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方法与流程

2022-06-01 15:32: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增殖放流评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2.底栖动物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除定居和活动生活的以外,气息的形式多为固着于岩石等坚硬的基体上和埋没于泥沙等松软的基底中,此外还有附着于植物或其他底栖动物体表的,以及栖息在潮间带的底栖种类,在摄食方法上,以悬浮物摄食和沉积物摄食巨多。多为无脊椎动物,是一个庞杂的生态类群,由于其生活方式和摄食种类,底栖动物对江河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3.对于恢复生物资源,底栖动物的增殖放流是一种常见的手段,但是增殖放流之后的效果评估一直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方法。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方法,包括:
6.步骤一、根据增殖放流点的地理位置,确定评价因子的取样点;
7.步骤二、在步骤一确定的评价因子的取样点上,分别在放流之前和放流之后进行监测,得到多个样本,每个样本包括若干评价因子数据;
8.步骤三、对取样样本进行评价因子的量化值计算,以及对应取样样本的权重值计算,将所有样本的量化值按照权重值加权后求和,得到一个无量纲综合值f,根据f值大小得到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效果的最终评价。
9.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步骤一中,确定评价因子的取样点的方法包括,在增殖放流点所在河流的截断线位于水上的区间为基准取样线,分别沿河流流动方向在基准线的上游和下游具有相同间距的位置确定至少一个取样线,每个取样线上等间距确定至少三个点作为取样点。
1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评价因子包括:放流物种占比、放流物种丰度、放流物种生物量、群落物种丰度、放流物种相对丰度、群落生物量、放流物种生物量占比、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
11.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步骤二中,放流之前监测的次数为一次,放流之后监测的次数不少于一次,放流之后第一次监测样本的时间距离放流的时间间隔不低于被监测底栖动物的一个生命周期。
12.更进一步优选的,步骤三中,评价因子的量化值为yj(j=1,2,
……
,n),所述yj=fj(dj),其中dj为第j项评价因子,fj为评价因子dj的效用函数,n为评价因子的总数。
13.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取样样本的权重值计算方法包括:
14.首先,将各评价因子同度量化,计算第j项评价因子的第i个测量值x
ij
的权重p
ij

15.计算第j项评价因子的熵值ej,
16.计算第j项评价因子的差异性系数gj,gj=1-ej;
17.计算客观权重w
2j

18.计算组合权重wj,
19.其中w
1j
为评价因子的主观权重,w
1j
是每一项评价因子的主观评分与所有评价因子的主观评分之和的比值,(i=1,2,
……
,m),m为样本总数。
2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其中:
[0021][0022][0023]
其中x1为放流前x2为放流后a为各项评价因子变化率zj的最大值,b为各项评价因子变化率zj的最小值,其中各项评价因子变化率其中x1为放流之前x
ij
的平均值其中x2为放流之后x
ij
的平均值
[0024]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步骤三中,根据该f值大小得到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效果的最终评价的方法包括,将0-1等分为四个区间范围,每个范围分别是:效果较差,f<0.25;效果一般0.25≤f<0.5;效果良,0.5≤f<0.75;效果优,f>0.75。
[0025]
本发明的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
(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评估方法,通过将评估项目采用效用函数进行计算,从而得到准确数值,利用客观评价结合主观判断,从而将最终的放流效果进行具体量化评估,使最终评估结果具有准确可比性;
[0027]
(2)本发明的评估方法设计合理,概念抽象难懂的底栖动物的增殖放流效果具象转化为一种可以准确计算,且计算难度低的评估方法,采用主观与客观结合的方式,使评价项目中各个部分均得到合理的计算,且该算法的拓展性高,根据实际放流场地,放流目的的
不同,还可以对评价因子进行选择,以获得更加简单准确的评价结果。
附图说明
[002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取样点以及放流点的地理位置图。
[0030]
图中,黑点为取样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2]
本发明的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方法,在本实施例中,以靖江保护区底栖动物放流的软体动物的增殖放流效果作为评估对象,具体评估方法如下:
[0033]
首先,根据增殖放流点的地理位置,确定评价因子的取样点,具体如图1所示,其中箭头位置为放流点,黑色圆点位置为取样点,在增殖放流点所在河流截断线上,等间距取样5个点,然后在增殖放流点所在河流截断线相平行的上游分别等间距地取另外四个取样的截断线,在增殖放流点所在河流截断线相平行的下游分别等间距地取另外两个取样的截断线,并在该对应的取样截断线上等间距取样5个点。
[0034]
在确定取样点后,分别在放流之前取样1次,在放流之后取样2次,每次对同一种评价因子,在不同的位置分别取样多次,对取样进行评价因子的监测计算,具体的评价因子包括如下表所示:
[0035]
[0036][0037]
根据评价因子的效用函数,对评价因子的每一个取样进行量化值计算,具体的,评价因子的量化值为yj(j=1,2,
……
,n),所述yj=fj(dj),其中dj为第j项评价因子,fj为评价因子dj的效用函数,n为评价因子的总数,再进行对应取样样本的权重值计算,将量化值按照权重值加权后求和,得到一个无量纲的综合值f,根据无量纲综合值f来判断底栖动物增殖房里效果的最终评价,在放流后进行了n次取样,因此每一次取样对应产生一个f值,趋于稳定的f值才是有效的综合值,若放流后取样的次数有限,则以最后一次取样的f值为基准,中间产生的f值可以用于作为趋势判断参考值。
[0038]
再对每一项评价因子的每一个测量值进行权重计算,具体的第j项评价因子的第i个测量值x
ij
的权重p
ij

[0039]
计算第j项评价因子的熵值ej,
[0040]
计算第j项评价因子的差异性系数gj,gj=1-ej;
[0041]
计算客观权重w
2j

[0042]
计算组合权重wj,
[0043]
其中w
1j
为评价因子的主观权重,w
1j
是每一项评价因子的主观评分与所有评价因子的主观评分之和的比值,(i=1,2,
……
,m),m为样本总数。
[0044]
具体的,其中:
[0045][0046][0047]
其中x1为放流前x2为放流后a为各项评价因子变化率zj的最大值,b为各项评价因子变化率zj的最小值,其中各项评价因子变化率其
中x1为放流之前x
ij
的平均值其中x2为放流之后x
ij
的平均值
[0048]
最终计算得到的f值在0-1范围内,根据该f值大小得到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效果的最终评价的方法包括,将0-1等分为四个区间范围,每个范围分别是:效果较差,f<0.25;效果一般0.25≤f<0.5;效果良,0.5≤f<0.75;效果优,f>0.75。
[0049]
具体的,本次实施例中,放流物种包括圆田螺、环棱螺与河蚬。
[0050]
本次调查工采集样点35个,其中航道两侧附近的9个样点未采集到底栖动物。
[0051]
各阶段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如下表所示:
[0052][0053][0054]
各阶段底栖动物的前三位优势种(密度:ind/m2优势度:%),具体结果如下:
[0055][0056]
群落生物量如下:
[0057]
据定量数据统计,靖江底栖动物生物量在增殖放流前生物量平均为1.22g/m2、放流后第一次调查生物量平均为50.0g/m2、放流后第二次生物量平均为23.8g/m2,可见,增殖放流显著增加了评估区域的生物量。
[0058]
增殖放流物种的分布:
[0059]
本次实施例调查共采集到放流物种中的三种,其中田螺两种,河蚬一种,未发现河蚌。增殖放流前,田螺在靖江保护区的历史研究中并未出现,增殖放流后分布样点数占比约为39.1%;增殖放流前,河蚬在靖江保护区有分布,增殖放流后分布样点数占比提升一倍。
[0060]
效果评价结果:
[0061]
主观权重以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首先按评价类别重要性等比例划分权重过程中,其中种群、群落和多样性指数分别占比0.5000、0.3332、0.1668,然后再均分到各类别下因子。根据本次的底栖动物调查数据,计算后结果如下表所示:
[0062]
评价因子主观权重客观权重综合权重放流物种占比0.16670.04570.1018放流物种丰度0.16670.12080.1909放流物种生物量0.16670.21450.2256群落物种丰度0.08330.05760.0807放流物种相对丰度0.08330.08260.0967群落生物量0.08330.38340.2083放流物种生物量占比0.08330.05010.0034shannon-wiener指数0.05560.01520.0339margalef指数0.05560.02800.0460pielou指数0.05560.00210.0127
[0063]
放流物种生物量和群落生物量综合权重占比在0.2以上,放流物种丰度和放流物种占比在0.1以上,四个因子占据综合权重的70%以上。
[0064]
第一次评价:
[0065]
根据增殖放流前和增殖放流后第一次监测数据,可计算增殖放流期间靖江保护区底栖动物单项评价值yj和变化率,增殖放流效果评价的变化率、增殖放流效果评价各因子综合权重和评价值的结果见下表。再计算出增殖放流各单项评价值yj和综合值f。
[0066][0067]
变化率较高的前三个因子分别是放流物种生物量、群落生物量和放流物种丰度。根据公式计算各单项评价值,单项评价值较高的前三位分别为放流物种生物量、群落生物量和放流物种丰度。增殖放流效果综合值f=0.3407,整体修复效果等级为中等。
[0068]
第二次评价:
[0069]
根据增殖放流前和增殖放流后第二次监测数据,可计算增殖放流期间靖江保护区底栖动物单项评价值yj和变化率,增殖放流效果评价的变化率、增殖放流效果评价各因子综合权重和评价值的结果见下表。再计算出增殖放流各单项评价值yj和综合值f。
[0070][0071]
变化率较高的前三个因子分别是放流物种生物量、群落生物量和放流物种丰度。根据公式计算各单项评价值,单项评价值较高的前三位分别为放流物种生物量、群落生物量和放流物种丰度。增殖放流效果综合值f=0.2903,整体修复效果等级为中等。
[0072]
综上数据可以看出,两次评价综合值接近,且评价结果一直,具有良好的定量评价效果。
[007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