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体式密闭灌肠引流装置

2022-05-18 12:54: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密闭灌肠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2.灌肠法是指将一定量液体自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是基础护理操作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对于一些特殊疾病,如重症胰腺炎、中毒早期、肝硬化后反复肝昏迷的患者,需要高频率灌肠以促进有效肠蠕动,及时排出肠道毒素;但灌肠后常合并大便失禁等问题,为避免排泄物对肛周皮肤的刺激,减少因清洁而反复翻动造成病情变化及患者舒适度降低,常需同时行大便持续引流。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灌肠装置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单纯灌肠装置,即采用一次性肛管通过肛门插入直肠至结肠,灌入适量的灌肠液后,取出肛管,嘱患者保留一定时间后进行排便,该装置无大便引流功能,患者的臀部、骶尾部被大便浸湿,每次灌肠后都需要即刻清理,费时费力,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及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第二类为灌肠引流一体装置,即采用一次性气管插管或带有水囊的肛管置入肛门,将气管插管的气囊或肛管水囊充气固定,同时管道末端连接一次性引流装置进行粪便引流及排气,该装置同时具备灌肠和大便引流功能,但肛管需依靠水囊压力长期留置在肠道内,常有粪便堵塞引流不畅的情况,且水囊压力设置难度高,压力小可导致粪便及灌肠液等从肛周溢出,压力大可造成肠壁缺血坏死,肛管持续留置在患者体内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舒适度,同时患者惧怕脱管而被动制动,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疾病康复。由于无保护遮挡,肛管插入及拔除过程大便易喷溅而出,尤其对一些消化道传播疾病而言,易造成职业暴露及交叉感染。
3.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式密闭灌肠引流装置,以避免肛管插入及拔除过程大便易喷溅造成的职业暴露及交叉污染,提高患者舒适度和依从性。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式密闭灌肠引流装置,包括:
6.集便袋,具有第一收集腔,并且其一端设置有肛门接口,另一端设置有储液接口;
7.储液组件,包括储液连接件和储液件,所述储液连接件与所述储液接口连接;所述储液件包括储液瓶和设置在所述储液连接件上的流量调节器;
8.引流袋,具有第二收集腔,并与所述集便袋连接。
9.根据所述的一体式密闭灌肠引流装置,所述肛门接口与所述储液接口之间通过肛管连接。
10.根据所述的一体式密闭灌肠引流装置,所述储液连接件与所述储液接口通过单向阀连接。
11.根据所述的一体式密闭灌肠引流装置,在所述储液连接件与所述储液接口的连接
处设置有可伸缩囊袋;
12.所述储液瓶和流量调节器之间设置有储液囊。
13.根据所述的一体式密闭灌肠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袋设置有负压装置。
14.根据所述的一体式密闭灌肠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袋设置有刻度线。
15.根据所述的一体式密闭灌肠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袋设置于所述一体式密闭灌肠引流装置的下部。
16.根据所述的一体式密闭灌肠引流装置,所述集便袋采用塑料或者橡胶制成。
17.根据所述的一体式密闭灌肠引流装置,还包括:
18.报警装置,包括相互通信连接的传感器和报警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集便袋上,检测与所述集便袋相关的参数,在所述相关的参数达到预设的参数阈值时向所述报警器发送报警信号;
19.所述报警器接收所述报警信号发出报警提示。
20.根据所述的一体式密闭灌肠引流装置,所述传感器为重量传感器;
21.所述报警器为声音报警器或者指示灯报警器;或者
22.所述报警器为设置于移动终端中的报警模块。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式密闭灌肠引流装置,包括集便袋、储液组件以及引流袋,集便袋具有第一收集腔,并且其一端设置有肛门接口,另一端设置有储液接口;储液组件包括储液连接件和储液件,所述储液连接件与所述储液接口连接;所述储液件包括储液瓶和设置在所述储液连接件上的流量调节器;引流袋具有第二收集腔,并与所述集便袋连接。由于,该装置上接储液瓶下连引流袋,可反复冲洗与持续引流,避免排泄物反复刺激肛周皮肤,降低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及皮肤损伤程度,操作步骤简单,有效降低护理工作负荷,医疗成本低,避免造成操作者职业暴露及交叉污染。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密闭灌肠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密闭灌肠引流装置的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7.参见图1~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一体式密闭灌肠引流装置100,包括:
28.集便袋10,具有第一收集腔11,并且其一端设置有肛门接口12,另一端设置有储液接口13;该集便袋10具有收集大便的功能,将肛门接口12与病人的肛门对接,将大便收集到集便袋10中,此外,储液接口13用于与储液组件20连接。
29.储液组件20,包括储液连接件21和储液件22,所述储液连接件21与所述储液接口13连接;所述储液件22包括储液瓶221和设置在所述储液连接件21上的流量调节器222;储液组件20可以用于灌肠药物对病患的摄入。储液瓶221存储药物,储液连接件21可以选用一
般的输液管,在其上设置流量调节器222调节对病患摄入药物的速度。
30.引流袋30,具有第二收集腔31,并与所述集便袋10连接。该引流袋30可以进行大便的采样。
31.由此,一体式密闭灌肠引流装置100的基底层覆以相适配肛门大小开口的集便袋10,上接储液瓶221下连引流袋30,可反复冲洗与持续引流,避免排泄物反复刺激肛周皮肤,降低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及皮肤损伤程度,操作步骤简单,有效降低护理工作负荷,避免肛管14插入及拔除过程大便易喷溅造成的职业暴露及交叉污染,提高患者舒适度和依从性。
3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肛门接口12与所述储液接口13之间通过肛管14连接。通过肛管14将储液瓶221中的药液摄入到人体肛门内。并且,所述储液连接件21与所述储液接口13通过单向阀40连接。由此防止了大便由储液接口13向外排出,只会留在集便袋10内。避免肛管14插入及拔除过程大便易喷溅造成的职业暴露及交叉污染,提高患者舒适度和依从性。在所述储液连接件21与所述储液接口13的连接处设置有可伸缩囊袋50。可伸缩囊袋50内自带无菌润滑液,可供多次灌肠使用,降低医疗成本。优选的,所述储液瓶221和流量调节器222之间设置有储液囊223。优选的储液连接件21和肛管14可以由一体成型。
33.所述引流袋30设置有负压装置。可以有效的将需要采集的大便样本收集到引流袋30中,该所述引流袋30设置有刻度线,提示已经采用的大便样本。所述引流袋30通过一引流管32与集便袋10连接。所述引流袋30设置于所述一体式密闭灌肠引流装置100的下部。所述集便袋10采用塑料或者橡胶制成。材质柔软便于与人体的肛门对接。
34.参见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肛管14插入肛门,储液瓶221中的灌肠液通过肛管全部进入人体内后,肛管14退出肛门,进入可伸缩囊袋50,同时单向阀40卡住,防止大便溢出。
35.参见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36.报警装置,包括相互通信连接的传感器61和报警器62;优选的为无线通信连接,由此可以适应不同的医院护理环境。所述传感器61设置于所述集便袋10上,检测与所述集便袋10相关的参数,在所述相关的参数达到预设的参数阈值时向所述报警器62发送报警信号;所述报警器62接收所述报警信号发出报警提示。优选的,所述传感器61为重量传感器61;在检测到所述集便袋10达到预设的重量阈值时,则发出报警信号到所述报警器62。而所述报警器62为声音报警器62或者指示灯报警器62;或者所述报警器62为设置于移动终端中的报警模块。由此,可以提示医护工作者相关操作已经完成,便于医护人员精确高效的护理多个病人。
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一体式密闭灌肠引流装置100由储液瓶221、引流管、肛管14、集便袋10、排液管和引流袋30为一体式密闭装置,特别是肛管14和集便袋10之间通过单向阀40门及可伸缩囊袋50进行连接,囊袋内自带无菌润滑液,可供多次灌肠使用。集便袋10的基底层有可裁剪调整肛门处大小的带刻度集便袋10,上接储液瓶221下连引流袋30,可反复冲洗与持续引流。避免排泄物反复刺激肛周皮肤,降低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及皮肤损伤程度,操作步骤简单,有效降低护理工作负荷,避免肛管14插入及拔除过程大便易喷溅造成的职业暴露及交叉污染,提高患者舒适度和依从性。
3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式密闭灌肠引流装置,包括集便袋、储液组件以
及引流袋,集便袋具有第一收集腔,并且其一端设置有肛门接口,另一端设置有储液接口;储液组件包括储液连接件和储液件,所述储液连接件与所述储液接口连接;所述储液件包括储液瓶和设置在所述储液连接件上的流量调节器;引流袋具有第二收集腔,并与所述集便袋连接。由于,该装置上接储液瓶下连引流袋,可反复冲洗与持续引流,避免排泄物反复刺激肛周皮肤,降低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及皮肤损伤程度,操作步骤简单,有效降低护理工作负荷,医疗成本低,避免造成操作者职业暴露及交叉污染。
39.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