 的贴合面积增大,传振件32的整个外端面被中心贴合部342的内端面所包围,传振效果更好。
27.可选地,一实施例中,中心贴合部342的厚度大于外围贴合部 344的厚度。可以理
解的,中心贴合部342为骨传导扬声器100与用户的耳廓背面贴合的中心部位,当贴合件34与用户的耳廓背面接触的时候,中心贴合部342与外围贴合部344配合用户的耳廓背面产生相应地形变的过程一般以中心贴合部342的中心为主要受力点。因此采用以上结构,使得贴合件34在产生形变的过程中,中心贴合部342 发生微小形变的同时更好地把力传递给外围贴合部344,使外围贴合部344产生相应的形变,以提高整个贴合件34与用户耳廓背面的贴合面积,并形成良好的贴合感。
28.可选地,一实施例中,贴合件34的外围贴合部3424的宽度大于外围贴合部344的厚度。以保证外围贴合部344具有适当厚度的情况下使宽度尽可能大一些,进而增加整个贴合件34能够与耳廓背面贴合的面积。
29.可选地,一实施例中,贴合件34进一步包括与外围贴合部344 的外边缘连接且向壳体延伸的筒状延伸部346。该筒状延伸部346用于将整个贴合件34固定在壳体10上。进一步,一实施例中,壳体 10的内部进一步设置有接收槽16,筒状延伸部346远离外围贴合部 344的端部插入于接收槽16内,以起到固定作用。可选地,筒状延伸部346与接收槽16可以采用卡合、过盈配合,或者本技术的骨传导扬声器100进一步包括填充于接收槽16内的密封胶50,通过密封胶50实现筒状延伸部346与壳体10之间的密封连接,进而起来良好地固定作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形式,此不作具体限定。
30.可选地,一实施例中,筒状延伸部346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3462,其中筒状延伸部346在环形凹槽3462内的壁厚小于筒状延伸部346在环形凹槽3462外的其他区域的壁厚。采用这样的结构使得外围贴合部344位于环形凹槽3462以上的部分在受力时能够以环形凹槽3462所形成的空间为形变空间,产生相应的形变以更好贴合用户的耳廓背面。
31.可选地,一实施中,外围贴合部344上设置有多个引声孔3444,多个引声孔3444围绕着中心贴合部342设置。采用以上结构,引声孔3444可以有效地减小贴合件34与传振件32非贴合的区域面积,可以使得贴合件34内外空气通透,减小内外气压差。另一方面,引声孔3444可以将贴合件34内部空气振动所形成的声波引出至贴合件 34的外部,与贴合件34振动推动贴合件34外空气所形成的漏音声波相消,以降低漏音声波的振幅。可选地,一实施例中,多个引声孔 3444绕中心贴合部342间隔设置。另一实施例中,多个引声孔3444 绕中心贴合部342均匀设置。
32.可选地,一实施例中,贴合件34由塑胶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当贴合件34包括多个部分的时候,多个部件有塑胶一体成型,例如中心贴合部342和外围贴合部344由塑胶一体成型。又如,在贴合件 34包括中心贴合部342、外围贴合部344,以及筒状延伸部346的实施例中,中心贴合部342、外围贴合部344,以及筒状延伸部346三部分由塑胶一体成型。其他实施例中,贴合件34的多个部件也可以采用其他拼接固定的方式,并不一定限制为由塑胶一体成型。
3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