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雷达弹目偏差测量设备用终端集成控制系统及其方法与流程

2022-06-11 10:16: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雷达测量设备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雷达弹目偏差测量设备用终端集成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2.雷达弹目偏差测量设备用于完成各类靶机、拖靶、飞机、靶弹等目标的跟踪、测量任务,具有速度、角度和距离测量功能,现有雷达弹目偏差测量设备在开始对目标物体测量前,需要提前设定好测量角度和方向以方便对目标物体的捕捉。
3.现有角度调控驱动装置大多不具备动力的缓冲效果,动力直接输出给转轴进而带动载物台旋转,在角度调节停止时,装置自身的转动惯性力会影响零件之间的配合精度,长此以往装置自身对角度调节的精度会降低,并且电动装置一般不配备应急的手动调节装置,在驱动装置损坏或卡位等意外情况发生时,人工对整个装置进行移动才能保证测量的正常进行,但是这种方式无法保证装置的高精度旋转角度。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我们提供了一种高精度的雷达弹目偏差测量设备用终端集成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角度调控驱动装置大多不具备缓冲能力,旋转停止时强停使其对角度调控精度降低,紧急情况下不具备人工高精度角度调整的缺点,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精度的雷达弹目偏差测量设备用终端集成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6.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雷达弹目偏差测量设备用终端集成控制系统,包括有支撑壳体、支撑板、第一限位壳体、第二限位壳体、承载转台、支撑转轴、驱动部件、驱动解锁组件、精准定位部件和控制模块,支撑壳体上表面固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表面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限位壳体,第一限位壳体上表面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限位壳体,支撑转轴贯穿并转动设置在第一限位壳体和第二限位壳体内,支撑转轴上端固定安装有承载转台,承载转台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弹目偏差测量的设备,支撑转轴下部穿过支撑壳体和支撑板,支撑转轴下端固接有用于装置横向转动的驱动部件,支撑转轴中部固接有精准定位部件,精准定位部件用于支撑转轴的精准定位,驱动部件上固接有驱动解锁组件,驱动解锁组件位于驱动部件和精准定位部件之间,驱动解锁组件配合驱动部件用于解除精准定位部件的锁定,控制模块设置在支撑壳体下部,控制模块分别与驱动部件和精准定位部件电连接,控制模块与外部控制终端通过物联网连接。
7.作为优选,第一限位壳体右部贯通开设有限位滑槽,第一限位壳体上表面右部设置有角度刻线。
8.作为优选,驱动部件包括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传动齿轮、限位齿环和缓冲组件,第一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撑壳体内上部,第一驱动电机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缓冲组件固定安装在支撑转轴的下端,缓冲组件用于
支撑转轴的动力提供和缓冲,缓冲组件外周限位滑动连接有限位齿环,限位齿环内侧面左右对称设置有限位块,限位齿环与第一传动齿轮相啮合。
9.作为优选,缓冲组件包括有限位缓冲盘、弧形滑杆、活塞、金属密封环、u形密封环,限位缓冲盘固定安装在支撑转轴的下端,限位缓冲盘下表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撑壳体中部,限位缓冲盘中部左右对称开设有两个限位滑槽,限位缓冲盘上的两个限位滑槽周向两侧分别开设有气压缓冲腔,限位缓冲盘上相邻的气压缓冲腔和限位滑槽之间分别设置有通孔,限位缓冲盘上的限位滑槽与限位齿环的限位块限位滑动配合,弧形滑杆设置有四个,四个弧形滑杆分别贯穿连通限位缓冲盘上相邻的气压缓冲腔和限位滑槽,弧形滑杆的一端固接有活塞,弧形滑杆的另一端与限位齿环上相邻的限位块接触配合,活塞上套设有两个金属密封环,限位齿环与限位缓冲盘之间设置有两个u形密封环,u形密封环嵌在限位缓冲盘上,u形密封环上的u形开口与限位齿环贴合。
10.作为优选,限位缓冲盘的气压缓冲腔内为惰性气体环境。
11.作为优选,驱动解锁组件包括有固定杆、第一固定环、支撑杆和限位卡块,固定杆周向设置有四个,四个固定杆均固定在限位齿环上表面,四个固定杆上端固接有第一固定环,第一固定环上表面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上分别固接有限位卡块,限位卡块内侧端开设有等腰梯形限位通槽,限位卡块上表面与精准定位部件紧密贴合。
12.作为优选,精准定位部件包括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传动齿轮、限位卡盘、限位卡杆、第二固定环、拉簧、限位卡环和压力感应器,第二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撑壳体上表面,第二驱动电机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限位卡盘限位转动设置在第一限位壳体内,限位卡盘上部外周壁设置有齿环,限位卡盘的齿环与第二传动齿轮相啮合,限位卡盘左右对称贯穿并滑动设置有两个限位卡杆,两个限位卡杆下端均为三角楔形设置,两个限位卡杆上端固接有第二固定环,第二固定环与限位卡盘之间固接有若干个拉簧,限位卡环固接在支撑转轴上,限位卡环位于限位卡盘下侧,限位卡环上左右对称开设有卡位通槽,限位卡环的卡位通槽与限位卡杆相配合,限位卡环下表面与限位卡块上表面相贴合,压力感应器嵌在第二固定环上表面,压力感应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13.作为优选,限位卡环上周向开设有若干个减速卡槽,限位卡环减速卡槽与限位卡杆相配合。
14.作为优选,还包括有第一传动小齿轮、锥齿轮、传动大齿轮、第二传动小齿轮、花键套轴、限位滑杆和指针,第一传动小齿轮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支撑壳体内,第一传动小齿轮与限位齿环相啮合,第一传动小齿轮的转轴下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传动大齿轮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支撑壳体内,传动大齿轮的转轴左端也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两个锥齿轮相啮合,花键套轴贯穿并转动安装在支撑壳体右上部,花键套轴位于传动大齿轮的下侧,花键套轴左端固接有第二传动小齿轮,第二传动小齿轮与传动大齿轮相啮合,限位滑杆固定安装在限位卡盘右部,限位滑杆与第一限位壳体的限位滑槽滑动配合,限位滑杆右端设置有推块,限位滑杆的推块上表面固接有指针。
15.一种雷达弹目偏差测量设备用终端集成控制系统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操作人员启动装置进行偏差测量前,首先通过外部终端设备给控制模块制定测量设备的目标角度,通过控制模块启动驱动部件驱动支撑转轴转动,以此改变承载
转台上安装测量设备的角度,初始状态下精准定位部件对支撑转轴精准定位,过程中驱动部件先配合驱动解锁组件实现对精准定位部件锁定的解除,解除锁定后支撑转轴开始旋转,然后控制模块启动精准定位部件快速转动至操作人员规定的目标角度后关闭,待驱动部件带动支撑转轴转至目标角度后,控制模块关闭驱动部件,在精准定位部件的配合下完成对支撑转轴的定位;步骤s2:当控制模块向操作人员反馈调节完成的信号后,操作人员启动装置的测量设备对弹目偏差进行测量,且相关设备将测量数据传递至外部控制终端,在测量过程中若需要调整测量角度,则重复步骤s1中的操作;步骤s3;在完成对弹目偏差测量后,操作人员关闭测量设备,然后操控控制模块启动驱动部件,待驱动部件配合驱动解锁组件解除精准定位部件的锁定后,控制模块立即启动精准定位部件复位至左右对称状态后关闭,等驱动部件移动复位至初始状态后,控制模块关闭驱动部件;步骤s4:当驱动部件或精准定位部件发生意外失灵后,操作人员手动对支撑转轴进行角度调节,操作人员首先将摇柄插入花键套轴,转动摇柄通过第二传动小齿轮、传动大齿轮、锥齿轮和第一传动小齿轮的动力传递使驱动部件转动,驱动部件配合驱动解锁组件解除精准定位部件的锁定后,操作人员通过限位滑杆调整精准定位部件的限位角度,通过指针观察精准定位部件的限位角度,然后再继续转动驱动部件使支撑转轴带动承载转台转至目标角度,测量完成后同样通过此方式使装置复位。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驱动部件使支撑转轴发生转动,同时在转动过程中,限位齿环与限位缓冲盘之间通过气压缓冲腔体与活塞的配合,使支撑转轴转动的施加力得到缓冲,对承载转台上测量设备的转动起到保护作用;通过精准定位部件实现对支撑转轴的精准定位,通过单独对限位卡杆进行角度限定,此过程不受其余部件的带动所以误差很小,之后限位卡杆再与限位卡环进行卡位配合,以此实现对限位卡环的精准锁止,通过限位卡环和限位卡块的相对移动,使限位卡杆与限位卡环卡位通槽转动时重合也不会卡位;通过花键套轴使操作人员手动调整承载转台的角度,通过限位滑杆和指针的配合精准调节精准定位部件的锁止角度,使操作人员手动调节旋转角度同样能达到高精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剖面图。
19.图3为本发明部分部件的立体结构剖面图。
20.图4为本发明部分驱动部件的立体结构剖面图。
21.图5为本发明部分驱动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驱动解锁组件和精准定位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驱动解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精准定位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壳体,101-支撑板,102-第一限位壳体,103-第二限位壳体,104-承载转台,105-支撑转轴,2-驱动部件,201-第一驱动电机,202-第一传动齿轮,203-限位齿环,204-限位缓冲盘,205-弧形滑杆,206-活塞,207-金属密封环,208-u形密封环,3-驱
动解锁组件,301-固定杆,302-第一固定环,303-支撑杆,304-限位卡块,4-精准定位部件,401-第二驱动电机,402-第二传动齿轮,403-限位卡盘,404-限位卡杆,405-第二固定环,406-拉簧,407-限位卡环,408-压力感应器,5-控制模块,6-第一传动小齿轮,7-锥齿轮,8-传动大齿轮,9-第二传动小齿轮,10-花键套轴,11-限位滑杆,12-指针。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7.实施例1一种雷达弹目偏差测量设备用终端集成控制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支撑壳体1、支撑板101、第一限位壳体102、第二限位壳体103、承载转台104、支撑转轴105、驱动部件2、驱动解锁组件3、精准定位部件4和控制模块5,支撑壳体1上表面固接有支撑板101,支撑板101上表面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限位壳体102,第一限位壳体102右部贯通开设有限位滑槽,第一限位壳体102上表面右部设置有角度刻线,第一限位壳体102上表面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限位壳体103,支撑转轴105贯穿并转动设置在第一限位壳体102和第二限位壳体103内,支撑转轴105上端固定安装有承载转台104,承载转台104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弹目偏差测量的设备,支撑转轴105下部穿过支撑壳体1和支撑板101,支撑转轴105下端固定连接有用于装置横向转动的驱动部件2,支撑转轴105中部固定连接有精准定位部件4,精准定位部件4用于支撑转轴105的精准定位,第一限位壳体102的角度刻线用于配合精准定位部件4进行校准,驱动部件2上固接有驱动解锁组件3,驱动解锁组件3配合驱动部件2用于解除精准定位部件4的锁定,驱动解锁组件3位于驱动部件2和精准定位部件4之间,控制模块5设置在支撑壳体1下部,控制模块5分别与驱动部件2和精准定位部件4电连接,控制模块5与外部控制终端通过物联网连接,操作人员将通过外部终端实现对控制模块5的信息传递。
28.当使用者使用本装置弹目偏差进行测量时,首先操作人员将通过外部终端设备给控制模块5制定测量设备的目标角度,然后控制模块5启动驱动部件2转动,驱动部件2首先配合驱动解锁组件3使精准定位部件4解除锁定,然后在驱动部件2的带动下支撑转轴105带动承载转台104转动,在精准定位部件4解除锁定后,控制模块5立即启动精准定位部件4旋转至制定的目标角度后关闭,之后等驱动部件2带动支撑转轴105转动至目标角度后,控制模块5控制驱动部件2关闭,精准定位部件4完成对支撑转轴105的定位锁紧,以此实现对测量装置的角度精准调整,等控制模块5向外部终端设备发射信号后,操作人员开启测量装置对弹目偏差进行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若需要对测量设备进行角度调节时,重复上述角度调节步骤对测量设备进行角度调节,在测量装置测量完毕后,测量装置向外部终端设备发射信号,操作人员通过外部终端向控制模块5发射复位信号,控制模块5通过驱动部件2配合驱动解锁组件3使精准定位部件4解锁,然后控制模块5控制精准定位部件4复位后关闭,最后驱动部件2复位后控制模块5控制其关闭,以此完成对弹目偏差的测量。
29.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2-图5所示,驱动部件2包括有第一驱动电机201、第一传动齿轮202、限位齿环203和缓冲组件,第一驱动电机201固定安装在支撑壳体1内上部,第一驱动电机201与控制模块5电连接,第一驱动电机201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202,缓冲组件固定安装在支撑转轴105的下端,缓冲组件用于支撑转轴105的动力提供和缓
冲,缓冲组件外周限位滑动连接有限位齿环203,限位齿环203内侧面左右对称设置有限位块,限位齿环203的限位块用于和缓冲组件进行限位配合,限位齿环203与第一传动齿轮202相啮合。
30.缓冲组件包括有限位缓冲盘204、弧形滑杆205、活塞206、金属密封环207、u形密封环208,限位缓冲盘204固定安装在支撑转轴105的下端,限位缓冲盘204下表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撑壳体1中部,限位缓冲盘204中部左右对称开设有两个限位滑槽,限位缓冲盘204上的两个限位滑槽周向两侧分别开设有气压缓冲腔,限位缓冲盘204上相邻的气压缓冲腔和限位滑槽之间分别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平衡气压缓冲腔与限位滑槽之家的气压,限位缓冲盘204上的限位滑槽与限位齿环203的限位块限位滑动配合,弧形滑杆205设置有四个,四个弧形滑杆205分别贯穿连通限位缓冲盘204上相邻的气压缓冲腔和限位滑槽,弧形滑杆205的一端固接有活塞206,活塞206发生运动时,活塞206与限位缓冲盘204的气压缓冲腔之间的气体受到挤压后气压变大,限位缓冲盘204的气压缓冲腔内为惰性气体环境,惰性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体积快速变化时不会受到产生热量的影响,弧形滑杆205的另一端与限位齿环203上相邻的限位块接触配合,活塞206上套设有两个金属密封环207,金属密封环207在活塞206移动时产生的压差环境下,对活塞206的移动产生更佳的密封效果,以此实现对活塞206挤压限位缓冲盘204的气压缓冲腔压力增大时的密封保护,限位齿环203与限位缓冲盘204之间设置有两个u形密封环208,u形密封环208嵌在限位缓冲盘204上,u形密封环208上的u形开口与限位齿环203贴合,u形密封环208对限位齿环203和限位缓冲盘204的配合转动起到密封效果。
31.如图6和图7所示,驱动解锁组件3包括有固定杆301、第一固定环302、支撑杆303和限位卡块304,固定杆301周向设置有四个,四个固定杆301均固定在限位齿环203上表面,四个固定杆301上端焊接有第一固定环302,第一固定环302上表面左右对称焊接有两个支撑杆303,两个支撑杆303上分别焊接有限位卡块304,限位卡块304内侧端开设有等腰梯形限位通槽,限位卡块304上表面与精准定位部件4紧密贴合,无论限位卡块304向哪个方向旋转,限位卡块304的等腰梯形限位通槽均实现与精准定位部件4的双向限位配合。
32.如图6-图8所示,精准定位部件4包括有第二驱动电机401、第二传动齿轮402、限位卡盘403、限位卡杆404、第二固定环405、拉簧406、限位卡环407和压力感应器408,第二驱动电机401固定安装在支撑壳体1上表面,第二驱动电机401与控制模块5电连接,第二驱动电机401输出轴固定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402,限位卡盘403限位转动设置在第一限位壳体102内,限位卡盘403上部外周壁设置有齿环,限位卡盘403的齿环与第二传动齿轮402相啮合,限位卡盘403左右对称贯穿并滑动设置有两个限位卡杆404,两个限位卡杆404下端均为三角楔形设置,两个限位卡杆404上端固接有第二固定环405,第二固定环405与限位卡盘403之间固接有若干个拉簧406,限位卡环407固定连接在支撑转轴105上,限位卡环407位于限位卡盘403下侧,限位卡环407上左右对称开设有卡位通槽,限位卡环407的卡位通槽与限位卡杆404相配合,以此实现限位卡杆404对限位卡环407的锁止,限位卡环407上周向开设有若干个减速卡槽,限位卡环407减速卡槽与限位卡杆404相配合限位卡环407下表面与限位卡块304上表面相贴合,限位卡环407的减速卡槽首先是用于限位卡杆404与限位卡环407相对运动时的卡位,其次限位卡环407的减速卡槽在人工调节角度时起到提示的作用,压力感应器408嵌在第二固定环405上表面,压力感应器408与控制模块5电连接。
33.驱动部件2用于带动支撑转轴105进行转动,同时针对第一驱动电机201启动时带来的瞬时启动力进行缓冲,并且针对第一驱动电机201关闭时,对支撑转轴105带动的所有设备停止时的惯性力进行缓冲,精准定位部件4针对支撑转轴105由于惯性或其他原因带来的角度调节偏差进行调节,精准定位部件4使用单独的动力控制,实现限位角度的快速调节并且不会有过多设备重量对其角度调节造成影响,以此实现对精度的把控。
34.控制模块5首先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01开启,第一驱动电机201通过第一传动齿轮202带动限位齿环203发生旋转,此时限位卡杆404与限位卡环407的卡位通槽还处于配合状态,在限位卡环407的限位下支撑转轴105不会发生旋转,由于支撑转轴105不发生旋转,此时限位缓冲盘204同样不发生旋转,限位齿环203会推动转动方向上的弧形滑杆205,弧形滑杆205带动相邻的活塞206挤压气压缓冲腔内的惰性气体,气压缓冲腔内气压增大实现对限位齿环203启动转动时瞬间冲力的缓冲,限位齿环203通过固定杆301带动第一固定环302旋转,第一固定环302通过支撑杆303带动限位卡块304旋转,限位卡块304的等腰梯形限位通槽旋转时将相邻的限位卡杆404向上推起,限位卡杆404使第二固定环405向上移动,拉簧406被拉长,压力感应器408与第二限位壳体103接触,限位卡杆404失去对限位卡环407的限位,支撑转轴105此时已经解除限位,限位缓冲盘204内部气压提供旋转需要的动力,在限位缓冲盘204的带动下支撑转轴105开始旋转,支撑转轴105带动承载转台104对其上的测量装置进行角度调节,由于本装置驱动部件2内部的缓冲设置,直接对测量设备进行微小角度调节时不够灵敏,因此在对测量设备进行微小的角度调节时,需要先对目标转角进行增加,然后再通过驱动部件2回转使精准定位部件4对支撑转轴105进行定位锁定,以此实现对小角度调节的精准把控。
35.压力感应器408与第二限位壳体103接触后,压力感应器408向控制模块5发射信号,控制模块5控制第二驱动电机401开启,第二驱动电机401通过第二传动齿轮402带动限位卡盘403发生旋转,限位卡盘403带动限位卡杆404沿限位卡环407发生旋转,若目标角度与当前所处角度夹角很小时,第二驱动电机401与第一驱动电机201转动方向相同,若目标角度与当前所处角度夹角较大时,第二驱动电机401与第一驱动电机201转动方向相反,以此实现限位卡杆404与限位卡环407在转动过程中的再配合,当转动过程中限位卡杆404与限位卡环407再配合时,由于限位齿环203与带动的限位卡块304之间相对固定,而限位缓冲盘204与限位卡环407相对固定,限位齿环203和限位缓冲盘204之间存在相对位移关系,因此运动过程中限位卡块304与限位卡环407之间存在相对位移,限位卡块304将限位卡环407的卡位通槽进行配合封堵,防止限位卡环407与限位卡杆404卡位配合,在限位卡环407的卡位通槽转动至目标角度后,控制模块5控制第二驱动电机401关闭,待限位齿环203转动至目标角度后,控制模块5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01关闭,随着转动方向上限位缓冲盘204上的气压缓冲腔内压力的推动和承载转台104上设备自身转动惯性的带动,限位缓冲盘204、支撑转轴105和限位卡环407转动至目标角度后,限位卡环407与限位卡杆404卡位配合,以此实现对支撑转轴105的定位锁止,进而实现对承载转台104上测量设备测量角度的精准调节。
36.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2和图3所示,还包括有第一传动小齿轮6、锥齿轮7、传动大齿轮8、第二传动小齿轮9、花键套轴10、限位滑杆11和指针12,第一传动小齿轮6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支撑壳体1内,第一传动小齿轮6与限位齿环203相啮合,第一传动小齿轮6的
转轴下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7,传动大齿轮8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支撑壳体1内,传动大齿轮8的转轴左端也固定连接有锥齿轮7,两个锥齿轮7相啮合,花键套轴10贯穿并转动安装在支撑壳体1右上部,花键套轴10位于传动大齿轮8的下侧,花键套轴10左端固接有第二传动小齿轮9,第二传动小齿轮9与传动大齿轮8相啮合,第二传动小齿轮9与传动大齿轮8之间的减速配合第一传动小齿轮6与限位齿环203的减速,使操作人员手工调节限位齿环203转动的扭矩增大并且精度提高,限位滑杆11固定安装在限位卡盘403右部,限位滑杆11与第一限位壳体102的限位滑槽滑动配合,限位滑杆11右端设置有推块,限位滑杆11的推块用于操作人员操控限位卡盘403,限位滑杆11的推块上表面固接有指针12,指针12配合第一限位壳体102的角度刻线方便操作人员观察。
37.当本装置内的驱动部件2或精准定位部件4出现动力或其余问题时,操作人员通过手动调节的方式对承载转台104上测量设备的角度进行改变,操作人员首先将摇柄插入花键套轴10,然后针对不同测量设备所需的角度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花键套轴10转动时通过第二传动小齿轮9将转动传递至传动大齿轮8,传动大齿轮8通过转轴和锥齿轮7将动力传递至第一传动小齿轮6,第一传动小齿轮6带动限位齿环203旋转,限位齿环203通过固定杆301、第一固定环302和支撑杆303带动限位卡块304发生旋转,限位卡块304旋转使限位卡杆404失去对限位卡环407的卡位后,操作人员推动限位滑杆11的推块,限位滑杆11使限位卡盘403发生旋转,操作人员根据指针12指示的第一限位壳体102上的刻度,来确定限位卡盘403旋转的卡位目标角度,然后操作人员继续转动摇柄使限位齿环203旋转,在人工调节角度过程中,为防止转动过量和转动时给操作人员提供转动时的信息,限位卡环407上的减速卡槽与限位卡杆404之间在转动过程中配合会发出声音,操作人员通过声音判别转动角度的进度,在转动完成后,限位卡杆404与限位卡环407的卡位通槽相配合,限位卡杆404与限位卡环407的卡位通槽配合时的声音与转动时的声音不同,以此提示操作人员角度调节完成,操作人员操控摇柄转动精度不高的问题被对应解决,且限位齿环203多余的转动将被缓冲组件抵消。
38.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之上,一种雷达弹目偏差测量设备用终端集成控制系统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操作人员启动装置进行偏差测量前,首先通过外部终端设备给控制模块5制定测量设备的目标角度,通过控制模块5启动驱动部件2驱动支撑转轴105转动,以此改变承载转台104上安装测量设备的角度,初始状态下精准定位部件4对支撑转轴105精准定位,过程中驱动部件2先配合驱动解锁组件3实现对精准定位部件4锁定的解除,解除锁定后支撑转轴105开始旋转,然后控制模块5启动精准定位部件4快速转动至操作人员规定的目标角度后关闭,待驱动部件2带动支撑转轴105转至目标角度后,控制模块5关闭驱动部件2,在精准定位部件4的配合下完成对支撑转轴105的定位;步骤s2:当控制模块5向操作人员反馈调节完成的信号后,操作人员启动装置的测量设备对弹目偏差进行测量,且相关设备将测量数据传递至外部控制终端,在测量过程中若需要调整测量角度,则重复步骤s1中的操作;步骤s3;在完成对弹目偏差测量后,操作人员关闭测量设备,然后操控控制模块5启动驱动部件2,待驱动部件2配合驱动解锁组件3解除精准定位部件4的锁定后,控制模块5
立即启动精准定位部件4复位至左右对称状态后关闭,等驱动部件2移动复位至初始状态后,控制模块5关闭驱动部件2;步骤s4:当驱动部件2或精准定位部件4发生意外失灵后,操作人员手动对支撑转轴105进行角度调节,操作人员首先将摇柄插入花键套轴10,转动摇柄通过第二传动小齿轮9、传动大齿轮8、锥齿轮7和第一传动小齿轮6的动力传递使驱动部件2转动,驱动部件2配合驱动解锁组件3解除精准定位部件4的锁定后,操作人员通过限位滑杆11调整精准定位部件4的限位角度,通过指针12观察精准定位部件4的限位角度,然后再继续转动驱动部件2使支撑转轴105带动承载转台104转至目标角度,测量完成后同样通过此方式使装置复位。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