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烹饪设备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20:58: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烹饪设备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2.传统的烹饪设备,如微波炉、电蒸炉、电烤箱等,用来烹饪食物。烹饪设备采用风机组件或风扇等,驱动空气在烹饪设备中流动,以将加热件产生的热量输送至烹饪设备的烹饪腔中,加热食材,使食材可均匀加热,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上述的风机组件在长时间烹饪过程中,风机组件和电子元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若该热量得不到及时的散热,则影响其使用寿命。
3.中国专利文献号cn111820718b于2020年7月13日公开了一种烹饪设备的冷凝装置及烹饪设备,具体公开了蒸汽排汽口连通烹饪腔从而可排出烹饪后的高温蒸汽,高温蒸汽进一步从蒸汽排汽口和管道通向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连通通风腔,使得风机从第二进气口吸入温度较低的风为蒸汽冷凝组件降温,换热后的风从排风口进入到排气室中,而从第一进气口进入到蒸汽冷凝组件内部的高温蒸汽进行分汽、冷凝、排气,未冷凝的不饱和蒸汽与排气室中的风混合进行二次降温。虽然该结构可达到冷却效果,但是该结构复杂、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以及占用空间较大。
4.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安全性高、可靠性强、散热效率高,有效提升产品质量的烹饪设备的散热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6.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烹饪设备的散热结构,所述烹饪设备包括主体和外壳,主体内设有烹饪腔,外壳覆盖于主体上,烹饪腔的侧壁和外壳之间形成电器室,主体顶部设有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底部上设有进风孔,且所述进风孔位于所述电器室上,所述进风孔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散热风机,所述电器室内设有风机组件,所述外壳的后侧设有出风孔,所述烹饪腔顶部和所述电器室之间设有导风结构,其中,所述散热风机转动时,驱动外界的空气从所述进风孔进入电器室内,进入所述电器室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导风结构流入烹饪器具内和/或流经所述风机组件并通过所述出风孔排出。
7.所述进风孔和所述出风孔的形状分别包括长条形、方形、矩形、圆形中的至少一种。
8.所述进风孔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散热风机的固定支架所述散热风机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设有紧固配合件、或粘贴配合件、或卡扣配合件、或磁吸配合件,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散热风机之间通过紧固配合件、或粘贴配合件、或卡扣配合件、或磁吸配合件相互拆装配合连接。
9.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导风板、导风罩和风机,所述导风板和所述导风罩连通,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导风板顶部,所述导风罩内设有导流隔板,所述导风板上设有电器元件,进入
所述电器室内的空气通过所述风机吸入所述导风罩内,所述导风罩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导流隔板均匀流入烹饪器具内。
10.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导风罩、第一扇叶和电机,所述第一扇叶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风罩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扇叶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时同步带动所述第一扇叶转动,所述电机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一扇叶、第一导风罩和出风孔排出,和/或,进入所述电器室内的空气往所述出风孔排出时对所述电机散热,以使得外部空气与所述电机进行热量交换。
11.所述第一导风罩至少为u形开口状,u形开口状的第一导风罩延伸至所述出风孔上。
12.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二导风罩和第二扇叶,所述烹饪腔内设有发热管,所述烹饪腔的侧壁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二扇叶设置在所述第二导风罩内、且所述第二导风罩罩设在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扇叶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时同步带动所述第二扇转动,所述第二扇叶将所述烹饪腔内的热气从所述进风口吸入所述第二导风罩内、且吸入所述第二导风罩内的热气通过所述第二导风罩和所述出风口返回所述烹饪腔内,以形成热气的循环流动。
13.所述烹饪设备至少为烤箱、或蒸箱、或蒸烤一体设备、或炸烤箱、或空气炸烤箱。
14.本实用新型采用烹饪设备的散热结构,在主体底部上设有进风孔,进风孔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散热风机,电器室内设有风机组件,外壳的后侧设有出风孔,烹饪腔顶部和所述电器室之间设有导风结构,在散热风机的作用下,外部的空气能够从进风孔进入电器室内,进入电器室内的空气通过导风结构流入烹饪器具内,大大提高进气效率,促进油烟快速排出,以避免烹饪设备产生油烟排放到外界,影响用户使用,实现无油烟绿色环保使用;进入电器室内的空气流经风机组件,提升风机组件散热效率,以使得外部空气与电机进行热量交换,提高了风机组件的使用寿命和烹饪设备的安全性。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安全性高、可靠性强、散热效率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烹饪设备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烹饪设备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三视角烹饪设备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气分别流入导风结构和风机组件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热风循环结构示意图。
21.附图中,1-主体,1.1-进风孔,2-外壳,2.1-出风孔,3-烹饪腔,4
‑ꢀ
电器室,5-散热风机,6-风机组件,7-导风结构,7.1-导风板,7.2-导风罩,7.3-风机,8-固定支架,9-电器元件,10-发热管,11-贯流风机,12
‑ꢀ
气液分离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3.参见图1-图6,本烹饪设备的散热结构,烹饪设备包括主体1和外壳 2,主体1内设
有烹饪腔3,外壳2覆盖于主体1上,烹饪腔3的侧壁和外壳2之间形成电器室4,主体1顶部设有烹饪器具,主体1底部上设有进风孔1.1,且进风孔1.1位于电器室4上,进风孔1.1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散热风机5,电器室4内设有风机组件6,外壳2的后侧设有出风孔2.1,烹饪腔3顶部和电器室4之间设有导风结构7,其中,散热风机5转动时,驱动外界的空气从进风孔1.1进入电器室4内,进入电器室4内的空气通过导风结构7流入烹饪器具内和/或流经风机组件6并通过出风孔2.1排出。
24.具体地,主体的后侧壁设有贯流风机11以及与贯流风机11连通的气液分离装置12,在散热风机5的作用下,外部的空气能够从进风孔1.1进入电器室4内,进入电器室4内的空气通过导风结构7流入烹饪器具内,能够将烹饪器具产生的油烟排送至贯流风机11,油烟通过贯流风机11作用排流至气液分离装置12内,大大提高进气效率,促进油烟快速排出,以实现无油烟烹饪;进入电器室4内的空气流经风机组件6,提升风机组件6 散热效率,以使得外部空气与电机6.3进行热量交换,提高了风机组件6 的使用寿命和烹饪设备的安全性。
25.进一步来说,参见图3所示,进风孔1.1和出风孔2.1的形状分别包括长条形、方形、矩形、圆形中的至少一种。
26.参见图1、图2和图4所示,进风孔1.1上设有用于固定散热风机5 的固定支架8,散热风机5与固定支架8之间设有紧固配合件、或粘贴配合件、或卡扣配合件、或磁吸配合件,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散热风机之间通过紧固配合件、或粘贴配合件、或卡扣配合件、或磁吸配合件相互拆装配合连接。
27.优先地,散热风机5与固定支架8之间通过紧固配合件相互拆装配合连接,紧固配合件为螺钉或铆钉。
28.参见图4和图5所示,导风结构7包括导风板7.1、导风罩7.2和风机7.3,导风板7.1和导风罩7.2连通,风机7.3设置在导风板7.1顶部,导风罩7.2内设有导流隔板7.4,导风板7.1上设有电器元件9,进入电器室4内的空气通过风机7.3吸入导风罩7.2内,导风罩7.2内的空气通过导流隔板7.4均匀流入烹饪器具内。
29.具体地,进入电器室4内的空气实时对电器元件9进行散热,提高产品的运行稳定性,进入电器室4内的空气通过导风结构7流入烹饪器具内,大大提高进气效率,促进油烟快速排出,以避免烹饪设备产生油烟排放到外界,影响用户使用,实现无油烟绿色环保使用。
30.参见图2和图5所示,风机组件6包括第一导风罩6.1、第一扇叶6.2 和电机6.3,第一扇叶6.2设置在第一导风罩6.1内,电机6.3的输出轴与第一扇叶6.2连接,电机6.3驱动时同步带动第一扇叶6.2转动,电机6.3 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扇叶6.2、第一导风罩6.1和出风孔2.1排出,和/或,进入电器室4内的空气往出风孔2.1排出时对电机6.3散热,以使得外部空气与电机6.3进行热量交换。
31.具体地,由于电机6.3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变热,有损电机6.3的使用寿命。为了延长电机6.3的使用寿命,在散热风机5的作用下,外部的空气能够从进风孔1.1进入电器室4内,进入电器室4内的空气流经风机组件6,提升风机组件6散热效率,以使得外部空气与电机6.3进行热量交换,提高了风机组件6的使用寿命和烹饪设备的安全性。
32.第一导风罩6.1至少为u形开口状,u形开口状的第一导风罩6.1延伸至出风孔2.1上。
33.风机组件6还包括第二导风罩6.4和第二扇叶6.5,烹饪腔3内设有发热管10,烹饪
腔3的侧壁设有进风口3.1和出风口3.2,第二扇叶6.5 设置在第二导风罩6.4内、且第二导风罩6.4罩设在进风口3.1和出风口 3.2上,电机6.3的输出轴与第二扇叶6.5连接,电机6.3驱动时同步带动第二扇叶6.5转动,第二扇叶6.5将烹饪腔3内的热气从进风口3.1吸入第二导风罩6.4内、且吸入第二导风罩6.4内的热气通过第二导风罩6.4 和出风口3.2返回烹饪腔3内,以形成热气的循环流动。
34.参见图5和图6所示,烹饪设备至少为烤箱、或蒸箱、或蒸烤一体设备、或炸烤箱、或空气炸烤箱。
35.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