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河湖底泥生态清淤一体化设备和生态清淤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01 01:25: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河湖底泥生态清淤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淤船本体(1),所述清淤船本体(1)的前端上侧滑动连接有支撑机构(3);所述清淤船本体(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传输机构(2);所述传输机构(2)由挡板(21)、转轴(22)、传送带(23)以及支撑柱(25)组成;所述支撑柱(25)固定连接在挡板(21)的两侧;所述转轴(22)等间距固定连接在两侧的挡板(21)之间;所述传送带(23)转动连接在转轴(22)上;所述转轴(2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21);所述第一齿轮(221)啮合连接在传送带(23)的内壁上;所述传送带(23)的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承接板(231);所述承接板(231)之间固定连接有与传送带斜向固定的网板(232);所述转轴(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4),第一电机(24)固定连接在清淤船本体(1)内;所述支撑柱(25)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清淤船本体(1)的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湖底泥生态清淤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船本体(1)的中部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4);所述限位板(14)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141);所述限位板(14)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气缸(142);所述气缸(14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5);所述支撑架(15)的两侧滑动连接在限位槽(14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湖底泥生态清淤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船本体(1)的前端开设有滑槽(13);所述支撑机构(3)滑动连接在滑槽(13)内;所述支撑机构(3)由连接板(31)、限位支架(32)以及连接柱(33)组成;所述连接板(31)的两端滑动连接在清淤船本体(1)两侧的滑槽(13)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湖底泥生态清淤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架(32)固定连接在连接板(31)上端;所述连接柱(33)固定连接在限位支架(32)的上端;所述连接柱(33)的中部套设有转轮(331);所述连接板(3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滑杆(311);所述滑杆(311)的上端穿孔连接在滑槽(13)内;所述支撑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湖底泥生态清淤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由丝杆(42)以及滚珠螺母(421)组成;所述滚珠螺母(421)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滑杆(311)上;所述滚珠螺母(421)螺纹转动连接在丝杆(42)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湖底泥生态清淤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由第二齿轮(4)以及齿条(41)组成;所述第二齿轮(4)转动连接在清淤船本体(1)的前端表面;所述齿条(4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滑杆(311)上;所述齿条(41)啮合连接在第二齿轮(4)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河湖底泥生态清淤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船本体(1)的后端开设有凹槽(11);所述传输机构(2)设置于凹槽(11)内;所述清淤船本体(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机构(12);所述液压机构(12)的中部滑动连接有定位钢柱(121);所述凹槽(11)的前侧壁面上开设有贯穿于清淤船本体(1)的漏孔(16);所述凹槽(1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储泥箱(111)。8.一种河湖底泥生态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生态清淤系统由以下步骤组成:s1:收集河道信息,并根据河道的具体情况在施工时将河道划分为若干区域,在区域内采用坐标系统以及分区分界点将坐标输入船载gps全球定位仪电脑终端,从而精准定位开挖;s2:根据河道的具体情况确定开挖方向;s3:采用横挖法进行施工,其中钢柱定位横挖法即采用一根钢柱为主柱,始终以一根钢
柱为中心,使钢柱的中心对准开挖槽的中心线,从而作为绞吸式挖泥船的横挖摆动中心;s4:疏浚施工前进行挖泥船进桩距离试验,挖泥船按不同的进桩距离试开挖,并用回声测探仪实测开挖后地形;s5:疏浚土表层的浮泥层及软泥层实行分层开挖,待浮泥层开挖时,绞吸式挖泥船前端的绞刀停止转动,尽量减少对浮泥层的扰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生态清淤技术领域,具体的说一种河湖底泥生态清淤一体化设备,包括清淤船本体,所述清淤船本体的前端上侧滑动连接有支撑机构;所述清淤船本体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由挡板、转轴、传送带以及支撑柱组成;通过传输机构,利用吸泥管路将河床底部的淤泥吸出,通过管路的另一端排入到传输机构上,从而能够在传输机构上的网板上将其中排出的水流排出一部分,从而在淤泥随着传送带到达传输机构顶端的过程中能够排出大量的水,而排出的水首先存在于凹槽内,而凹槽靠近限位板的一端设有坡度,从而实现将淤泥中分离的水从漏孔中重新排入河湖中,有利于减轻清淤船本体的负荷,进而增强清淤船本体的清淤效率。进而增强清淤船本体的清淤效率。进而增强清淤船本体的清淤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 王成 童启明 朱凯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市萧山区湘湖环境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2.03.02
技术公布日:2022/5/3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