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能源插秧机用自动插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20:24: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能源插秧机用自动插植装置。


背景技术:

2.插秧机是将稻苗植入稻田中的一种农业机械,进行种植时,首先以机械爪从苗床中取出数株稻苗植入田中的泥土,动作是靠着旋转式或变形齿轮的行星机构来完成,前进的引擎同时可以带动这些动作机械
3.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201811148332.9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插秧机,现有的插秧机具有质量牢固、插秧速度快、工作成本低、插秧的间距稳定、操作方便等优点,能够满足水稻的快速插秧的使用需求,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一旦种植秧苗的行驶路线发生变化,此时所种植秧苗也会产生种植不均匀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使得种植路线发生变化时,可对种植秧苗的位置进行调整,种植均匀,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插秧机用自动插植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插秧机用自动插植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新能源插秧机用自动插植装置,包括使用时沿种植田表面进行滑动的滑动底座,所述滑动底座与车体连接;所述滑动底座上部安装有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上部安装有用于插栽秧苗的插秧本体,所述插秧本体一端中转动安装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与种植田接触,且位于滑动底座的一侧;所述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插秧本体与滑动底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调整机构包括安装在滑动底座上且呈水平设置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的上端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滑动安装有可相对导向件沿水平面进行滑动的滑动座,所述滑动座固接在插秧本体的底部;所述滑动底座的上部安装有用于驱动滑动座沿导向件延伸方向进行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滑动座沿滑槽滑动时,滑动座至少一个侧壁相对于滑动底座的对应的一个侧壁始终保持平行;所述滑槽的水平截面为椭圆形,其中椭圆的两个焦点的延伸线与滑动底座移动方向的延伸线具有夹角,椭圆的两个焦点的延伸线与垂直于滑动底座移动方向的水平延伸线具有夹角。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插秧机沿种植田进行行走时,此时滑动底座沿种植田的表面进行滑动。当使用者的行驶路线发生改变时,此时可以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滑动座沿导向件进行滑动,从而完成对安装在滑动座上部的插秧本体的移动,最终实现插秧本体上所种植的秧苗相对滑动底座的位置发生改变。而且由于本技术中的滑槽为椭圆形,是为了实现滑动座相对滑槽可进行周向的调整,最大幅度的完成对插秧本体位置的调节,而采用椭圆形的滑槽,则可能会出现滑动座在沿滑槽进行滑动时,出现死点处,所以故而将椭圆的两个焦点的延伸线与垂直于滑动底座移动方向的水平延伸线具有夹角,当滑动座在沿滑槽进行滑动时,滑动座相对滑槽滑动较为顺滑,效果较好。
8.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座包括内嵌入滑槽内的万向球,所述万向球的顶部安装有竖杆,竖杆的顶部安装有受驱动方形板,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受驱动方形板进行移动,所述插秧本体的底部与驱动机构的上表面抵接,且四周均延伸出驱动机构的外侧。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机构带动受驱动方形板进行移动时,此时受驱动方形板相对滑动底座的延伸方向较为稳定,因为在当受驱动方形板进行移动时,此时受驱动方形板底部的万向球可沿滑槽进行转动,最终实现受驱动方形板与插秧本体移动时的稳定性。
1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动底座上的两个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安装在滑动底座上的竖板,所述竖板朝向导向件的侧壁上转动安装有两个带轮,两个所述带轮之间套设有皮带,所述滑动底座上设置有驱动两个皮带转向相反的动力件;两个所述皮带上分别安装有水平延伸的第一杆和第二杆,当所述第一杆移动至上层水平延伸状的皮带时,所述第一杆的侧壁与受驱动方形板抵紧,且将受驱动方形板向第一杆移动方向的一侧推动;当所述第一杆移动至下层水平延伸状的皮带时,所述第一杆位于受驱动方形板的下部,且位于导向件的上部,第一杆相对受驱动方形板和导向件均呈间隔状;所述第一杆与皮带的连接处,高于第二杆与皮带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杆与皮带的连接处与相邻带轮轴线位置等于第二杆与皮带连接处与相邻带轮轴线的位置;两个所述皮带的转向相反,当所述第一杆与受驱动方形板分离后,所述第二杆与所述受驱动方形板的侧壁抵接,所述第二杆带动所述受驱动方形板朝向所述第二杆移动方向的一侧移动。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皮带转动且方向相反,由于第一杆和第二杆相对的位置设定完成,即两者水平高度不同,但处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当水平位置较高的第一杆与受驱动方形板抵接时,第一杆将受驱动方形板向一侧移动,此时皮带带动第二杆移动,当皮带带动第一杆水平位置降低时,另一个皮带则带动第二杆水平位置升高,此时第二杆移动至受驱动方形板的一侧,并将受驱动方形板向另一个推动。
1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包括安装在其中一个竖板外侧的第一齿轮、安装在另一个竖板外侧的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与相邻的带轮同轴配合转动;两个竖板长度方向的一侧依次安装有四个支架,其中两个支架上安装有第一轴,另外两个支架上安装有第二轴,所述第一轴、第二轴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杆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轴上固定连接有与相邻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第二轴上固定连接有与相邻第二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滑动底座上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安装有电机,固定座的另一侧安装有受电机驱动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杆背离第三齿轮的一端安装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杆的一端安装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三锥齿轮。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带动第一锥齿轮运转,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同步运转,由于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运动方向相反,并带动第一轴和第二轴运转,第一轴通过第三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齿轮通过带轮带动皮带转动;第二轴通过第四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第二齿轮通过带轮带动皮带转动,最终实现两个皮带进行相反且稳定的转动。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朝向第二杆一侧的平面与第二杆朝向第一杆一侧的平面呈间隔状。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杆和第二杆呈间隔状,最大程度减小第一杆和第二杆之
间出现干涉的情况,最终实现第一杆和第二杆在移动过程中较为稳定。
16.进一步的,所述调整机构带动插秧本体进行移动时,插秧本体的底面始终与至少一个竖板的上表面抵紧。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插秧本体的底面始终与一个竖板的上表面抵接,可实现插秧本体相对滑动底座移动时的稳定性。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呈长方体,且第一杆的竖直侧壁与受驱动方形板的竖直侧壁相抵。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杆和第二杆采用长方体,可实现第一杆、第二杆相对受驱动方形板之间较为贴合,最终实现受驱动方形板移动较为稳定的效果。
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的自由端处设置l形挡片;所述第二杆的自由端处设置l形挡片。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杆的自由端处设置l形挡片,以实现第一杆对受驱动方形板进行推动时的稳定性,第二杆可仿照第一杆上的l形挡片,在对应位置设置,实现第二杆相对受驱动方形板的稳定性。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有益技术效果:
23.(1)由于本技术中的滑槽为椭圆形,是为了实现滑动座相对滑槽可进行周向的调整,最大幅度的完成对插秧本体位置的调节,而采用椭圆形的滑槽,则可能会出现滑动座在沿滑槽进行滑动时,出现死点处,所以故而将椭圆的两个焦点的延伸线与垂直于滑动底座移动方向的水平延伸线具有夹角,当滑动座在沿滑槽进行滑动时,滑动座相对滑槽滑动较为顺滑,效果较好;
24.(2)两个皮带转动且方向相反,由于第一杆和第二杆相对的位置设定完成,即两者水平高度不同,但处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当水平位置较高的第一杆与受驱动方形板抵接时,第一杆将受驱动方形板向一侧移动,此时皮带带动第二杆移动,当皮带带动第一杆水平位置降低时,另一个皮带则带动第二杆水平位置升高,此时第二杆移动至受驱动方形板的一侧,并将受驱动方形板向另一个推动;
25.(3)将插秧本体的底面始终与一个竖板的上表面抵接,可实现插秧本体相对滑动底座移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6.图1为新能源插秧机用自动插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调整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31.图中标号说明:1、滑动底座;11、把手;2、调整机构;21、导向件;211、滑槽;22、滑动座;221、万向球;222、竖杆;223、受驱动方形板;3、插秧本体;31、行走轮;32、固定板;4、驱动机构;41、驱动件;411、竖板;412、带轮;413、皮带;414、支架;42、动力件;421、第一齿轮;422、第二齿轮;423、第三齿轮;424、第四齿轮;425、第一轴;426、第二轴;43、第一杆;44、第二杆;45、固定座;451、电机;46、第一锥齿轮;47、第二锥齿轮;48、第三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新能源插秧机用自动插植装置,请参阅图1,自下而上依次包括滑动底座1、调整机构2、插秧本体3。滑动底座1呈方形的板状结构,且呈水平设置,滑动底座1在使用时可沿种植田表面进行滑动。滑动底座1朝向移动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1,把手11可与车体进行连接。调整机构2整体安装在滑动底座1的上端面,用于调整插秧本体3与滑动底座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插秧本体3安装在调整机构2的上端面,受到调整机构2的推动,插秧本体3可沿滑动底座1进行移动调节,使得插秧本体3上待种植的秧苗沿调整后的位置进行种植。
37.插秧本体3包括插秧本体3一端中转动安装有行走轮31,行走轮31与种植田接触,且位于滑动底座1的一侧;当车体带动滑动底座1进行移动时,此时滑动底座1带动插秧本体3进行移动,而位于插秧本体3内的行走轮31转动则带动插秧本体3内的驱动结构对放置在插秧本体3内部待种植的秧苗进行种植。
38.参阅图1,滑动底座1上部安装有调整机构2,调整机构2上部安装有用于插栽秧苗的插秧本体3,调整机构2用于调整插秧本体3与滑动底座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9.参阅图1、图2,调整机构2包括安装在滑动底座1上且呈水平设置的导向件21,导向件21呈椭圆形的弧形条状结构,其中导向件21的上端面开设有滑槽211;滑槽211滑动安装有可相对导向件21沿水平面进行滑动的滑动座22,滑动座22固接在插秧本体3的底部。
40.参阅图3、图4,滑动座22包括内嵌入滑槽211内的万向球221,万向球221相对滑槽211可进行滑动且可相对滑槽211进行转动,万向球221的顶部固接有竖杆222,竖杆222的顶部固接有受驱动方形板223。参阅图1、图2,插秧本体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2,固定板32与受驱动方形板223固定连接。
41.参阅图2,固定板32和受驱动方形板223、滑动底座1的四个直角端对应朝向一致,即固定板32和受驱动方形板223、滑动底座1的四个对应侧壁均呈平行状。
42.参阅图5,滑槽211的水平截面为椭圆形,其中椭圆的两个焦点的延伸线与滑动底
座1移动方向的延伸线具有夹角,椭圆的两个焦点的延伸线与垂直于滑动底座1移动方向的水平延伸线具有夹角。
43.参阅图5,也就是说,椭圆两个焦点的延伸线相对滑动底座1滑动方向的角度不为0度和180度,同时不为90度和270度。滑动座22沿滑槽211滑动时,滑动座22至少一个侧壁相对于滑动底座1的对应的一个侧壁始终保持平行。
44.参阅图5,滑动底座1的上部安装有用于驱动滑动座22沿导向件21延伸方向进行滑动的驱动机构4,驱动机构4对受驱动方形板223进行移动,插秧本体3的底部与驱动机构4的上表面抵接,且四周均延伸出驱动机构4的外侧。
45.参阅图3、图5,驱动机构4包括设置在滑动底座1上的两个驱动件41,驱动件41包括安装在滑动底座1上的竖板411,竖板411朝向导向件21的侧壁上转动安装有两个带轮412,两个带轮412之间套设有皮带413,滑动底座1上设置有驱动两个皮带413转向相反的动力件42;两个皮带413上分别安装有水平延伸的第一杆43和第二杆44,当第一杆43移动至上层水平延伸状的皮带413时,第一杆43的侧壁与受驱动方形板223抵紧,且将受驱动方形板223向第一杆43移动方向的一侧推动;当第一杆43移动至下层水平延伸状的皮带413时,第一杆43位于受驱动方形板223的下部,且位于导向件21的上部,第一杆43相对受驱动方形板223和导向件21均呈间隔状。
46.参阅图3,第一杆43与皮带413的连接处,高于第二杆44与皮带413的连接处,第一杆43与皮带413的连接处与相邻带轮412轴线位置等于第二杆44与皮带413连接处与相邻带轮412轴线的位置。
47.参阅图3、图5,两个皮带413的转向相反,当第一杆43与受驱动方形板223分离后,第二杆44与受驱动方形板223的侧壁抵接,第二杆44带动受驱动方形板223朝向第二杆44移动方向的一侧移动。
48.参阅图3、图5,驱动件41包括安装在其中一个竖板411外侧的第一齿轮421、安装在另一个竖板411外侧的第二齿轮422,第一齿轮421和第二齿轮422均与相邻的带轮412同轴配合转动;两个竖板411长度方向的一侧依次安装有四个支架414,其中两个支架414上安装有第一轴425,另外两个支架414上安装有第二轴426,第一轴425、第二轴426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杆43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轴425上固定连接有与相邻第一齿轮421啮合的第三齿轮423,第二轴426上固定连接有与相邻第二齿轮422啮合的第四齿轮424。
49.参阅图1,滑动底座1上安装有固定座45,固定座45的一侧安装有电机451,固定座45的另一侧安装有受电机451驱动的第一锥齿轮46,第一杆43背离第三齿轮423的一端安装有与第一锥齿轮46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7,第二杆44的一端安装有与第一锥齿轮46啮合的第三锥齿轮48。
50.参阅图5,第一杆43朝向第二杆44一侧的平面与第二杆44朝向第一杆43一侧的平面呈间隔状。
51.参阅图5,当第一杆43移动过程中,其的延伸线穿过椭圆中心时,此时第一杆43与椭圆中心呈间隔状。第二杆44移动过程中,其延伸线穿过椭圆中心时,此时第二杆44与椭圆中心呈间隔状。
52.参阅图1、图3,调整机构2带动插秧本体3进行移动时,插秧本体3的底面始终与至少一个竖板411的上表面抵紧。第一杆43和第二杆44呈长方体,且第一杆43的竖直侧壁与受
驱动方形板223的竖直侧壁相抵。
53.为了提高第一杆43相对受驱动方形板223的稳定性,可在第一杆43的自由端处设置l形挡片,以实现第一杆43对受驱动方形板223进行推动时的稳定性,第二杆44可仿照第一杆43上的l形挡片,在对应位置设置,实现第二杆44相对受驱动方形板223的稳定性。
5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新能源插秧机用自动插植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将秧苗放置在插秧本体3内部,插秧机沿种植田进行行走时,此时滑动底座1沿种植田的表面进行滑动。当滑动底座1的路线发生改变时,此时可以通过调整机构2完成对上层插秧本体3位置的调节,具体如下:
55.1.首先开启电机451,电机451带动第一锥齿轮46运转,第一锥齿轮46带动第二锥齿轮47和第三锥齿轮48同步运转,由于第二锥齿轮47和第三锥齿轮48运动方向相反,并带动第一轴425和第二轴426运转,第一轴425通过第三齿轮423带动第一齿轮421进行转动,第一齿轮421通过带轮412带动皮带413转动;第二轴426通过第四齿轮424带动第二齿轮422进行转动,第二齿轮422通过带轮412带动皮带413转动,最终实现两个皮带413转向相反且稳定的转动;
56.2.两个皮带413转动且方向相反,由于第一杆43和第二杆44相对的位置设定完成,即两者水平高度不同,但处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当水平位置较高的第一杆43与受驱动方形板223抵接时,第一杆43将受驱动方形板223向一侧移动,此时皮带413带动第二杆44移动,当皮带413带动第一杆43水平位置降低时,另一个皮带413则带动第二杆44水平位置升高,此时第二杆44移动至受驱动方形板223的一侧,并将受驱动方形板223向另一个方向推动;
57.3.当驱动机构4带动受驱动方形板223进行移动时,此时受驱动方形板223相对滑动底座1的延伸方向较为稳定,因为在当受驱动方形板223进行移动时,此时受驱动方形板223底部的万向球221可沿滑槽211进行转动,最终实现受驱动方形板223与插秧本体3移动时的稳定性。
5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