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煤焦油深加工中的除酸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01:02: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焦油深加工中的除酸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煤焦油深加工过程中包含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工业萘蒸馏。自常压蒸馏塔底抽出的软沥青,经过减压加热炉加热至370℃进入减压塔,在真空系统的作用下塔内形成负压进行产品采出,顶部油气进入真空系统。减压塔顶部油气在真空泵的作用下进入真空槽,洗油(用于从煤气中洗出苯或萘系化合物的吸收油,利用其与煤焦油、石油中其他组分相似相溶的特点,用于分馏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的洗涤,使之吸收气体中的苯、萘等物质)通过喷洒的形式将油气进行洗涤,然后洗油进入液封槽,通过洗油循环泵与洗涤后的油气混合进入真空泵,并持续进行循环,液封槽顶部尾气进入尾气系统。但是,因为减压塔塔顶抽出的油气中含有较多的强腐蚀性的酸性气体硫化氢,含硫化氢的油气在经过真空泵进行循环时会严重腐蚀真空泵内的叶轮、圆盘,机封密封腔、内腔、机封、挡板、隔距螺栓、泵盖、轴承座、轴承盖、轴承等零部件,造成机封泄露,真空度降低,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维修人员劳动强度大,维修费居高不下,同时也严重影响后续生产工艺中的设备。因此,这个问题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煤焦油深加工中的除酸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含酸油气腐蚀后续工艺设备的缺陷,除酸效果好,节约维修时间和费用,保障生产连续稳定运行。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煤焦油深加工中的除酸装置,包括中空的圆柱状塔体,塔体顶部设有出气口,底部两侧分别设有油气进口和碱液进口,底部中间设有出料口;塔体内中部设有碱液槽,碱液槽为底部封端的两中空的圆柱体构成,其中位于外侧的圆柱体为外柱体,位于内侧的圆柱体为内柱体,外柱体和内柱体的圆心线重叠,外柱体和内柱体等高且顶部均设有若干溢流齿,内溢流齿和外溢流齿的齿形交错分布;碱液进口连通有碱液管道,碱液管道穿过塔体侧壁并从中空的内柱体底部插入到内柱体中间并分叉分别连接到内柱体侧壁上,其中一侧或两侧连接处的内柱体侧壁设有开口;通过内柱体侧壁上的开口将碱液输送到碱液槽中。并且碱液管道也起到支撑碱液槽的作用;这样,溢流出的碱液就形成内部和外部两个环状瀑布,待处理的油气经过环状瀑布时其中的酸就被碱液中和。碱液槽的上部设有若干层折流板,不同层次的折流板相互从塔体内壁两侧向下向塔体中部延伸,且穿过塔体中心线形成交叉。
6.优选的,所述的油气进口连接有油气管道,油气管道的出气口贴塔体壁设置,或油气管道伸入到碱液槽底部,对应碱液槽封端的底部成环状设置,环状设置的管道上部开设若干出气口。
7.优选的,所述的外柱体外侧与塔体内壁之间的距离为4.5~5厘米,外柱体与内柱体之间的距离为5.5~6.5厘米。
8.进一步的,所述的外柱体外侧与塔体内壁之间的距离为5厘米,外柱体与内柱体之间的距离为6.2厘米。
9.因为外柱体与塔体内壁距离较近,油气管道的出气口贴塔体壁设置时,油气进入后通过真空向上输送时也必须穿过碱液瀑布;当油气管道的出气口设置在外柱体和内柱体形成的两层碱液瀑布之间时,油气向上输送更必须穿越碱液瀑布,这样,油气中的酸就能充分的被碱液中和。
10.优选的,所述的折流板两层之间交叉部位长度为折流板最大长度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11.进一步的,所述的折流板两层之间交叉部位长度为折流板最大长度的五分之一。
12.优选的,所述的折流板向下倾斜15
°
~18
°

13.进一步的,所述的折流板向下倾斜15
°

14.优选的,所述的同侧的折流板间的间距为15~20厘米。
15.进一步的,所述的同侧的折流板间的间距为20厘米。
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塔体内部设置有碱液槽,碱液槽为锯齿形溢流装置,稀碱液先从底部进入内柱体形成的空腔内,然后分支通过内柱体侧壁进入到碱液槽内,当稀碱液充满碱液槽后产生溢流形成内、外两个碱液瀑布,油气中的酸性物质(主要是硫化氢气体)向上流动时必定经过稀碱液形成的瀑布,从而将酸性物进行中和,降低酸性气体浓度,避免酸性气体向上流动进入真空泵和后续设备进行腐蚀;
18.2.本实用新型在碱液槽上部设计折流板,由于气体与液体的比重不同,液体与气体混合一起流动时,如果遇到阻挡,气体会折流而走而液体由于惯性,继续有一个向前的速度,向前的液体附着在阻挡壁面上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汇集到除酸反应塔底部,通过出料口排出;因此,通过折流板可以将油气水分进行分离,从而减少进入真空泵中的油气水分。
19.总之,本实用新型工艺设计简单,除酸效果好,节约维修时间和费用,保障生产连续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碱液槽和碱液管道的剖面示意图;
22.其中,1、塔体;2、出气口;3、出料口;4、碱液槽;41、外柱体;42、内柱体;43、溢流齿;5、碱液管道;6、折流板;7、油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4.实施例一
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煤焦油深加工中的除酸装置,包括中空的圆柱状塔体1,塔体1顶部设有出气口2,底部两侧分别设有油气进口(未标出)和碱液进口(未
标出),底部中间设有出料口3;塔体1内中部设有碱液槽4,碱液槽4为底部封端的两中空的圆柱体构成,其中位于外侧的圆柱体为外柱体41,位于内侧的圆柱体为内柱体42,外柱体41和内柱体42的圆心线重叠,外柱体41和内柱体42等高且顶部均设有若干溢流齿43,内溢流齿43和外溢流齿43的齿形交错分布;碱液进口连通有碱液管道5,碱液管道5穿过塔体1侧壁并从中空的内柱体42底部插入到内柱体42中间并分叉分别连接到内柱体42侧壁上,其中两侧连接处的内柱体42侧壁设有开口;碱液槽4的上部设有若干层折流板6,不同层次的折流板6相互从塔体1内壁两侧向下向塔体1中部延伸,且穿过塔体1中心线形成交叉。油气进口连接有油气管道7,油气管道7伸入到碱液槽4底部,对应碱液槽4封端的底部成环状设置,环状管道上部开设若干出气口(未标出)。
26.实际生产中,从减压塔塔顶抽出的油气先进入到真空槽中通过洗油进行洗涤,洗涤油气中所含的苯、萘等物质,然后进入到本除酸装置的塔体1内,通过碱液进行除酸,塔体1内的反应温度为45℃,压力控制在-40kpa,油气流量控制在720m3/h,21%氢氧化钠流量控制在1200kg/h,除酸后的油气再进入到真空泵中输送到液封槽进行循环。经检测,除酸前后的油气中的硫化氢含量分别为153000μmol/mol和30μmol/mol,由此可见,除酸效果非常好,除酸后真空泵的更换率由原来的一年3台,变成零更换,大大节约了维修时间和费用。
27.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