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利用灯光诱杀形成光波屏障的白蚁防治方法与流程

2022-06-05 05:48: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白蚁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灯光诱杀形成光波屏障的白蚁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白蚁常在水利堤坝内部营筑巢穴、修建蚁道,极易造成渗漏等险情,严重时甚至垮塌,是危及水利工程安全的重要隐患。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因白蚁危害而垮坝的水库数量多达500余座。根据水利部2011年组织对全国20个省份水利工程白蚁危害状况普查结果,水库大坝与河道堤防的蚁害普遍存在。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白蚁的活动范围及危害程度呈加剧趋势,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现已发现大面积水利工程白蚁危害。因此,加强和规范白蚁防治工作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关系水利工程安危的重要工作。
[0003]
白蚁危害具有隐蔽性、普遍性、破坏性、长期性的特点,白蚁危害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分飞、蔓延侵入和携带等方式。根据广东省水利厅姚达长研究“假如一座新建堤坝或一座已彻底治理了白蚁的堤坝,只要周边有一成年蚁巢有翅成虫可飞临坝体,按每年分飞1000对,其成活率为0.1%—0.2%计,到第10年堤坝内便有10—20巢白蚁;如果幼龄巢期为10周年,这样从第11年起就有第一个繁殖周期入土的成熟蚁巢也成年参加分飞,到第20年堤坝内就有75—260巢,其中成年蚁巢12—26巢,到第30年堤坝内累计为460
‑‑
2600巢,其中成年巢为88
‑‑
314巢。因此,白蚁有翅成虫分飞是白蚁传播蔓延发展种群的源头和主要途径。捕杀有翅成虫是白蚁防控的主战场,而灯光诱杀技术是白蚁防控工作的利器。然而,我国的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没有很好利用这个利器,长期以来仅局限于堤坝挖巢、毒土屏障、药物灌浆等防治手段,这种传统以化学为主的白蚁防治方法,不但没有从根本上减少白蚁的种群数量,却出现了治而不尽,防而不止的现象;而且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有的甚至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风险药物防治白蚁,给生态环境和人们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同时,坝体挖巢、药物灌浆还将影响坝体结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利用灯光诱杀形成光波屏障的白蚁防治方法。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灯光诱杀形成光波屏障的白蚁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白蚁防治区域的确定:1)水库土石坝为坝体:坝两端及离坝脚线50m内为蚁患区,坝两端及离坝脚线50m~500m为蚁源区;2)土质堤防为堤身:离堤脚线50m内为蚁患区,离堤脚线10~100m为蚁源区;3)土质高填方渠道为堤身:离堤脚线10m内为蚁患区,离堤脚线10~100m为蚁源
区;步骤2,布置诱捕灯,诱捕灯的布置方式如下:1)水库土石坝为坝体:距离土石坝的坝脚线l1处设置若干排诱捕灯,l1为水库土石坝的蚁源区边界线至土石坝的坝脚线的距离;2)土质堤防为堤身:距离土质堤防的堤脚线l2处设置若干排诱捕灯,l2为土质堤防的蚁源区边界线至土质堤防的堤脚线的距离;3)土质高填方渠道为堤身:距离土质高填方渠道的堤脚线l3处设置若干排诱捕灯,l3为土质高填方渠道的蚁源区边界线至土质高填方渠道的堤脚线的距离。
[0006]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水库土石坝为坝体的诱捕灯的布置方式还包括在土石坝的上游坡布置若干探照式诱捕灯,探照式诱捕灯的有效照射半径r不小于500m。
[0007]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水库土石坝为坝体的诱捕灯的布置方式还包括在土石坝两侧的山体边坡上设置若干排诱捕灯。
[0008]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诱捕灯的有效照射半径为r,相邻诱捕灯的间距l<2r。
[0009]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沿白蚁防治区域的边界线布置两排诱捕灯,两排诱捕灯的距离不大于r,两排诱捕灯交错呈梅花形布置。
[0010]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诱捕灯包括诱捕灯体,所述诱捕灯体包括发光源以及若干趋光窗,所述趋光窗为透光的板状,所述若干趋光窗绕所述发光源周向设置且所述趋光窗的一侧边紧贴所述发光源,每两个相邻的趋光窗之间的夹角为α,0
°
<α≤180
°
,所述诱捕灯体下方设有集虫容器、用于将白蚁吸入所述集虫容器的风机、用于灭杀白蚁的电击装置或者灼烧装置,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集虫容器内,所述风机的下方设有成斜坡状的撞击板,所述用于灭杀白蚁的电击装置或者灼烧装置包括电击板或灼烧板,所述电击板或灼烧板呈斜坡状且设置在所述撞击板下方,所述电击板或灼烧板与所述撞击板相对设置形成落差错层形状。
[0011]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绕所述诱捕灯的外周布置有若干白蚁监测控制装置,所述白蚁监测控制装置包括外壳和内芯,所述内芯包括上隔板、分隔柱和下隔板,所述上隔板的上端安装有电路控制盒,所述内芯还包括沿所述分隔柱周向固定设置的一圈分隔片,相邻所述分隔片之间设有饵木,所述上隔板上在与所述饵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对接孔,所述上隔板的上端还设有若干白蚁检测传感器,所述白蚁检测传感器与所述对接孔对接,所述白蚁检测传感器与所述电路控制盒电连接。
[001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白蚁灯光诱杀技术是指在有翅成虫分飞季节,利用其较强的趋光特性引诱其扑灯,并配以高压电网产生的瞬时高压触杀或采用风力将其吹入或吸入储虫容器内,从而捕杀白蚁有翅成虫。根据水利工程区域面积和现场情况,将白蚁诱捕灯有序排列安装在特定部位,并在诱捕灯周围安装白蚁监测控制装置,构成以诱捕灯为主体的诱杀系统,形成连续的光波屏障,阻挡有翅成虫飞向堤坝,从而降低有翅成虫分飞蔓延造成的风险。该技术可以与其它技术相结合使用,能最大限度减少化学药品的用量,达到控制白蚁危害的目的。
[0013]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灯光诱杀形成光波屏障的白蚁防治方法,运用灯光诱杀与其它技术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最大程度的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有效控制白蚁危害,从而获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防治模式,是一种绿色环
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具有节能低碳和环境友好的本质特征。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水库土石坝为坝体的诱捕灯布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两排诱捕灯布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土质堤防为堤身的诱捕灯布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诱捕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诱捕灯体及集虫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诱捕灯和白蚁监测控制装置的布置结构示意图;图7为白蚁监测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内芯及电路控制盒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内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101-顶盖;102-壳体;103-白蚁进出孔;2-内芯;201-电路控制盒;202-上隔板;202a-对接孔;203-分隔柱;203a-分隔片;203b-诱食孔;204-下隔板;205-饵木;3-白蚁检测传感器;4-集虫容器;5-风机;6-集虫传送带;601-第二红外加热铝箔层;7-诱捕灯体支架;8-趋光窗;9-紫外灯管;10-撞击板;11-灼烧板;1101-第一红外加热铝箔层;12-挡虫板;13-储虫箱;14-太阳能板;21-诱捕灯体;22-灯杆;23-蓄电池基座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6]
一种利用灯光诱杀形成光波屏障的白蚁防治方法,包括:白蚁防治区域的确定:1)水库土石坝为坝体:坝两端及离坝脚线50m内为蚁患区,坝两端及离坝脚线50m~500m为蚁源区;2)土质堤防为堤身:离堤脚线50m内为蚁患区,离堤脚线10~100m为蚁源区;3)土质高填方渠道为堤身:离堤脚线10m内为蚁患区,离堤脚线10~100m为蚁源区;4)在建工程坝址区和取土料场。
[0017]
采用灯光诱杀技术防治白蚁,应首先开展白蚁危害情况调查,为方案编制提供依据。白蚁危害情况调查可采用人工踏勘法、引诱法、挖巢法等调查方法。一般每年 4月~6月和 8月~10月对防治区域进行全面调查各1次。白蚁危害情况调查的范围应符合gb/t 51253、sl 210 和t/ches 44的规定。
[0018]
白蚁危害等级达到ⅰ级及以上的,工程管理单位应组织编制白蚁防治总体方案。根据白蚁防治总体方案和现场情况,编制白蚁灯光诱杀专项方案。
[0019]
布置诱捕灯,诱捕灯的布置方式如下:1)水库土石坝为坝体:如图1所示,距离土石坝的坝脚线l1处设置若干排诱捕灯,l1为水库土石坝的蚁源区边界线至土石坝的坝脚线的距离;在土石坝的上游坡布置若干探照式诱捕灯,探照式诱捕灯的有效照射半径r不小于500m;在土石坝两侧的山体边坡上设置
若干排诱捕灯。
[0020]
如图2所示,如白蚁危害等级达到ⅲ级同时防治区域边界线到坝脚线的距离大于4r的,可沿白蚁防治区域的边界线布置两排诱捕灯,两排诱捕灯的距离不大于r,两排诱捕灯交错呈梅花形布置。
[0021]
2)土质堤防为堤身:如图3所示,距离土质堤防的堤脚线l2处设置若干排诱捕灯,l2为土质堤防的蚁源区边界线至土质堤防的堤脚线的距离;诱捕灯与堤脚线的直线距离l2应大于诱捕灯的有效照射半径r;诱捕灯的有效照射半径为r,相邻诱捕灯的间距l<2r。
[0022]
诱捕灯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宜优先选用太阳能光伏供电的诱捕灯,具备供电条件的可采用220v网电诱捕灯,诱捕灯的有效照射半径r应不小于50m。
[0023]
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中,诱捕灯包括诱捕灯体21、灯杆22、蓄电池基座箱23。诱捕灯体21下方设有集虫容器4、用于将白蚁吸入集虫容器4的风机5、用于灭杀白蚁的电击装置或者灼烧装置以及集虫传送带6。
[0024]
诱捕灯体1通过诱捕灯体支架7固定设置在灯杆22上。诱捕灯体1包括发光源以及若干趋光窗8。趋光窗8为透光的板状,若干趋光窗8绕发光源周向设置且趋光窗8的一侧边紧贴发光源,每两个相邻的趋光窗8之间的夹角为α,0
°
<α≤180
°
。不超过180
°
角的设置是为了便于收集白蚁,若是两个相邻的趋光窗8之间的夹角大于180
°
,则有可能发生白蚁脱离诱捕灯体1的情况。
[0025]
趋光窗8包括长方形金属窗框和透光玻璃,发光源发出的灯光由透光玻璃发散。本实施例中,若干趋光窗8数量为四块,四块趋光窗8呈90
°
角周向均匀设置。当白蚁分飞期,有翅成虫趋光飞向不同光色的趋光窗8,撞击在玻璃上并在90
°
角的小空间拥挤,被下方的风机5不断吸入集虫容器4内。
[0026]
发光源为紫外灯管9。目前对鳞翅目害虫的灯诱波段基本在360nm—420nm之间,经反复验证,不同白蚁的趋光波长和喜色持性存在差异,但白蚁危害的主要优势种,多喜波长460nm和绿、蓝、白色。紫外灯波长在10nm—400nm的范围内,选用长波紫外灯管可满足白蚁的诱捕需求。
[0027]
风机5设置在集虫容器4内,风机5的下方设有成斜坡状的撞击板10。
[0028]
用于灭杀白蚁的电击装置或者灼烧装置包括电击板或灼烧板11,电击板或灼烧板11呈斜坡状且设置在撞击板10下方,电击板或灼烧板11与撞击板10相对设置形成落差错层形状。本实施例中,采用灼烧板11。
[0029]
灼烧板11与撞击板10之间设有挡虫板12,挡虫板12转动连接在集虫容器4上。当风机5启动时,将挡虫板12吹开,撞击板10和灼烧板11之间的通道打开;当风机5关闭时,挡虫板12因自身重力下垂,封堵撞击板10和灼烧板11之间的通道,防止被集的白蚁飞出。
[0030]
灼烧板11包括设置在灼烧板11上的第一红外加热铝箔层1101。
[0031]
集虫传动带6设置在灼烧板11的下方,集虫传送带6的一端设有集虫入口。
[0032]
集虫传动带6呈闭环状且单向传动。集虫传送带6上设有第二红外加热铝箔层601。
[0033]
集虫容器4包括设置在集虫容器4底部的储虫箱13,储虫箱13包括框架、围设在框架四周的金属网以及活动设置在储虫箱底部的底板。本实施例中,储虫箱13用金属框架支撑四周,并用不诱钢丝网围制,箱体呈通气状,但虫体不外泄,箱底用一块活动底板封堵。其
将引诱捕杀的有翅成虫储集起来,再利用或在适宜处深埋,防止污染,箱底设置的活动底板便于清理。
[0034]
诱捕灯还包括太阳能板14和蓄电池,太阳能板14和蓄电池均与发光源电连接。太阳能板14固定设置在灯杆2的顶端,蓄电池设置在蓄电池基座箱3内。电源系统用太阳能光伏为能源,亦可用交流低压电为能源,视环境需要而定,在蓄电池内装有防盗芯片,当灯移位或异常情况自动向信息中心报警。
[0035]
诱捕灯诱捕白蚁的功能实现方式如下:趋光窗8云集有翅成虫,有的在玻璃上自撞受伤而落入集虫容器4,多数被风机5吸入集虫容器4内,为及时杀灭被吸入的有翅成虫,将被风机5吸入的有翅成虫借助风力撞击在箱内撞击板10上,让其受伤或死亡;为防止伤却不死,再利用风力吹滑到灼烧板11的第一红外加热铝箔层1101上高温触杀,然后再吹滑到集虫传动带6的第二红外加热铝箔层601上,再经热风和红外线烘烤,并自动拍照转输到信息控制中心后,再自动将虫体送入储虫箱13。
[0036]
如图6所示,绕所述诱捕灯的外周布置有若干白蚁监测控制装置。
[0037]
如图7-8所示,白蚁监测控制装置包括外壳1和内芯2。所述外壳1包括壳体102和顶盖101,所述壳体102包括圆柱形的侧壁和锥形的底部,所述壳体102的侧壁上开设有白蚁进出孔103。外壳1为内芯的保护层和饵木的载体,不让内芯和饵木直接接触土壤,方便更换饵木。
[0038]
所述内芯2包括上隔板202、分隔柱203和下隔板204。
[0039]
所述分隔柱203为中空结构,所述分隔柱203内设有白蚁诱杀饵剂室,所述分隔柱203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诱食孔203b。
[0040]
所述上隔板201的上端安装有电路控制盒201。所述内芯2还包括沿所述分隔柱203周向固定设置的一圈分隔片203a,相邻所述分隔片203a之间设有饵木205。所述上隔板201上在与所述饵木205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对接孔202a,所述上隔板202的上端还设有若干白蚁检测传感器3,所述白蚁检测传感器3与所述对接孔202a对接,所述白蚁检测传感器3与所述电路控制盒201电连接。
[0041]
所述白蚁检测传感器3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传感器的组合:超声波传感器、激光扫描传感器、雷达波传感器。
[0042]
与超声波传感器或激光扫描传感器对接的饵木205上开设有底不通的深孔,所述深孔对接在对接孔202a的下方,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激光扫描传感器对接在对应的对接孔202a的上方。超声波传感器或激光扫描传感器与饵木的深孔对接,通过超声波扫描或者激光扫描,将深孔的结构通过中继器传输到后台数据处理中心储存,当有饵木被白蚁取食时,结构发生变化,深孔发生改变,白蚁检测传感器将改变后的小孔结构通过中继器传输到后台数据处理中心,后台数据处理中心将新的数据与原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数据存在差异,发出警报。
[0043]
与雷达波传感器对接的饵木205为实心饵木,所述饵木205对接在所述对接孔202a的下方,所述雷达波传感器对接在对应的对接孔202a的上方。所述雷达波传感器为宽频带脉充电磁波传感器。其原理是:电磁波在含有缺陷的饵木内部传播时,其路径、强度将发生变化,形成与正常饵木不同的的反射和折射,导致反射波振幅变化。雷达波传感器与饵木对接,通过扫描饵木,将回波信号通过中继器传输到后台数据处理中心储存,当饵木被白蚁取
食时,饵木结构发生变化,雷达波回波信号改变,后台数据处理中心经过对比分析发现雷达波回波信号改变,发出警报。
[0044]
所述电路控制盒201连接有天线,天线负责信号接收和发射。天线可外接,也可内置,天线与电路控制盒201可拆卸连接。
[0045]
白蚁监测控制装置与后台数据处理中心的通讯方式可以采用:lora技术或者nb-iot(窄宽带物联网)等。
[0046]
3)土质高填方渠道为堤身:距离土质高填方渠道的堤脚线l3处设置若干排诱捕灯,l3为土质高填方渠道的蚁源区边界线至土质高填方渠道的堤脚线的距离。
[0047]
4)工程建设期白蚁预防:

如在建工程坝址区和取土料场发现白蚁危害,应开展白蚁预防;在坝址区和取土料场边界以外布置一排诱捕灯,布置方案可参照图2、图3和图7执行;其他预防措施可按照t/ches44-2020执行;

工程建设期结束后,应按照工程运行期要求对已安装的诱捕灯进行调整。
[0048]
5)安装施工:(1)诱捕灯安装:

安装灯杆基架时应保持垂直,使其更牢固美观。
[0049]

太阳能板的角度和倾斜面应根据现场太阳的光照方位确定,保证充电质量。
[0050]

诱捕灯的连接线应采用防水接头,保证密封效果。
[0051]

诱捕灯应统一编号,记录安装点位信息,并绘制安装位置平面图。
[0052]
(2)白蚁监测控制装置安装:白蚁监测控制装置的安装按照jgj/t245规定和产品说明书,参照图4。
[0053]
(3)运行调试

诱捕灯安装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调试。
[0054]

光屏障效果测试应在夜间用测光仪测试。
[0055]

具备防盗和物联网功能的诱捕灯应按相关要求测试。
[0056]
(4)安全注意事项诱捕灯安装完成后,应在诱捕灯上或周边的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标识,包括以下内容:

电击式诱捕灯周围禁止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用身体各部位或金属物体接触高压网;

严禁将手指或其它物体插入风吸式诱捕灯的风机、灯头等;

严禁人眼长时间直视探照式诱捕灯。
[0057]
6)运行维护(1)运行要求:

在有翅成虫分飞季节(不同地区略有不同,一般为每年4月~7月)应根据当地白蚁危害的种类确定诱捕灯的开灯时段,可参照表5。
[0058]
表5主要水利工程白蚁的敏感波长及参考开灯时段序号白蚁种类敏感波长.nm开灯时段1黑翅土白蚁360-42018:00-21:00
2黄翅大白蚁490-5802:00-5:003云南大白蚁490-5802:00-5:004云南土白蚁360-42019:00-24:005土垅大白蚁490-58022:00-5:00

在有翅成虫分飞季节,诱捕灯每周夜间检查1次,在分飞后的次日应及时检查清理诱捕灯;非分飞季节,可将诱捕灯停运,停运期间每月检查不少于1次。定期检查诱捕灯,内容包括: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源线路、接线和电器等部分线路连接是否牢固;检测各部件工作是否正常。
[0059]

每次分飞时,应做好有翅成虫的观察,并采集记录当时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降雨、风向、风力等)。
[0060]

每次分飞后,应及时检查并统计诱捕到的有翅成虫数量和入灯率并做好记录。
[0061]
(3)维护要求

出现电器部件故障等情况,应由专业人员维修。
[0062]

检修或更换灯管及其它部件时,应关闭总电源。
[0063]

清理风机风叶和粘着在高压网上的昆虫尸体时,应首先关闭电源;清理时如有个别有翅成虫活体时,应将其杀死,但不得向储虫容器内喷施药物。
[0064]

从储虫容器中清理出来的有翅成虫尸体为水产养殖的高能饲料,应该充分利用;无条件利用的不得随意丢弃,应集中倒入垃圾箱或作深埋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0065]

除白蚁分飞期外,可断开诱捕灯管电源,保留太阳板与蓄电池的充电功能,防止蓄电池长时间不用而损坏。
[0066]

定期对诱捕灯周边的树枝杂草进行修剪清理。
[0067]

白蚁监测控制装置的检查维护应按照jgj/t245的规定执行。
[0068]
(4)效果分析

每年分飞季节后应对诱捕灯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0069]

根据诱捕灯的监测数据,并结合当时的气象数据分析白蚁分飞条件。
[0070]

通过资料分析,推测有翅成虫的来源,判断白蚁发展趋势。
[0071]

总结灯光诱杀系统的运行情况,并结合其他白蚁防治措施,评估白蚁防治效果,形成年度分析报告。
[0072]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