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隔热油管使用条件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06-08 20:59: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热油管使用条件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在油田的开采过程中发现了井筒蜡堵的现象,导致井筒流动通道逐渐减小,增加了油液流动的摩擦阻力,不仅降低了产能,而且可能造成关井停产的情况。井筒蜡堵主要是由于油液的温度过低,使得油液中的石蜡分子结晶并析出,进而造成蜡堵的现象。
3.现有技术中,针对井筒蜡堵,一般采用机械清蜡的方式,即使用专用清蜡工具刮除管壁上的石蜡。但是这种技术方案存在着清蜡效率低、人工及辅助工具成本高、施工次生事故多等问题,并不能保证油田开采的正常运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鉴于此,可以考虑在井筒中下入隔热油管,即通过隔热油管降低油液在井筒流动过程中的热损失,以防止油液中的石蜡分子结晶并析出,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机械清蜡可能导致的诸多问题。
4.然而,在实际使用隔热油管时,需要考虑隔热油管的使用条件,不合理的使用隔热油管,仍会导致油井出现井筒蜡堵的现象,或/和产能提高不明显,并造成材料浪费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隔热油管使用条件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实现对隔热油管使用条件的确定。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热油管使用条件的确定方法,包括:
7.根据预先获取的入口压力和产液/产气量,分别输入预设计算模型,得到所述隔热油管的视热传导率,所述视热传导率用于表示绝热材料的厚度与导热能力之间的关系,所述计算模型用于计算隔热油管视热传导率;
8.根据所述视热传导率,分别获取在隔热油管的隔热厚度为第一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
9.根据所述视热传导率,分别获取在隔热油管的隔热厚度为第二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
10.根据所述隔热厚度为第一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以及所述隔热厚度为第二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确定所述隔热油管的使用条件,所述使用条件包括油井深度范围。
1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12.获取不同油管长度下,产液量与隔热油管的井口温度升高值之间的映射关系;
13.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隔热油管的使用的产液量范围,其中,所述使用条件还包括所述产液量范围。
14.在该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15.针对不同油管长度,根据预设的小于预设值的多个产液量,分别获取每个产液量
对应的隔热油管的井口温度和普通油管的井口温度;
16.根据每个产液量对应的隔热油管的井口温度和普通油管的井口温度,确定产液量与所述隔热油管的井口温度升高值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17.可选的,所述隔热油管包括:真空隔热油管和气凝胶隔热油管。
1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隔热油管使用条件的确定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确定模块;
19.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获取的入口压力和产液/产气量,分别输入预设计算模型,得到所述隔热油管的视热传导率,所述视热传导率用于表示绝热材料的厚度与导热能力之间的关系,所述计算模型用于计算隔热油管视热传导率;
20.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视热传导率,分别获取在隔热油管的隔热厚度为第一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
21.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视热传导率,分别获取在隔热油管的隔热厚度为第二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
22.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隔热厚度为第一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以及所述隔热厚度为第二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确定所述隔热油管的使用条件,所述使用条件包括油井深度范围。
23.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24.获取不同油管长度下,产液量与隔热油管的井口温度升高值之间的映射关系;
25.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隔热油管的使用的产液量范围,其中,所述使用条件还包括所述产液量范围。
26.在该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27.针对不同油管长度,根据预设的小于预设值的多个产液量,分别获取每个产液量对应的隔热油管的井口温度和普通油管的井口温度;
28.根据每个产液量对应的隔热油管的井口温度和普通油管的井口温度,确定产液量与所述隔热油管的井口温度升高值之间的所述映射关系。
29.可选的,所述隔热油管包括:真空隔热油管和气凝胶隔热油管。
30.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显示器;
31.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指令;
32.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以及各可能设计提供的方法。
33.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第一方面以及各可能设计提供的方法。
34.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程序,当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35.第六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3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油管使用条件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中,根据预先获取的入口压力和产液/产气量,分别输入预设计算模型,得到隔热油管的
视热传导率,基于视热传导率,分别获取在隔热油管的隔热厚度为第一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以及在隔热油管的隔热厚度为第二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最后根据隔热厚度为第一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以及隔热厚度为第二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确定隔热油管的使用条件。该方法中,通过对不同隔热厚度的隔热油管进行比较,确定了隔热油管的使用条件。
附图说明
3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油管使用条件的确定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38.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模型界面示意图;
39.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井筒流动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4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隔热厚度时不同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示意图;
4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隔热厚度时不同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示意图;
4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油管使用条件的确定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4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不同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升高值的映射关系示意图;
4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油管使用条件的确定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4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低产液量对应的井口温度升高值的映射关系示意图;
4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油管使用条件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9.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50.在介绍本技术的实施例之前,首先对本技术的背景技术进行解释说明。
51.近年来,在一些油田的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井筒蜡堵现象。油气井结蜡后,使井筒流动通道逐渐减小,增加了油气流动的摩擦阻力,不仅降低了产能,还可能造成关井停产的问题。
52.井筒结蜡是很多油田面临的共同问题。针对井筒蜡堵,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机
械清蜡技术。但这些清蜡工艺存在着清蜡效率低、费用高、施工次生事故多等问题。鉴于此,可以考虑加入一种隔热油管,以降低油气流在油井流动过程中的热损失,使得油井中的剩余温度可以防止石蜡分子的结晶、析出。然而,在实际使用隔热油管时,需要考虑隔热油管的使用条件,否则仍会导致使用隔热油管后出现井筒蜡堵现象,或/和产能提高不明显,造成材料浪费等问题。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关于隔热油管使用的合理规范。
5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发明构思如下:为规避机械清蜡存在的种种弊端,从蜡堵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入手,发明人发现可以引入一种隔热油管,只需要确定隔热油管的使用条件,就可以使用隔热油管降低油气流在油井流动过程中的热损失,进而避免井筒结蜡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地避免了产能的降低。
5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5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油管使用条件的确定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确定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56.步骤11、根据预先获取的入口压力和产液/产气量,分别输入预设计算模型,得到隔热油管的视热传导率。
57.其中,隔热油管包括:真空隔热油管和气凝胶隔热油管。本步骤以真空隔热油管为例进行说明。
58.在本步骤中,可以预先获取入口压力和产液/产气量,然后将获取到的入口压力和产液/产气量,分别输入至预设的计算模型中,得到隔热油管的使用温度参数,进而得出隔热油管的视热传导率。
59.其中,隔热油管视热传导率用于表示绝热材料的厚度与导热能力之间的关系,计算模型用于计算隔热油管视热传导率。
6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可以预设入口压力为17.2mpa,井底流动压力为22.9mpa,油管长度为3146m,其中隔热油管长度为1196m,封隔器下深为2880m,产气量为40000m3.d-1
(40000立方米每天),预设的计算模型可以是商业模拟器。
61.具体的,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模型界面示意图。如图2a所示,可以在隔热油管长度为1196m的位置添加一个ekt设备,用于计算隔热油管长度为1196m时,隔热油管的视热传导率及各个层的总传热系数。值得说明的是,油管长度可以自由配置,还可以是图2a中3146m的位置。
62.可选的,在实际应用中,隔热油管视热传导率为油井中井筒各个层的总热传导系数的一部分,而各个层的总传热系数包括:隔热油管内管的热传导系数、隔热油管的视热传导率、隔热油管外管的热传导系数、油管与生产套管之间的环空的热传导系数、生产套管的热传导系数以及水泥层的热传导系数。
6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隔热油管长度为1196m时,隔热油管内管的内径为50.6mm,壁厚4.85mm,热传导系数为56.4w/m/k;隔热油管的视厚度为7.85mm,视热传导率为0.02w/m/k;隔热油管外管的壁厚为6.45mm,热传导系数为56.4w/m/k;油管与生产套管之间的环空的壁厚为14.85mm,热传导系数随着温度而变化,不是一个定值,需要用一个文本文件来表示以供商业模拟器读取;生产套管的壁厚为10.54mm,热传导系数为50w/m/k;水泥层的等价
壁厚为52.3875mm,热传导系数为3.5w/m/k。
64.具体的,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井筒流动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如图2b所示,横轴为流动温度(℃),纵轴为从井口向下的深度(m)。在深度为0m时(即,井口位置),井口温度对应为33℃,与实际测量值33.8℃相近,因此可以认为所得出的隔热油管视热传导率是准确的。
65.基于以上对井筒流动温度的分析,特别是对井口温度的校对,可知真空隔热油管的视热传导率为0.02w/m/k,与内衬气凝胶隔热油管的视热传导率0.021w/m/k相近,在实际应用中,还应该从力学性能、市场价格等方面比较。
66.可选的,真空隔热油管的隔热保温效果好,但是制造难度大,安装尺寸要求高;而内衬气凝胶隔热油管的适用温度范围广,具有较好的抗压、抗拉伸、抗紫外老化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若油田的地形复杂,且地质条件易发生改变,可选用内衬气凝胶隔热油管作为防油井蜡堵的材料。
67.步骤12、根据视热传导率,分别获取在隔热油管的隔热厚度为第一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
68.在本步骤中,根据视热传导率,在不同产液量的条件下,以获取在设定的第一隔热厚度时,不同的隔热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
69.其中,第一隔热厚度可以是9mm。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隔热厚度时不同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示意图。如图3所示,隔热油管长度可以是2000m、1500m、1000m、800m和500m,随着产液量/m3.d-1
的升高,井口温度/℃随之升高。
70.即,随着隔热油管长度的增加,井口温度也随之升高,具体的,隔热油管长度为2000m、1500m、1000m、800m和500m,且产液量均为20m3.d-1
时,对应温度分别约为36℃、34℃、31℃、30℃和27℃。
71.步骤13、根据视热传导率,分别获取在隔热油管的隔热厚度为第二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
72.在本步骤中,根据视热传导率,在不同产液量的条件下,以获取在设定的第二隔热厚度时,不同的隔热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
73.其中,第二隔热厚度可以是6mm。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隔热厚度时不同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示意图。如图4所示,隔热油管长度可以是2000m、1500m、1000m、800m和500m,随着产液量/m3.d-1
的升高,井口温度/℃随之升高。
74.即,随着隔热油管长度的增加,井口温度也随之升高,具体的,隔热油管长度为2000m、1500m、1000m、800m和500m,且产液量均为20m3.d-1
时,分别对应温度约为31℃、30℃、29℃、28℃和26℃。
75.步骤14、根据隔热厚度为第一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以及隔热厚度为第二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确定隔热油管的使用条件。
76.在本步骤中,通过对步骤12中隔热厚度为第一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与步骤13中隔热厚度为第二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进行对比,确定在隔热厚度不同时,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不同。
77.可选的,隔热油管的使用条件包括油井深度范围,具体的,在相同产量下,当隔热油管长度分别为2000m、1500m、1000m、800m和500m时,9mm的隔热厚度比6mm的隔热厚度,所
达到的井口温度更高;也就是说,隔热厚度越薄,在相同产量下得到的井口温度越低。
7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油管使用条件的确定方法,根据预先获取的入口压力和产液/产气量,分别输入预设计算模型,得到隔热油管的视热传导率。基于视热传导率,分别获取在隔热油管的隔热厚度为第一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以及在隔热油管的隔热厚度为第二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最后根据隔热厚度为第一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以及隔热厚度为第二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确定隔热油管的使用条件。该方法中,通过对不同隔热厚度的隔热油管进行比较,确定了隔热油管使用于不同油管长度时,隔热厚度越厚,井口温度越高,隔热油管的效果越好。
7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油管使用条件的确定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确定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80.步骤21、获取不同油管长度下,产液量与隔热油管的井口温度升高值之间的映射关系。
81.在本步骤中,为了更好的确定隔热油管的使用条件,引入隔热油管的井口温度与普通油管的井口温度,确定出使用了隔热油管的井口温度相比于使用普通油管的井口温度的变化值(即温度升高值)。
8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不同隔热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升高值的映射关系示意图。如图6所示,保持隔热油管的隔热厚度为9mm不变,产液量分别为20m3.d-1
、30m3.d-1
、40m3.d-1
、50m3.d-1
、60m3.d-1
和70m3.d-1
。在隔热油管长度分别为2000m、1500m、1000m、800m和500m时,不同的温度升高值曲线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
83.步骤22、根据映射关系确定隔热油管的使用的产液量范围。
84.在本步骤中,针对图6所示的示意图进行分析,确定出在不同隔热油管长度下,隔热油管的使用的产液量范围。
8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使用条件还包括产液量范围,由上述图6可知,当隔热油管长度为500m时,随着产液量的不断升高,井口温度升高值变化并不明显,当隔热油管长度分别为800m、1000m、1500m和2000m时,随着产液量的不断升高,井口温度升高值不断上升。
86.因此,隔热油管长度较浅时,随着产液量的上升,隔热油管的效果并不明显。
8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油管使用条件的确定方法,通过获取不同隔热油管长度下,产液量与隔热油管的井口温度升高值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映射关系确定隔热油管的使用的产液量范围。该方法中,通过对不同条件下,井口温度升高值的分析,确定了隔热油管在不同产液量下,随着隔热油管长度的增加,井口温度越高,隔热油管的效果越好。
8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油管使用条件的确定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确定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89.步骤31、针对不同油管长度,根据预设的小于预设值的多个产液量,分别获取每个产液量对应的隔热油管的井口温度和普通油管的井口温度。
90.在本步骤中,对极低产液量下的隔热油管进行分析,确定隔热油管的使用条件。针对不同的油管长度,可以预设多个低产液量,分别获取每个产液量对应的隔热油管的井口温度和普通油管的井口温度。
9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表1为低产液量下隔热油管和普通油管在深度为2000m时井
口温度对比表。其中,隔热油管的隔热厚度为9mm。
92.表1:
[0093][0094]
步骤32、根据每个产液量对应的隔热油管的井口温度和普通油管的井口温度,确定产液量与隔热油管的井口温度升高值之间的映射关系。
[0095]
在本步骤中,基于获取到的每个产液量对应的隔热油管的井口温度和普通油管的井口温度,计算出隔热油管和普通油管在不同产液量下的井口温度的差值,即井口温度升高值。
[0096]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基于表1,表2为低产液量下隔热油管和普通油管在深度为2000m时井口温度升高值对比表。其中,隔热油管的隔热厚度为9mm。
[0097]
表2:
[0098]
产液量/(m3.d-1
)温度升高值/℃21.9532.8854.7587.36108.91
[0099]
由表2可知,随着产液量的降低,隔热油管对应的井口温度与普通油管对应的井口温度差值越小,隔热油管并不适用于极低产液量的油井。
[0100]
为了使隔热油管使用条件更加准确,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低产液量对应的井口温度升高值的映射关系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隔热油管长度分别为1500m和1000m时,随着产液量的升高,温度升高值随之升高,且油管长度为1500m时的映射曲线的温度升高值大于油管长度为1000m时的映射曲线的温度升高值。
[0101]
然而,在图8中,产液量在0m3.d-1
到5m3.d-1
之间时,温度升高值与隔热油管长度没有明显关系,两条曲线基本重合,因此,在油井的产液量极低时,隔热油管的长度对温度升高值没有影响。
[0102]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油管使用条件的确定方法,通过针对不同隔热油管长度,根据预设的小于预设值的多个产液量,分别获取每个产液量对应的隔热油管的井口温度和普通油管的井口温度,并根据每个产液量对应的隔热油管的井口温度和普通油管的井口温度,确定产液量与隔热油管的井口温度升高值之间的映射关系。该方法中,在低产液量
下,通过对不同隔热油管长度和温度升高值的比较,确定了隔热油管不适用于低产液量的油井。
[0103]
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油管使用条件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确定装置包括:处理模块41和确定模块42。
[0104]
处理模块41,用于根据预先获取的入口压力和产液/产气量,分别输入预设计算模型,得到隔热油管的视热传导率,该视热传导率用于表示绝热材料的隔热厚度与导热能力之间的关系,计算模型用于计算隔热油管视热传导率;
[0105]
处理模块41,还用于根据视热传导率,分别获取在隔热油管的隔热厚度为第一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
[0106]
处理模块41,还用于根据视热传导率,分别获取在隔热油管的隔热厚度为第二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
[0107]
确定模块42,用于根据隔热厚度为第一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以及隔热厚度为第二隔热厚度时的多个油管长度对应的井口温度,确定隔热油管的使用条件,使用条件包括油井深度范围。
[0108]
在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能设计中,处理模块41还用于:
[0109]
获取不同油管长度下,产液量与隔热油管的井口温度升高值之间的映射关系;
[0110]
根据映射关系确定隔热油管的使用的产液量范围,其中,使用条件还包括产液量范围。
[0111]
在该种可能设计中,处理模块41还用于:
[0112]
针对不同油管长度,根据预设的小于预设值的多个产液量,分别获取每个产液量对应的隔热油管的井口温度和普通油管的井口温度;
[0113]
根据每个产液量对应的隔热油管的井口温度和普通油管的井口温度,确定产液量与隔热油管的井口温度升高值之间的映射关系。
[0114]
可选的,隔热油管包括:真空隔热油管和气凝胶隔热油管。
[0115]
本实施例提供的确定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116]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确定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确定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0117]
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51、存储器52和显示器53。
[0118]
其中,处理器51执行存储器52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处理器51执行上述实
施例中的方案。处理器5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0119]
显示器53可以是用户界面,可以用于显示上是实施例中进口温度等,该用户界面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及其它们的任意组合。显示器53还可以用于提供虚拟按钮和/或虚拟键盘,也称软按钮和/或软键盘。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53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前面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53可以是柔性显示屏,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弯曲表面上或折叠面上。甚至,显示器53还可以设置成非矩形的不规则图形的显示屏,也即异形屏。显示器53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材质制备。
[0120]
可选的,该计算机设备的上述各个器件之间可以通过系统总线连接。
[0121]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122]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运行指令的芯片,该芯片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案。
[0123]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的方案。
[0124]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计算机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可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案。
[012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