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01:15: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信号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2.ar\vr技术基于其虚拟体验功能,在当下迅速发展成为一项热门技术。ar\vr的摄像头等传感器在采集数据之后,往往需要先向手机或专用处理设备的cpu传递,然后经过计算处理后再传向专用的显示设备或其他输出设备,进而通过输出设备进行输出。
3.目前,数据在ar\vr、处理设备、输出设备之间的传输过程中,由于不同设备间的数据接口不同,数据需要反复进行格式转换。基于此,往往通过在ar\vr设备或专用处理设备上增加一个数据转换的芯片或模块电路来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但这样会增加设备的重量,并增加设备功耗使其发热严重、续航缩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以降低数据传输装置的连接端设备的重量以及功耗。
5.具体地,该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该装置包括:第一传输线,第一端被配置为与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连接,用于传输第一数据,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为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所需的数据格式;第二传输线,第一端被配置为与数据处理终端连接,用于传输第二数据,第二数据的数据格式为数据处理终端所需的数据格式,且第二数据的数据格式与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不同;中继器,分别与第一传输线的第二端以及第二传输线的第二端连接,用于实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数据格式的相互转化。
6.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中继器包括:通讯电路,与第一传输线和第二传输线连接,用于通过第一传输线得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所需的数据格式,并用于通过第二传输线得到数据处理终端所需要的数据格式;数据转换电路,与第一传输线、第二传输线及通讯电路连接,用于根据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所需的数据格式和数据处理终端所需的数据格式实现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之间数据格式的转换。
7.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数据转换电路中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数据转换芯片,各数据转换芯片与第一传输线以及第二传输线连接,不同数据转换芯片对应于不同的数据格式转换类型;其中,通讯电路基于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所需的数据格式和数据处理终端所需的数据格式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数据转换芯片工作。
8.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传输线至少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传输通道以及第二传输通道,第一传输通道用于传输光信号,第二传输通道用于传输光信号或电信号,第一传输通道以及第二传输通道均连接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与中继器;第二传输线至少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三传输通道以及第四传输通道,第三传输通道以及第四传输通道用于传输电信号,第三传输通道与第四传输通道均连接中继器与数据处理终端。
9.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传输通道以及第三传输通道为高速数据通道,第
二传输通道以及第四传输通道为低速数据传输通道。
10.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包括:显示装置、摄像装置、声音接收装置以及声音发出装置,其中:中继器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分别与显示装置和摄像装置连接;中继器通过第二传输通道与声音接收装置以及声音发出装置连接。
11.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传输线设置有光纤,以通过光纤提供第一传输通道或第二传输通道以实现光信号的传输,第二传输线设置有铜缆,以通过铜缆提供第三传输通道或第四传输通道以实现电信号的传输。
12.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传输线以及第二传输线包括第五传输通道,第五传输通道实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与中继器之间的连接以及中继器与数据处理终端之间的连接,第五传输通道用于传输充电电流。
1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第五传输通道连接,所述供电电路通过所述第五传输通道向所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或所述数据处理终端传输电流。
14.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电电路包括:
15.电源管理电路,与所述第五传输通道连接;
16.充电接口以及电池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切换所述充电接口或所述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五传输通道的连接,以为所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或处理终端供电。
17.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继器内还设有第一蓝牙收发模块;所述第一传输线的第一端具有供所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插接的插头,所述插头内设有第二蓝牙收发模块;所述第一蓝牙收发模块和所述第二蓝牙收发模块之间通过无线通讯形成所述第二传输通道;
18.所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与所述中继器通过所述第一蓝牙收发模块和所述第二蓝牙收发模块的无线通讯从而传输数据。
19.本技术至少具备如下有益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中设置有中继器,中继器能够实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的第一数据格式与数据处理终端的第二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进而减少在多传感器或数据处理终端等与数据传输装置连接的连接端设备设置格式转换装置,进而可以降低数据传输装置的连接端设备的重量以及功耗。
20.并且,本技术方案的数据传输装置破除了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与数据处理终端之间数据格式独立的壁垒,使得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数据处理终端无需考虑对方所适用的数据类型,而得以采用更适合自身系统的数据格式进行系统设计,降低系统造价。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图2中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数据转换电路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图1中的第一传输线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图1中的第二传输线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图1中的第一传输线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图1中的第二传输线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是本技术的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与中继器一连接关系示意图;
30.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是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1是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具体应用场景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35.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6.本技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10,数据传输装置10应用于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可以是vr(virtual reality)设备,也可以是ar(augmented reality)设备等。
37.在此以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为vr设备、数据处理终端为手机为例说明,vr设备内配置有用于采集环境图像的摄像头、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以及多种传感器,例如震动传感器,用于采集当前vr设备的震动信息;景深传感器,用于采集当前环境的景深;红外传感器,用于采集当前环境的红外线强度信息;等其他类型的传感器。这些采集类传感器均是采集完成相关信息后,进一步发送至手机。手机基于vr设备所传送的信息进行处理生成相应的视频数据信息、语音信息再发送vr眼镜,vr眼镜接收到视频数据信息后进行解码并显示并通过扬声器播放语音。
38.在这个过程中,vr设备和手机发生了两次信号传输,分别是vr设备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手机,以及手机将生成的视频数据信息发送给vr眼镜。由于vr设备和手机为两个不同领域的电子产品,具有不同的平台架构,因此每次信号传输均需要对数据格式进行处理。
39.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10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0.如图,数据传输装置10包括第一传输线11、第二传输线12以及中继器13。第一传输
线11的第一端被配置为与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连接,第二传输线12的第一端被配置为与数据处理终端连接,中继器13分别与第一传输线11的第二端以及第二传输线12的第二端连接。其中,数据处理终端可以是手机、电脑等具有处理功能的移动终端。
41.具体地,第一传输线11用于传输第一数据,第二传输线12用于传输第二数据。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为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所需的数据格式,第二数据的数据格式为数据处理终端所需的数据格式,第二数据的数据格式与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不同。
42.第一传输线11实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与中继器13之间第一数据的双向传输,第二传输线12实现中继器13与输出处理终端之间第二数据的双向传输。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所需的数据格式是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所要接收或发送的数据的数据格式,数据处理终端所需的数据格式是数据处理终端所要接收或发送的数据的数据格式。
43.第一数据以及第二数据的数据格式类型均可以是多个,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的数据格式可以是mipi(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移动行业处理器接口)、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dp(display port,高清数字显示接口)等数据格式。
44.例如,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向中继器13传输mipi格式的数据,此时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为mipi格式。中继器13向数据处理终端传输usb格式的数据,此时第二数据的数据格式为usb格式。
45.具体地,中继器13用于实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间数据格式的相互转化。中继器13可以实现将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转化为第二数据的数据格式,也可以实现将第二数据的数据格式转化为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
46.例如,在中继器13从第一传输线11接收第一数据后,需要将第一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终端,会将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第二数据的数据格式,此时第一数据变更为第二数据,中继器13进一步通过第二传输线12将第二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终端。中继器13从第二传输线12接收第二数据后,需要将第二数据传输至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会将第二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此时第二数据变更为第一数据,中继器13进一步通过第一传输线11将第一数据传输至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
47.在此,中继器13还可以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例如数据压缩、模数转换、消除冗余数据信息、残缺数据信息等。
48.因此,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10在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候,可以通过中继器13实现数据格式的转换,进而可以减少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或者数据处理终端中数据格式转换装置的设置,进而减少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或数据处理终端的重量以及功耗。具体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在满足其功能的前提下,低重量与功耗大大提高了其整体性能。
49.请参阅图2,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10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50.进一步,中继器13可以包括通讯电路131,通讯电路131与第一传输线11和第二传输线12连接,用于通过第一传输线11得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所需的数据格式,并用于通过第二传输线12得到数据处理终端所需要的数据格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讯电路可以是data-6106无线数传电路。
51.具体地,通讯电路131可以与第一传输线11的第二端以及第二传输线12的第二端连接,通讯电路131分别向数据信号接收端以及数据信号发出端获取可识别的数据信号格
式。应理解,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与数据处理终端中的一者为数据信号发出端,另一者为数据信号接收端,可识别的数据信号格式即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与数据处理终端所需的数据格式。
52.中继器13还可以包括数据转换电路132,数据转换电路132与第一传输线11、第二传输线12及通讯电路131连接,用于根据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所需的数据格式和数据处理终端所需的数据格式实现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之间数据格式的转换。
53.具体地,通讯电路131获取到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与第二数据的数据格式之后,数据转换电路132根据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以及第二数据的数据格式的对应转换关系实现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之间数据格式的转换。
54.例如,通讯电路131获取到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为a,第二数据的数据格式为b,且需要将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二数据,那么此时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与第二数据的数据格式的对应转换关系是:将数据格式a转换为数据格式b。进一步,数据转换电路132可以从通讯电路131获取到该对应转换关系,并基于该转换关系相应地实现数据格式的转化。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数据转换电路132可以不获取该对应转换关系,而是通讯电路131基于该对应转换关系使得数据转换电路132实现转换。
55.请参阅图3,图3是图2中的数据传输装置10的数据转换电路132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56.进一步,结合上述实施例的内容,数据转换电路132中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数据转换芯片,各数据转换芯片与第一传输线11以及第二传输线12连接,不同数据转换芯片对应于不同的数据格式转换类型。其中,通讯电路131基于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所需的数据格式和数据处理终端所需的数据格式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数据转换芯片工作。
57.如图3所示,数据转换电路132中包含第一数据转换芯片1321以及第二数据转换芯片1322,第一数据转换芯片1321对应于第一转换格式类型,第二数据转换芯片1322对应于第二转换格式类型。例如,第一转换格式类型是:将数据格式a转换为数据格式b,第二转换格式类型是:将数据格式a转换为数据格式c。那么,如果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所需的数据格式为数据格式a,数据处理终端所需的数据格式为数据格式b,且需要将数据格式a转换为数据格式b,那么通讯电路131选择第一数据转换芯片1321进行工作实现数据格式转换。
58.请参阅图4以及图5,图4是图1中的第一传输线11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第二传输线12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59.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传输线11至少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传输通道111以及第二传输通道112,第一传输通道111以及第二传输通道112均连接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与中继器13,第一传输通道111用于传输光信号,第二传输通道112用于传输光信号或电信号。
60.第二传输线12至少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三传输通道121以及第四传输通道122,第三传输通道121以及第四传输通道122用于传输电信号,第三传输通道121与第四传输通道122均连接中继器13与数据处理终端。
61.结合上述内容,第一传输通道111以及第三传输通道121为高速数据通道,第二传输通道112以及第四传输通道122为低速数据传输通道。其中,高速数据传输通道用于传输高速数据,低速数据传输通道用于传输低速数据。
62.结合上述内容,第一传输线11设置有光纤,以通过光纤提供第一传输通道111和第二传输通道112以实现光信号的传输,第二传输线12设置有铜缆,以通过铜缆提供第三传输通道121或第四传输通道122以实现电信号的传输。其中,通过光纤提供第一传输通道111实现对光信号的传输,当第二传输通道112也传递光信号时,也通过光纤提供第二传输通道112实现对光信号的传输。
63.可以进一步设置两根光纤,分别为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示意性的,第一光纤用于传输穿戴设备发出的mipi格式的环境图像信号、环境语音信号、环境检测信号中的一种或多种。以环境图像信号为例说明,数据处理模块将环境图像信号转换成dp格式供数据处理终端处理。数据处理终端处理后生成的dp格式的视频信号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经转换为mipi格式后,通过第二光纤传输至vr的显示器。由于图像信号和语音信号一般内容较大,且实时性要求较强,因此利用第一光纤进行快速传输能够保证数据处理终端对数据信号进行及时的处理,并利用第二光纤及时将处理结果发送给vr,从而使得vr的几乎同步进行影像显示。
64.在一实施例中,中继器内还设有第一蓝牙收发模块;第一传输线的第一端具有供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插接的插头,插头内设有第二蓝牙收发模块;第一蓝牙收发模块和第二蓝牙收发模块之间通过无线通讯形成第二传输通道;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与中继器通过第一蓝牙收发模块和第二蓝牙收发模块的无线通讯从而传输数据。
65.示意性的,第二蓝牙收发模块通过电连接的方式获取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所要传输的数据信号,进而第二蓝牙收发模块与第一蓝牙收发模块配对建立无线通信,以无线传输的方式将数据信号发送给第一蓝牙收发模块。第一蓝牙收发模块在接收到数据信号后发送给中继器内的数据转换电路132,以供数据转换电路132进行数据格式转换。类似的,在数据处理终端3向穿戴设备2发送数据信号时,数据转换电路132先对该数据信号进行格式转换,进而再通过第一蓝牙收发模块以无线传输的方式发送给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以电连接的方式传输给穿戴设备2的处理芯片。
66.请参阅图6以及图7,图6是图1中的第一传输线11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的第二传输线12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67.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传输线11以及第二传输线12包括第五传输通道s,第五传输通道s实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与中继器13之间的连接以及中继器13与数据处理终端之间的连接,第五传输通道s用于传输充电电流。
68.其中,第一传输线11与第二传输线12的第五传输通道s为相同的电流传输通道。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输线11与第二传输线也可以设置不同的电流传输通道。通过第五传输通道s的设置,可以通过第五传输通道s实现对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以及数据处理终端进行供电。
69.请参阅图8,图8是本技术的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与中继器13一连接关系示意图。
70.进一步,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装置、摄像装置、声音接收装置以及声音发出装置。其中,中继器13通过第一传输通道111分别与显示装置和摄像装置连接,进而实现显示装置与摄像装置分别于中继器13通过第一传输通道111实现数据的传输。中继器13通过第二传输通道112与声音接收装置以及声音发出装置连接,进而实现声音接收
装置以及声音发出装置分别与中继器13通过第二传输通道112实现数据的传输。
71.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屏,以在显示屏上对相应数据进行显示,摄像装置可以包括摄像头,以通过摄像头进行摄像数据的采集。声音接收装置可以包括话筒,进而实现声音的接收,声音发出装置可以包括扬声器,进而实现声音的播放。
72.请参阅图9,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10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73.进一步,结合上述内容,数据传输装置10包括供电电路14,供电电路14与第五传输通道s连接,供电电路14通过第五传输通道s向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或数据处理终端传输电流。其中,供电电路14与中继器13连接,并通过中继器13与第五传输通道s连接。通过供电电路14的设置,能够通过供电电路14为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以及数据处理终端供电。
74.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10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75.进一步,供电电路包括电源管理电路141、电池单元142以及充电接口143。电源管理电路141与第五传输通道s连接,即电源管理电路141通过中继器13与第五传输通道s连接。电池单元142以及充电接口143以及分别与电源管理电路141连接,电池单元142能够存储一定的电能,充电接口143能够与外部电源连接以从外部电源接收电能。
76.其中,电源管理电路141能够切换电池单元142或充电接口143与第五传输通道s的连接,进而通过电池单元142或充电接口142为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或处理终端供电。
77.当需要通过电池单元142进行供电时,电池管理单元141使得电池单元142与第五传输通道s连接,当需要通过充电接口143进行供电时,电池管理单元141断开第五传输通道s与电池单元141的连接,并使得第五传输通道s与充电接口143进行连接,以通过充电接口143进行供电。
78.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10的具体应用场景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79.其中,第一传输线1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传输接口113,第一传输线通过第一传输接口113连接到多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上,第二传输线12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传输接口123,第二传输线12通过第二传输接口123连接到数据处理终端上,充电接口143设置于充电连接线的一端。
80.结合上述内容,由于通过第一传输通道111传输光信号,第二传输通道112传输电信号时,第一传输线11是光电混合线缆。第二线缆则为铜缆,可以将铜缆长度限制在30cm以内,进而保证良好的传输质量。
81.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