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RGB冷暖混合调光灯控器和RGB冷暖混合调光方法与流程

2022-05-27 02:06: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rgb冷暖混合调光灯控器和rgb冷暖混合调光方法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rgb及冷暖光照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rgb冷暖混合调光灯控器和rgb冷暖混合调光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芯片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在国内的发展也迅速起来,其中,rgb冷暖灯控器(是指利用控制板和电子元器件的组合及编程,以实现光照的rgb及冷暖控制的单元)作为联动智能家居设备的重要一环,在智能家居的地位一直处于前列。现有的rgb冷暖混合调光灯控器,大都依靠传统的zigbee、蓝牙、wifi等通讯协议向服务器传输数据,虽然能有效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但与此同时,rgb冷暖混合调光灯控器的局限性也很明显,例如,其穿墙能力弱、通讯距离短、网络延时长、以及需要联网等,这些缺点均导致了控制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基于提供一种rgb冷暖混合调光灯控器和rgb冷暖混合调光方法,可以提高调光灯控器的控制效率。
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rgb冷暖混合调光灯控器,所述灯控器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其中:
5.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将接入电压转换为目标电压,并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供应所述目标电压;
6.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经由服务器传输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所指示的调光模式,输出适应于所述目标电压的初始pwm控制信号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其中,所述调光模式包括rgb单色控制、独立rgb循环控制、独立红色报警控制、独立冷暖控制、独立冷暖循环控制、rgb/冷暖共同控制、rgb/冷暖循环控制中的至少一种模式;
7.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接收经由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的初始pwm控制信号,并将所述初始pwm控制信号转换为适应于所述接入电压的目标pwm控制信号。
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灯控器所实现的rgb冷暖混合调光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9.第一控制模块将接入电压转换为目标电压,并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供应所述目标电压;
10.第二控制模块接收经由服务器传输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所指示的调光模式,输出适应于所述目标电压的初始pwm控制信号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其中,所述调光模式包括rgb单色控制、独立rgb循环控制、独立红色报警控制、独立冷暖控制、独立冷暖循环控制、rgb/冷暖共同控制、rgb/冷暖循环控制中的至少一种模式;
11.第一控制模块接收经由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的初始pwm控制信号,并将所述初始pwm控制信号转换为适应于所述接入电压的目标pwm控制信号。
12.由上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gb冷暖混合调光灯控器和rgb冷暖混合调光方法,在能够支持rgb和冷暖独立调光的同时,也能够支持rgb和冷暖混合调光,相比于现有的灯控器,能够有效支持混合调光以及色温和亮度的独立调光,在极大提高灯控器的调光控制效率的同时,也丰富了灯控器的智能化程度,方便远程管理。
13.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实施例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5.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gb冷暖混合调光灯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gb冷暖混合调光灯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gb冷暖混合调光灯控器的调光控制的流程示意图;
18.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gb冷暖混合调光灯控器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的示意图;
19.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gb冷暖混合调光灯控器的调光控制的嵌入式软件架构图;
20.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gb冷暖混合调光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请参照图1,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rgb冷暖混合调光灯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灯控器100包括第一控制模块101和第二控制模块102,其中:
24.第一控制模块101,用于将接入电压转换为目标电压,并为第二控制模块102供应目标电压。
25.具体的,请参考图2,当前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101作为供电电源,其将接入12-48v的电源,之后,经过多次的电压转换,例如,经过5v电压、以及3.3v电压转换之后,将当前
接入的12-48v转换为3.3v的电压。当然,当前并不仅限于上述唯一一个实施例,不同实施例中,采用的降压方式也有所不同,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26.第二控制模块102,用于接收经由服务器传输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所指示的调光模式,输出适应于目标电压的初始pwm控制信号到第一控制模块101,其中,调光模式包括rgb单色控制、独立rgb循环控制、独立红色报警控制、独立冷暖控制、独立冷暖循环控制、rgb/冷暖共同控制、rgb/冷暖循环控制中的至少一种模式。
27.具体的,第二控制模块102作为通讯模块,将与服务器之间建立通讯,以保证能够顺利接收到经由服务器传输的控制指令。当前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102支持rgb和冷暖独立调光,当前,其也支持rgb和冷暖混合调光。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102还支持无极调光的独立控制,包括色温和亮度无极调光的独立控制、以及支持rgb各种颜色的搭配控制,本技术实施例对其具体的调光控制方式不做限定。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102还支持多种调光模式,包括冷光模式、暖光模式、冷暖光任一比例模式、冷光暖光自动循环模式、rgb任一颜色控制模式、rgb自动循环切换模式、以及红光闪烁报警模式。其中,不同调光模式中对应的调光控制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请参考图3,针对控制指令指示的独立rgb单色控制模式,对应的控制方式包括独立rgb单色控制方式,针对控制指令指示的独立rgb循环控制模式,对应的控制方式包括独立rgb循环控制方式,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一一说明,具体可参考图3进行理解。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涉及到模式切换的时候,所有的模式切换包括无极调光,且,支持缓慢变化和瞬间变化这两种方式。同时上述的调光模式中的所有模式均支持色温和亮度独立控制,但不做关联耦合。相比于现有的灯控器,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灯控器能够支持混合调光、无极调光以及能够支持色温和亮度的独立调光,能够极大提高调光灯控器的控制效率。
29.第一控制模块101,还用于接收经由第二控制模块102输出的初始pwm控制信号,并将初始pwm控制信号转换为适应于接入电压的目标pwm控制信号。
30.具体的,请参考图2,当前实施例中,经由第二控制模块102输出的初始pwm控制信号包括3.3v的pwm控制信号,此时,第一控制模块101在接收到该3.3v的pwm控制信号时需要将其转换为12-48v的pwm最终输出。
31.由上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gb冷暖混合调光灯控器,在能够支持rgb和冷暖独立调光的同时,也能够支持rgb和冷暖混合调光,相比于现有的灯控器,能够有效支持混合调光以及色温和亮度的独立调光,在极大提高灯控器的调光控制效率的同时,也丰富了灯控器的智能化程度,方便远程管理。
3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接入12-48v的接入电压,并将接入的12-48v的接入电压转换为5v电压的dc-dc转5v模块;第一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到dc-dc转5v模块、以及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将5v电压转换为3.3v的目标电压,以及为第二控制模块供应3.3v的目标电压的dc-dc转3.3v模块。
33.具体的,请参考图2,当前实施例中公开的第一控制模块即为图2中示意的rgb冷暖电源板,当前实施例中公开的第二控制模块即为图2中示意的lorawan通讯及控制板。在该rgb冷暖电源板中还包括dc-dc转5v模块和dc-dc转3.3v模块。其中,(1)dc-dc转3.3v模块连接到dc-dc转5v模块,以对经由dc-dc转5v模块转换得到的5v电压进行接收,并将该5v电压
进一步转换为3.3v的目标电压。(2)dc-dc转3.3v模块还连接到lorawan通讯及控制板,以为该lorawan通讯及控制板供应3.3v的目标电压。
34.需要说明的是,当前之所以进行降压处理,是为了将输入端的较高电压,转换为输出相对偏低的理想电压。降压处理是输变电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处理步骤,其不仅关系到用户的可靠供电,而且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对于上述2个降压处理模块的保护配置应该满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烧毁降压处理模块,以避免事故扩大,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3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包括连接到服务器,用于在通过lorawan标准通讯协议建立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通讯时,接收经由服务器下发的控制指令的通讯模块。
36.具体的,请参考图2,lorawan通讯及控制板(即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二控制模块)中还包括stm32g030c8t6芯片、asr6500slc通讯模块、串口、按键和led。其中,asr6500slc通讯模块连接到服务器、以及stm32g030c8t6芯片,stm32g030c8t6芯片还连接到rgb冷暖电源板中的pwm模块。当前实施例中,通过asr6500slc通讯模块进行控制指令的接收,并将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转发到stm32g030c8t6芯片,由stm32g030c8t6芯片进行指令识别,并根据识别指令,转换并输出对应的3.3v的pwm波形。需要说明的是,该3.3v的pwm波形将传输到pwm模块,由pwm模块将该3.3v的pwm波形转换为12-48v的pwm输出。
37.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当前实施例中公开的asr6500slc通讯模块还可以通过网关连接到服务器,其中,网关(gateway)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网关在网络层以上实现网络互连,是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仅用于两个高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互连。网关既可以用于广域网互连,也可以用于局域网互连。网关是一种充当转换重任的计算机系统或设备。使用在不同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或语言,甚至体系结构完全不同的两种系统之间。
38.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前实施例中公开的灯控器通过lorawan标准通讯协议与网关及服务器进行交互,同时支持单信道lorawan,并且为了满足实时响应性要求,当前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修正参数lorawan,也可以选择标准lorawan进行即时通讯。其中,标准lorawan主要是适用于腾讯、阿里等公共平台应用,其对响应反馈时间没有特殊要求的场合进行使用。修正的lorawan主要适用于家庭等对响应时间要求高的场所,且,修正参数后整个响应时间可以达到毫秒级,远远优于标准lorawan的秒级。符合对响应时间要求高的场合应用。
39.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到通讯模块,用于对控制指令进行解析,以确定调光模式,并基于所确定的调光模式输出相应的初始pwm控制信号的核心控制模块。
40.具体的,当前实施例中公开的第二控制模块支持远程控制。在第二控制模块收到服务器传输的指令时,其将根据与服务器事先约定的通讯协议进行数据解析,以此判定所收到的指令对应指示的调光模式,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调光模式分别包含独立rgb单色控制、独立rgb循环控制、独立红色报警控制、独立冷暖控制、独立冷暖循环控制、rgb/冷暖共同控制、rgb/冷暖循环控制及其他模式,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41.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前实施例中公开的第二控制模块支持扩展,在功率满足的情况下可以无限扩展多路灯及多功率灯。然而,为了保证灯控器的传输可靠性,考虑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增加lorawan发送队列,以及串口收发队列;其中,lorawan发送队列用于保证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通过asr6500slc通讯模块发送的数据,不会被覆盖,即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可靠性以及稳定性;串口收发队列用于保证通过串口收发的数据在一定时间周期内,
不会被覆盖,即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4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到核心控制模块、且用于提供串行通讯接口的串口模块;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到核心控制模块、且用于采用瞬开瞬关、以及缓开缓关中的至少一种模式控制核心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的按键开关模块;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连接到核心控制模块、且用于在触发预设条件时散发灯光的led模块。
43.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其示意的是一种rgb冷暖混合调光灯控器的调光控制的嵌入式软件架构图,其中,涉及到的硬件模块含stm32g030c8t6、asr6500slc模块、串口模块、按键模块、led模块、uart模块、pwm模块、eeprom模块、rtc模块等驱动。另外,实现了lorawan mac层代码、按键驱动程序、led驱动程序以及pwm驱动程序等驱动程序。在涉及到的架构中,还包括lorawan收发机制、应用解析、打包数据、发送队列以及日志打印等。
4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灯控器还包括信号监测模块,其中:信号监测模块包括设置在被监测灯具周围的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亮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设备;信号监测模块,用于对被监测灯具所处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将对应监测到的环境信号传输到第二控制模块,以由第二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环境信号控制被监测灯具,在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处于异常工作状态时,发出警示信号,或在确定被监测灯具的开启亮度高于预设的亮度阈值时,调制被监测设备的开启亮度。
45.具体的,可以考虑在被监测灯具周围设置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亮度传感器,其中,上述的各个传感器将连接到第二控制模块,其监测到的数据,例如,被监测灯具所处的环境温度、湿度以及灯具的开启亮度,将被实时传输到第二控制模块,以由第二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异常事故的排查。当前,上述各个传感器监测到的数据,可以采用非即时传输方式传输到第二控制模块,即上述的监测数据累积监测到一定时间之后,再统一传输到第二控制模块。或者,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可追溯性,还可以将上述的监测数据统一存储在一个固定的目标数据库中,第二控制模块通过向目标数据库发送查询请求,以获取所需的监测数据。
46.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对被监测灯具的周围环境进行监测,能够保证对异常事故的及时排查,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47.请参照图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任一项实施例实现的rgb冷暖混合调光方法,该方法包括:
48.步骤s100,第一控制模块将接入电压转换为目标电压,并为第二控制模块供应目标电压。
49.步骤s101,第二控制模块接收经由服务器传输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所指示的调光模式,输出适应于目标电压的初始pwm控制信号到第一控制模块,其中,调光模式包括rgb单色控制、独立rgb循环控制、独立红色报警控制、独立冷暖控制、独立冷暖循环控制、rgb/冷暖共同控制、rgb/冷暖循环控制中的至少一种模式。
50.步骤s102,第一控制模块接收经由第二控制模块输出的初始pwm控制信号,并将初始pwm控制信号转换为适应于接入电压的目标pwm控制信号。
5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00中,第一控制模块将接入电压转换为目标电压,并为第二控制模块供应目标电压,包括:第一控制模块中包括的dc-dc转5v模块接入12-48v的接入电压,并将接入的12-48v的接入电压转换为5v电压;第一控制模块中包括的dc-dc转
3.3v模块将5v电压转换为3.3v的目标电压,以及为第二控制模块供应3.3v的目标电压。
5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01中,第二控制模块接收经由服务器传输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所指示的调光模式,输出适应于目标电压的初始pwm控制信号,包括:第二控制模块中包括的通讯模块连接到服务器,当在通过lorawan标准通讯协议建立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通讯时,接收经由服务器下发的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模块中包括的核心控制模块对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进行解析,以确定调光模式,并基于所确定的调光模式输出相应的初始pwm控制信号的。
5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103,信号监测模块对被监测灯具所处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将对应监测到的环境信号传输到第二控制模块,以由第二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环境信号控制被监测灯具,在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处于异常工作状态时,发出警示信号,或在确定被监测灯具的开启亮度高于预设的亮度阈值时,调制被监测设备的开启亮度。
54.由上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gb冷暖混合调光方法,在能够支持rgb和冷暖独立调光的同时,也能够支持rgb和冷暖混合调光,相比于现有的灯控器,能够有效支持混合调光以及色温和亮度的独立调光,在极大提高灯控器的调光控制效率的同时,也丰富了灯控器的智能化程度,方便远程管理。
55.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56.另外,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57.再者,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58.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5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