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安全型交直流屏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16:01: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交直流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型交直流屏。


背景技术:

2.交直流屏采用全新数字化控制、保护、管理和测量的方式,分为交流和直流两路,用于对各种电力仪器仪表、高低压开关设备、照明电路以及各种用电设施提供分合闸电源,并且在停电之后能够提供持续电力的设备。交直流屏一方面可以对用电电路以及负载进行监测、调节、保护和管理,另一方面还能够在停电前后实现自动切换不同电源的功能。
3.目前的交直流屏长期运行而使得壳体内部逐渐升温,由于壳体内部缺少相应的分隔结构,多个元器件安装在同一个巨大的壳体内部,而不同元器件发热不一样,某一个元器件温度过高而使得壳体局部温度过高,局部的热量扩散至整个壳体内部而使得其他元器件升温,同时任意一个元器件出现故障也影响到了与其他元器件之间相互配合分工,那么这样一来,只要交直流屏内部任何一个元器件温度过高会影响到其他的元器件正常工作,从而导致整个交直流屏出现故障,加大了检修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型交直流屏,解决了现有的交直流屏缺少相应的分隔结构、且多个元器件安装在同一个巨大的壳体内部、任何一个元器件温度过高会影响到其他的元器件正常工作、不利于检修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型交直流屏,包括壳体;
6.所述壳体内部固定有一排框架,所述框架内部均设置有至少三块呈上下分布的隔热板,上下相邻两块所述隔热板之间均设置有隔热盒,所述隔热盒下端均均开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内部安装有风机,所述隔热盒左右两端均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均固定有滑杆,所述滑杆外部前后两侧分别套入设置有滑动件和弹簧;
7.所述壳体内部后端设有位于隔热盒与隔热板之间的开口,所述开口贯通出壳体后端并固定有管体,所述管体后端之间安装有泵体。
8.作为优选的,所述隔热盒内部安装有元器件,所述隔热盒前端均安装有接线端面板,所述接线端面板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在隔热盒前端的手提把。
9.作为优选的,所述滑杆与滑动件滑动连接,所述滑动件下端均固定有分别安装在框架左右两端的支撑片。
10.作为优选的,所述框架前端均通过铰链连接有位于壳体前方的操作门板,所述操作门板前端均铰接有玻璃板,所述操作门板前端均安装有各种仪表、开关、指示灯和显示屏。
11.作为优选的,所述隔热盒前面左右两角均固定有磁块,所述磁块后端均设置有固定在框架前端的镍块,所述隔热盒左右两端均安装有位于凹槽后上方的锁扣。
12.作为优选的,所述隔热盒下端与隔热板上端之间的间距为二十至三十厘米之间。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
14.通过设置多个隔热盒可以将不同的元器件进行分隔开来并且单独安装,框架可以对多个隔热盒起到稳固支撑的作用,隔热盒可以对元器件起到隔热的作用,而开口、管体、泵体和风机配合使用可以同时将每一个元器件进行单独散热,于是不会因为任意一个元器件温度过高而影响到其他的元器件正常工作,隔热盒可以自由拉出框架而便于查看元器件,而松开手即可通过弹簧自动将隔热盒复位,降低了检修难度。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门板排列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右视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隔热盒在框架内部排列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隔热盒外部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隔热盒仰视图;
23.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a局部放大图;
24.图中:1-壳体、2-开口、3-管体、4-泵体、5-玻璃板、6-隔热板、7-框架、8-隔热盒、9-风机、10-接线端面板、11-手提把、12-磁块、13-镍块、14-滑动件、15-滑杆、16-弹簧、17-凹槽、18-元器件、19-操作门板、20-支撑片、21-锁扣、22-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25.请参阅图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安全型交直流屏,包括壳体1;
26.所述壳体1内部固定有一排框架7,所述框架7内部均设置有至少三块呈上下分布的隔热板6,上下相邻两块所述隔热板6之间均设置有隔热盒8,所述隔热盒8下端均开有通风口22,所述通风口22内部均安装有风机9,所述隔热盒8左右两端均开有凹槽17,所述凹槽17内部均固定有滑杆15,所述滑杆15外部前后两侧分别套入设置有滑动件14和弹簧16;
27.所述壳体1内部后端设有位于隔热盒8与隔热板6之间的开口2,所述开口2贯通出壳体1后端并固定有管体3,所述管体3后端之间安装有泵体4;
28.在框架7内部设置多个隔热盒8并呈上下排列,且多个框架7并排从而增加隔热盒8的数量,框架7可以对多个隔热盒8起到稳固支撑的作用,有利于将多个隔热盒8同时安装在同一个壳体1内部;
29.滑杆15与滑动件14滑动连接,滑动件14下端均固定有分别安装在框架7左右两端的支撑片20,由于弹簧16依靠其自身的弹力顶着滑动件14外表面,而支撑片20对滑动件14起到支撑和稳固的作用;
30.隔热板6将对应的隔热盒8上端盖住,隔热板6使得隔热盒8内部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空间,隔热盒8可以对元器件18起到隔热的作用,隔热盒8内部安装有元器件18,隔热盒8可以将不同的元器件18进行分隔开来并且单独安装;
31.开口2、管体3、泵体4和风机9配合使用,风机9通过通风口22对隔热盒8抽风,每个风机9分别对相应的隔热盒8内部产生风力,每一个隔热盒8内部的元器件18所产的热量通过风机9吸走,且隔热盒8会对其内部的元器件18隔开,隔热盒8下端与隔热板6上端之间的间距为二十至三十厘米之间,而开口2将每台风机9于与相应的管体3连通,泵体4同时对每一根管体3内部进行抽气,每一根管体3分别从相应的开口2抽气,风机9抽出的热量从隔热盒8下端与相应的隔热板6上端之间进入相应的管体3内部,便于泵体4将这些热量抽走,实现了对每一个隔热盒8同时降温,可以同时将每一个元器件18进行单独散热,不会使得热量扩散至壳体内部而使得其他元器件升温,于是不会因为任意一个元器件18温度过高而影响到其他的元器件18正常工作,降低了故障的发生频次;
32.框架7前端均通过铰链连接有位于壳体1前方的操作门板19,操作门板19前端均铰接有玻璃板5,操作门板19前端均安装有各种仪表、开关、指示灯和显示屏,玻璃板5对操作门板19起到保护和便于观看的作用,依次打开玻璃板5和操作门板19,隔热盒8前端均安装有接线端面板10,接线端面板10便于将元器件18与操作门板19通过导线相连,接线端面板10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在隔热盒8前端的手提把11,抓住手提把11即可将隔热盒8向前拉动,而隔热盒8让滑杆15顺着滑动件14内部滑动,滑动件14对弹簧16挤压而将弹簧16收缩,隔热盒8前面左右两角均固定有磁块12,磁块12后端均设置有固定在框架7前端的镍块13,磁块12与镍块13分离,让隔热盒8拉出框架7,隔热盒8左右两端均安装有位于凹槽17后上方的锁扣21,隔热盒8前移而将锁扣21前移,将锁扣21锁住在框架7前端而限制了隔热盒8移动,通过锁扣21能够将拉出的隔热盒8保持稳固,从而便于查看元器件18,而松开手即可通过弹簧16回弹,弹簧16将滑杆15顺着滑动件14内部滑动,弹簧16将隔热盒8向后移动,从而自动将隔热盒8复位,磁块12与镍块13相吸引使得隔热盒8稳固,降低了检修难度。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