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岩石崖面的绿化方法

2022-05-31 15:59: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生态绿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岩石崖面的绿化方法。


背景技术:

2.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具有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作单矿岩,如大理岩由方解石组成,石英岩由石英组成等,由数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作复矿岩,如花岗岩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辉长岩由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组成等,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容易出现破碎、疏松的问题,这就需要对岩石绿化处理,绿化是栽种植物以改善环境的活动,绿化可改善环境卫生并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多种作用。
3.目前最较为常见的做法是对经过初步处理后的岩石崖面喷播草种,通过草种的扎根繁殖进而实现边坡绿化效果,但是由于岩壁十分陡峭,通常达70-80
°
,甚至90
°
,且表面凹凸不平,无任何土壤或松散基质,而且往往有相当的高度,通常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结果导致植被恢复异常困难,植被很难实现定植,严重影响成活率,进而影响了岩石崖面的绿化效果,无法满足对于岩石崖面绿化的需求。
4.综上所述,研发一种岩石崖面的绿化方法,仍是生态绿化技术领域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石崖面的绿化方法,所提供的方法,是在岩石陡崖开采面上人工开凿种植穴,并往种植穴内加入土壤基质,然后栽植植物以达到绿化的目的,所种植的植物成活率较高,成本较低,能够实现绿化效果。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石崖面的绿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1)清除陡崖坡面浮土浮石,并对坡面修整处理;
9.(2)在修整处理后的陡崖坡面上点穴打孔,形成种植穴,并向种植穴内加入土壤基质;
10.(3)在每个种植穴的土壤基质内栽入4-6棵植物,并向土壤基质浇灌水;
11.(4)在完成步骤(3)后,在土壤基质内插入pvc管,并在pvc管露出土壤基质的一端安装连通的雨水收集装置。
1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1)中,所述的坡面的倾斜角度为70-90
°

13.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2)中,所述的点穴打孔是通过人工搭建钢管架或吊车载人的方式进行打孔。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2)中,所述的种植穴的穴深为25-30cm,直径为12-15cm,并呈45度倾斜。
1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2)中,相邻所述的种植穴间距为50cm,并呈品字形
排列。
1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2)中,所述的土壤基质的制备方法为:
17.按照质量比为6:3:2:1的比例称取高岭石、赤泥、秸秆粉和糠醛渣混合均匀后,再加入2%的有机肥搅拌均匀,制得土壤基质。
1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3)中,所说的植物为麦冬、迎春花、常春藤或常春油麻藤中的任意一种。
19.其中,麦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较粗,中间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小块根,茎很短,叶基生成丛,禾叶状,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种子球形,具有很高的绿化价值,它有常绿、耐荫、耐寒、耐旱、抗病虫害等多种优良性状,园林绿化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20.迎春花别名迎春、黄素馨、金腰带,落叶灌木丛生,株高30-100厘米。小枝细长直立或拱形下垂,呈纷披状,3小叶复叶交互对生,叶卵形至矩圆形,适应性强,喜光、耐寒、耐旱、耐碱、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中性、微碱性土壤中都能生长。
21.常春藤为五加科常春藤属多年生常绿攀援灌木,气生根,茎灰棕色或黑棕色,光滑,单叶互生;叶柄无托叶有鳞片;花枝上的叶椭圆状披针形,伞形花序单个顶生,花淡黄白色或淡绿白以,花药紫色;花盘隆起,黄色,可用以攀缘假山、岩石,或在建筑阴面作垂直绿化材料,四季常绿,耐修剪。
22.常春油麻藤是豆科、黧豆属常绿木质藤本植物,其藤茎可长达25米,其叶四季常青,色泽光亮,是一种适应性强、生长快、绿化优良、观赏性较强的木质藤本植物。
23.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4)中,在岩石崖面每隔10-12天,以20-40kg/m2的水量进行灌溉1-2个月。
24.有益效果
25.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6.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是在岩石陡崖开采面上人工开凿种植穴,并往种植穴内加入土壤基质,然后栽植具有耐旱、耐寒、耐高温、四季常青特性的植物,以达到绿化的目的,所种植的植物成活率较高,成本较低,具有较大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性能检测中所种植植物成活率的统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1:
3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石崖面的绿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1.(1)清除陡崖坡面浮土浮石,并对坡面修整处理。
32.进一步的,坡面的倾斜角度为70
°

33.(2)在修整处理后的陡崖坡面上点穴打孔,形成种植穴,并向种植穴内加入土壤基质。
34.进一步的,点穴打孔是通过人工搭建钢管架或吊车载人的方式进行打孔。
35.进一步的,种植穴的穴深为25cm,直径为12cm,并呈45度倾斜。
36.进一步的,相邻所述的种植穴间距为50cm,并呈品字形排列。
37.进一步的,土壤基质的制备方法为:
38.按照质量比为6:3:2:1的比例称取高岭石、赤泥、秸秆粉和糠醛渣混合均匀后,再加入2%的有机肥搅拌均匀,制得土壤基质。
39.(3)在每个种植穴的土壤基质内栽入4棵植物,并向土壤基质浇灌水。
40.进一步的,植物为麦冬。
41.(4)在完成步骤(3)后,在土壤基质内插入pvc管,并在pvc管露出土壤基质的一端安装连通的雨水收集装置。
42.进一步的,在岩石崖面每隔10天,以20kg/m2的水量进行灌溉1个月。
43.实施例2:
4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石崖面的绿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5.(1)清除陡崖坡面浮土浮石,并对坡面修整处理。
46.进一步的,坡面的倾斜角度为80
°

47.(2)在修整处理后的陡崖坡面上点穴打孔,形成种植穴,并向种植穴内加入土壤基质。
48.进一步的,点穴打孔是通过人工搭建钢管架或吊车载人的方式进行打孔。
49.进一步的,种植穴的穴深为27cm,直径为13cm,并呈45度倾斜。
50.进一步的,相邻所述的种植穴间距为50cm,并呈品字形排列。
51.进一步的,土壤基质的制备方法为:
52.按照质量比为6:3:2:1的比例称取高岭石、赤泥、秸秆粉和糠醛渣混合均匀后,再加入2%的有机肥搅拌均匀,制得土壤基质
53.(3)在每个种植穴的土壤基质内栽入5棵植物,并向土壤基质浇灌水。
54.进一步的,植物为迎春花。
55.(4)在完成步骤(3)后,在土壤基质内插入pvc管,并在pvc管露出土壤基质的一端安装连通的雨水收集装置。
56.进一步的,在岩石崖面每隔11天,以30kg/m2的水量进行灌溉1个月。
57.实施例3:
5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石崖面的绿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9.(1)清除陡崖坡面浮土浮石,并对坡面修整处理。
60.进一步的,坡面的倾斜角度为90
°

61.(2)在修整处理后的陡崖坡面上点穴打孔,形成种植穴,并向种植穴内加入土壤基质。
62.进一步的,点穴打孔是通过人工搭建钢管架或吊车载人的方式进行打孔。
63.进一步的,种植穴的穴深为30cm,直径为15cm,并呈45度倾斜。
64.进一步的,相邻所述的种植穴间距为50cm,并呈品字形排列。
65.进一步的,土壤基质的制备方法为:
66.按照质量比为6:3:2:1的比例称取高岭石、赤泥、秸秆粉和糠醛渣混合均匀后,再加入2%的有机肥搅拌均匀,制得土壤基质
67.(3)在每个种植穴的土壤基质内栽入6棵植物,并向土壤基质浇灌水。
68.进一步的,植物为常春油麻藤。
69.(4)在完成步骤(3)后,在土壤基质内插入pvc管,并在pvc管露出土壤基质的一端安装连通的雨水收集装置。
70.进一步的,在岩石崖面每隔12天,以40kg/m2的水量进行灌溉2个月。
71.性能检测:
72.按照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方法分别进行岩石崖面的绿化,作为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
73.种植3个月后统计各组植物的成活率,相关数据记录于表1。
74.表1:植物的成活率记录表
75.组别成活率(%)实验1组95实验2组88实验3组90
76.由表1和图1可知,实验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所种植的植物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各实验组之间所种植的植物成活率差异并不明显(p>0.05)。本发明所提供的岩石崖面的绿化方法,具有较高的植物种植成活率。
77.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所种植的植物成活率较高,成本较低,适用于岩石崖面的绿化。
7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