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缓冲机构的故障指示器取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09:01: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取能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缓冲机构的故障指示器取能装置。


背景技术:

2.作为电网输电环节的主要物理设备,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最庞大的组成部分,其运行环境恶劣、地形复杂、检修困难,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环网配电系统中,特别是大量使用环网负荷开关的系统中,如果下一级配电网络系统中发生了短路故障或接地故障,上一级的供电系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分断,以防止发生重大事故。短路及接地故障指示器是用来检测短路及接地故障的设备,通过使用该设备,可以标出发生故障的部分。维修人员可以根据此指示器的报警信号迅速找到发生故障的区段,分断开故障区段,从而及时恢复无故障区段的供电,可节约大量的工作时间,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范围。现有的故障指示器取能装置在安装时,在弹簧的作用下,上下壳体会产生剧烈的碰撞,容易对元器件造成损伤。有鉴于此,本技术的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得到一种具有缓冲机构的故障指示器取能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缓冲机构的故障指示器取能装置,其能降低安装时的碰撞的激烈程度,从而对元器件形成有效保护。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一种具有缓冲机构的故障指示器取能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功能组件和缓冲组件,所述上壳体的一端与所述下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功能组件设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中,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板和卡扣,所述缓冲板竖直设于所述下壳体的侧部上端,所述缓冲板上设有卡孔,所述卡扣设于所述上壳体的远离与所述下壳体转动连接的一端,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孔相配合。
6.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板包括第一板片、第二板片和弹性回复件,所述弹性回复件包括转杆、转轴、转管和扭簧,所述转轴共轴连接于所述转杆的一端,所述转轴插入所述转管中,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扭簧的一端连接所述转轴的外壁,另一端连接所述转管的内壁,所述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共面拼接,所述第一板片连接所述转杆,所述第二板片连接所述转管,所述弹性回复件设于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板片的远离所述下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板片连接所述下壳体。
7.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转轴的外壁上设有插孔,所述转管的内壁上设有由其靠近所述转杆的一端端面向内部延伸的限位槽,所述扭簧的一端插入所述插孔中,另一端限位于所述限位槽中。
8.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回复件还包括限位螺栓,所述转轴的侧部上设有环绕其自身的第一环形槽,所述转管的侧壁上设有限位螺孔,所述限位螺栓与所述限位螺孔相配合,且插入所述第一环形槽中。
9.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转轴的侧部上还设有环绕其自身的第二环形槽,所述扭簧设于所述第二环形槽中。
10.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包括扣本体和滑动件,所述扣本体设置为三棱柱型,所述三棱柱型的三个侧面中,一个侧面连接所述上壳体,一个侧面抵顶于所述卡孔的上边沿,一个侧面设有所述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包括第一座板、第二座板和滚轮,所述第一座板和所述第二座板安装于所述扣本体上,所述滚轮安装于所述第一座板和所述第二座板上。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缓冲机构的故障指示器取能装置,其设置有缓冲组件,当上壳体和下壳体进行扣合时,上壳体首先扣合在缓冲板上,在此状态下,按压上壳体,使得缓冲板受压变形,卡扣进入卡孔中,实现卡扣和卡孔的配合,从而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在扣合时有了一个缓冲过程,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上壳体和下壳体直接激烈扣合时容易造成元器件损坏的情况,能够对取能装置形成有效的保护。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缓冲机构的故障指示器取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缓冲机构的故障指示器取能装置的缓冲组件的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缓冲机构的故障指示器取能装置的第二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缓冲机构的故障指示器取能装置的转动回复装置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16.图中
17.上壳体1;下壳体2;第一板片3;卡孔4;第二板片5;弹性回复件6;转杆7;转轴8;第一环形槽9;第二环形槽10;转管11;限位槽12;限位螺孔13;扭簧14;限位螺栓15;扣本体16;第一座板17;第二座板18;滚轮19。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9.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20.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具有缓冲机构的故障指示器取能装置,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功能组件和缓冲组件,所述上壳体1的一端与所述下壳体2转动连接,所述功能组件设于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中,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板和卡扣,所述缓冲板竖直设于所述下壳体2的侧部上端,所述缓冲板上设有卡孔4,所述卡扣设于所述上壳体1的远离与所述下壳体2转动连接的一端,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孔4相配合。
21.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缓冲机构的故障指示器取能装置,其设置有缓冲组件,当上壳体1和下壳体2进行扣合时,上壳体1首先扣合在缓冲板上,在此状态下,按压上壳体1,使得缓冲板受压变形,卡扣进入卡孔4中,实现卡扣和卡孔4的配合,从而使得上壳体1和下壳
体2在扣合时有了一个缓冲过程,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上壳体1和下壳体2直接激烈扣合时容易造成元器件损坏的情况,能够对取能装置形成有效的保护。
22.所述功能组件是实现取能装置功能必备的各种元器件的集合,其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做了充分的揭示,在此不作赘述。
23.进一步,所述缓冲板包括第一板片3、第二板片5和弹性回复件6,所述弹性回复件6包括转杆7、转轴8、转管11和扭簧14,所述转轴8共轴连接于所述转杆7的一端,所述转轴8插入所述转管11中,所述扭簧14套设于所述转轴8上,所述扭簧14的一端连接所述转轴8的外壁,另一端连接所述转管11的内壁,所述第一板片3和第二板片5共面拼接,所述第一板片3连接所述转杆7,所述第二板片5连接所述转管11,所述弹性回复件6设于所述第一板片3和所述板片的远离所述下壳体2的一侧,所述第二板片5连接所述下壳体2。在上述结构设置下,在扣合时,上壳体1撞击第一板片3,使得第一板片3受压,且将压力传递给扭簧14,扭簧14扭转,第一板片3向外发生偏转,为卡扣进入卡孔4提供空间,当卡扣进入卡孔4后,在扭簧14的作用下,第一板片3回复位置。在以上过程中,起到缓冲施力的主要是扭簧14,从而实现了扣合时对上壳体1的弹性缓冲,能够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同时也降低了上壳体1在扣合时对缓冲板造成的冲击,保证了缓冲板的安全。
24.为了便于扭簧14的安装,所述转轴8的外壁上设有插孔,所述转管11的内壁上设有由其靠近所述转杆7的一端端面向内部延伸的限位槽12,所述扭簧14的一端插入所述插孔中,另一端限位于所述限位槽12中。在进行装配时,扭簧14套设在转轴8上,其一端插入插孔中,然后将转轴8逐渐插入转管11中,且使得扭簧14的另一端沿限位槽12滑动,直至转轴8完全插入转管11中,便捷实现了扭簧14的安装。
25.需要说明的是,扭簧14与插孔和限位槽12配合的端部均是指形成扭簧14的丝的端部。
26.进一步,所述弹性回复件6还包括限位螺栓15,所述转轴8的侧部上设有环绕其自身的第一环形槽9,所述转管11的侧壁上设有限位螺孔13,所述限位螺栓15与所述限位螺孔13相配合,且插入所述第一环形槽9中。在上述结构设置下,能够限定转轴8的位置,从而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27.进一步,所述转轴8的侧部上还设有环绕其自身的第二环形槽10,所述扭簧14设于所述第二环形槽10中。所述第一环形槽9用于容纳扭簧14,从而避免了扭簧14占用空间造成转轴8和转管11配合不变,有效提升的结构的紧凑性。
28.为了对缓冲板进行进一步的保护,所述卡扣包括扣本体16和滑动件,所述扣本体16设置为三棱柱型,所述三棱柱型的三个侧面中,一个侧面连接所述上壳体1,一个侧面抵顶于所述卡孔4的上边沿,一个侧面设有所述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包括第一座板17、第二座板18和滚轮19,所述第一座板17和所述第二座板18安装于所述扣本体16上,所述滚轮19安装于所述第一座板17和所述第二座板18上。在上述结构设置下,上壳体1在扣合时,首先是滚轮19接触缓冲板,在抵顶缓冲板的过程中,滚轮19在第一板片3的表面滑动,一方面提升了扣本体16运动的顺畅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小卡扣和缓冲板的磨损。
29.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