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调节注浆位置的注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14:06: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地基基础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注浆位置的注浆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提升,桩基础设计也越来越深,采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桩侧桩身沉渣、泥皮的质量通病及隐患,提高了单桩承载力,减少桩基沉降。灌注桩后注浆指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于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注浆阀注入水泥浆,使桩端、桩侧土体(包括沉渣和泥皮)分别得到加固补强。
3.但传统的注浆导管为单一深度注浆导管,桩身和桩底的注浆需要使用两个注浆导管分别注浆,效率较低、材料的利用率不高。
4.因此,一种可调节注浆位置,可使用同一注浆导管分别给桩身和桩底注浆的注浆装置亟待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注浆导管为单一深度注浆导管,桩身和桩底的注浆需要使用两个注浆导管分别注浆,效率较低、材料的利用率不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注浆位置的注浆装置,该装置在传统注浆导管的底部及中间侧壁提前预留注浆口,并在注浆外管中安装注浆内管,注浆内管在螺杆的带动下打开和封闭第一注浆通道和第二注浆通道,控制注浆部位。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注浆位置的注浆装置,包括注浆外管,注浆外管内设置有两端封口的注浆内管,注浆内管上端固定设置有螺杆,注浆外管上端设置有封头,螺杆穿过封头且上端连接有旋转手柄,螺杆与封头的穿接部位螺纹配合,注浆外管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进浆口、若干与桩身注浆位置对应的第二出浆口以及若干与桩底注浆位置对应的第一出浆口,注浆内管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二进浆口、第三进浆口、若干第四出浆口以及若干第三出浆口;注浆内管可在螺杆的带动下打开和封闭第一出浆口和第二出浆口,第一出浆口和第二出浆口两者至少一个处于封闭状态,第一出浆口和第二出浆口的外端口上均套设有密封橡胶带。
7.优选地, 第一进浆口和第二进浆口对应形成第一进浆通道的同时,第一出浆口和第三出浆口形成用于桩底注浆的第一出浆通道。
8.优选地,第一进浆口和第三进浆口形成第二进浆通道的同时,第二出浆口和第四出浆口形成用于桩身注浆的第二出浆通道。
9.优选地,第一出浆口、第二出浆口、第三出浆口以及第四出浆口均为四个,且均沿所在圆周均匀间隔分布。
10.优选地,第二进浆口、第三进浆口、第三出浆口以及第四出浆口的上下两侧的管隙中均设置有密封橡胶条。
11.优选地,注浆内管外壁上设置有若干环形凹槽,密封橡胶条内侧置于环形凹槽中,外缘贴合于注浆外管的内壁上,防止密封橡胶条在注浆内管旋转过程中松动跑位。
12.优选地,注浆内管与封头之间的螺杆上套设有压簧,压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注浆内管上端和封头下端,防止注浆压力大将螺杆顶出,通过压簧对注浆内管施加一个向下的力。
13.优选地,螺杆的上部设置有用于指示第一出浆通道打开的第一刻度线和用于指示第二出浆通道打开的第二刻度线,通过观察刻度线的位置,更好地确认第一出浆通道和第二出浆通道的打开和封闭。
14.优选地,封头通过生料带包缠螺纹线密封,进一步加固密封连接。
15.优选地,密封橡胶条和密封橡胶带均为三元乙丙橡胶制成,遇浆液不发生膨胀、变形、腐蚀等作用。
16.具体施工步骤:
17.1.在钢筋笼侧壁安装注浆导管,然后将钢筋笼下放至桩孔内,通过泥浆护壁灌注成桩,待灌注桩成后3天后进行灌注桩后注浆。
18.2.桩底注浆时,调节旋转手柄,螺杆带动注浆内管移动,当第一刻度线的位置与封头的上端面重合时,第一进浆通道完全打开,即可通过外接注浆装置的第一进浆口注浆,此时第一出浆通道完全打开,第二出浆通道完全封闭,浆液通过第一出浆通道和密封橡胶带之间冲开的间隙流出。
19.3.通过注浆压力泵对桩底桩侧进行扩底扩径效应,注浆时通过控制注浆压力观察注浆效果,待注浆注浆总压浆量达到要求或稳压压力大于3.0mpa持续1min终止注浆。
20.4.桩身注浆时,调节旋转手柄,螺杆带动注浆内管移动,当第二刻度线的位置与封头的上端面重合时,第二进浆通道完全打开,即可通过外接注浆装置的第一进浆口注浆,此时第二出浆通道完全打开,第一出浆通道完全封闭,浆液通过第二出浆通道和密封橡胶带之间冲开的间隙流出。
21.5.注浆时通过控制注浆压力观察注浆效果,待注浆注浆总压浆量达到要求或稳压压力大于3.0mpa持续1min终止注浆。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3.1. 本实用新型将桩底与桩身注浆管合二为一,结构简单紧凑,提高了使用效率,改善了桩基础桩底及桩身的土体密实度,对于粗粒土地质的项目,尤为适宜,社会、经济效益也更为突出。
24.2.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注浆导管的底部及中间侧壁提前预留注浆口,并在注浆外管中安装注浆内管,根据刻度线指示的位置,分别打开和封闭第一出浆通道和第二出浆通道,从而达到了控制注浆部位的目的。
25.3. 本实用新型在注浆外管外端口采用外包三元乙丙橡胶带防护管口,防止混凝土倒灌入注浆管。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
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桩底注浆时整体结构的竖向剖面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桩身注浆时整体结构的竖向剖面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浆内管与密封橡胶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
‑ꢀ
注浆外管;1.1-第一进浆口;1.2-第一出浆口;1.3-第二出浆口;2-注浆内管;2.1-第二进浆口;2.2-第三进浆口;2.3-第三出浆口;2.4-第四出浆口;2.5-环形凹槽;3-螺杆;3.1-第一刻度线;3.2-第二刻度线;4-封头;5-旋转手柄;6-第一进浆通道;7-第二进浆通道;8-第一出浆通道;9-第二出浆通道;10-密封橡胶条;11-密封橡胶带;12-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31.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地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3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施例:一种可调节注浆位置的注浆装置,包括注浆外管1,注浆外管1内设置有两端封口的注浆内管2,注浆内管2上端固定设置有螺杆3,注浆外管1上端设置有封头4,螺杆3穿过封头4且上端连接有旋转手柄5,螺杆3与封头4的穿接部位螺纹配合,注浆外管1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进浆口1.1、若干与桩身注浆位置对应的第二出浆口1.3以及若干与桩底注浆位置对应的第一出浆口1.2,注浆内管2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二进浆口2.1、第三进浆口2.2、若干第四出浆口2.4以及若干第三出浆口2.3;注浆内管2可在螺杆3的带动下打开和封闭第一出浆口1.2和第二出浆口1.3,第一出浆口1.2和第二出浆口1.3两者至少一个处于封闭状态,第一出浆口1.2和第二出浆口1.3的外端口上均套设有密封橡胶带11。
34.第一进浆口1.1和第二进浆口2.1对应形成第一进浆通道6的同时,第一出浆口1.2和第三出浆口2.3形成用于桩底注浆的第一出浆通道8。
35.第一进浆口1.1和第三进浆口2.2形成第二进浆通道7的同时,第二出浆口1.3和第四出浆口2.4形成用于桩身注浆的第二出浆通道9。
36.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浆口1.2、第二出浆口1.3、第三出浆口2.3以及第四出浆口2.4均为四个,且均沿所在圆周均匀间隔分布。
37.确定进浆口和出浆口位置时,可以先将注浆外管1的第一进浆口1.1、第一出浆口1.2以及第二出浆口1.3位置确定并打孔,再将注浆内管2不打孔安装在注浆外管1中,旋转
螺杆3,使第一刻度线3.1与封头4上端面重合,将钻机分别穿过四个第一出浆口1.2在注浆内管2上打孔,即为四个第三出浆口2.3的位置,再将钻机穿过第一进浆口1.1在注浆内管2上打孔,即为第二进浆口2.1的位置;
38.再旋转螺杆3,使第二刻度线3.2与封头4上端面重合,将钻机分别穿过四个第二出浆口1.3在注浆内管2上打孔,即为四个第四出浆口2.4的位置,再将钻机穿过第一进浆口1.1在注浆内管2上打孔,即为第三进浆口2.2的位置。
39.其他结构诸如:第二进浆口2.1、第三进浆口2.2、第三出浆口2.3以及第四出浆口2.4均为若干沿圆周一圈的栅栏状结构可以实现相应的功能,栅栏状的结构既能保证管的强度,也能满足喷射要求。
40.在本实施例中,以桩基深度10m的桩长为例,选用一根10.5m长,外径30mm,壁厚3mm的直缝焊接钢管作为注浆外管1,注浆外管1的上部开有一个直径10mm的第一进浆口1.1,注浆外管1距底部10mm及距中部5.2m的侧壁处分别开有第一出浆口1.2和第二出浆口1.3,第一出浆口1.2以及第二出浆口1.3均为四个沿圆周均匀分布的直径6mm的圆孔,在注浆外管1顶部安装封头4,并用生料带包缠丝扣密封;
41.选用一根10.2m长,外径27mm,壁厚3mm的直缝焊接钢管作为注浆内管2,注浆内管2的上部设置有直径均为10mm的第二进浆口2.1和第三进浆口2.2,在注浆内管2距底部及中部分别开有第三出浆口2.3和第四出浆口2.4,第三出浆口2.3和第四出浆口2.4均为四个沿圆周均匀分布的直径6mm的圆孔,注浆内管2外壁上设置有若干环形凹槽2.5,密封橡胶条10内侧置于环形凹槽2.5中,外缘贴合于注浆外管1的内壁上,第二进浆口2.1、第三进浆口2.2、第三出浆口2.3以及第四出浆口2.4的上下两侧的管隙中均设置有密封橡胶条10,防止浆液在注浆内管2和注浆外管1之间的间隙流动,造成注浆内管2移动的困难。
42.注浆内管2与封头4之间的螺杆3上套设有压簧12,压簧1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注浆内管2上端和封头 4下端,防止注浆压力大将螺杆3顶出,通过压簧12对注浆内管2施加一个向下的力。
43.螺杆3的上部设置有用于指示第一出浆通道8打开的第一刻度线3.1和用于指示第二出浆通道9打开的第二刻度线3.2,本实施例中,当螺杆3外漏长度为10mm时,第一进浆通道6完全打开,第一出浆通道8完全打开,第二出浆通道9完全封闭,此时第一刻度线3.1与封头4上端面重合;当螺杆3外漏长度为20mm时,第二进浆通道7完全打开,第二出浆通道9完全打开,第一出浆通道8完全封闭,此时第二刻度线3.2与封头4上端面重合,螺杆3直径为16mm,有效长度不小于20mm。
44.封头4为外径28mm,内径16mm的内外全部丝扣的钢环,外侧连接注浆外管1,内侧连接螺杆3。
45.密封橡胶条10和密封橡胶带11均为三元乙丙橡胶制成,为止水橡胶,遇水、浆液不发生膨胀、变形、腐蚀等作用。
46.工作原理:
47.转动旋转手柄5,螺杆3带动注浆内管2移动,当第一刻度线3.1的位置与封头4的上端面重合时,第一进浆口1.1与第二进浆口2.1重合,第一进浆通道6完全打开,同时第一出浆口1.2与第三出浆口2.3重合,第一出浆通道8完全打开,第二出浆口1.3与第四出浆口2.4错开,第二出浆通道9完全封闭,从而使浆液能够顺利地从第一进浆通道6流入,从第一出浆
通道8流出,浆液喷出的压力足以冲开出浆口外端口套设的密封橡胶带11,注浆部位的混泥土为松软结构,浆液从密封橡胶带11与注浆外管1之间的缝隙中流出,完成桩底的注浆,套设密封橡胶条是为了防止混泥土倒灌。
48.转动旋转手柄5,螺杆3带动注浆内管2移动,当第二刻度线3.2的位置与封头4的上端面重合时,第一进浆口1.1与第三进浆口2.2重合,第二进浆通道7完全打开,同时第二出浆口1.3与第四出浆口2.4重合,第二出浆通道9完全打开,第一出浆口1.2与第三出浆口2.3错开,第一出浆通道8完全封闭,从而使浆液能够顺利地从第二进浆通道7流入,从第二出浆通道9流出,浆液喷出的压力足以冲开出浆口外端口套设的密封橡胶带11,注浆部位的混泥土为松软结构,浆液从密封橡胶带11与注浆外管1之间的缝隙中流出,完成桩身的注浆。
49.具体施工步骤:
50.1.在钢筋笼侧壁安装注浆导管,然后将钢筋笼下放至桩孔内,通过泥浆护壁灌注成桩,待灌注桩成后3天后进行灌注桩后注浆。
51.2.桩底注浆时,调节旋转手柄5,螺杆3带动注浆内管2移动,当第一刻度线3.1的位置与封头4的上端面重合时,第一进浆通道6完全打开,即可通过外接注浆装置的第一进浆口1.1注浆,此时第一出浆通道8完全打开,第二出浆通道9完全封闭,浆液通过第一出浆通道8和密封橡胶带11之间冲开的间隙流出。
52.3.通过注浆压力泵对桩底桩侧进行扩底扩径效应,注浆时通过控制注浆压力观察注浆效果,待注浆注浆总压浆量达到要求或稳压压力大于3.0mpa持续1min终止注浆。
53.4.桩身注浆时,调节旋转手柄5,螺杆3带动注浆内管2移动,当第二刻度线3.2的位置与封头4的上端面重合时,第二进浆通道7完全打开,即可通过外接注浆装置的第一进浆口1.1注浆,此时第二出浆通道9完全打开,第一出浆通道8完全封闭,浆液通过第二出浆通道9和密封橡胶带11之间冲开的间隙流出。
54.5.注浆时通过控制注浆压力观察注浆效果,待注浆注浆总压浆量达到要求或稳压压力大于3.0mpa持续1min终止注浆。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