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减震加固型预制楼梯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20:11: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楼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减震加固型预制楼梯。


背景技术:

2.楼梯是建筑中楼层间垂直交通用的重要构件,传统建筑中的楼梯多是采用施工现场现浇混凝土楼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预制楼梯也受到了广泛的运用。
3.现有的预制楼梯在使用者进行使用踩踏时,容易产生较大震动,如果震动不进行处理会严重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减震加固型预制楼梯,包括:楼梯主体,所述楼梯主体的顶表面设置有多个缓震机构,多个所述缓震机构呈直线等距离设置在楼梯主体的顶表面,多个所述缓震机构上均设置有踏板,所述楼梯主体的一侧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表面设置有扶手机构,所述扶手机构上呈直线等距离设置有多个握把。
7.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缓震机构包括橡胶垫、两个缓震垫和四个受力组件,所述橡胶垫和两个缓震垫的底部与楼梯主体的表面连接,所述橡胶垫和两个缓震垫的顶部与踏板的内壁连接,所述橡胶垫位于两个缓震垫之间,所述楼梯主体的顶表面开设有四个缓震孔,四个所述受力组件分别设置在四个缓震孔的内部,四个所述受力组件的顶部均与踏板的内壁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踩踏踏板时的震动会得到初步减缓,避免对楼梯主体造成影响。
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受力组件包括伸缩杆、受力板和弹簧,所述伸缩杆的底端与其中一个缓震孔的内壁连接,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延伸出其中一个缓震孔的外部,所述受力板与伸缩杆的顶端连接,所述受力板的顶部与踏板的内壁连接,所述弹簧活动套设在伸缩杆的外表面,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个缓震孔的内壁和受力板的底部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使用者踩踏踏板时的震动可以得到进一步减缓,并且在踩踏之后踏板可以被推动复位。
1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扶手机构包括两个支撑杆和扶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均与支撑板的顶部连接,所述扶杆固定连接在两个支撑杆的顶端之间。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使用者可以手持扶杆进行攀爬楼梯主体,使得楼梯主体方便使用。
13.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扶手机构还包括两个竖杆、
两个调整套和衔接防护杆,两个所述竖杆均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顶部和扶杆的外表面之间,两个所述调整套分别滑动套设在两个竖杆的圆周表面,所述衔接防护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调整套的外表面连接,多个所述握把均设置在衔接防护杆的外表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多个握把的高度位置可以进行调整,方便儿童进行使用。
1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扶手机构还包括两个限位螺栓,两个所述竖杆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多个限位孔,两个所述限位螺栓分别与两个调整套螺纹连接,两个所述限位螺栓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其中两个限位孔的内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多个握把的位置可以在安装楼梯主体时进行调整,提升本楼梯的实用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8.1.本实用新型中,踏板将压力传递给两个缓震垫和橡胶垫进行减缓,并且受力板开始受力,受力板在受到压力时将会同时按压伸缩杆和弹簧进行收缩,通过弹簧来减缓震动,在踏板被踩踏之后可以通过弹簧推动踏板和伸缩杆进行复位,使得震动可以进行减缓,避免对楼梯主体造成影响。
19.2.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可以手持扶杆,并且可以将两个限位螺栓分别旋转出两个限位孔,之后向上抬起衔接防护杆,使得两个调整套分别在两个竖杆上滑动,从而让多个握把的高度可以进行调整,确认好多个握把的高度时,再将两个限位螺栓分别旋转进入其中另外两个限位孔内部即可,这样让多个握把的高度可以在安装时进行调整,便于儿童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震机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受力组件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扶手机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1、楼梯主体;2、缓震机构;201、橡胶垫;202、缓震垫;3、踏板;4、支撑板;5、扶手机构;501、支撑杆;502、扶杆;503、竖杆;504、调整套;505、衔接防护杆;506、限位螺栓;6、握把;7、受力组件;701、伸缩杆;702、受力板;70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8.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9.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震加固型预制楼梯。
30.实施例一:
31.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减震加固型预制楼梯,包括:楼梯主体1,楼梯主体1的顶表面设置有多个缓震机构2,多个缓震机构2呈直线等距离设置在楼梯主体1的顶表面,多个缓震机构2上均设置有踏板3,楼梯主体1的一侧连接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顶表面设置有扶手机构5,扶手机构5上呈直线等距离设置有多个握把6。
32.当使用者在楼梯主体1上行走时,将会开始踩踏踏板3,踏板3开始按压缓震机构2,通过缓震机构2来对压力进行减缓,避免震动对楼梯主体1造成影响,同时使用者可以手持扶手机构5进行行走,并且扶手机构5上的多个握把6的高度可以进行调整,方便不同身高的儿童进行使用,提升本楼梯的实用性。
33.实施例二:
34.结合图2-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缓震机构2包括橡胶垫201、两个缓震垫202和四个受力组件7,橡胶垫201和两个缓震垫202的底部与楼梯主体1的表面连接,橡胶垫201和两个缓震垫202的顶部与踏板3的内壁连接,橡胶垫201位于两个缓震垫202之间,楼梯主体1的顶表面开设有四个缓震孔,四个受力组件7分别设置在四个缓震孔的内部,四个受力组件7的顶部均与踏板3的内壁连接,受力组件7包括伸缩杆701、受力板702和弹簧703,伸缩杆701的底端与其中一个缓震孔的内壁连接,伸缩杆701的顶端延伸出其中一个缓震孔的外部,受力板702与伸缩杆701的顶端连接,受力板702的顶部与踏板3的内壁连接,弹簧703活动套设在伸缩杆701的外表面,弹簧703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个缓震孔的内壁和受力板702的底部连接。
35.在使用者踩踏踏板3时,踏板3将压力传递给两个缓震垫202和橡胶垫201进行减缓,并且受力板702开始受力,受力板702在受到压力时将会同时按压伸缩杆701和弹簧703进行收缩,通过弹簧703来减缓震动,在踏板3被踩踏之后可以通过弹簧703推动踏板3和伸缩杆701进行复位,使得震动可以进行减缓,避免对楼梯主体1造成影响。
36.实施例三:
37.结合图4-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扶手机构5包括两个支撑杆501和扶杆502,两个支撑杆501的底端均与支撑板4的顶部连接,扶杆502固定连接在两个支撑杆501的顶端之间,扶手机构5还包括两个竖杆503、两个调整套504和衔接防护杆505,两个竖杆503均固定连接在支撑板4的顶部和扶杆502的外表面之间,两个调整套504分别滑动套设在两个竖杆503的圆周表面,衔接防护杆50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调整套504的外表面连接,多个握把6均设置在衔接防护杆505的外表面,扶手机构5还包括两个限位螺栓506,两个竖杆503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多个限位孔,两个限位螺栓506分别与两个调整套504螺纹连接,两个限位螺栓506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其中两个限位孔的内部。
38.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手持扶杆502,并且可以将两个限位螺栓506分别旋转出两个限位孔,之后向上抬起衔接防护杆505,使得两个调整套504分别在两个竖杆503上滑动,从而让多个握把6的高度可以进行调整,确认好多个握把6的高度时,再将两个限位螺栓506分别旋转进入其中另外两个限位孔内部即可,这样让多个握把6的高度可以在安装楼梯主体1进行调整,便于儿童进行使用。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使用者在踩踏踏板3时,踏板3将压力传递给两个缓震垫202和橡胶垫201进行减缓,并且受力板702开始受力,受力板702在受到压力时将会同时按压伸缩杆701和弹簧703进行收缩,通过弹簧703来减缓震动,在踏板3被踩踏
之后可以通过弹簧703推动踏板3和伸缩杆701进行复位,使得震动可以进行减缓,避免对楼梯主体1造成影响,并且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手持扶杆502,并且可以将两个限位螺栓506分别旋转出两个限位孔,之后向上抬起衔接防护杆505,使得两个调整套504分别在两个竖杆503上滑动,从而让多个握把6的高度可以进行调整,确认好多个握把6的高度时,再将两个限位螺栓506分别旋转进入其中另外两个限位孔内部,固定衔接防护杆505,这样让多个握把6的高度可以在安装楼梯主体1时进行调整,便于儿童进行使用。
40.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装配于”、“安装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