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老年心血管病恢复锻炼装置

2022-06-04 10:22: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老年心血管病恢复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2.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
3.心血管疾病大多数发生在老年人群中,现有的针对心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但是在手术治疗恢复阶段时,需要配合使用一些辅助锻炼装置进行一定的肢体锻炼,这样可以使得身体肌能恢复的更快,但现有的老年心血管病肢体锻炼装置,不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强度较大,使得老年患者不能长期坚持,同时功能性也较为单一,患者缺乏有效锻炼,导致患者身体内部的血液循环不流畅,训练效果很差。
4.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克服上述及问题的老年心血管病恢复锻炼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的老年心血管病恢复锻炼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老年心血管病恢复锻炼装置,包括:
7.底座;
8.座椅,其设在所述底座的上端一侧,该座椅由座板、靠背、支撑架以及左右两个扶手组成;
9.下肢锻炼组件,其包括滑动设在所述底座上端远离所述座椅一侧的立柱以及分别转动设在所述立柱两侧的脚踏板,所述立柱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脚踏板角度的角度调节组件;
10.上肢锻炼组件,其包括分别开设在所述扶手上表面的第二滑槽、滑动设在所述第二滑槽内的两个第二滑块以及分别设在所述第二滑块上端的手握把和按摩组件,所述扶手内分别设有用于促使两个所述第二滑块滑动的驱动联动机构,两个所述驱动联动机构分别通过拉绳与所述脚踏板固定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12.进一步地,所述扶手内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相连通的第一空腔;
13.所述驱动联动机构包括转动设在所述第一空腔底壁的第一转轴以及固定穿设在所述第一转轴外壁的卷筒和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上端啮合连接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设于丝杆的光滑外壁上,所述丝杆转动设在所述空腔的左右侧壁之间,所述丝杆的螺纹外壁上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母,两个所述螺母的上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滑块的下端对应连接;
14.所述卷筒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部的所述第一转轴外壁套设有涡
卷弹簧,所述涡卷弹簧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空腔内壁和所述第一转轴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并缠绕在所述卷筒上。
15.进一步地,所述丝杆上的螺纹方向相反,两个所述螺母上设有与所述丝杆上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16.进一步地,所述丝杆上的方向相反的外螺纹交接处设有限位块。
17.进一步地,所述按摩组件包括弧形上肢托、设在所述弧形上肢托内壁的软垫以及设在所述软垫上表面的按摩凸起,所述弧形上肢托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带,两个所述固定带相互粘接。
18.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表面远离所述座椅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立柱通过第一滑块滑动设在所述第一滑槽上端,所述立柱的上端设有收纳盒。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减震弹簧。
20.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设在所述立柱的第三空腔内的第二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二转轴外壁的齿轮以及与所述齿轮一侧啮合的齿块,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穿出所述立柱与所述脚踏板固定连接;
21.所述齿块远离齿的一面通过复位弹簧连接在所述第三空腔的内壁上,所述齿块设有所述复位弹簧的一面的中心设有一拉杆,所述拉杆穿出所述立柱的侧壁与拉手连接。
22.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扶手活动设在所述座板的两侧,所述扶手的下端分别设有伸缩支撑杆,所述座板的下端设有伸缩支撑柱。
23.进一步地,所述靠背转动设在所述座板的后侧,所述靠背两侧的所述座板上分别设有扇形块,所述扇形块的表面沿其同心圆的圆周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上穿设有定位螺栓,所述靠背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定位螺栓匹配的螺纹孔。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5.1、本实用新型的老年心血管病恢复锻炼装置,其通过在座椅前侧的底座上滑动设置下肢锻炼组件,使患者能脚踩脚踏板实现下肢蹬腿锻炼;在两个扶手上分别设置来回滑动的手握把和按摩组件,并将能促使手握把和按摩组件来回滑动的驱动联动机构通过拉绳与脚踏板连接,能实现下肢锻炼的同时,带动上肢进行伸展锻炼以及对上肢进行按摩,既能进行上下肢锻炼又能自动对患者上肢进行按摩,功能性强,能加快患者肢体血液循环,提升训练效果;同时,患者坐在座椅上锻炼,做简单的蹬腿动作即可带动锻炼和按摩,锻炼强度适中,符合老年患者身体情况,具有针对性,患者易长期坚持。
26.2、本实用新型的老年心血管病恢复锻炼装置,其通过在卷筒内设置涡卷弹簧,涡卷弹簧能带动第一转轴产生一定的往复旋转,从而能使拉绳重新卷在卷筒外壁上实现拉绳归位,从而能使患者不断做蹬腿收腿动作,实现腿部锻炼的目的;进一步地,第一转轴来回旋转,也能带动丝杆来回旋转,从而实现上肢的伸展锻炼以及上肢按摩;同时,涡卷弹簧的旋转力能减轻患者的力气,结构简单,患者易操作、省力,符合老年患者的需求。
27.3、本实用新型的老年心血管病恢复锻炼装置,其通过将脚踏板转动设在立柱上,并设置角度调节组件,能够根据患者的需求调节脚踏板的角度,使脚踏板的角度更符合患者的坐姿或者身高,使锻炼时更舒适,效果更好。
28.4、本实用新型的老年心血管病恢复锻炼装置,其通过将靠背转动连接在座板后侧,并通过定位螺栓和扇形块上的定位孔,实现对二者角度的定位,使患者锻炼时可以根据
需求采取坐、半坐或躺卧位,实用性更强。
29.5、本实用新型的老年心血管病恢复锻炼装置,其通过将扶手活动设在座板的两侧,在扶手下端设置伸缩支撑杆,可以根据锻炼和按摩需求单独调节扶手的高度;在座板的下端设置伸缩支撑柱,也可以根据患者的身高调节座板的高度,调节灵活,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老年心血管病恢复锻炼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扶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32.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3.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34.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底座;11、第一滑槽;12、第一滑块;13、减震弹簧;
37.2、座椅;21、座板;22、靠背;23、支撑架;231、伸缩支撑杆;232、伸缩支撑柱;24、扶手;241、第一空腔;25、扇形块;251、定位孔;252、定位螺栓;
38.3、下肢锻炼组件;31、立柱;311、第三空腔;32、脚踏板;33、收纳盒;
39.4、上肢锻炼组件;41、第二滑槽;42、第二滑块;43、手握把;44、按摩组件;441、弧形上肢托;442、软垫;443、按摩凸起;444、固定带;
40.5、角度调节组件;51、第二转轴;52、齿轮;53、齿块;54、复位弹簧;55、拉手;56、拉杆;
41.6、驱动联动机构;61、第一转轴;62、卷筒;621、第二空腔;63、第一锥齿轮;64、第二锥齿轮;65、丝杆;66、螺母;67、涡卷弹簧;68、限位块;
42.7、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4.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老年心血管病恢复锻炼装置,其包括:
45.底座1;
46.座椅2,其设在所述底座1的上端一侧,该座椅2由座板21、靠背22、支撑架23以及左右两个扶手24组成;
47.下肢锻炼组件3,其包括滑动设在所述底座1上端远离所述座椅2一侧的立柱31以及分别转动设在所述立柱31两侧的脚踏板32,所述立柱31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脚踏板32角度的角度调节组件5;
48.上肢锻炼组件4,其包括分别开设在所述扶手24上表面的第二滑槽41、滑动设在所述第二滑槽41内的两个第二滑块42以及分别设在所述第二滑块42上端的手握把43和按摩组件44,所述扶手24内分别设有用于促使两个所述第二滑块42滑动的驱动联动机构6,两个所述驱动联动机构6分别通过拉绳7与所述脚踏板32固定连接。手握把43设在所述按摩组件
44的前侧,便于手握手握把43锻炼,使按摩组件44能对患者胳膊进行按摩。
49.在本用新型中,使用时,患者先根据自己身高和坐姿,使用角度调节组件5调节脚踏板32的倾斜角度,使脚踩在脚踏板32上感觉更舒适;然后两个手分别握住手握把43,按摩组件恰好位于胳膊下,然后两只脚分别脚踩脚踏板32,使立柱31在底座1上滑动,从而能通过拉绳7带动驱动联动机构6工作,进而驱动联动机构6促使两个第二滑块42沿第二滑槽41来回滑动,实现手臂来回伸展和对手臂的按摩。本实用新型在下肢锻炼的同时,能带动上肢进行伸展锻炼以及对上肢进行按摩,功能性强,能加快患者肢体血液循环,提升训练效果;同时,患者坐在座椅2上锻炼,做简单的蹬腿动作即可带动锻炼和按摩,锻炼强度适中,符合老年患者身体情况,具有针对性,患者易长期坚持。
50.优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扶手24内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41相连通的第一空腔241;
51.所述驱动联动机构6包括转动设在所述第一空腔241底壁的第一转轴61以及固定穿设在所述第一转轴61外壁的卷筒62和第一锥齿轮63,所述第一锥齿轮63上端啮合连接第二锥齿轮64,所述第二锥齿轮64固定设于丝杆65的光滑外壁上,所述丝杆65转动设在所述空腔241的左右侧壁之间,所述丝杆65的螺纹外壁上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母66,两个所述螺母66的上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滑块42的下端对应连接;丝杆65与第二锥齿轮64的连接处为光滑外壁,其与第二滑槽41上下对应的外壁为螺纹外壁;
52.所述卷筒62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621,所述第二空腔621内部的所述第一转轴61外壁套设有涡卷弹簧67,所述涡卷弹簧67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空腔621内壁和所述第一转轴61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拉绳7的一端固定并缠绕在所述卷筒62上。
53.在本实施例中,脚踏板32带动拉绳7向外侧移动,即卷筒上的拉绳7逐渐变少,此过程中,第一转轴61打动第一锥齿轮63旋转,第一锥齿轮63又带动第二锥齿轮64旋转,从而带动丝杆65旋转,进一步促使两个第二滑块42滑动,最终带动手握把43和按摩组件44向前移动,实现上肢锻炼和按摩;此过程中,涡卷弹簧67产生一定的回旋力,直到拉绳7被完全拉出扶手24之外,此回旋力最大,然后在患者向座椅2一侧移动脚踏板32时,则该回旋力也能通过拉绳7带动立柱31向回滑动,使患者更省力;同理,该回旋力也能带动手握把43和按摩组件44向后移动,实现上肢锻炼和按摩;以上过程不断重复,能够实现患者康复锻炼的目的,涡卷弹簧7的旋转力能减轻患者的力气,结构简单,患者易操作、省力,符合老年患者的需求。
54.优选地,所述丝杆65上的螺纹方向相反,两个所述螺母66上设有与所述丝杆65上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丝杆65上的螺纹方向相反,能使两个第二滑块42同时相向运动或相背离运动,即手握把43和按摩组件44相向或相背离运动,该结构趣味性强,一定程度上能激发锻炼热情,提升锻炼效果。
55.优选地,所述丝杆65上的方向相反的外螺纹交接处设有限位块68,避免手握把43和按摩组件44相互碰撞。
56.优选地,所述按摩组件44包括弧形上肢托441、设在所述弧形上肢托441内壁的软垫442以及设在所述软垫442上表面的按摩凸起443,按摩凸起443由软质材料制成,避免挫伤患者皮肤,所述弧形上肢托441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带444,两个所述固定带444相互粘接,便于将按摩组件44与上肢固定,增大按摩凸起443与肢体的接触面积,提升按摩效果。
57.优选地,所述底座1上表面远离所述座椅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11,所述立柱31通过第一滑块12滑动设在所述第一滑槽11上端,所述立柱31的上端设有收纳盒33,收纳盒33能防止一些患者的随身物品,避免锻炼时物品掉落或放在身上不舒适。
58.优选地,所述第一滑槽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减震弹簧13,避免第一滑块12滑动到第一滑槽11端部时,产生较大的撞击力,使患者受惊吓或受伤。
59.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角度调节组件5包括转动设在所述立柱31的第三空腔311内的第二转轴51、穿设在所述第二转轴51外壁的齿轮52以及与所述齿轮52一侧啮合的齿块53,所述第二转轴51的两端穿出所述立柱31与所述脚踏板32固定连接;
60.所述齿块53远离齿的一面通过复位弹簧54连接在所述第三空腔311的内壁上,所述齿块53设有所述复位弹簧54的一面的中心设有一拉杆56,所述拉杆56穿出所述立柱31的侧壁与拉手55连接。
61.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时,向外拉拉手55,带动拉杆56和齿块53相远离齿轮52的一侧移动,使齿脱离啮合,然后旋转脚踏板32,直到合适角度,再松手使拉手55归位即可重新使齿相互啮合,实现角度固定。
62.优选地,两个所述扶手24活动设在所述座板21的两侧,所述扶手24的下端分别设有伸缩支撑杆231,所述座板21的下端设有伸缩支撑柱232,便于单独调节扶手24和座板21的高度,使扶手24的高度符合锻炼和按摩需求;使座板21的高度符合患者的身高需求。
63.优选地,所述靠背22转动设在所述座板21的后侧,所述靠背22两侧的所述座板21上分别设有扇形块25,所述扇形块25的表面沿其同心圆的圆周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251,所述定位孔251上穿设有定位螺栓252,所述靠背22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定位螺栓252匹配的螺纹孔。
64.优选地,脚踏板32上端可以设置脚套或固定带,避免患者脚从脚踏板32上滑落。
65.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的叙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