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骨传导耳机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11:48: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耳机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骨传导耳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用的传统耳机大部分都是耳塞式的,将耳机塞在耳朵里,也有蓝牙耳机的,但都是需要将耳机挂在耳朵上,长时间的佩戴,容易使得耳朵疲劳或者会带来耳朵不适等一系列的问题,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人的听力。
3.现有技术还有头戴式骨传导耳机可以被使用者佩戴在头部,耳机贴合耳朵的前部颧骨处,通过耳机内的骨感应拾音器和骨感应放音器来接收声音,耳机不需要贴合耳朵或者佩戴进耳朵即可接收声音,这样耳朵就不会因为长时间佩戴耳机而感觉到疲劳了,也不会因为耳朵内长时间塞有耳机而影响到使用者的听力。
4.然而,现有的骨传导耳机的麦克风都放置在耳机结构的外侧面,用来拾取通话时的人声。当在风噪比较大的情况下使用该类型的骨传导耳机时,外侧面的麦克风受到气流的影响比较大,无法清晰地拾取人生,从而严重影响通话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骨传导耳机。
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骨传导耳机,所述骨传导耳机包括:
7.耳机架,为可佩戴在用户头部的圆弧型支撑架;
8.至少两个耳机,分别设置在所述耳机架的两端;
9.所述耳机内分别设置有拾音器和放音器,所述拾音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耳机朝向另一端耳机的一侧。
10.其中,所述耳机朝向另一端耳机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拾音器的拾音方向朝向所述开口。
11.其中,所述开口处设置有防风罩,所述防风罩为一设置有多个通孔的结构,所述防风罩与所述开口保持同一水平面。
12.其中,所述拾音器包括骨传导麦克风和拾音麦克风,所述拾音麦克风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耳机朝向另一端耳机的一侧,所述骨传导麦克风设置于所述耳机内。
13.其中,所述拾音麦克风包括第一拾音麦克风和第二拾音麦克风,所述第一拾音麦克风设置于所述耳机朝向另一端耳机的一侧,所述第二拾音麦克风设置于所述耳机远离另一端耳机的一侧。
14.其中,所述耳机远离另一端耳机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防风罩,所述防风罩为一设置有多个通孔的结构,所述防风罩与所述开口保持同一水平面。
15.其中,沿所述耳机架的延伸方向,所述耳机依次设置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一圆弧型连接架连接;所述拾音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放音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16.其中,所述拾音器包括骨传导麦克风和拾音麦克风,其中,所述骨传导麦克风设置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拾音麦克风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
17.其中,所述拾音麦克风包括第一拾音麦克风和第二拾音麦克风,所述第一拾音麦克风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朝向另一端耳机的一侧,所述第二拾音麦克风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另一端耳机的一侧。
18.其中,所述第一壳体朝向另一端耳机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防风罩,所述防风罩为一设置有多个通孔的结构,所述防风罩与所述开口保持同一水平面。
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骨传导耳机包括:耳机架,为可佩戴在用户头部的圆弧型支撑架;至少两个耳机,分别设置在耳机架的两端;耳机内分别设置有拾音器和放音器,拾音器至少部分设置于耳机朝向另一端耳机的一侧。本技术通过骨传导耳机将拾音器设置在靠近佩戴者头部的内侧面,能够对风噪进行有效的屏蔽,从而提升通话质量。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21.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骨传导耳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骨传导耳机中麦克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技术。
25.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此外,本文中的“多”表示两个或者多于两个。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表示多种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
26.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骨传导耳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骨传导耳机100包括耳机架11和至少两个耳机12。其中,耳机架11,为可佩戴在用户头部的圆弧型支撑架,至少两个耳机12分别设置在圆弧型支撑架的两端。
28.每一个耳机12内分别设置有拾音器121和放音器122,拾音器121至少部分设置与耳机12朝向另一端耳机12的一侧。
29.本技术实施例的骨传导耳机100通过将耳机12中的拾音器121设置在耳机12结构的内侧面,能够对风噪进行有效的屏蔽,从而提升通话质量。
30.为了进一步对风噪进行屏蔽,本技术实施例还可以通过设置防风罩覆盖拾音器121结构。具体地,请参阅图2,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骨传导耳机中麦克风的结构示意图。耳机12朝向另一端耳机12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拾音器121的拾音方向朝向开口。该开口处设置有防风罩123,防风罩123为一设置有多个通孔的结构,防风罩123与开口保持同一水平面。
31.本技术实施例的防风罩123的作用在于防止外界的大风灌入拾音器121所在的空间内,导致拾音器121所在的空间内产生大量的风噪。另外,通过在防风罩123上设置多个通孔,可以保证拾音器121对语音信息的拾取效果。
32.进一步地,开口处设置有一个凹槽,使得防风罩123可以内嵌于开口的凹槽内,保证防风罩123的表面与开口表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以减少设置防风罩123对用户佩戴骨传导耳机100的体验影响。
33.进一步地,拾音器121包括骨传导麦克风(图中未示出)和拾音麦克风(图中未示出),拾音麦克风至少部分设置于耳机12朝向另一端耳机12的一侧,骨传导麦克风设置于耳机12内。
34.具体地,拾音麦克风可以包括第一拾音麦克风和第二拾音麦克风,第一拾音麦克风设置于耳机朝向另一端耳机的一侧,第二拾音麦克风设置于耳机远离另一端耳机的一侧。
35.第一拾音麦克风设置在骨传导耳机100的内侧面,虽然可以有效减少风噪的影响,但由于第一拾音麦克风贴近用户头部,在没有风噪的影响下,第一拾音麦克风的拾音效果差于设置在骨传导耳机100外侧面的第二拾音麦克风。因此,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通过同时设置第一拾音麦克风和第二拾音麦克风,以及根据不同的拾音环境切换第一拾音麦克风和第二拾音麦克风的工作模式,从而获取最佳的拾音效果。
36.具体地,在风噪较大的环境下,骨传导耳机100可以只启动第一拾音麦克风;在风噪较小的环境下,骨传导耳机100可以同时启动第一拾音麦克风和第二拾音麦克风;在安静环境下,骨传导耳机100可以只启动第二拾音麦克风。对于第一拾音麦克风和第二拾音麦克风的工作模式,可以根据拾音环境的变化自动切换,也可以通过人工开关进行切换,在此不再赘述。
37.另外,为了减少风噪对第二拾音麦克风的影响,同样地,本技术实施例的骨传导耳机100同样可以在第二拾音麦克风处设置防风罩,以减少风噪对第二拾音麦克风的影响。具体地,耳机远离另一端耳机的一侧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防风罩,防风罩为一设置有多个通孔的结构,防风罩与开口保持同一水平面。
38.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骨传导耳机100的耳机架11延伸方向,耳机12依次设置有第一壳体124和第二壳体125。其中,第一壳体124与第二壳体125通过一圆弧型连接架连接;拾音器121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壳体124内,放音器122设置于第二壳体125内。
39.具体地,拾音器包括骨传导麦克风和拾音麦克风,其中,骨传导麦克风设置与第二壳体125内,拾音麦克风设置于第一壳体124内。拾音麦克风包括第一拾音麦克风和第二拾音麦克风,第一拾音麦克风设置于第一壳体124朝向另一端耳机12的一侧,第二拾音麦克风
设置于第一壳体124远离另一端耳机12的一侧。第一壳体124朝向另一端耳机12的一侧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防风罩,防风罩为一设置有多个通孔的结构,防风罩与开口保持同一水平面。
4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