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新型气导传感结构的开放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2022-06-01 04:42: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耳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新型气导传感结构的开放式耳机。


背景技术:

2.开放式耳机,是比较流行的耳机种类。此类机种的特点是通过采用海绵状的微孔发泡塑料制作透声耳垫。它体积小巧,佩带很舒适,不再使用厚重的染音垫。于是没有了与外界的隔绝感,声音可以泄露、反之同样也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如果耳机开放的程度很高,可以听到另一边单元发出的声音,形成一定的互馈,使得听感自然。
3.现有的开放式耳机功能单一,在嘈杂的环境使用时,无法隔绝外界声音,影响使用者的听觉体验,不能随环境变化进行功能的切换。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新型气导传感结构的开放式耳机,包括佩戴环、第一切换组件和耳机本体;所述耳机本体包括顶盖、喇叭、固定环、底盘组件、第二切换组件、第一导音管和第二导音管;
5.所述第一切换组件转动卡接在顶盖的表面外壁上;所述顶盖固定安装在固定环的顶端;所述喇叭设置在固定环内,且所述喇叭的出声一侧远离顶盖;所述底盘组件固定安装在固定环远离顶盖的一侧;所述切换组件的一端移动卡接在固定环内;所述切换组件的另一端移动卡接在底盘组件内;所述第一导音管固定安装在底盘组件远离顶盖的一侧;所述第二导音管可移动卡接在第一导音管内;所述固定环的一端转动安装在佩戴环的一端,所述佩戴环内设置有电源、骨传导麦克风;所述电源分别与骨传导麦克风、喇叭电性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换组件包括转动盘和第一拨动块;所述转动盘转动卡接在顶盖的上表面;所述转动盘上开设有若干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拨动块固定安装在转动盘上。
7.进一步的,所述顶盖上开设有若干组第二通孔,若干组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半径相等;所述顶盖的中心位置还设置有卡接孔,所述转动盘过盈卡接在卡接孔内。
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上开设有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一出音孔处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一侧还开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第三卡槽连通;所述固定环内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顶盖固定安装在第二空腔的顶端;所述喇叭设置在第二空腔内;所述喇叭的出音一侧远离顶盖。
9.进一步的,所述底盘组件包括底盘和挡圈;所述挡圈固定安装在底盘的上表面,且位于喇叭的出音一侧。
10.进一步的,所述底盘内开设有第三空腔,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开设有第四卡槽;所述第四卡槽与第三空腔连通。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切换组件包括弧形卡块和第二拨动块;所述弧形卡块可移动卡接在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内;所述弧形卡块可盖合第一出音孔上;所述第二拨动块固定安装在弧形块远离第一出音孔的一端;所述第二拨动块可移动卡接在第三卡槽内。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切换组件还包括第二挡杆;所述第二挡杆固定安装在第二拨动块上,且位于弧形卡块的圆心一侧;所述第二挡杆可贯穿第四卡槽,且移动卡接在第三空腔内。
13.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卡块包括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所述第一挡片与第二挡片均可移动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内;所述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滑动贴合;所述第一挡片上开设有若干组格栅,所述第一挡片远离第一出音孔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挡片远离第一出音孔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对正。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拨动块包括把手、弹簧按钮和卡接杆;所述把手可移动卡接在所述第三卡槽内;所述把手内贯穿且对称设置有两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包括弹簧按钮和卡接杆,两组弹簧按钮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弹簧按钮贯穿把手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接杆,所述卡接杆可卡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1、通过拨动第一拨动块,使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不连通,使得外界声音不可以透过耳机,再按压按压块,使转轴转动,使得第二导音管与人耳耳孔对正,之后,拨动第二拨动块,使第一出音孔被完全盖合,使第二导音管从第一导音管内伸出,塞入耳孔内,声音只能从第二导音管内传入到人耳中,封闭效果更好,适应嘈杂的环境。
17.2、在上述基础上还可通过拨动第一拨动块使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使耳机在塞入耳孔后,仍能听见外界的声音,实现耳机的半封闭功能。
18.3、通过拨动第一拨动块,使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使得外界声音可以透过耳机。同时,第一出音孔保持畅通状态,第二拨动块位于远离第一出音孔的位置,此时喇叭产生的声音从第一出音孔和第一导音管内发出,增加声音的立体性,听感体验更加。
19.4、通过对按压块施加压力时,第一弹簧被压缩,第一挡杆从第一卡槽内脱离,使得转轴可以转动,使耳机本体能调整到更加舒适的角度。
20.5、通过使把手两侧的弹簧按钮相靠近,使得卡接杆脱离第二连接孔,并卡接在第一连接孔内,然后向第一出音孔的方向推动把手时,所述第一挡片盖合在所述第一出音孔上,使得第一出音孔实现半封闭状态,从而可以从设备的物理结构上降低耳机的音量,使耳机适用于不同的使用人群。
21.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佩戴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切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耳机本体的爆炸图;
28.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底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切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弧形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3.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导音管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导音管的结构示意图。
35.图中:1、佩戴环;11、转轴;111、第一挡块;112、第一卡槽;12、按压块;13、第一空腔;14、第一弹簧;15、第一挡杆;2、第一切换组件;21、转动盘;211、第一通孔;22、第一拨动块;3、耳机本体;31、顶盖;311、第二通孔;312、卡接孔;32、喇叭;33、固定环;331、第一出音孔;332、第二卡槽;333、第三卡槽;334、第二空腔;34、底盘组件;341、底盘;3411、第三空腔;3412、第四卡槽;342、挡圈;35、第二切换组件;351、弧形卡块;3511、第一挡片;35111、第一连接孔;35112、格栅;3512、第二挡片;35121、第二连接孔;352、第二拨动块;3521、把手;3522、弹簧按钮;3523、卡接杆;353、第二挡杆;36、第一导音管;361、第五卡槽;362、第六卡槽;37、第二导音管;371、管体;372、环形卡块;373、第一连接块;374、第二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7.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具有新型气导传感结构的开放式耳机,包括佩戴环1、第一切换组件2和耳机本体3,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
38.所述耳机本体3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佩戴环1的一端,所述第一切换组件2转动安装在所述耳机本体3的圆形面上。所述佩戴环1内设置有电源、骨传导麦克风;所述电源分别与骨传导麦克风、耳机本体3电性连接。所述骨传导麦克风用于收集声音信号用于通话;所述耳机本体3用于传出声音,供使用者接听声音信号。
39.所述佩戴环1用于挂在使用者的外耳上,为耳机本体3提供支撑。
40.所述佩戴环1还包括转轴11、按压块12和第一挡杆15,示例性的,如图2和图3所示。
41.所述佩戴环1靠近耳机本体3的一端开设有第一空腔13;所述转轴11转动卡接在所述第一空腔13内;所述转轴11的上端设置有若干组第一挡块111;相邻两组第一挡块111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槽112。
42.所述按压块12活动卡接在所述第一空腔13的上方;所述第一挡杆15固定安装在按压块12的下端;所述第一挡杆15的底端通过第一弹簧14与所述第一空腔13的底部内壁弹性
连接;所述第一挡杆15可移动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112内。
43.示例性的,当未对按压块12施加压力时,按压块12被第一弹簧14顶起,此时第一挡杆15卡接在第一卡槽112内,使得转轴11无法转动;当对按压块12施加压力时,第一弹簧14被压缩,第一挡杆15从第一卡槽112内脱离,使得转轴11可以转动,使耳机本体3能调整到更加舒适的角度。
44.所述第一切换组件2包括转动盘21和第一拨动块22,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
45.所述转动盘21转动卡接在所述耳机本体3的上表面;所述转动盘21上开设有若干组第一通孔211;所述第一拨动块22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盘21上;所述第一拨动块22便于使用者拨动转动盘21。
46.所述耳机本体3包括顶盖31、喇叭32、固定环33、底盘组件34、第二切换组件35、第一导音管36和第二导音管37,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
47.所述喇叭32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
48.所述顶盖31上开设有若干组第二通孔311,若干组第二通孔311与所述第一通孔211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通孔211与所述第二通孔311的半径相等。所述顶盖31的中心位置还设置有卡接孔312,所述转动盘21过盈卡接在所述卡接孔312内。
49.所述固定环33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11上;所述固定环33上开设有第一出音孔331;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
50.所述第一出音孔331处开设有第二卡槽332,所述第二卡槽332的一侧还开设有第三卡槽333;所述第二卡槽332与所述第三卡槽333连通。所述固定环33内开设有第二空腔334;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音孔331内还设置有网式防尘罩。
51.所述顶盖31固定安装在第二空腔334的顶端;所述喇叭32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334内。所述喇叭32的出音一侧远离顶盖31。
52.所述底盘组件34包括底盘341和挡圈342,示例性的,如图7和8所示;所述挡圈342固定安装在所述底盘341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喇叭32的出音一侧。
53.所述底盘341内开设有第三空腔3411,所述底盘34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四卡槽3412;所述第四卡槽3412与所述第三空腔3411连通。
54.所述第二切换组件35包括弧形卡块351、第二拨动块352和第二挡杆353,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
55.所述弧形卡块351包括第一挡片3511和第二挡片3512;所述第二拨动块352包括把手3521、弹簧按钮3522和卡接杆3523;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
56.所述第一挡片3511与第二挡片3512均可移动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槽332和第三卡槽333内;所述第一挡片3511和第二挡片3512滑动贴合;所述第一挡片3511上开设有若干组格栅35112,使得当第一挡片3511盖合在第一出音孔331上时,第一出音孔331会呈现半封闭状态。
57.所述第一挡片3511远离第一出音孔33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连接孔35111,所述第二挡片3512远离第一出音孔33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连接孔35121,所述第一连接孔35111和第二连接孔35121对正。
58.所述把手3521可移动卡接在所述第三卡槽333内。
59.所述把手3521内贯穿且对称设置有两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包括弹簧按钮3522和
卡接杆3523,两组弹簧按钮3522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弹簧按钮3522贯穿把手35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接杆3523,所述卡接杆3523可卡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孔35111和第二连接孔35121内。
60.示例性的,通过向靠近第一挡片3511的方向挤压把手3521,使得卡接杆3523卡接在第二连接孔35121内;使得在向第一出音孔331的方向推动把手3521时,所述第一挡片3511和第二挡片3512同时盖合在所述第一出音孔331上,使得第一出音孔331实现完全封闭状态。
61.通过使把手3521两侧的弹簧按钮3522相靠近,使得卡接杆3523脱离第二连接孔35121,并卡接在第一连接孔35111内,使得在向第一出音孔331的方向推动把手3521时,所述第一挡片3511盖合在所述第一出音孔331上,使得第一出音孔331实现半封闭状态。当人耳无法适应耳机的音量时,可通过使把手3521两侧的弹簧按钮3522相靠近,使得卡接杆3523脱离第二连接孔35121,并卡接在第一连接孔35111内,然后向第一出音孔331的方向推动把手3521时,所述第一挡片3511盖合在所述第一出音孔331上,使得第一出音孔331实现半封闭状态,从而可以从设备的物理结构上降低耳机的音量,使耳机适用于不同的使用人群。
62.所述第二挡杆353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挡片3512上,且位于所述弧形卡块351的圆心一侧;所述第二挡杆353可贯穿所述第四卡槽3412,且移动卡接在所述第三空腔3411内。
63.所述第一导音管36的两端为开放式结构,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导音管36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五卡槽361,所述第五卡槽361与所述第三空腔3411连通;所述第一导音管36靠近底盘341的一端表面还开设有第六卡槽362,所述第六卡槽362与所述第五卡槽361连通。
64.所述第二导音管37包括管体371、环形卡块372、第一连接块373和第二连接块374,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
65.所述管体371靠近第一导音管36的一端与环形卡块372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卡块372可移动卡接在所述第五卡槽361内,且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一导音管36的顶部内壁弹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373固定安装在环形卡块372的顶部外壁上;所述第二连接块374通过第三弹簧弹性卡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块373内;当所述第三弹簧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二连接块374的一部分位于第一连接块373外;所述第一连接块373可活动贯穿所述第六卡槽362;所述第二连接块374的下端可卡接在所述第一导音管36的顶部外壁上。
66.示例性的,通过对管体371施加朝向第一导音管36的力,第一连接块373贯穿所述第六卡槽362,所述第二连接块374从第一连接块373内弹出,使得管体371固定卡接在所述第五卡槽361内。
67.通过向靠近第一挡片3511的方向挤压把手3521,使得卡接杆3523卡接在第二连接孔35121内;使得在向第一出音孔331的方向推动把手3521时,所述第一挡片3511和第二挡片3512同时盖合在所述第一出音孔331上,同时使得第二挡杆353以第一导音管36的圆心为中心做圆周运动,当第一挡片3511和第二挡片3512完全盖合在所述第一出音孔331时,第二挡杆353远离弧形卡块351的一端将第二连接块374重新挤压入第一连接块373内;此时第二弹簧从压缩状态恢复原状,使环形卡块372远离第一导音管36的顶部内壁,使得管体371从第五卡槽361内伸出。
68.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具有新型气导传感结构的开放式耳机,其使用原理如下:
69.当需要使用耳机的开放式功能时,将佩戴环1佩戴在外耳上,第二导音管37位于第一导音管36内;拨动第一拨动块22,使第一通孔211与第二通孔311连通,使得外界声音可以透过耳机。同时,第一出音孔331保持畅通状态,第二拨动块352位于远离第一出音孔331的位置,此时喇叭32产生的声音从第一出音孔331和第一导音管36内发出,增加声音的立体性,听感体验更加。
70.当需要使用耳机的封闭式功能时,拨动第一拨动块22,使第一通孔211与第二通孔311不连通,使得外界声音不可以透过耳机,再按压按压块12,使转轴11转动,使得第二导音管37与人耳耳孔对正,之后,拨动把手3521,使第一出音孔331被完全盖合,使第二导音管37从第一导音管36内伸出,塞入耳孔内,声音只能从第二导音管37内传入到人耳中,封闭效果更好,适应嘈杂的环境。在此基础上还可通过拨动第一拨动块22使第一通孔211与第二通孔311连通,使耳机在塞入耳孔后,仍能听见外界的声音,实现耳机的半封闭功能。
71.当人耳无法适应耳机的音量时,可通过使把手3521两侧的弹簧按钮3522相靠近,使得卡接杆3523脱离第二连接孔35121,并卡接在第一连接孔35111内,然后向第一出音孔331的方向推动把手3521时,所述第一挡片3511盖合在所述第一出音孔331上,使得第一出音孔331实现半封闭状态,从而可以从设备的物理结构上降低耳机的音量,使耳机适用于不同的使用人群。
72.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