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浸泡肉沥水装置及浸泡肉快速脱水输送线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20:29: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屠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浸泡肉沥水装置及浸泡肉快速脱水输送线。


背景技术:

2.屠宰厂批量生产的猪头在进入商超或到达终端消费者前,首先要通过劈半(从猪头两耳中间把头骨劈开分成上下两部分而不完全分离,上下两部分通过下颚肉连接)、清洗、浸泡等方式将残留在猪头中的血水去除,使其外观保持干净,而此过程中尤其是浸泡会使猪头内部会存在较多的残留水分,生产加工工艺要求进行控水,控水过程不仅仅是猪头表面的水分,也需要把存在于猪头内部的水分去除。通常屠宰厂对猪头控水的处理方法为采用挂钩架车,在预冷库静置的方式沥水12个小时以上,但由于不同客户对于猪头含水量的要求不一,发货还必须要满足客户对猪头含水率所提出的要求,因此通过预冷库静置沥水的方式,其发货时间不尽相同,而且预冷库造价较高能耗较大,在静置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会造成猪头周转效率变慢而使同一批生产的猪头长期占用预冷库,不利于成本方面的控制。尤其是部分情况下客户要求含水率低,需要屠宰厂沥水时间高达16小时甚至更长,而客户对发货周期的要求又十分短的情况下,屠宰厂便无法很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造成客户满意度下降。
3.基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猪头快速高效连续沥水的装置,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浸泡肉沥水装置以及包含该装置的浸泡肉快速脱水输送线。
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浸泡肉沥水装置,包括架体、与所述架体转动装配的甩筒、用于驱动所述甩筒俯仰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用于驱动所述甩筒沥水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在沥水前驱动所述甩筒的开口方向向上或倾斜向上以接收浸泡肉,以及在沥水后驱动所述甩筒的开口方向向下以倾倒浸泡肉。
7.优选的,所述架体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减震装置,所述甩筒转动装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
8.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减震器。
9.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的气囊。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气囊在未充气状态下被压坏的阻隔块。
11.优选的,所述甩筒包括设有排水口的外筒体、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内部且具有多个孔的沥水筒,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沥水筒相对所述外筒体旋转。
12.优选的,所述甩筒的开口处设有盖体。
13.优选的,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支撑架相对第二支撑架发生位移的限位装置。
14.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凹部和连接件,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被置于所述凹部的内壁之间,其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浸泡肉快速脱水输送线,所述浸泡肉快速脱水输送线包括上述浸泡肉沥水装置。
16.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
17.通过该浸泡肉沥水装置完成浸泡肉的沥水工艺,通过离心沥水的方式替代将浸泡肉置于预冷库内通过静置沥水的传统沥水方式,本装置可以实现浸泡肉在3分钟内完成沥水,相较预冷库沥水方式所花费的12-16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而言,节省了大量时间;进一步地,结合甩筒俯仰运动的设计,使得沥水装置可以便捷地衔接上料输送线和下料输送线,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取消预冷库,进而节约预冷库的建造及维护使用成本,而且浸泡肉在沥水后可以直接包装,经包装后的产品有效延长了其货架期。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浸泡肉沥水装置立体图;
20.图2为浸泡肉沥水装置主视图;
21.图3为浸泡肉快速脱水输送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连接”或者“连通”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前”、“后”、“远”、“近”、“始”、“末”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此外,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3.为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阐述。
24.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浸泡肉快速脱水输送线,主要包括上料输送线6,缓存仓7,浸泡肉沥水装置,下料输送线8,其中缓存仓7位于上料输送线6的末端且设置在浸泡肉沥水装置的甩筒2的上方,下料输送线8位于浸泡肉沥水装置的下方,用以将沥水后的浸泡肉输送至下游工位。为进一步提高浸泡肉快速脱水输送线的安全性,还在浸泡肉沥水装置的外部设置了防护壳。
25.这里的上料输送线6和下料输送线8可以是普通的传送带,其用于输送待沥水的浸泡肉,使用不锈钢板链输送装置相较普通传送带效果更好,原因在于其可防水,从而能有效
降低设备故障率。
26.如图1-2所示,一种浸泡肉沥水装置,包括架体1、可旋转连接架体1的甩筒2、用于驱动甩筒2相对架体1旋转以进行俯仰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3、用于驱动甩筒2沥水的第二驱动装置4,这里的甩筒2可以直接与架体1旋转连接,第一驱动装置3与第二驱动装置4均使用电机驱动;沥水前浸泡肉置于甩筒2内,第一驱动装置3驱动甩筒2旋转以使甩筒2的开口方向向上或倾斜向上并保持,最好是使甩筒2的开口方向竖直向上,这样沥水过程中甩筒2不发生歪斜,从而可以减小震动发生的可能,其中第二驱动装置4所使用的电机为高速电机以确保沥水过程中外筒体21内的沥水筒22相对外筒体21高速旋转以达到较好的排水效果,而第一驱动装置3使用电机的转速较低,沥水时第二驱动装置4驱动甩筒2高速旋转至沥水结束,第一驱动装置3驱动甩筒2旋转以使甩筒2的开口方向向下并倾倒浸泡肉。
2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架体1包括第一支撑架11、第二支撑架12以及连接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减震装置13,甩筒2可旋转连接第一支撑架11。这里将架体1设置为上下两部分,即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并使二者通过减震装置13连接在一起,由于减震装置13的设置,可以有效削弱并降低沥水过程中由于甩筒2的高速旋转产生的振动,并允许甩筒2有更高的转速,该结构有效提高了机器运转的平稳性,该结构可以阻止由于甩筒调整转动产生的振动进一步通过第二支撑架12传送至周围环境,提高车间工人作业的舒适度。
28.在上述实施例中,减震装置13包括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的减震器,即将减震器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上,具体地可以在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之间设置三个或四个减震器,使在沥水过程中,由于甩筒2高速旋转而产生的震动被减震器削弱而不至于将震动传递至第二支撑架12上。
29.进一步地,减震装置13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之间的气囊130,可以先在第二支撑架上设置气囊座后再将气囊安装在气囊座上,气囊可以均匀设置多个以使第一支撑架11与第二支撑架12之间的各处间隙保持均匀,进而在沥水过程中保证甩筒2不发生歪斜,进而减小由于甩筒2歪斜而产生的震动。
30.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之间设置用于防止气囊130在未充气状态下被压坏的阻隔块14,非沥水过程中,气囊130为非充气状态,且当减震器在压缩行程过后,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之间的距离减小,导致气囊130会被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夹持,为防止气囊130被挤压损坏,而设置了阻隔块14,其可以进一步阻止第一支撑架11向第二支撑架12靠近,以使二者之间保持最小的距离,该最小距离即阻隔块14的高度,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而选择合适大小的阻隔块,具体地,阻隔块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1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支撑架12上。
31.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甩筒2包括设有排水口的外筒体21、设置在外筒体21内部且具有多个孔的沥水筒22,第二驱动装置4驱动沥水筒22相对外筒体21旋转。具体地,可以将轴承的外圈安装于外筒体21的底部,将连接轴穿设于轴承内圈并与沥水筒21连接,使第二驱动装置4驱动连接轴旋转,沥水筒21相较外筒体21要稍小一些,以使二者之间形成中间隔层用于沥水过程排水,同时外筒体21上还设有排水口,以将位于中间隔层中的水通过排水口排出。
32.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驱动装置4驱动甩筒2高速旋转至沥水结束,可以通过上述排
水口是否持续有水排出来确定。
3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甩筒2的开口处设置盖体,以防止沥水过程中沥水筒21内的浸泡肉被甩出筒外,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34.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用于限制第一支撑架11相对第二支撑架12发生位移的限位装置5,以提升装置的稳定性。具体地,限位装置5包括凹部51和连接件52,凹部51设置在第二支撑架12上,连接件52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1上,连接件52的另一端可移动设置在凹部51的内壁之间,可以在凹部51内设置一个销钉,并使连接件52的另一端穿设于该销钉上,从而使凹部51限制连接件52由于震动而使连接件52向左或向右发生位移;当然也可以不设置销钉仅通过调节凹部51相对连接件52的位置,以使连接件52无法越过凹部51的内壁,从而达到限位的目的。
3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