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河道淤泥清理船用吸泥泵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18:01: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清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淤泥清理船用吸泥泵。


背景技术:

2.河道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河道底面就会出现淤泥堆积,如果长时间不进行清淤,就会造成河道堵塞、河水上涨和水质变差等现象,在影响输水的同时,也加快了水工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污染。而目前在清理河道淤泥时常使用淤泥清理船进行清理,一般的淤泥清理船使用吸泥泵进行清理淤泥,而一般的吸泥泵的清理效果不好,清理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河道淤泥清理船用吸泥泵,清理效果好、增加清理范围。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河道淤泥清理船用吸泥泵,包括固定在船上开口朝前的筒状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螺旋叶片、固定在船上驱动所述螺旋叶片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螺旋叶片同轴连接,所述螺旋叶片的一端贴合壳体的底面设置,所述螺旋叶片的另一端从壳体的开口端延伸出壳体,所述壳体的周侧面上开设有排泥口,所述排泥口靠近壳体的底面设置,所述排泥口上连接有输泥管,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罩在螺旋叶片外的集污板,所述集污板包括上板和位于上板两侧的侧板,所述上板、侧板上均设置有将污泥导向壳体的斜面部,所述集污板的下端设置有清泥铲。
6.进一步地,上板的两侧端均设置有倾斜向下的第一挡板,两个侧板的上端均水平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叶片包括底板、中轴、螺旋部,所述底板和壳体底面贴合,所述中轴的一端固定在底板的中心处,所述中轴和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同轴连接,所述螺旋部设置在所述中轴的周侧面上,所述螺旋部的一端和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螺旋部的另一端从壳体的开口端延伸出壳体。
8.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和螺旋部之间设置有两个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一端和中轴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板的另一端延伸至底板的边缘处,所述弧形板可经过所述排泥口并将污泥排进输泥管内。
9.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同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端部延伸至壳体内,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和转轴配合的定位孔。
10.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延伸至壳体内的一端同轴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贯穿所述螺旋叶片的中轴并和中轴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穿出螺旋叶片的一端连接有抵在螺旋叶片端部的螺母。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旋叶片将淤泥吸入壳体内经过排泥口进入输泥管内,输泥管将淤泥排入暂存淤泥的装置中,实现淤泥的清理,集污板可将螺旋叶片周围的淤泥挡住集中在螺旋叶片处,增加清污范围,通过侧板和上侧板以及清泥铲的导向作用更利于将淤泥输送至螺旋叶片处进行清理,进一步增加清理效果。
13.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淤泥清理效果好、增加淤泥清理范围的优点。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集污板的正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螺旋叶片的立体图。
18.图中,1、电机,2、转轴,3、螺杆,4、底板,5、弧形板,6、螺旋部,7、排泥口,8、输泥管,9、中轴,10、上板,11、清泥铲,12、第一挡板,13、第二挡板,14、侧板,15、螺母,16、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如图1-4所示,一种河道淤泥清理船用吸泥泵,包括固定在船上开口朝前的筒状壳体16、设置在壳体16内部的螺旋叶片、固定在船上驱动所述螺旋叶片转动的电机1,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和所述螺旋叶片同轴连接,所述螺旋叶片的一端贴合壳体16的底面设置,所述螺旋叶片的另一端从壳体16的开口端延伸出壳体16,所述壳体16的周侧面上开设有排泥口7,所述排泥口7靠近壳体16的底面设置,所述排泥口7上连接有输泥管8,所述壳体16上设置有罩在螺旋叶片外的集污板,所述集污板包括上板10和位于上板10两侧的侧板14,所述上板10、侧板14上均设置有将污泥导向壳体16的斜面部,所述集污板的下端设置有清泥铲11;其中,壳体16的底面为和壳体16的开口端的相对面;
21.具体的,电机1为常见的伺服电机即可,电机1驱动螺旋叶片转动,螺旋叶片转动后将淤泥运输至壳体16内,淤泥在壳体16的底面处不能继续沿螺旋叶片轴线方向上输送,淤泥受到螺旋叶片的离心被输送至排泥口7,淤泥经排泥口7进入到输泥管8内,淤泥经过输泥管8运输后被运输至船上暂存淤泥的装置上;其中,排泥口7的开设方向为壳体16的切向,便于受到离心力的淤泥从排泥口7排出。
22.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板10的两侧端均设置有倾斜向下的第一挡板12,两个侧板14的上端均水平设置有第二挡板13,所述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13固定连接;当上板10和侧板14直接连接时,上板10两侧端的淤泥和两侧板14上端的淤泥会相互挤压发生冲抵,不利于此处的淤泥向螺旋叶片处滑动,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13避免了上板10两侧端的淤泥和两侧板14上端的淤泥直接接触,从而避免相互挤压,使淤泥滑动至螺旋叶片处时更为流畅。
23.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螺旋叶片包括底板4、中轴9、螺旋部6,所述底板4和
壳体16底面贴合,所述中轴9的一端固定在底板4的中心处,所述中轴9和所述电机1的输出端同轴连接,所述螺旋部6设置在所述中轴9的周侧面上,所述螺旋部6的一端和底板4固定连接,所述螺旋部6的另一端从壳体16的开口端延伸出壳体16,螺旋部6延伸出壳体16后搅动壳体16开口处的淤泥,将壳体16开口处的淤泥运输至壳体16内。
24.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底板4和螺旋部6之间设置有两个弧形板5,所述弧形板5的一端和中轴9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板5的另一端和底板4延伸至底板4的边缘处,所述弧形板5可经过所述排泥口7并将污泥排进输泥管8内,当淤泥通过螺旋部6输送至弧形板5处时,弧形板5仅对淤泥提供离心力,从而污泥不易继续被沿螺旋叶片的轴线输送,从而更利于淤泥被输送至排泥口7;其中,螺旋叶片中的底板4、中轴9、弧形板5、螺旋部6一体成型。
25.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电机1的输出端同轴连接有转轴2,所述转轴2的端部延伸至壳体16内,所述底板4上开设有和转轴2配合的定位孔,定位孔利于螺旋叶片和转轴2的安装,其中,所述转轴2和壳体16底面之间设置有轴承。
26.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转轴2的延伸至壳体16内的一端同轴连接有螺杆3,所述螺杆3贯穿所述螺旋叶片的中轴9并和中轴9螺纹连接,所述螺杆3穿出螺旋叶片的一端连接有抵在螺旋叶片端部的螺母15,电机1驱动转轴2转动,转轴2带动螺杆3转动,螺杆3带动中轴9转动,从而螺旋叶片转动起到运输淤泥的作用;具体的,底板4上的定位孔为阶梯孔,定位孔的大径和转轴2配合,定位孔的小径和螺杆3配合。
2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淤泥清污船将吸泥泵吊至水下,电机1驱动吸泥泵工作,吸泥泵中的螺旋叶片转动,将淤泥通过螺旋叶片输送至壳体16底面后,将淤泥从排泥口7排至输泥管8中,淤泥经由输泥管8被输送至暂存淤泥的装置中。
28.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