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轻型动力触探落距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2 07:10: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勘测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轻型动力触探落距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建筑、市政、道路等工程施工中,基坑开挖或路基填筑后,需要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以复核地基地质和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将导致地基变形,进而引起构筑物或路面沉陷,因此地基承载力检测是施工过程中重要的试验程序,但是现有的轻型动力触探落距自动控制装置,通常依靠人工提升重锤,人工提升重锤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不方便控制提升频率和提升高度,由此导致检测效率低、检测精度差,且探头在重锤锤击下陷入土中较难取出,从而降低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轻型动力触探落距自动控制装置,旨在改善现有的轻型动力触探落距自动控制装置,不方便控制提升频率和提升高度,且探头在重锤锤击下陷入土中较难取出,从而降低了实用性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轻型动力触探落距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和撞击组件。
5.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板、挡板、第一电机、支撑板和探杆,所述挡板相对应设置于所述底板一侧,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挡板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螺纹连接,所述探杆与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底板一侧设置有通孔,所述探杆一端与所述通孔对齐设置,所述撞击组件包括伸缩杆、固定板、第二电机、卷筒、限位杆、重力锤和牵引绳,所述伸缩杆相对应设置于所述底板一侧,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卷筒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所述卷筒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杆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重力锤与所述限位杆滑动连接,所述牵引绳相对应设置于所述重力锤一侧,所述牵引绳缠绕于所述卷筒表面,所述牵引绳与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
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需要对地质勘测时,使用者可以将该装置移动到需要勘测的位置,然后向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挡板固定连接,支撑板与挡板滑动连接,支撑板与第一电机输出端螺纹连接,探杆与支撑板滑动连接,底板一侧设置有通孔,探杆一端与通孔对齐设置,启动第一电机先将支撑板移动到最低端,随后将探杆通过通孔与地面相接触,然后使用者先调节伸缩杆,调节到需要的高度,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卷筒安装于第二电机输出端,卷筒与固定板转动连接,限位杆与固定板固定连接,重力锤与限位杆滑动连接,牵引绳相对应设置于重力锤一侧,牵引绳缠绕于卷筒表面,牵引绳与固定板滑动连接,当第二电机启动时会带动卷筒进行转动,随后将牵引绳卷入卷筒表面,从而带动重力锤向上移动,当移动结束后,关闭第二电机,重力锤会做自由落体运动,随后锤击在探杆一端,将探杆插入土壤内,当需要将探杆取出时,使用者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
带动支撑板向上移动,从而将探杆从土中取出,进而不需要人工提升重力锤,方便控制提升频率和提升高度,且方便将探杆从土中取出,从而提高了实用性和检测效率。
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底板一侧设置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一端设置有底座。
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底板一侧设置有第一螺纹杆,设置第一螺纹杆可以起到带动的作用,可以根据地形对底板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平衡的效果。
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底板一侧设置有水准泡。
1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底板一侧设置有水准泡,设置水准泡可以方便使用者观察底板是否处于水平状态。
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挡板一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挡板一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1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挡板一侧设置有滑槽,设置滑槽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连接板可以对第一电机进行固定。
1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设置有第二螺纹杆。
1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电机输出端设置有第二螺纹杆,设置第二螺纹杆可以起到连接和带动的作用。
1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板两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一侧设置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与所述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
1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支撑板两端设置有滑块,设置滑块可以对支撑板进行支撑,同时可以对其进行移动限位,螺纹块可以起到连接的作用。
1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伸缩杆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旋钮,所述第二支杆与所述第一支杆滑动连接,所述旋钮贯穿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杆一侧,且所述旋钮一端抵在所述第二支杆表面。
1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需要对固定板进行高度调节时,使用者就可以拉动第二支杆,调节到合适的位置时,可以拧动旋钮将第二支杆进行固定。
1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板一侧设置有支撑座。
2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固定板一侧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可以对卷筒进行支撑。
2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板一侧设置有安装盒,所述限位杆与所述安装盒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与所述安装盒滑动连接。
2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固定板一侧设置有安装盒,设置安装盒可以对限位杆进行固定,同时可以对牵引绳进行限位。
2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卷筒两端设置有轴杆,所述轴杆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所述轴杆与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
2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卷筒两端设置有轴杆,设置轴杆可以起到连接和带动的作用。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
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轻型动力触探落距自动控制装置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撞击组件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伸缩杆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00-支撑组件;110-底板;111-第一螺纹杆;112-底座;113-水准泡;120-挡板;121-滑槽;122-连接板;130-第一电机;131-第二螺纹杆;140-支撑板;141-滑块;1411-螺纹块;150-探杆;160-通孔;200-撞击组件;210-伸缩杆;211-第一支杆;212-第二支杆;213-旋钮;220-固定板;221-支撑座;222-安装盒;230-第二电机;240-卷筒;241-轴杆;250-限位杆;260-重力锤;270-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32.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轻型动力触探落距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支撑组件100和撞击组件200,支撑组件100可以起到支撑和带动的作用,撞击组件200可以起到撞击的作用,同时方便控制提升频率和提升高度。
34.请参阅图1-3,支撑组件100包括底板110、挡板120、第一电机130、支撑板140和探杆150,挡板120相对应设置于底板110一侧,第一电机130与挡板120固定连接,支撑板140与挡板120滑动连接,挡板120最起码设置两块,支撑板140与第一电机130输出端螺纹连接,探杆150与支撑板140滑动连接,底板110一侧设置有通孔160,探杆150一端与通孔160对齐设置,通孔160的直径大于探杆150的直径,底板110一侧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11,第一螺纹杆111一端设置有底座112,设置第一螺纹杆111可以起到带动的作用,可以根据地形对底板110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平衡的效果,底板110一侧设置有水准泡113,设置水准泡113可以方便使用者观察底板110是否处于水平状态。
35.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挡板120一侧设置有滑槽121,挡板120一侧设置有连接板122,第一电机130与连接板122固定连接,设置滑槽121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连接板122可以对第一电机130进行固定,第一电机130输出端设置有第二螺纹杆131,支撑板140两端设置有滑块141,滑块141与滑槽121滑动连接,滑块141一侧设置有螺纹块1411,螺纹块1411与第二螺纹杆131螺纹连接,设置滑块141可以对支撑板140进行支撑,同时可以对其进行移动限位,螺纹块1411可以起到连接的作用。
36.请参阅图1、图3和图4,撞击组件200包括伸缩杆210、固定板220、第二电机230、卷筒240、限位杆250、重力锤260和牵引绳270,伸缩杆210相对应设置于底板110一侧,伸缩杆210最起码设置两个,可以方便使用者进行高度调节,固定板220与伸缩杆210固定连接,通
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第二电机230与固定板220固定连接,卷筒240安装于第二电机230输出端,卷筒240与固定板220转动连接,限位杆250与固定板220固定连接,限位杆250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重力锤260与限位杆250滑动连接,牵引绳270相对应设置于重力锤260一侧,牵引绳270缠绕于卷筒240表面,牵引绳270与固定板220滑动连接,重力锤260可以对其进行锤击。
37.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伸缩杆210包括第一支杆211、第二支杆212和旋钮213,第二支杆212与第一支杆211滑动连接,旋钮213贯穿连接于第一支杆211一侧,且旋钮213一端抵在第二支杆212表面,当需要对固定板220进行高度调节时,使用者就可以拉动第二支杆212,调节到合适的位置时,可以拧动旋钮213将第二支杆212进行固定,固定板220一侧设置有支撑座221,固定板220一侧设置有安装盒222,限位杆250与安装盒222固定连接,牵引绳270与安装盒222滑动连接,卷筒240两端设置有轴杆241,轴杆241安装于第二电机230输出端,轴杆241与支撑座221转动连接,设置轴杆241可以起到连接和带动的作用。
38.该轻型动力触探落距自动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当需要对地质勘测时,使用者可以将该装置移动到需要勘测的位置,然后向启动第一电机130,第一电机130与挡板120固定连接,支撑板140与挡板120滑动连接,支撑板140与第一电机130输出端螺纹连接,探杆150与支撑板140滑动连接,底板110一侧设置有通孔160,探杆150一端与通孔160对齐设置,启动第一电机130先将支撑板140移动到最低端,随后将探杆150通过通孔160与地面相接触,然后使用者先调节伸缩杆210,调节到需要的高度,启动第二电机230,第二电机230与固定板220固定连接,卷筒240安装于第二电机230输出端,卷筒240与固定板220转动连接,限位杆250与固定板220固定连接,重力锤260与限位杆250滑动连接,牵引绳270相对应设置于重力锤260一侧,牵引绳270缠绕于卷筒240表面,牵引绳270与固定板220滑动连接,当第二电机230启动时会带动卷筒240进行转动,随后将牵引绳270卷入卷筒240表面,从而带动重力锤260向上移动,当移动结束后,关闭第二电机230,重力锤260会做自由落体运动,随后锤击在探杆150一端,将探杆150插入土壤内,当需要将探杆150取出时,使用者启动第一电机130,第一电机130带动支撑板140向上移动,从而将探杆150从土中取出,进而不需要人工提升重力锤260,方便控制提升频率和提升高度,且方便将探杆150从土中取出,从而提高了实用性和检测效率。
3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机130和第二电机230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40.第一电机130和第二电机230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4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