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备孤岛能力的光储一体微电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20:29: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智能电网技术领域,具体为具备孤岛能力的光储一体微电网系统。


背景技术:

2.伴随国家能源改革新能源智慧电网产品不断发展,对于一些电网扩容成本高,电力建设困难地区需要一种智能电网产品,即可以孤岛运行,又可以并网运行解决电网端和用户端用电不平衡矛盾。又是一种新能源能量变换系统,解决能源端的问题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对环境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光伏产业最近几年飞速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建设提供重要能源保障,但是光伏的发电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多存在不确定性因素,需要与储能产品结合共同构建稳定的微电网环境。工商业光伏多采用分布式结构建设,为了确保停电时光伏发电不反向馈网造成事故,光伏并网逆变器都采用随频式设计,即有外电网支撑时才能正常工作无外电网支撑时关机不工作。这样一来需要一个具备模拟外电网状态的储能装置做为主电网支撑,带动原有光伏并网逆变器运行。
3.但是,目前的储能系统多为并网型系统,而并网换流器同样需要随网运行,在突发性停电过程中无法保证用电负载平稳过渡,光伏并网逆变器也会因为电力闪断而关机,电能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光伏发电量和负载需求电量都是变动的,不同时刻不同功率输出和功率需求不能完全匹配,给微电网调度增加难度,而离网模式光伏发电,电能又不可以储存在夜间或阴雨天气时无法保证正常发电当然也无法持续供电;所以,人们需要一种基于光储互补发电微电网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孤岛能力的光储一体微电网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具备孤岛能力的光储一体微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电转换模块、电池管理bms模块、双向换流器pcs模块、中央控制器ems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显示屏模块、客户端上位机模块、用户信息采集模块、组件安装调整模块;
6.光电转换模块用于通过光照产生直流电能,将产生的电能转换成固定可设置的交流电能,光电转换模块将交流电能经过隔离变压器输入到双向换流器pcs模块;光电转换模块连接电池管理bms模块和双向换流器pcs模块;
7.电池管理bms模块用于存储电能控制同时保护电池,电池管理模块在充电过程中实时监测电池电压、电流和功率点效率的关系;
8.双向换流器pcs模块用于电能的ac/dc双向变换完成电池充电,双向换流器pcs模块用于电能的dc/ac变换完成电池放电;双向换流器pcs模块经过变换后输入给电池管理bms模块并经过控制存储于储能电池中;
9.中央控制器ems模块用于管理电池管理bms模块的退出机制并调整输出状态;中央控制器ems模块设置通信接口与电池管理bms模块、光电转换模块、双向换流器pcs模块、用户信息采集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连接;
10.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将数据上传到服务器并分传到客户端上位机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显示屏模块和客户端上位机模块的输入端;
11.显示屏模块用于为用户显示系统信息,显示屏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客户端上位机模块的输出端;
12.用户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系统各模块的运行信息;
13.组件安装调整模块用于依据采集到的数据为待安装光伏组件的用户选择安装合适的光伏组件并调整最佳安装位置。
14.光电转换模块的逆变器部分输出端通过隔离变压器连接双向换流器pcs模块的交流侧,双向换流器pcs模块的直流侧连接到电池储能模块的直流母线上,并且连接的电池管理bms模块,光电转换模块的发电电能通过双向换流器pcs给电池管理bms模块充电,也可直接输出给负载。在充电过程中电池管理bms模块实时监测电池电压、电流、温度等信息根据不同数据做电池管理,超过给定程序阈值时退出储能电池,保护系统稳定安全。
15.进一步的,光电转换模块包括光伏组件单元、功率跟随控制器单元和dc/ac逆变器单元;
16.光伏组件单元包括光伏组件阵列,光伏组件阵列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dc/ac逆变器单元用于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dc/ac逆变器单元用于将交流电能直接供负载使用或者将过剩的电能优先存储于储能池或并网发电;功率跟随控制器单元用于将直流电能转换成适合电池管理bms模块的电能进行存储。
17.光电转换模块中的光伏组件采用高发电效率的182型单晶硅材料,发电效率高且使用寿命长,维护费用低。工商业光伏电站大多采用的是分布式的结构,可根据想需要自建或利用原有建设完成的现有电站做为依托。
18.dc/ac逆变器、双向换流器pcs等功率变换设备主功率电路都采用高频高压场效应管mosfet做为主控制开关,采用dsp arm相结合做为控制器提高产品工作的稳定性提高效率同时也提高软件设计的灵活性,控制策略的实现更加合理响应速率更快,逆变电路输出的波形失真率小于1%,控制精度远高于常规化电气控制产品电压采样精度可达0.2%以上,电流采样精度0.5%以上。
19.进一步的,电池管理bms模块包括电池阵列pack单元和电池管理板卡单元,电池阵列pack单元用于存储合适电池阵列pack的电能,电池管理板卡单元用于保护电池阵列pack单元和监测电池阵列pack单元的状态;
20.电池阵列pack单元包含电池阵列退出机制,电池阵列退出机制用于在中央控制器ems模块设定放电、充电的阈值电压和电流,在电池管理板卡单元对设定保护机制,电池阵列退出机制用于在保护机制失效后的电池管理板卡单元上采集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做出执行判断;设置充电过程中监测时刻为ti,i={0,1,2....n},电压值为u,电流值为i,则在整个充电周期内有t
0-tn个测试时间点位,利用公式:
21.p
soc
=t0p(it0*ut0) t1p(it1*ut1) ......tnp(itn*utn)-rc*i222.求出充电完成时电池此时一共储存的电能值,p
soc
为充电容量,rc为电池的等效内
阻;利用公式q
soc
=p
soc-tip(iti*uti)求出放电过程中任意时刻的剩余容量值;系统设定电芯的充放电倍率为aj,j={1,2,3},aj表示第j个剩余容量对应的充放电倍率;设置充放电模型型时支持充放电倍率为a1,时支持充放电倍率为a2,,时支持充放电倍率为a3;其中1《b《c;当实际充放电的剩余容量不满足上述模型时,电池管理板卡单元执行退出机制。
23.设计阈值以及充放电模型是为了对电池储存的电能值进行动态的监控,以便系统可以针对不同情况快速有效地对电池管理板卡模块中异常情况进行分析,以保护电池管理板卡模块中的电池包与直流母线断开并退出工作。
24.进一步的,双向换流器pcs模块在进行双向变换时,输出的功率可针对需求配置,具体为以下过程:
25.双向换流器pcs模块由中央控制器ems模块控制指令的执行,系统设置负载端配置三路输入源,输入源包括光伏发电源、电池储能源和市电备用源,依据预先编排的输入源的优先级和输出比例,优先级别为:光伏发电源》电池储能源》市电备用源,输出比例均相同;其中光伏发电电源全部用于负载供电需求,当光伏发电功率小于负载发电功率时,则由第二优先级的储能弥补,以此类推;当光伏发电功率大于负载发电功率时,光伏发电一方面提供负载功率,光伏发电将剩余的电能存储于电池储能中。
26.三个输入源可以保证负载的用电稳定,光伏发电过剩则可通过中央控制器ems进行调度一方面给负载供电一方面反向给储能电池单元充电,电池储能单元充满且负载仍然较小时中央控制器ems下指令给光伏发电逆变器,使其关机不输出。
27.进一步的,储能电池为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池的容量定义为h,容量h的确定取决于光伏组件的安装数量和负载大小,其中光伏组件的发电量与有效光照时间有关,设置光伏组件安装数量为c,有效光照时间为n,负载平均值为w,利用公式h=cn-w求出储能电池的容量。
28.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使得储能电池更加稳定,避免储能电池容量大等级高带来的不稳定状况。
29.中央控制器ems模块采用各模块信息获取负载端功率需求,中央控制器ems模块结合光电转换模块当前发电功率的状态下发指令给双向换流器pcs模块,双向换流器pcs模块给定电池储能端的放电效率;
30.中央控制器ems模块设置开路电压为v
oc
,放电效率为γd,利用公式:
[0031]voc
=c0θ0(p
soc
,i)p
soc
c1θ1(p
soc
,i)p
soc
...... c
p
θ
p
(p
soc
,i)p
soc
[0032]
其中c0、c1、......c
p
为待定系数,θ0(
·
)、θ1(
·
)、......θ
p
(
·
)为线性无关且给定的参数p为待定参数个数γd与p
soc
、i之间的函数关系;其函数关系如下:
[0033]
γd=c0θ0(p
soc
,i) c1θ1(p
soc
,i) ...... c
p
θ
p
(p
soc
,i)
[0034]
其中p
soc
为p点时刻的充电容量,i为放电电流;由以上公式得出不同soc值时的功率损耗下的开路电压与容量之间的关系,中央控制器ems模块根据上述关系下发指令到双向换流器pcs模块进行模式的转换。
[0035]
进一步的,电池管理bms模块在充电过程中实时监测电池电压、电流与功率点效率的关系,具体包括以下过程:
[0036]
设置电池电压点效率值函数关系方程解析式:
[0037][0038][0039]
求出不同功率点的电流;其中c0、c1、......c
p
为待定系数,θ0(
·
)、θ1(
·
)、......θ
p
(
·
)为线性无关且给定的参数p为待定参数个数γd与p
soc
、i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实测电池组第i个电池的荷电状态的开路电压,是电池组第i个功率点的效率;通过相同的电流值和不同的计算方式可以分析出电流值与功率点的效率以及开路电压的关系,电池管理bms模块利用电流值与功率点的效率以及开路电压的关系控制电池组的工作容量。
[0040]
电池组psoc接近100%时电池极化电压增加,开路电压快速增大,为了防止电池开路电压过高条件下工作对电池寿命的影响,控制电池不工作在psoc的两端。
[004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借助光伏组件的发电能力,通过并网逆变器将直流粗电转换成电池充电精度电或给负载提供交流电,将剩余电量输入到电池阵列pack,同时通过电池管理bms模块用于电能供电微电网系统,通过中央控制器ems模块用于管理电池退出机制、调整输出状态,通过显示屏显示系统用电信息。能够系统的管理能源端的发储配,完成电能的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同时还能做为电能质量调节在市电波动较大时起到平稳电压维护用电动态平衡的能力;同时,本发明通过用户信息采集模块采集负载端用电情况,根据光照情况预判未来发电能力,再充分评估储能容量,制定用电负荷的合理解决办法,调节充电功率放电功率节点性平衡。整套系统的弱电供电方式采用双电源方式,即交流侧和直流侧双边供电,静态空载状态下损耗功率小于100w,并且具备软件控制的睡眠状态进一步的降低空载损耗。
附图说明
[0042]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43]
图1是本发明具备孤岛能力的光储一体微电网系统的系统原理架构图;
[0044]
图2是本发明具备孤岛能力的光储一体微电网系统的逻辑控制图;
[0045]
图3是本发明具备孤岛能力的光储一体微电网系统的储能模块电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7]
请参阅图1-图3,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具备孤岛能力的光储一体微电网系统,其
特征在于,包括光电转换模块、电池管理bms模块、双向换流器pcs模块、中央控制器ems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显示屏模块、客户端上位机模块、用户信息采集模块、组件安装调整模块;
[0048]
光电转换模块用于通过光照产生直流电能,将产生的电能转换成固定可设置的交流电能,光电转换模块将交流电能经过隔离变压器输入到双向换流器pcs模块;光电转换模块连接电池管理bms模块和双向换流器pcs模块;
[0049]
电池管理bms模块用于存储电能控制同时保护电池,电池管理模块在充电过程中实时监测电池电压、电流和功率点效率的关系;
[0050]
双向换流器pcs模块用于电能的ac/dc双向变换完成电池充电,双向换流器pcs模块用于电能的dc/ac变换完成电池放电;双向换流器pcs模块经过变换后输入给电池管理bms模块并经过控制存储于储能电池中;
[0051]
中央控制器ems模块用于管理电池管理bms模块的退出机制并调整输出状态;中央控制器ems模块设置通信接口与电池管理bms模块、光电转换模块、双向换流器pcs模块、用户信息采集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连接;
[0052]
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将数据上传到服务器并分传到客户端上位机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显示屏模块和客户端上位机模块的输入端;
[0053]
显示屏模块用于为用户显示系统信息,显示屏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客户端上位机模块的输出端;
[0054]
用户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系统各模块的运行信息;
[0055]
组件安装调整模块用于依据采集到的数据为待安装光伏组件的用户选择安装合适的光伏组件并调整最佳安装位置。
[0056]
光电转换模块的逆变器部分输出端通过隔离变压器连接双向换流器pcs的交流侧,双向换流器器pcs的直流侧链接到电池储能模块的直流母线上,并且连接的电池管理bms模块,光电转换模块的发电电能通过双向换流器pcs给电池储能模块充电,也可直接输出给负载。在充电过程中电池管理bms模块实时监测电池电压、电流、温度等信息根据不同数据做电池管理,超过给定程序阈值时退出储能电池,保护系统稳定安全。
[0057]
光电转换模块包括光伏组件单元、功率跟随控制器单元和dc/ac逆变器单元;
[0058]
光伏组件单元包括光伏组件阵列,光伏组件阵列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dc/ac逆变器单元用于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dc/ac逆变器单元用于将交流电能直接供负载使用或者将过剩的电能优先存储于储能池或并网发电;功率跟随控制器单元用于将直流电能转换成适合电池管理bms模块的电能进行存储。
[0059]
光电转换模块中的光伏组件采用高发电效率的182型单晶硅材料,发电效率高且使用寿命长,维护费用低。工商业光伏电站大多采用的是分布式的结构,可根据想需要自建或利用原有建设完成的现有电站做为依托。
[0060]
dc/ac逆变器、双向换流器pcs等功率变换设备主功率电路都采用高频高压场效应管mosfet做为主控制开关,采用dsp arm相结合做为控制器提高产品工作的稳定性提高效率同时也提高软件设计的灵活性,控制策略的实现更加合理响应速率更快,逆变电路输出的波形失真率小于1%,控制精度远高于常规化电气控制产品电压采样精度可达0.2%以上,电流采样精度0.5%以上。
[0061]
电池管理bms模块包括电池阵列pack单元和电池管理板卡单元,电池阵列pack单元用于存储合适电池阵列pack的电能,电池管理板卡单元用于保护电池阵列pack单元和监测电池阵列pack单元的状态;
[0062]
电池阵列pack单元包含电池阵列退出机制,电池阵列退出机制用于在中央控制器ems模块设定放电、充电的阈值电压和电流,在电池管理板卡单元对设定保护机制,电池阵列退出机制用于在保护机制失效后的电池管理板卡单元上采集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做出执行判断;设置充电过程中监测时刻为ti,i={0,1,2....n},电压值为u,电流值为i,则在整个充电周期内有t
0-tn个测试时间点位,利用公式:
[0063]
p
soc
=t0p(it0*ut0) t1p(it1*ut1) ......tnp(itn*utn)-rc*i2[0064]
求出充电完成时电池此时一共储存的电能值,p
soc
为充电容量,rc为电池的等效内阻;利用公式q
soc
=p
soc-tip(iti*uti)求出放电过程中任意时刻的剩余容量值;系统设定电芯的充放电倍率为aj,j={1,2,3},aj表示第j个剩余容量对应的充放电倍率;设置充放电模型型时支持充放电倍率为a1,时支持充放电倍率为a2,,时支持充放电倍率为a3;其中1《b《c;当实际充放电的剩余容量不满足上述模型时,电池管理板卡单元执行退出机制。
[0065]
例如:设置b=5,c=5,则对应支持充放电倍率为1c,对应支持充放电倍率为1c,对应支持充放电倍率为0.5c,对应支持充放电倍率为0.2c。
[0066]
设计阈值以及充放电模型是为了对电池储存的电能值进行动态的监控,以便系统可以针对不同情况快速有效地对电池管理板卡模块中异常情况进行分析,以保护电池管理板卡模块中的电池包与直流母线断开并退出工作。
[0067]
双向换流器pcs模块在进行双向变换时,输出的功率可针对需求配置,具体为以下过程:
[0068]
双向换流器pcs模块由中央控制器ems模块控制指令的执行,系统设置负载端配置三路输入源,输入源包括光伏发电源、电池储能源和市电备用源,依据预先编排的输入源的优先级和输出比例,优先级别为:光伏发电源》电池储能源》市电备用源,输出比例均相同;其中光伏发电电源全部用于负载供电需求,当光伏发电功率小于负载发电功率时,则由第二优先级的储能弥补,以此类推;当光伏发电功率大于负载发电功率时,光伏发电一方面提供负载功率,光伏发电将剩余的电能存储于电池储能中。
[0069]
三个输入源可以保证负载的用电稳定,光伏发电过剩则可通过中央控制器ems进行调度一方面给负载供电一方面反向给储能电池单元充电,电池储能单元充满且负载仍然较小时中央控制器ems下指令给光伏发电逆变器,使其关机不输出。
[0070]
储能电池为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池的容量定义为h,容量h的确定取决于光伏组件的安装数量和负载大小,其中光伏组件的发电量与有效光照时间有关,设置光伏组件安装数量为c,有效光照时间为n,负载平均值为w,利用公式h=cn-w求出储能电池的容量。
[0071]
储能电池由于容量大电压等级高采用更加稳定的磷酸铁锂电池;
[0072]
将14-16节电池串联组成电池包,每个电池包配置有一个独立的电池管理板卡对其管控的电池包进行电压、电流、稳定的采集以及均衡工作,将采集的信息上次给上一级电池管理单元;以多个这样的电池包再次串联组成一个电池簇,每个电池簇配置一个独立的电池能量管控板卡,该板卡主要功能是收集各电池包上传的数据信息判断电池退出机制并监管电池簇与直流母线连接继电器的开关控制,当储能系统容量和功率要求较大时会同时存在多个电池簇,各个电池簇与直流母线并接的前提是相互间电压差小于安全合闸浪涌电流以下,超过安全电压就会在电池簇之间形成较大无控互灌电流,损伤电池和功率器件。
[0073]
磷酸铁锂电池为橄榄石结构,其中正极为磷酸铁锂,负极为石墨电解质及聚合物隔膜组成;
[0074]
正极充电脱离反应为:lifepo
4-xli
-xe-→
xfepo4 (1-x)lifepo4;
[0075]
正极放电嵌锂的反应为:fepo4 xli

xe-→
xlifepo4 (1-x)fepo4;
[0076]
负极反应为:
[0077]
储能系统的电池组合功率变换器乃至通信部件等都需要安装在一个具备恒温的环境内,户外式的储能系统同时还要具备防水功能,本发明涉及的储能系统可安装在户外也可安装在室内,以户外安装为例:采用集装箱式安装,集装箱内部具备照明系统、消防系统、散热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各系统都通过数据采集端传感器将信息链接到交换机由交换机与上位机服务器通信收集信息并做控制判断。
[0078]
中央控制器ems模块采用各模块信息获取负载端功率需求,中央控制器ems模块结合光电转换模块当前发电功率的状态下发指令给双向换流器pcs模块,双向换流器pcs模块给定电池储能端的放电效率;
[0079]
中央控制器ems模块设置开路电压为v
oc
,放电效率为γd,利用公式:
[0080]voc
=c0θ0(p
soc
,i)p
soc
c1θ1(p
soc
,i)p
soc
...... c
p
θ
p
(p
soc
,i)p
soc
[0081]
其中c0、c1、......c
p
为待定系数,θ0(
·
)、θ1(
·
)、......θ
p
(
·
)为线性无关且给定的参数p为待定参数个数γd与p
soc
、i之间的函数关系;其函数关系如下:
[0082]
γd=c0θ0(psoc,i) c1θ1(p
soc
,i) ...... c
p
θ
p
(p
soc
,i)
[0083]
其中p
soc
为p点时刻的充电容量,i为放电电流;由以上公式得出不同soc值时的功率损耗下的开路电压与容量之间的关系,中央控制器ems模块根据上述关系下发指令到双向换流器pcs模块进行模式的转换。
[0084]
当光储一体微电网系统与市电电网并联运行时,中央控制器ems模块通过离并网控制装置监测市电的同期波形,当同期电压跌落至170vac时开始启动切换动作,首先由双向换流器或中央控制器ems模块下发指令关闭并网接触器,并网接触器完成断路动作后双向换流器pcs模块切换成孤岛运行模式。当市电从新建立后中央控制器ems模块监测同期波形,当同期波形与双向换流器pcs调整的跟随波形幅频相位一致后,闭合并网接触器完成离并网切换动作;
[0085]
光伏发电端并网逆变器本身具备监测交流同期波形能力,可跟随主电网的幅频和相位,孤岛运行状态下双向换流器pcs释放储能电池的电能建立交流输出,光伏逆变器跟随pcs输出的波形和相位运行,但是要求双向换流器pcs抗扰动性强不能轻易被光伏逆变器扰动故障,双向换流器的功率应大于单个光伏逆变器3倍以上。
[0086]
电池管理bms模块在充电过程中实时监测电池电压、电流与功率点效率的关系,具
体包括以下过程:
[0087]
设置电池电压点效率值函数关系方程解析式:
[0088][0089][0090]
求出不同功率点的电流;其中c0、c1、......c
p
为待定系数,θ0(
·
)、θ1(
·
)、......θ
p
(
·
)为线性无关且给定的参数p为待定参数个数γd与p
soc
、i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实测电池组第i个电池的荷电状态的开路电压,是电池组第i个功率点的效率;通过相同的电流值和不同的计算方式可以分析出电流值与功率点的效率以及开路电压的关系,电池管理bms模块利用电流值与功率点的效率以及开路电压的关系控制电池组的工作容量。
[0091]
电池组psoc接近100%时电池极化电压增加,开路电压快速增大,为了防止电池开路电压过高条件下工作对电池寿命的影响,控制电池不工作在psoc的两端。
[0092]
例如:以磷酸铁锂为例充电至3.55v时容量达97%以上,而过充安全点电压为3.65v。放电点电压2.65v时放电量可达95%以上,过放点电压为2.5v。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对于电池寿命的延长不利。本系统放电倍率设计为0.5c,放电截止点电压为2.6v,充电截止点电压为3.6v。
[0093]
储能系统的电池组由于长时间使用电池发生衰减,而衰减的幅度没办法做的完全一致,所以会存在一定的容量差,电池管理系统应该具备一定的均衡能力,本发明的系统电池管理bms模块可设计成主动均衡模式,主动均衡模式分为电池簇的均衡和电池单体的均衡,电池簇的均衡策略由并联直流母线开关独立控制,在充电过程中出现电池簇间容量差的则体现在电池簇电压上,电压差高于5v的则关闭相对电压高的电池簇其他电池簇继续充电,当电压差低于5v时闭合隔离的电池簇共同充电,放电过程则关闭或打开相对电压低的电池簇,来完成电池簇的均衡动作。电池单体的主动均衡策略为在充电过程中电池包内单体电池电压达到预设值而其他电池单体没有达到预设值时,打开放电电阻均衡,均衡电流为1a。直到该簇电池组中出现达到充满电压的电池单体或该簇达到充满条件为止。
[009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9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