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耳机的制作方法

2022-06-01 17:36: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声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耳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的入耳式耳机为了符合使用者不同的耳道大小,都会附带不同尺寸的耳塞供使用者选择,以达到最佳的铃听效果,但如此一来,增加了耳机的成本,还不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耳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喇叭,所述耳机还包括:
5.通气管道,至少一部分的所述通气管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6.可充气耳塞,与所述通气管道连通,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外;以及
7.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外,用于通过所述通气管道对所述耳机进行充气或泄气。
8.可选地,所述耳机还包括配合件,所述配合件连接所述通气管道和所述可充气耳塞的连接处。
9.可选地,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通气管道的第一开孔,所述可充气耳塞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孔相配合的第二开孔,所述配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内。
10.可选地,所述配合件包括阀体。
11.可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泵浦,所述泵浦通过所述通气管道与所述配合件对所述可充气耳塞进行充气。
12.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设有隔离部,所述隔离部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声音通道及所述通气管道,所述喇叭收容于所述声音通道内。
13.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前端部及远离所述前端部的后端部,所述可充气耳塞套设于所述前端部,所述声音通道和所述通气管道均由所述后端部向所述前端部延伸。
14.可选地,所述耳机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耳塞和所述壳体之间,并位于所述配合件的一侧。
15.可选地,所述前端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密封件相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位于所述配合件的一侧,所述密封件卡接于所述卡槽。
16.可选地,构成所述通气管道的材料可与所述壳体相同或不同。
17.本技术中将壳体内的部分空间作为通气管道使用,同时将所述通气管道和所述可充气耳塞连通,再借助控制组件来实现对所述可充气耳塞的充、泄气,以实现根据使用者耳道大小调整可充气耳塞的大小的目的。如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耳机附带不同尺寸耳塞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中的耳机无需提供额外耳塞,即可根据使用者的耳道大小对应调整可充气耳塞的大小来达到最佳聆听效果,从而有效降低耳机的制造成本,且更加环保。此外,所
述可充气耳塞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外,以方便更换。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所示耳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3所示耳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耳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技术再一实施方式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2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7.耳机
ꢀꢀꢀꢀꢀꢀꢀꢀꢀꢀꢀꢀꢀꢀꢀꢀꢀꢀꢀꢀꢀꢀꢀꢀꢀ
100
28.壳体
ꢀꢀꢀꢀꢀꢀꢀꢀꢀꢀꢀꢀꢀꢀꢀꢀꢀꢀꢀꢀꢀꢀꢀꢀꢀ
10
29.前端部
ꢀꢀꢀꢀꢀꢀꢀꢀꢀꢀꢀꢀꢀꢀꢀꢀꢀꢀꢀꢀꢀꢀꢀ
101
30.卡槽
ꢀꢀꢀꢀꢀꢀꢀꢀꢀꢀꢀꢀꢀꢀꢀꢀꢀꢀꢀꢀꢀꢀꢀꢀꢀ
1011
31.后端部
ꢀꢀꢀꢀꢀꢀꢀꢀꢀꢀꢀꢀꢀꢀꢀꢀꢀꢀꢀꢀꢀꢀꢀ
102
32.连接部
ꢀꢀꢀꢀꢀꢀꢀꢀꢀꢀꢀꢀꢀꢀꢀꢀꢀꢀꢀꢀꢀꢀꢀ
103
33.第一开孔
ꢀꢀꢀꢀꢀꢀꢀꢀꢀꢀꢀꢀꢀꢀꢀꢀꢀꢀꢀꢀꢀ
104
34.收容腔
ꢀꢀꢀꢀꢀꢀꢀꢀꢀꢀꢀꢀꢀꢀꢀꢀꢀꢀꢀꢀꢀꢀꢀ
11
35.声音通道
ꢀꢀꢀꢀꢀꢀꢀꢀꢀꢀꢀꢀꢀꢀꢀꢀꢀꢀꢀꢀꢀ
111
36.隔离部
ꢀꢀꢀꢀꢀꢀꢀꢀꢀꢀꢀꢀꢀꢀꢀꢀꢀꢀꢀꢀꢀꢀꢀ
12
37.喇叭
ꢀꢀꢀꢀꢀꢀꢀꢀꢀꢀꢀꢀꢀꢀꢀꢀꢀꢀꢀꢀꢀꢀꢀꢀꢀ
20
38.通气管道
ꢀꢀꢀꢀꢀꢀꢀꢀꢀꢀꢀꢀꢀꢀꢀꢀꢀꢀꢀꢀꢀ
30
39.可充气耳塞
ꢀꢀꢀꢀꢀꢀꢀꢀꢀꢀꢀꢀꢀꢀꢀꢀꢀꢀꢀ
40
40.穿孔
ꢀꢀꢀꢀꢀꢀꢀꢀꢀꢀꢀꢀꢀꢀꢀꢀꢀꢀꢀꢀꢀꢀꢀꢀꢀ
401
41.第二开孔
ꢀꢀꢀꢀꢀꢀꢀꢀꢀꢀꢀꢀꢀꢀꢀꢀꢀꢀꢀꢀꢀ
402
42.控制组件
ꢀꢀꢀꢀꢀꢀꢀꢀꢀꢀꢀꢀꢀꢀꢀꢀꢀꢀꢀꢀꢀ
50
43.泵浦
ꢀꢀꢀꢀꢀꢀꢀꢀꢀꢀꢀꢀꢀꢀꢀꢀꢀꢀꢀꢀꢀꢀꢀꢀꢀ
501
44.泄气阀
ꢀꢀꢀꢀꢀꢀꢀꢀꢀꢀꢀꢀꢀꢀꢀꢀꢀꢀꢀꢀꢀꢀꢀ
502
45.配合件
ꢀꢀꢀꢀꢀꢀꢀꢀꢀꢀꢀꢀꢀꢀꢀꢀꢀꢀꢀꢀꢀꢀꢀ
60
46.密封件
ꢀꢀꢀꢀꢀꢀꢀꢀꢀꢀꢀꢀꢀꢀꢀꢀꢀꢀꢀꢀꢀꢀꢀ
70
47.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5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1.参图1,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耳机100。所述耳机100包括壳体1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的喇叭20、通气管道30、可充气耳塞40及控制组件50。至少一部分的所述通气管道3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可充气耳塞40与所述通气管道30连通,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0外。所述控制组件5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外,用于通过所述通气管道30对所述可充气耳塞40进行充气或泄气。
52.本技术中将壳体10内的部分空间作为通气管道30使用,同时将所述通气管道30和所述可充气耳塞40连通,再借助控制组件50来实现对所述可充气耳塞40的充、泄气,以实现根据使用者耳道大小调整可充气耳塞40的大小的目的。如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耳机附带不同尺寸耳塞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中的耳机100无需提供额外耳塞,即可根据使用者的耳道大小对应调整可充气耳塞40的大小来达到最佳聆听效果,从而有效降低耳机100的制造成本,且更加环保。此外,所述可充气耳塞4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0外,以方便更换。
53.参图1和图2,所述壳体10内设有收容腔11。所述收容腔11内设置有隔离部12。所述隔离部12将所述收容腔11分隔成声音通道111和所述通气管道30。其中,所述喇叭20设置于所述声音通道111内。
54.参图1和图2,所述壳体10包括前端部101及远离所述前端部101的后端部102。所述声音通道111和所述通气管道30均由所述后端部102向所述前端部101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可充气耳塞40套设于所述前端部101。
55.在本实施方式中,参图1和图2,所述可充气耳塞40呈中空环状结构,所述可充气耳塞40的大致中部位置形成有穿孔401。如此,所述可充气耳塞40通过所述穿孔401套设于所述前端部101。即,所述前端部101穿设于所述穿孔401内。此时,部分所述通气管道30和部分所述声音通道111位于所述可充气耳塞40的穿孔401内。
5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孔401在所述可充气耳塞40上形成的位置可以不限于中部位置,还可以是靠近边缘位置等。
57.进一步地,参图1,所述耳机100还包括配合件60。所述配合件60连接所述可充气耳塞40和所述通气管道30的连接处,用于和所述控制组件50配合,实现对所述可充气耳塞40进行充气或泄气。同时,所述配合件60还用于在所述可充气耳塞40未进行充气或泄气时,保证所述可充气耳塞40的气密性,以避免进入所述可充气耳塞40内的气体泄露。
58.具体地,参图1和图2,所述壳体10上开设有与所述通气管道30连通的第一开孔104。所述可充气耳塞40上开有与所述第一开孔104相配合的第二开孔402。所述配合件60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孔104和所述第二开孔402内。
59.参图1和图2,所述控制组件50包括泵浦501。所述泵浦501连接所述通气管道30,并位于所述后端部102。其中,所述泵浦501通过所述通气管道30与所述配合件60对所述可充气耳塞40进行充气,如此以实现根据使用者耳道大小调整可充气耳塞40的大小的目的。
6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组件50还包括泄气阀502。所述泄气阀502连接所述通气管道
30,并位于所述后端部102。其中,所述泄气阀502通过所述通气管道30和所述配合件60对所述可充气耳塞40进行泄气,如此进一步实现根据使用者耳道大小调整可充气耳塞40的大小的目的。
61.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的耳机100进行具体说明。
62.实施例1
63.参图1,一种耳机100包括壳体10、喇叭20、通气管道30、可充气耳塞40、控制组件50及配合件60。
64.参图1和图2,所述壳体10内设有收容腔11。所述收容腔11内设置有隔离部12。所述隔离部12将所述收容腔11分隔成彼此不连通的声音通道111和所述通气管道30。在实施例1中,所述壳体10大致呈倒l型。在所述耳机100的长度方向上(即x轴方向上),所述声音通道111位于所述通气管道30上方。
65.其中,构成所述通气管道30的材料可与所述壳体10相同或不同。所述壳体10的材质可以是金属、硅胶或塑料。
66.参图1和图2,所述壳体10包括前端部101、远离所述前端部101的后端部102及连接于所述前端部101和所述后端部102之间的连接部103。其中,所述声音通道111和所述通气管道30均由所述后端部102向所述前端部101方向延伸。
67.参图1和图2,所述可充气耳塞40呈中空环状结构。在实施例1中,所述可充气耳塞40的中部位置形成有穿孔401。如此,所述可充气耳塞40通过所述穿孔401套设于所述前端部101。即,所述前端部101穿设于所述穿孔401内。此时,部分所述通气管道30和部分所述声音通道111位于所述可充气耳塞40的穿孔401内。
68.其中,所述可充气耳塞40的材质为硅胶或高弹性聚酯材料。所述可充气耳塞40和所述前端部101之间过盈配合。
69.参图1和图2,所述喇叭20收容于所述声音通道111,并邻近所述前端部101设置。其中,所述前端部101上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声音通道111和所述穿孔401的出音孔(图未示)。如此,所述喇叭20产生的声音可所述出音孔传出。
70.参图1和图2,所述配合件60连接所述可充气耳塞40和所述通气管道30的连接处,用于和所述控制组件50配合,实现对所述可充气耳塞40进行充气或泄气。同时,所述配合件60还用于在所述可充气耳塞40未进行充气或泄气时,保证所述可充气耳塞40的气密性,以避免进入所述可充气耳塞40内的气体泄露。在实施例1中,所述配合件60包括阀体。所述阀体选自鸭嘴阀。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阀体不限于选自叶片式逆止阀、大口径气嘴和尖头气嘴中的一种。
71.参图1和图2,具体地,所述前端部101上开设有与连通所述通气管道30的第一开孔104。所述可充气耳塞4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孔104相配合的第二开孔402。所述配合件60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孔104和所述第二开孔402内。
72.参图1和图2,所述控制组件50包括泵浦501和泄气阀502。所述泵浦501和所述泄气阀502连接所述通气管道30,并位于所述后端部102外。其中,所述泵浦501通过所述通气管道30和所述配合件60对所述可充气耳塞40进行充气;所述泄气阀502通过所述通气管道30和所述配合件60对所述可充气耳塞40进行泄气,如此以实现根据使用者耳道大小调整可充气耳塞40的大小的目的。
73.实施例2
74.参图3,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耳机100还包括两密封件70。
75.在实施例2中,参图3,两所述密封件70设置于穿孔401内。其中,当所述可充气耳塞40套设于所述前端部101时,两所述密封件70分别位于所述配合件60的两侧,以进一步保证所述可充气耳塞40的气密性。同时,两所述密封件70的设置可加强了所述可充气耳塞40和所述壳体10的连接。
76.进一步地,参图3和图4,所述前端部101上开设有与两所述密封件70相配合的卡槽1011。其中,两所述卡槽1011分别位于所述配合件60的两侧。如此,当所述可充气耳塞40套设于所述前端部101时,两所述密封件70分别卡入两所述卡槽1011内,以进一步加强所述可充气耳塞40和所述壳体10的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槽1011可省略。
77.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100包括一所述密封件70。所述密封件70设置于所述耳塞40和所述壳体10之间,并位于所述配合件60的一侧。相应地,所述前端部101上开设有与所述密封件70相配合的卡槽1011。
78.在实施例2中,所述密封件70为密封圈。两所述密封件70和所述可充气耳塞40一体成型。
79.实施例3
80.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参图5,实施例3中的两所述密封件70与所述可充气耳塞40非一体成型。即,两所述密封件70分别单独卡接于两所述卡槽1011。
8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两所述密封件70可与所述壳体10一体成型。
82.实施例4
83.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参图6,实施例4中的所述第一开孔104开设于所述连接部103。
84.实施例5
85.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参图7,实施例5中的所述通气管道30在所述耳机100的长度方向上(即x轴方向上)位于所述述声音通道111的上方。
86.实施例6
87.实施例6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参图8,实施例6中的所述第一开孔104开设于所述连接部103。
8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实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