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钢筋桁架钢网免支模楼承板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5-18 13:20: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楼承板构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桁架钢网免支模楼承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因其装配率高、施工周期短、节能环保等优势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3.楼板是装配式建筑体系中的重要受力构件,具有承受荷载,传递荷载的作用。而其中钢筋桁架楼承板和预制叠合板因连接方式与应用场景不同,一般分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中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
4.目前一般的钢结构采用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底部采用钢板,存在不美观,如果做成可拆除并重复利用的钢模板,那么施工相对复杂,而且造价成本高。不拆除的话直接粉刷会脱皮,考虑到底部钢板防腐方面的缺陷,需要常常补刷油漆,后期使用维护也很麻烦。
5.此外,混凝土结构采用的预制叠合板之间的现浇缝通常需要现场支模,施工麻烦、效率低,叠合板的出筋在预制及施工过程中均要考虑避让,即使事先考虑了避让,现场由于施工顺序等各种原因,还是很容易出现碰撞、安装不进去等问题,施工现场会出现工人就直接把钢筋弯折,甚至剪断,造成结构受力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筋桁架钢网免支模楼承板的制备方法,制备而出的楼承板能够兼用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同时满足两者的使用需求。
7.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筋桁架钢网免支模楼承板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钢筋桁架钢网免支模楼承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步骤一:将若干扁钢间隔排布并进行定位;步骤二:于扁钢上安装钢丝网,所述钢丝网由若干第一钢丝以及若干第二钢丝横纵交叉排布设置而成;步骤三:于钢丝网上设置钢筋桁架,并将钢筋桁架与扁钢进行点焊,从而使得钢筋桁架与扁钢夹紧钢丝网;步骤四:浇筑混凝土至混凝土没过钢筋桁架下端形成桁架叠合板。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成的楼承板自重轻,满足钢结构的实用,楼承板在运输、吊装及施工过程中均比较便利;其中钢丝网可以事先预制完成,在制备过程中直接使用,无需再人工进行钢丝的穿设,提高了制作效率;同时楼承板制成后钢筋桁架与扁钢将钢丝网夹紧固定,钢丝网作为楼承板的受力筋,钢筋桁架是其间楼承板的支座,完成后的整体楼承板的结构强度和刚度要求则可通过钢筋桁架形成的刚度和其间楼承板使用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实现,从而满足后期浇筑混凝土楼板的使用要求。此外钢筋桁架中的钢筋还可作为楼板的受力筋使用,进一步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第一钢丝和第二钢丝相互垂直,且所述第一钢丝与第二钢丝堆叠连接,所述第一钢丝位于第二钢丝的下方;其中步骤二中钢丝网排布时,使扁钢排布在两相邻的第一钢丝之间,且扁钢的上端面与第二钢丝的下端面相抵。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丝网楼承板的结构能够减小混凝土板的厚度,不需要设置更厚的混凝土板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需求,如此即减轻楼承板自身的重量,方便楼承板的运输、吊装以及施工;且第一钢丝以及第二钢丝的排布在确保钢丝网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能够使钢丝网稳定被扁钢以及钢筋桁架夹紧,保证钢丝网的跨度以及钢丝网在混凝土板厚度方向的定位,降低浇注混凝土板的过程中钢丝网位置偏移的概率,提高混凝土板的浇注质量,保证楼承板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11.可选的,所述扁钢的厚度与第一钢丝的直径相近;其中步骤二中,钢丝网排布在扁钢上后,第一钢丝的底端于扁钢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钢丝或扁钢能够直接排布,方便后续混凝土板的浇注成型。
13.可选的,所述钢筋桁架的底部具有用于与钢丝网以及扁钢连接的桁架腹筋,所述扁钢设置有n个,其中n为偶数,若干所述扁钢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所述钢筋桁架设置有n/2个,所述钢筋桁架也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就位,且相邻两所述扁钢分别与桁架腹筋的两侧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桁架通过桁架腹筋与扁钢连接,把钢丝网夹住,钢丝网作为楼承板的受力筋,整体性好,中间无断层,能够形成桁架间楼承板的支座。
15.可选的,所述桁架腹筋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有桁架腹筋水平段,所述桁架腹筋水平段与扁钢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桁架腹筋通过桁架腹筋水平段与扁钢连接能够增加桁架腹筋与扁钢之间的连接接触面积,桁架腹筋水平段水平设置降低了桁架腹筋与扁钢之间的连接难度,进而提高了桁架腹筋水平段与扁钢之间的连接强度。
17.可选的,在步骤三中,所述桁架腹筋水平段与扁钢间隔点焊,且相邻两点焊间距规则。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点焊连接即可满足桁架腹筋水平段与扁钢之间连接强度的需求,施工方便,进而能够大大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制作成本,便于工厂制作、方便加工,同时与混凝土现浇层连接可靠、可承受现浇混凝土板的施工期间荷载,无需使用模板,施工过程简单,大大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19.可选的,在步骤四中,浇筑所用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至少为c30混凝土。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至少为c30的混凝土,能够保证楼承板的结构强度与刚度需求。
21.可选的,在步骤四中,浇筑的混凝土厚度在18-22mm之间。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厚度的设置能够保证制备完成的楼承板整体的重量不会太重,能够满足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使用需求。
23.可选的,在步骤四中,浇筑完成后,钢丝网未穿出混凝土板的周侧。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现场吊装完成后只需要在相邻混凝土板的底部通过补缝胶带密封,然后直接浇筑形成楼板;免去了现场的支模后浇,节省施工步骤,降低施工成本。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1.通过采用了钢丝网,钢丝网可以事先预制,在制备过程中可直接使用,无需再人工进行钢丝的穿设,提高了楼承板整体的制作效率;2.钢筋桁架与扁钢点焊连接同时将钢丝网于二者之间夹紧定位再进行混凝土板的浇注,能够大大降低施工的难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制作成本,方便楼承板的加工;;3.楼承板厚度20mm,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30的混凝土浇筑,保证了楼承板的结构强度与刚度,造价较低,便于推广使用;4.楼承板吊装后可在相邻混凝土板之间直接通过补缝胶带进行底部的封闭,后续楼板可直接浇注成型,无需再进行现场支模,直接作为楼板的保护层,简化了施工步骤,造价更低;5.重点在于本技术同时满足重量及强度的要求,可以同时兼用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在施工现场免支模,可以替代装配式建筑中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或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效益。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施例步骤一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步骤二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步骤三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钢筋桁架与扁钢点焊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本实施例中钢筋桁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步骤四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楼承板吊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施例中楼板浇注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a处的放大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钢筋桁架;11、上弦钢筋;12、桁架腹筋;121、桁架腹筋竖直段;122、桁架腹筋水平段;13、下弦钢筋;14、支座;141、支座水平筋;142、支座竖筋;2、钢丝网;21、第一钢丝;22、第二钢丝;3、扁钢;4、混凝土板;41、斜面;5、楼承板;6、楼板;7、补缝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钢筋桁架钢网免支模楼承板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楼承板能够兼用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不仅改善了钢筋桁架楼承板钢板外露不美观的问题,还解决了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采用密缝拼接因受力筋断开不连续的缺陷、以及采用宽缝连接需在缝宽处另支模施工用时长且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30.楼承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参照图1,步骤一:将若干扁钢3间隔排布并进行定位。其中扁钢3为长条板状结构。
扁钢3的数量设置n个,其中n为偶数。扁钢3的排布以两个作为一组等间距排布,且每组中的两个扁钢3同样间隔设置。
31.参照图2,步骤二:于扁钢3上安装钢丝网2。其中钢丝网2丝径为1.5mm且网孔孔径为50mm,钢丝网2由若干第一钢丝21和第二钢丝22垂直交叉排布设置而成,第一钢丝21与第二钢丝22堆叠连接,且第一钢丝21位于第二钢丝22的下方。在排布过程中,使扁钢3排布在两相邻的第一钢丝21之间。其中第一钢丝21的直径与扁钢3的厚度相近,优选两者的尺寸一致。进而排布完成时,扁钢3的上端面与第二钢丝22的下端面相抵,扁钢3的下端面与第一钢丝21的下端面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32.参照图3和图4,步骤三:于钢丝网2上设置钢筋桁架1,并将钢筋桁架1与扁钢3进行点焊,从而使得钢筋桁架1与扁钢3夹紧钢丝网2。其中钢筋桁架1的数量为n/2个。具体地,结合图5钢筋桁架1包括上弦钢筋11、桁架腹筋12、下弦钢筋13以及支座14。其中,上弦钢筋11平行于扁钢3,且上弦钢筋11于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对应的两扁钢3于竖直方向上投影的中间位置。桁架腹筋12设置于上弦钢筋11上,桁架腹筋12设置有两个,两桁架腹筋12分别沿靠近两扁钢3的方向延伸,两桁架腹筋12沿上弦钢筋11对称设置,且桁架腹筋12延伸的过程中具有若干处弯折。桁架腹筋12弯折将桁架腹筋12分成桁架腹筋竖直段121以及桁架腹筋水平段122,两桁架腹筋水平段122分别位于对应两侧的两扁钢3上方,并用于与扁钢进行点焊连接。扁钢3未被第二钢丝22遮挡的位置可以与桁架腹筋水平段122点焊相连,且相邻两点焊的间距规则。
33.参照图6,步骤四,浇筑混凝土至混凝土没过钢筋桁架1下端形成桁架叠合板。其中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至少达c30,且细石混凝土粒径≤5-8mm,混凝土浇筑的厚度在18-22mm之间,优选20mm,进而满足重量及强度要求,可以作为楼板的保护层。由于采用普通混凝土,造价低,浇筑完成后的混凝土板4外周侧与钢丝网2的周侧基本保持一致,钢丝网2未穿出混凝土板4,相邻楼承板间密缝拼接,进而无需在施工现场支模现浇。
34.本技术制备而出的楼承板的使用原理为:参照图7,将若干制成的楼承板5吊装定位。结合图8和图9,然后在相邻混凝土板4之间的缝隙位置粘贴补缝胶带7,最后在楼承板5上方浇注混凝土将钢筋桁架1包裹即可形成楼板6,钢筋桁架中的钢筋可作为楼板的受力筋使用,该楼承板5相当于楼板6使用阶段的保护层,不影响楼板6的受力钢筋的布置,不出筋、密拼,免支模、免拆模,造价低、施工方便。
3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