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夹钳闭合组件和施夹器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21:48: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钳闭合组件和施夹器。


背景技术:

2.外科手术过程中为充分暴露手术视野,需要对目标组织周围血管进行结扎,以阻止出血。止血技术已经成为了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的核心之一,人体任何部位的外科操作几乎无一例外地涉及到出血与止血,一般使用施夹器闭合止血。
3.在施夹器的使用过程中,夹闭止血夹会出现止血夹两夹臂交叉、扭曲和异形的现象,从而造成止血夹对血管的结扎效果不佳,甚至无法阻止出血。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鉴于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至少从一定程度上进行解决。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夹钳闭合组件,减少了夹闭止血夹出现的止血夹两夹臂交叉、扭曲和异形的现象,提高手术成功率。
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夹钳闭合组件的施夹器。
7.(二)技术方案
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9.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钳闭合组件,包括夹钳和用于容纳止血夹的夹仓;夹钳包括夹钳固定板,夹钳固定板的远端具有用于形成开口朝向远方的钳口的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第一钳臂的内侧部开设有插口朝向第二钳臂的第一限位槽,第二钳臂的内侧部开设有插口朝向第一钳臂的第二限位槽;夹仓的远端具有位于夹钳上方的夹仓底板,夹仓底板的底部设有倒t形限位台,倒t形限位台包括连接柱和限位板,连接柱的第一端与夹仓底板的底部连接,连接柱的第二端与限位板连接,底板包括:朝向第一限位槽延伸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限位槽内的左肩部,和朝向第二限位槽延伸并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限位槽内的右肩部;夹钳闭合过程中,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能够分别相对限位板相向运动。
10.可选地,夹钳闭合过程中,第一限位槽沿左肩部的移动轨迹为夹钳稳定夹闭过程中第一限位槽的移动轨迹,第二限位槽沿右肩部的移动轨迹为夹钳稳定夹闭过程中第二限位槽的移动轨迹。
11.可选地,第二限位槽设置在第二钳臂的位置,为夹钳稳定夹闭后,第二钳臂上对应于第一限位槽的位置。
12.可选地,倒t形限位凸台设置在夹仓底板的正下方;倒t形限位台伸入钳口内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
13.可选地,限位板与夹仓底板平行设置。
14.可选地,第一限位槽开设于第一钳臂的远端,第二限位槽开设于第二钳臂的远端,倒t形限位凸台设置在夹仓底板的远端。
15.可选地,第一钳臂的远端具有由近至远依次连接的第一闭钳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容夹部;第二钳臂的远端具有由近至远依次连接的第二闭钳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容夹部;第一限位槽开设于第一连接部上,第二限位槽开设于第二连接部上。
16.可选地,夹钳闭合后,左肩部的最左端位于第一限位槽内,右肩部的最右端位于第二限位槽内。
17.可选地,还包括用于闭合夹钳的击发片;支撑底板的左侧设置有向上的用于挤压第一钳臂朝向第二钳臂的方向移动的第一侧壁,支撑底板的右侧设置有向上的用于挤压第二钳臂朝向第一钳臂的方向移动的第二侧壁;
18.第一侧壁的顶端设置有相对第一侧壁朝向第二侧壁弯折的第一包钳板,第二侧壁的顶端设置有相对第二侧壁朝向第一侧壁弯折的第二包钳板,第一钳臂位于第一包钳板与支撑底板之间,第二钳臂位于第二包钳板与支撑底板之间。
19.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夹器,具有如上所述的夹钳闭合组件。
20.(三)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1、由于在施夹器中夹仓是固定不动的,本实施例提出的夹钳闭合组件,通过在夹仓底板上设置伸入钳口内的倒t形限位台,并令倒t形限位台的左肩部插入第一钳臂上的第一限位槽,倒t形限位台的右肩部插入第二钳臂上的第二限位槽,在不影响夹钳夹闭的同时,利用了不动的夹仓对夹闭过程中可动的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进行上下限位,从而能够防止夹闭过程中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在上下方向上发生相对错位,减少夹钳闭合组件夹闭止血夹出现的止血夹两夹臂交叉、扭曲和异形的现象,提高手术成功率。
23.2、通过将第一限位槽开设于第一连接部上,第二限位槽开设于第二连接部上,避免倒t形限位凸台与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的配合过程,干涉击发片闭合夹钳的过程,使整体工作稳定。
24.3、通过令夹钳闭合后,左肩部的最左端位于第一限位槽内,右肩部的最右端位于第二限位槽内,避免夹闭过程中出现左肩部插出第一限位槽的情形和/或右肩部贯穿第二限位槽的情形,保证施夹器与穿刺器的配合使用。
附图说明
25.本实用新型借助于以下附图进行描述: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例出的包含有夹钳闭合组件的施夹器的远端截面示意图;
27.图2是图1中夹钳闭合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夹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图3中夹仓装置的远端、其底部朝上的放大示意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夹仓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31.图6是图5中夹仓装置的远端放大示意图;
32.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夹仓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33.图8是图7中夹仓装置的远端放大示意图;
34.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夹仓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35.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击发片和夹钳配合后形成的组件的仰视示意图;
36.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击发片和夹钳配合后形成的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37.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击发片和夹钳配合后形成的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38.【附图标记说明】
39.1:夹钳;
40.11:夹钳固定板;
41.111:腰型孔;
42.12:第一钳臂;
43.13:第二钳臂;
44.141:第一闭钳部;142:第一连接部;143:第一容夹部;144:第一插槽;
45.15:第一限位槽;
46.161:第二闭钳部;162:第二连接部;163:第二容夹部;164:第二插槽;
47.17:第二限位槽;
48.2:击发片;
49.21:支撑底板;
50.211:第一作用位;
51.22:第一侧壁;
52.221:第一包钳板;222:第一卡片;
53.23:第二侧壁;
54.231:第二包钳板;232:第二卡片;
55.24:阻挡件;
56.25:限位顶板;
57.251:第二凹口;252:第三凹口;253:第二作用位;254:第一凹口;
58.3:压块;
59.4:套筒;
60.5:夹仓;
61.51:夹仓底板;52:倒t形限位台;53:连接柱;54:左肩部;55:右肩部。
具体实施方式
62.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提及的“近”指靠近操作者的一侧,“远”指靠近患者的一侧。本文所提及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名词以图1的定向为参照,其中,由近至远的方向也为由后至前的方向。
63.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下面通过一个示例性夹钳闭合组件和一个示例性施夹器的夹仓5装置来进行解释。然而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夹钳闭合组件和施夹器的夹仓5装置不应被这里阐述的示例性夹钳闭合组件和示例性施夹器的夹仓5装置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示例是为了能够更清楚、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64.如图1和图2所示,该示例性夹钳闭合组件包括夹钳1和用于闭合夹钳1的击发片2。夹钳包括夹钳固定板11,夹钳固定板11的远端具有沿远近方向延伸的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
臂13,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臂13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臂13之间形成开口朝向远方的钳口。击发片2的远端具有位于夹钳下方的支撑底板21,在支撑底板2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向上的第一侧壁22和向上的第二侧壁23,第一侧壁22和第二侧壁23的长度小于支撑底板21的长度且位于支撑底板21的远端部,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臂13位于第一侧壁22与第二侧壁23之间,并且第一侧壁22靠近第一钳臂12,第二侧壁23靠近第二钳臂13。一般来说,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臂13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第一侧壁22和第二侧壁23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待夹闭的止血夹卡在钳口内并位于钳口的远端。击发片2闭合夹钳的过程中,击发片2向远移动,第一侧壁22挤压第一钳臂12向第二钳臂13移动,第二侧壁23挤压第二钳臂13向第一钳臂12移动,直至钳口完全闭合,即夹闭止血夹。
65.击发片2复位的过程中,击发片2向近移动,击发片2对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臂13的挤压作用放松,当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臂13均为弹性件时,可以利用弹性件的恢复力,令第一钳臂12向远离第二钳臂13的方向移动,第二钳臂13向远离第一钳臂12的方向移动,直至击发片2复位完成,此时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臂13恢复至初始位置,即钳口张开复位。
66.如上述结构设计的夹钳闭合组件,实际使用过程中(即实际击发片2闭合夹钳的过程中)会出现止血夹的两夹臂交叉、扭曲和异形的现象。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造成止血夹产生上述闭合不良现象的主要因素为:击发片2闭合夹钳的过程中,第一侧壁22作用于第一钳臂12上的第一挤压力较复杂,第二侧壁23作用于第二钳臂13上的第二挤压力较复杂,存在第一挤压力和第二挤压力方向相互交叉的情形,如此夹闭钳口的过程中,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臂13相互靠近的同时,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臂13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向上或向下翘起,从而造成待夹闭的止血夹的两夹臂交叉、扭曲和异形,成夹不良。
67.为减少夹闭钳口过程中待夹闭止血夹成夹不良的现象,在一示例性施夹器的夹仓5装置中,包括压块3和用于容纳夹钳近端和击发片2近端的套筒4,压块3位于夹钳的上方,压块3的近端插入并固定在套筒4内,压块3压紧夹钳。通过压块3对夹钳向上限位,减少夹闭钳口过程中待夹闭止血夹成夹不良的现象。然而申请人发现,在上述设计的施夹器夹仓5装置中,夹钳的远端和击发片2的远端通常为悬臂梁结构,击发片2闭合夹钳的过程中,由于第一侧壁22作用于第一钳臂12上的第一挤压力和第二侧壁23作用于第二钳臂13上的第二挤压力均较复杂,常存在令击发片2远端和/或夹钳远端向下翘起的情形,如此在第一挤压力方向和第二挤压力方向相互交叉时,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臂13依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向上或向下翘起,造成待夹闭止血夹的两夹臂交叉、扭曲和异形,成夹不良。
68.综上,不管是在示例性夹钳闭合组件中,还是在示例性施夹器的夹仓5装置中,均是由于夹闭钳口过程中存在第一挤压力方向和第二挤压力方向相互交叉的情形,使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臂13发生相对错位,才造成待夹闭的止血夹的两夹臂交叉、扭曲和异形。
69.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夹钳闭合组件。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
70.实施例1
71.如图3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夹钳闭合组件,该夹钳闭合组件包括夹钳,用于闭合夹钳的击发片2,以及用于容纳止血夹的夹仓5。
72.其中,夹钳和击发片2具有如上面描述的结构设计,不再赘述。
73.其中,夹仓5的远端具有位于夹钳上方的夹仓底板51,夹仓底板5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倒t形限位台52,该倒t形限位台52包括连接柱53和限位板,连接柱53的第一端与夹仓底板51的底部连接,连接柱53的第二端与限位板连接,限位板具有向左伸出连接柱53的左肩部54和向右伸出连接柱53的右肩部55。
74.此外,第一钳臂12的内侧部(即第一钳臂12上用于形成钳口的侧部)开设有插口朝向第二钳臂13的第一限位槽15,第二钳臂13的内侧部(即第二钳臂13上用于形成钳口的侧部)开设有插口朝向第一钳臂12的第二限位槽17;夹钳闭合前,倒t形限位台52伸入钳口内,左肩部54自右向左插入第一限位槽15,右肩部55自左向右插入第二限位槽17;夹钳闭合过程中,第一限位槽15沿左肩部54向右移动,第二限位槽17沿右肩部55向左移动,直至夹钳闭合完成。
75.由于在施夹器中夹仓5是固定不动的,本实施例提出的夹钳闭合组件,通过在夹仓底板51上设置伸入钳口内的倒t形限位台52,并令倒t形限位台52的左肩部54插入第一钳臂12上的第一限位槽15,倒t形限位台52的右肩部55插入第二钳臂13上的第二限位槽17,在不影响夹钳夹闭的同时,利用了不动的夹仓5对夹闭过程中可动的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臂13进行上下限位,从而能够防止夹闭过程中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臂13在上下方向上发生相对错位,减少夹钳闭合组件夹闭止血夹出现的止血夹两夹臂交叉、扭曲和异形的现象,提高手术成功率。
76.在本实施例提出的夹钳闭合组件中,左肩部54插入第一限位槽15后,在上下方向上留下的插入间隙越小,越有利于倒t形限位台52通过第一限位槽15对第一钳臂12的约束作用,但是插入间隙也不能过小,导致左肩部54插入第一限位槽15阻力过大,插入不顺。同样,右肩部55插入第二限位槽17后,在上下方向上留下的插入间隙越小,越有利于倒t形限位台52通过第二限位槽17对第二钳臂13的约束作用,但是插入间隙也不能过小,导致右肩部55插入第二限位槽17阻力过大,插入不顺。
77.优选地,击发片2闭合夹钳的过程中,第一限位槽15沿左肩部54的移动轨迹为夹钳稳定夹闭过程中第一限位槽15的移动轨迹,第二限位槽17沿右肩部55的移动轨迹为夹钳稳定夹闭过程中第二限位槽17的移动轨迹;其中,夹钳稳定夹闭过程为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臂13不发生相对错位的夹闭过程。如此,进一步使本实施例提供的夹钳闭合组件稳定夹闭止血夹。
78.优选地,第二限位槽17设置在第二钳臂13内侧部于夹钳稳定闭合后对应于第一限位槽15的位置。如此设置,利于第一限位槽15沿左肩部54的移动轨迹为夹钳稳定夹闭过程中第一限位槽15的移动轨迹的形成,以及利于第二限位槽17沿右肩部55的移动轨迹为夹钳稳定夹闭过程中第二限位槽17的移动轨迹,同时使所需的倒t形限位凸台的结构简单,强度高。
79.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板与夹仓底板51平行设置。如此设置的倒t形限位凸台结构简单,强度高。
80.优选地,倒t形限位台52伸入钳口内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如此,利于夹钳稳定闭合。
81.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夹钳闭合组件中,倒t形限位凸台与第一限位槽
15、第二限位槽17的配合位置越靠近夹钳的最远端,夹仓5通过倒t形限位凸台施加给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臂13的约束作用越佳,越有利于夹钳的稳定闭合。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15开设于第一钳臂12的远端,第二限位槽17开设于第二钳臂13的远端,倒t形限位凸台设置在夹仓底板51的远端。
82.进一步优选地,倒t形限位凸台设置在夹仓底板51的正下方。如此设置的倒t形限位凸台强度高,避免了倒t形限位凸台伸出夹仓底板51设置。
83.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钳臂12的远端具有由近至远的第一闭钳部141、第一连接部142和第一容夹部143,第一闭钳部141的远端与第一连接部142的近端连接,第一连接部142的远端与第一容夹部143的近端连接,第一容夹部143位于第一钳臂12的远端端部。第二钳臂13的远端具有由近至远的第二闭钳部161、第二连接部162和第二容夹部163,第二闭钳部161的远端与第二连接部162的近端连接,第二连接部162的远端与第二容夹部163的近端连接,第二容夹部163位于第二钳臂13的远端端部。第一容夹部143用于容纳止血夹的第一夹臂,第二容夹部163用于容纳止血夹的第二夹臂;击发片2闭合夹钳的过程中,击发片2的第一侧壁22挤压第一闭钳部141使第一钳臂12向第二钳臂13移动,击发片2的第二侧壁23挤压第二闭钳部161使第二钳臂13向第一钳臂12移动。
84.优选地,第一限位槽15开设于第一容夹部143的近侧,第二限位槽17开设于第二容夹部163的近侧。如此,在将倒t形限位凸台与第一限位槽15、第二限位槽17的配合位置设置在夹钳远端的同时,避免了倒t形限位凸台与第一限位槽15、第二限位槽17的配合过程影响钳口容夹。
85.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限位槽15开设于第一连接部142上,第二限位槽17开设于第二连接部162上。如此,避免倒t形限位凸台与第一限位槽15、第二限位槽17的配合过程,干涉击发片2闭合夹钳的过程,使整体工作稳定。
86.如图1所示,夹钳闭合组件通常位于施夹器的远端。具体地,夹钳闭合组件的近端插入套筒4内,用于固定和连接动力源;夹钳闭合组件的远端伸出套筒4以外,用于夹闭血管。在实际使用中,施夹器往往配合穿刺器进行使用。为保证施夹器的远端能够顺利穿过穿刺器进入人体,需要现有的施夹器中套筒4的口径小于配套规格穿刺器的口径,以及夹闭后的夹钳闭合组件的远端在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小于施夹器中套筒4的口径。如此,在施夹器与穿刺器配合使用时,夹闭钳口后的施夹器远端能够顺利穿过穿刺器进入人体。
87.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夹钳闭合组件中,随着钳口被击发片2夹闭的越来越小,左肩部54插入第一限位槽15内越来越深,右肩部55插入第二限位槽17内越来越深,可能会出现左肩部54贯穿第一限位槽15的情形和/或右肩部55贯穿第二限位槽17的情形,如此在夹闭完成后,左肩部54会具有插出第一钳臂12的部位和/或右肩部55会具有插出第二钳臂13的部位。由于该插出第一钳臂12的部位和/或插出第二钳臂13的部位的存在,会造成夹闭后的夹钳闭合组件的远端尺寸较大,有可能出现夹闭后的夹钳闭合组件的远端在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施夹器中套筒4的口径,从而无法使施夹器的远端顺利穿过配套的穿刺器,影响施夹器与穿刺器的配合使用。
88.为此,本实施例提出的夹钳闭合组件中,限位板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套筒4的口径。如此,保证了应用本实施例夹钳闭合组件的施夹器与现有规格穿刺器的配合使用。进一步优选地,夹钳闭合后,左肩部54的最左端位于第一限位槽15内,右肩部55的最右端位于
第二限位槽17内。
89.优选地,如图10和图12所示,支撑底板21具有向远伸出第一侧壁22和第二侧壁23的第一作用位211。通过设置第一作用位211,延长了支撑底板21对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臂13的支撑位置,同时进一步增强了支撑底板21对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臂13的向下限位作用。
90.优选地,击发片2位于远端终止位置时,第一作用位211位于第一容夹部143和第二容夹部163的近侧,并且第一作用位211位于第一连接部142和第二连接部162的正下方。如此,避免击发片2工作过程中第一作用位211伸向第一容夹部143和第二容夹部163的正下方,将钳口内的待夹闭血管向钳口外顶出,造成止血夹无法完全夹闭血管的问题。
91.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底板21上具有向上的阻挡件24,夹钳固定板11开设有供阻挡件24伸入的并沿远近方向延伸的腰型孔111,阻挡件24与腰型孔111滑动连接;阻挡件24远端接触腰型孔111远端时,第一作用位211位于第一容夹部143和第二容夹部163的近侧,并且第一作用位211位于第一连接部142和第二连接部162的正下方。通过阻挡件24和腰型孔111的配合来约束击发片2的近端初始位置和远端终止位置,令击发片2的近端初始位置最近不能近过阻挡件24近端接触腰型孔111近端的位置,击发片2的远端终止位置最远不能远过阻挡件24远端接触腰型孔111远端的位置。
92.需要说明的是,击发片2位于远端终止位置时,第一作用位211的远端端部尽可能靠近第一连接部142的最远端和第二连接部162的最远端,如此在第一作用位211不干涉待夹闭血管的同时,增强了支撑底板21对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臂13的向下限位作用。
93.优选地,如图11所示,击发片2的第一侧壁22的顶端设置有相对第一侧壁22朝向第二侧壁23弯折的第一包钳板221,击发片2的第二侧壁23的顶端设置有相对第二侧壁23朝向第一侧壁22弯折的第二包钳板231,第一钳臂12位于第一包钳板221与支撑底板21之间,第二钳臂13位于第二包钳板231与支撑底板21之间。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包钳板221,能够配合支撑底板21对第一钳臂12进行上下限位,通过设置第二包钳板231,能够配合支撑底板21对第二钳臂13进行上下限位,进一步提高夹钳闭合的稳定性。
94.优选地,如图11所示,击发片2还包括限位顶板25,限位顶板25的左侧部与第一侧壁22的顶端固定连接,限位顶板25的右侧部与第二侧壁23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臂13均位于限位顶板25和支撑底板21之间。如此,通过设置限位顶板25,能够配合支撑底板21同时对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臂13进行上下限位,并且通过限位顶板25在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臂13之间进行封闭连接,进一步保证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臂13之间不发生相对错位,提高夹钳闭合的稳定性。
95.进一步优选地,夹钳闭合前,倒t形限位凸台位于第一侧壁22和第二侧壁23的远侧;限位顶板25的远端中部具有开口朝向远处的第一凹口254,夹钳闭合过程中,倒t形限位凸台的连接柱53逐渐插入第一凹口254内,直至夹钳闭合完成。如此设置的限位顶板25,在夹钳闭合过程中不会与连接柱53形成干涉,保证夹钳闭合过程的稳定进行。
96.进一步优选地,限位顶板25的左侧部具有开口朝左的第二凹口251,限位顶板25的右侧部具有开口朝右的第三凹口252;第一包钳板221具有头部伸向右的第一卡片222,第二包钳板231具有头部伸向左的第二卡片232;第一卡片222卡入第二凹口251内,第一卡片222与第二凹口251过盈配合,第二卡片232卡入第三凹口252内,第二卡片232与第三凹口252过
盈配合。如此,方便击发片2的制造,并且便于击发片2与夹钳的安装。
97.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钳臂1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插槽144,第二钳臂13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插槽164,第一插槽144和第二插槽164均沿远近方向延伸;击发片2闭合夹钳的过程中,限位顶板25的远端能够自近向远插入第一插槽144和第二插槽164;在限位顶板25插入第一插槽144和第二插槽164后,击发片2继续向远移动,限位顶板25能够沿第一插槽144和第二插槽164向远移动,第一插槽144能够沿限位顶板25向第二插槽164移动,第二插槽164能够沿限位顶板25向第一插槽144移动,直至钳口完全闭合。通过设置第一插槽144和第二插槽164与限位顶板25配合,进一步约束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臂13。
98.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42的顶部在上下方向上高于第一闭钳部141的顶部,第二连接部162的顶部在上下方向上高于第二闭钳部161的顶部,第一连接部14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插槽144,第二连接部162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插槽164;限位顶板25具有向远伸出第一侧壁22和第二侧壁23的第二作用位253;击发片2闭合夹钳的过程中,第二作用位253的远端能够自近向远插入第一插槽144和第二插槽164,并沿第一插槽144和第二插槽164向远移动。
9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夹钳闭合组件既适用于单发施夹器,又适用于连发施夹器。
100.实施例2
101.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102.第一作用位211的远端中部具有开口朝向远处的第四凹口。设置第四凹口,用于容纳待夹闭血管,使得击发片2工作过程中第一作用位211可以伸向第一容夹部143和第二容夹部163的正下方一定程度,而不将钳口内的待夹闭血管向钳口外顶出,进一步增强支撑底板21对第一钳臂12和第二钳臂13的向下限位作用。
103.相配合地,击发片2位于远端终止位置时,第四凹口的近端端部位于第一容夹部143和第二容夹部163的近侧。如此,避免击发片2工作过程中第四凹口将钳口内的待夹闭血管向钳口外顶出,造成止血夹无法完全夹闭血管的问题。
104.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105.需要理解的是,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的描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路线和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的各种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