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插拔卡组件、取卡工具、手机和取卡方法与流程

2022-05-21 05:15: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手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插拔卡组件、取卡工具、手机和取卡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同时,用户对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市面上的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或者电子设备终端的卡槽卡托装置一般是一拖一、二选二、二选三、三选三或三选二等形式。而且这些卡托卡槽一般是同时插入和拔出。但是,实际使用时存在用户不希望全部的卡都被一起拔出的情况。比如更换存储卡时,不希望sim卡被拔出。并且更换卡的时候需要关机才行,使得在换卡期间设备不能够正常使用,例如不能接听电话等。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插拔卡组件,包括第一卡托、第二卡托和卡座。第二卡托独立于第一卡托;卡座具有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第一卡位承托第一卡托,第二卡位承托第二卡托,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沿第一卡托或第二卡托插拔的方向并排设置,且第二卡位相对第一卡位靠近插拔方向的外侧;其中,第二卡托具有主体部和受力部,受力部朝向第一卡位方向延伸,且与第一卡托叠置。
4.可选地,卡座具有推杆和退卡杆,推杆的一端铰接退卡杆的一端,退卡杆具有第一支点部,卡座具有第二支点部,第一支点部与第二支点部活动连接;推杆沿插拔方向的插入方向移动时,退卡杆绕第一支点部和第二支点部的轴线转动,从而推动第二卡托的受力部,以将第二卡托推出卡座。
5.可选地,第二卡托的主体部与受力部的连接处向垂直于插拔方向延伸有台阶,台阶抵接第一卡托的边缘。
6.可选地,卡座具有第一卡接扣和第二卡接扣,第一卡接扣和第二卡接扣间隔设置于卡座上,第一卡接扣和第二卡接扣设置于卡座的侧壁上,侧壁设置于卡座内,且与第一卡托和第二卡托插拔的方向垂直;第一卡托的边缘具有第一卡接槽,第一卡接槽卡接第一卡接扣,第二卡托的主体部具有第二卡接槽,第二卡接槽卡接第二卡接扣,以将第一卡托和第二卡托定位和固定。
7.可选地,第一卡接扣和第二卡接扣均为弹性扣,受力发生形变,以使第一卡托和第二卡托活动设置于卡座。
8.可选地,第一卡托沿插拔卡方向靠近第二卡托的一侧边具有钩槽,以便于取出第一卡托。
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取卡工具,包括工具主体和悬臂钩。工具主体至少部分伸入卡座;悬臂钩设置于工具主体,悬臂钩沿工具主体的边缘向外延伸,并在悬臂钩的末端形成钩状;取卡工具应用于前述的插拔卡组件,第一卡托具有钩槽,悬臂钩勾住钩
槽,以方便取卡工具将第一卡托从卡座中勾出。
10.可选地,取卡工具包括两个悬臂钩,两个悬臂钩对称设置,第二卡托具有两个钩槽,两个悬臂钩勾住两个钩槽,以将第一卡托取出。
11.可选地,工具主体的边缘具有第三卡接槽,第三卡接槽卡接第二卡接扣,以对取卡工具进行定位和固定。
1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手机,包括前述的插拔卡组件。
1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取卡的方法,应用于前述的插拔卡组件;方法包括:卡座具有推杆,推杆在插拔方向的插入方向上移动,抵触第二卡托的受力部,以将第二卡托推出卡座;使用取卡工具以将第一卡托拉出卡座。
14.本技术所提供的插拔卡组件的第一卡托和第二卡托相互独立。在取出第二卡托的时候,可以不带出第一卡托,保证某些功能对的正常使用,使得手机等设备的部分功能的连续性更好。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16.图1是本技术插拔卡组件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中插拔卡组件沿a-a方向的截面图;
18.图3是emmc存储芯片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取卡工具与第一卡托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2.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3.图1是本技术插拔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如图1所示,插拔卡组件1包括第一卡托20和第二卡托30,第一卡托20独立于第二卡托30。插拔卡组件1还包括卡座10,卡座10具有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第一卡位承托第一卡托20,第二卡位承托第二卡托30。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沿第一卡托20或第二卡托30插拔地方向并排设置,其第二卡位相对第一卡位靠近插拔方向的外侧。其中第二卡托30具有主体部310和受力部320,受力部320朝向第一卡位方向延伸,且与第一卡托20叠置。如此设置使得第二卡托30也位于靠近插拔方向的外侧,且可以单独拔出。拔出第二卡托30的时候,第一卡托20可以留在卡座10内。第一卡托20仅在必要的时候拔出。配合手机等设备的使用会更加灵活。
25.可选地,第一卡托20和第二卡托30均为承载卡片介质的卡托。卡片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与手机等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因此,拔出第二卡托30是为了更换承载于第二卡托30的卡片介质。此时不更换第一卡托20所承载的卡片介质,则无需拔出第一卡托20。使得某些需要承载于第一卡托20的卡片介质的功能能够继续运行,保持了这些功能的连续性。
26.可选地,第一卡托20和第二卡托30可以用于承载存储卡、sim卡等功能性卡片介质。第一卡托20与第二卡托30相互独立可以独立插拔,取第二卡托30时不会将第一卡托20带出,使得承载于第二卡托30的卡片介质插拔时不会影响到承载于第一卡托20的卡片介质的使用。在手机等设备中,不同的卡片介质不会被同时拔出。当只需要换承载于第二卡托30上的卡片介质时,由于第一卡托20不受影响,依旧能够保证某些功能的正常使用,使得手机中部分功能的连续性更好。
27.具体地,卡座10具有推杆110和退卡杆120,推杆110的一端铰接退卡杆120的一端,退卡杆120具有第一支点部130,卡座10具有第二支点部140,第一支点部130与第二支点部140活动连接;推杆110沿插拔方向的插入方向移动时,退卡杆120绕第一支点部130和第二支点部140的轴线转动,从而推动第二卡托30的受力部320,以将第二卡托30推出卡座10。利用推杆110和退卡杆120的配合,可以独立取出第二卡托30,不影响到第一卡托20。取出第二卡托30而不带出第一卡托20,保持手机等设备的某些功能的正常运行。
28.可选地,第一支点部130可以是设置于退卡杆120的支点孔,支点孔可以是通孔。第二支点部140可以是设置于卡座10的支点柱,支点柱穿过支点孔,从而使得退卡杆120能够绕支点柱和支点孔的轴线旋转。当推杆110移动时,带动退卡杆120转动,从而利用杠杆原理将第二卡托30顶出。
29.可选地,推杆110可以在取卡针4的作用下沿插入方向移动。取卡针4顶住推杆110从而向推杆110施加一个沿插入方向的力。当力足够时推杆110移动,从而将第二卡托30推出。
30.图2是图1中插拔卡组件沿a-a方向的截面图。
31.如图2所示,第二卡托30的主体部310与受力部320的连接处向垂直于插拔方向延伸有台阶330,台阶330抵接第一卡托20的边缘。
32.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托20和第二卡托30并排设置于卡座10内。第二卡托30相对第一卡托20靠近卡座10的入口,因此,装载卡片介质时,第一卡托20先插入卡座10,第二卡托30后插入卡座10。由于第二卡托30的主体部310与受力部320的连接处垂直于插拔方向延伸设置有台阶330,且该台阶330抵接第一卡托20的边缘,第一卡托20也可
以先放置于第二卡托30的受力部320,然后由第二卡托30一起插入卡座10。插入时能够一起插入,方便使用。
33.可选地,第一卡托20也可以直接先由取卡工具(参见图4)送入第一卡位放置好,然后第二卡托30再插入。
34.具体地,卡座10具有第一卡接扣150和第二卡接扣160,第一卡接扣150和第二卡接扣160间隔设置于卡座10上,第一卡接扣150和第二卡接扣160设置于卡座10的侧壁上,侧壁设置于卡座10内,且与第一卡托20和第二卡托30插拔的方向垂直。第一卡托20的边缘具有第一卡接槽210,第一卡接槽210卡接第一卡接扣150,第二卡托30的主体部310具有第二卡接槽340,第二卡接槽340卡接第二卡接扣160,以将第一卡托20和第二卡托30定位和固定。
35.可选地,第一卡托20堆成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接槽210,第二卡托30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卡接槽340,卡座10中第一卡接扣150和第二卡接扣160也均对称设置有两个,与第一卡接槽210和第二卡接槽340对应。使得第一卡托20和第二卡托30能够被精确的定位和固定,从而使得手机等设备能够准确读取承载于第一卡托20和第二卡托30上的卡片介质。
36.可选地,第一卡接扣150和第二卡接扣160均为弹性扣,受力发生形变,以使第一卡托20和第二卡托30活动设置于卡座10。具体地,第一卡托20或者第二卡托30插入卡座10时,第一卡接扣150和第二卡接扣160发生形变,当第一卡托20或第二卡托30到达位置后,第一卡接扣150和第二卡接扣160回弹,卡在第一卡接槽210和第二卡接槽340处,使得第一卡托20和第二卡托30被很好地固定,在手机等设备移动过程中,第一卡托20和第二卡托30也不会脱落。弹性扣使得第一卡托20和第二卡托30可插拔的固定于卡座10,同时减少对卡托或者卡座10的损伤。
37.可选地,第一卡接扣150或第二卡接扣160回弹后依然对第一卡托20或者第二卡托30有一个相反的作用力,使得第一卡托20和第二卡托30稳定的固定在卡座10内,不会有移动或者偏移。保证了承载于第一卡托20和第二卡托30的卡片介质与手机等设备的良好连接。
38.可选地,弹性扣可以是由条状金属片弯折形成,也可以是硅胶材质的弹性体等。
39.可选地,第一卡托20沿插拔卡方向靠近第二卡托30的一侧边具有钩槽220,以便于取出第一卡托20。钩槽作为受力的地方,被具有钩状部位的取卡工具2勾出,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使用起来简单方便。
40.可选地,当第二卡托30已经取出,需要取第一卡托20的时候,可以由具有钩状部位的取卡工具2勾住第一卡托20的钩槽220,从而将第一卡托20勾出。钩槽220可以是一个钩状的槽,能够被钩子勾住。
41.使用本技术所提供的插拔卡组件1,可以只更换第二卡托30而不带出第一卡托20,使用方便。使得包括有插拔卡组件1的设备的某些功能具有更好的连续性,在不关机的情况下能够仅更换部分计算机可读介质,另一部分计算机可读介质仍然保持与手机等设备的数据传输,使手机登设备依然能够运行相关的功能,方便手机等设备的使用。
42.可选地,第一卡片承载于第一卡托20,第二卡片承载于第二卡托30。第一卡片和第二卡片均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设置有插拔卡组件1的设备是手机。第一卡片和第二卡片均为sim卡。第一卡片是主卡,经常使用,不需要更换。第二卡片可以是副卡,需要频繁更换。在更换第二卡片的时候,不需要取出第一卡片,也不需要关机,手机依
然能够正常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缺失第二卡片的时候手机的使用不受影响。
43.在另一个场景中,第一卡片可以是sim卡,第二卡片可以是存储卡。第一卡片平时无需更换。第二卡片作为存储卡,可能存储有用户需要的资料和数据,需要频繁更换。在更换第二卡片时,第一卡片依然在手机中,无需被拔出,手机依然正常工作,能够接听电话等。使用户不会由于换卡错过重要的电话或者消息。
44.在又一个应用场景中,第一卡片可以是sim卡,第二卡片可以是emmc卡。不同的第二卡片设置有不同的操作系统,更换第二卡片,可以快捷更换手机的系统,无需将第一卡片同时更换。又或者第一卡片可以是emmc卡,第二卡片可以是sim卡。emmc卡无需经常更换,当用户有更换系统的需要,或者寻求更高性能的emmc卡时可自行更换。
45.emmc卡可以是一种能热插拔的系统和数据存储的emmc存储芯片,可以将其命名为system-emmc,简写为semmc。
46.图3是emmc存储芯片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47.如图3所示,emmc存储芯片3能够作为终端的主存储器。与之相应地,配合emmc存储芯片3的手机等设备可以不需要内置emmc存储器。emmc存储芯片3可以有8根数据线35,8根数据线35电连接8个触片。
48.图中emmc存储芯片3包括vdd线31、vss线32、clk线33、cmd线34和数据线35,其中数据线35有8根,使得emmc存储芯片3具有较快的传输速度,比传统外置的存储芯片传输速度快,配合本技术的插拔卡组件1使得数据传输更加稳定。本技术的插拔卡组件1的第一卡托20在卡座10的固定下,能够更加稳定的承载第一卡片,使得承载于其中的第一卡片能够与手机等设备的金属触点紧密的固定,使得第一卡片与手机等设备稳定的连接。因此,emmc存储芯片3可以写入系统并且使系统快速稳定的运行。
49.可选地,图3中每个触片所连接的引脚根据需要可以由不同的排布方式,图3只是提供了其中的一种排布方式。具有八根数据线35的其他排布方式的emmc存储芯片3均在本技术的范围内。
50.第一卡托20和第二卡托30相对独立、可单独插拔,使得手机的使用变得灵活多样。第一卡片除可作为emmc存储芯片3,还可以作为内存芯片等功能性芯片作为手机等设备的可替换部件或模块。以这种方式改变手机的性能、参数或者运行的软件、系统等。即便是手机硬件更新,也能够通过替换相应的部件或者模块来完成。因此,节省了用户升级硬件的成本以及增加了使用手机等设备的灵活性。
51.图4是取卡工具与第一卡托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52.如图2所示,取卡工具2包括工具主体21和悬臂钩22,工具主体21至少部分伸入卡座10;悬臂钩22设置于工具主体21,悬臂钩22沿工具主体21的边缘向外延伸,并在悬臂钩22的末端形成钩状;取卡工具2应用于前述的插拔卡组件1,第一卡托20具有钩槽220,悬臂钩22勾住钩槽220,以方便取卡工具2将第一卡托20从卡座10中勾出。用悬臂钩22能够简单方便的勾出第一卡托20。
53.位于卡座10内侧的第一卡托20可以用取卡工具2取出,取卡工具2的悬臂钩22勾住第一卡托20的钩槽220,从而将第一卡托20拉出。悬臂钩22具有一定形变量。取卡工具2伸入卡座10内时,悬臂钩22的钩状末端顶在钩槽220的入口处。钩状末端可以具有坡面,坡面设置在钩槽220入口边缘。坡面受力使得悬臂钩22的臂发生形变,同时钩状末端进入钩槽220。
当钩状末端全部进入钩槽220内,悬臂钩22立刻回弹,从而使得悬臂钩22勾住钩槽220。
54.可选地,取卡工具2包括两个悬臂钩22,两个悬臂钩22对称设置,第二卡托30具有两个钩槽220,两个悬臂钩22勾住两个钩槽220,以将第一卡托20取出。可选地,两个悬臂钩22对称设置,使得悬臂钩22受力均匀不易损坏。第一卡托20对应设置有两个钩槽220,第一卡托20被两个悬臂钩22勾住,受力较均匀,在拔出过程中,容易保持自身平衡,使得第一卡托20更加安全。
55.可选地,工具主体21的边缘具有第三卡接槽23,第三卡接槽23卡接第二卡接扣160,以对取卡工具2进行定位和固定。取卡工具2伸入卡座10内取卡同样需要定位。弹性扣回弹卡住第三卡接槽23时,可能会有“咔”的声音,同时可能会有震动的反馈。根据反馈,用户知道取卡工具2到达了合适的位置,选择不继续用力,因此不会损坏第一卡托20或者取卡工具2。
5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手机,包括前述的插拔卡组件1。
57.包括插拔卡组件1的手机能够更灵活的更换计算机可读卡片介质,不同的卡片可以不被同时拔出。取出第二卡托30中的卡片时,第一卡托20中的卡片不被取出,手机的部分功能依然能够使用,保证了这部分功能的连续性。
5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取卡的方法,能够应用于前述的插拔卡组件1和手机。该方法包括:
59.s10:推杆110在插拔方向的插入方向上移动,抵触第二卡托30的受力部320,以将第二卡托30推出卡座10;
60.推杆110可以被取卡针4顶着沿插入方向移动,从而将第二卡托30推出。第二卡托30被按推出卡座并被用户拔出时,第一卡托20不动。
61.可选地,第二卡托30至少部分被推出卡座10,方便用户将第二卡托30拔出。
62.s20:使用取卡工具2以将第一卡托20拉出卡座10。
63.第二卡托30已经被拔出,空出位置方便取出第一卡托20。
64.取第二卡托30时,第一卡托20留置在手机等设备里。需要更换第一卡片时,先取出第二卡托30,然后再取出第一卡托20。
65.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插拔卡组件1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66.本技术的插拔卡组件1的第一卡托20和第二卡托30可以独立插拔,取出第二卡托30时,第一卡托20可以留在手机等设备里面,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当取出第二卡托,不取出第一卡托20时,依然可以保证某些功能的正常使用,使得手机等设备的部分功能的连续性更好。本技术的插拔卡组件1使得手机等设备在不关机的情况下可以只更换部分计算机可读卡片介质,方便使用。使得手机等设备的使用也更加灵活,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选择需要更换的计算机可读卡片介质。第一卡托20在卡座10的固定下,能够更好的承载卡片介质,对承载于第一卡托20的卡片介质的支撑和固定更加稳定,使其与手机等设备的数据传输更加稳定和快速。
6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