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污染负荷水体的排口处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14:04: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污染负荷水体的排口处置装置。


背景技术:

2.高污染负荷水体中一般含有较高的有机质,这种水一旦排放进外部水体很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造成水体污染。因此在排放时及时降解水中的有机质是十分必要的。虽然目前在废水排放前需要进行严格的净化处理,但是这种处理并不能完全清除水中的有机质,因此在废水排入河流、湖泊时进行再一次的处理是必要,其能够更近一步地降低污染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污染负荷水体的排口处置装置,其安装在排污口,用于分解水中的有机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污染负荷水体的排口处置装置,包括外壳、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安装在第二过滤网内侧,所述第二过滤网安装在外壳内侧;所述第一过滤网内侧形成第一区域,所述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之间构成第二区域,第二过滤网与外壳内侧之间构成第三区域,第一区域与排污口连通,废水从排污口进入第一区域;
5.所述第一区域为预处理区,其内部放置有微生物载体膜,微生物载体膜用于吸附水体中有机质并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载体和营养,构建缺氧环境;第二区域为强化处理区,其内部填充有活性生物滤料;第三区域为深度处理区,通过提高此区域水体溶解氧含量,激活好氧微生物大量繁殖。
6.优选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外壳上设置有数个贯穿的过滤孔。
7.优选地,第一过滤网的过滤精度为40目,第二过滤网、外壳的过滤孔直径为20mm。
8.优选地,第三区域内填充有便于微生物吸附的多孔填料。
9.优选地,外壳与钢管装配固定,钢管打入地底,从而将外壳相对固定。
10.优选地,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与钢管直接或间接装配固定。
11.优选地,还包括止位件,止位件套装固定在钢管上,止位件通过转轴与止位板的一端铰接,止位板与止位件之间安装有扭簧,扭簧用于对止位板施加向钢管转动的扭力,从而使得初始状态时止位板贴紧在钢管的外壁上;所述止位板靠近钢管的端面上安装有止位膨胀块,止位膨胀块采用吸水膨胀橡胶制成。
12.优选地,所述钢管打入地下的一端为尖端,且钢管内部为中空的钢管孔,钢管孔内安装有第一螺杆座、第二螺杆座,所述第一螺杆座、第二螺杆座分别与螺杆可圆周转动且不可轴向移动装配,所述螺杆顶部穿出第二螺杆座后与螺杆头装配固定;
13.所述钢管与止位板对应处设置有贯穿槽,所述止位板上安装有止位驱动块,止位
驱动块一端状图钢管内、止位驱动件的上方,且初始状态时止位膨胀块与贯穿槽一周贴紧以密封贯穿槽;
14.所述止位驱动件套装在螺杆上且与之通过螺纹旋合装配,螺钉穿过阻尼块、弹簧片后与止位驱动件装配固定,所述弹簧片具有弹性,且对阻尼块施加远离止位驱动件的推力。
15.优选地,所述止位驱动件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阻尼块采用吸水膨胀橡胶制成。
16.优选地,还包括延长管,所述延长管内部为中空的延长管孔,且延长管一端装入钢管内且与之固定;所述延长管孔可与导向塞卡合、可轴向滑动装配,导向塞安装在止位动力杆上,止位动力杆一端与螺杆头插接从而与螺杆头不能相对圆周转动、另一端穿出延长管。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直接安装在排污口处,并利用微生物的厌氧特性、好氧特性、活性生物滤料的特性实现对污水的多次处理,最终将水中的有机质大量分解,降低污水对环境的冲击。同时结构也比较简单,微生物自行繁殖,实现循环使用,可以大大降低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19.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图4中f1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实施例一
27.参见图1-图2,一种高污染负荷水体的排口处置装置,包括外壳130、第一过滤网110、第二过滤网120,所述第一过滤网110安装在第二过滤网120内侧,所述第二过滤网120安装在外壳130内侧;所述第一过滤网110内侧形成第一区域1,所述第一过滤网110与第二过滤网120之间构成第二区域2,第二过滤网120与外壳130内侧之间构成第三区域3,第一区域1与排污口4连通,废水从排污口进入第一区域1。
28.第一过滤网110、第二过滤网120、外壳130上设置有数个贯穿的过滤孔,过滤孔一方面用于过滤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另一方面用于连通各个区域,使得水能自由流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网110的过滤精度为40目,而第二过滤网120、外壳130的过滤孔直径为20mm。
29.所述第一区域1为预处理区,其内部放置有微生物载体膜210,微生物载体膜用于吸附水体中有机质并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载体和营养,构建缺氧环境,微生物载体膜上的微
生物(厌氧菌)可初步分解水体中20%有机质;
30.第二区域2为强化处理区,其内部填充有φ30-50mm活性生物滤料220。使用时,通过微电解反应,分解出强氧化性物质,进一步强化分解水体中40%有机质;
31.第三区域3为深度处理区,通过提高此区域水体溶解氧含量(此区域直接与外部接触,因此含氧量高),激活好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利用好氧微生物深度降解剩余40%有机质,同时降低水体中氨氮和总磷含量。为了便于微生物吸附,第三区域3内填充有便于微生物吸附的多孔填料230。
32.优选地,外壳130与钢管310装配固定,钢管310打入河床,从而将外壳相对固定。
33.本实施例中,外壳外形基本尺寸为1*2m,钢管为φ40mm不锈钢管;外壳的内外侧由不锈钢网片包围,网眼φ20mm。
34.在安装时,应进行场地平整,且需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分隔处加装40目第一过滤网110,过滤大颗粒杂质。钢管打入河床深度,根据现场情况确认。整个装置的具体面积根据排口量污染浓度、污染物种类、以及河道湖泊断面大小等环境确定。
35.实施例二
36.参见图3-图5,所述外壳130上设置有固定块140,固定块140与钢管310直接或间接装配固定,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调节外壳130的安装高度,且增加钢管310与地面的紧固程度,故增加了延长管310、止位件410,止位件410套装固定在钢管310上,止位件410通过转轴420与止位板440的一端铰接,止位板440与止位件410之间安装有扭簧430,扭簧430用于对止位板440施加向钢管转动的扭力,从而使得初始状态时止位板贴紧在钢管310的外壁上;
37.所述止位板440靠近钢管310的端面上安装有止位膨胀块450,止位膨胀块450采用吸水膨胀橡胶制成,其吸水后体积膨胀,从而将止位板向远离钢管方向挤出,以此形成膨胀效果,从而大大增加钢管与地面安装的牢固程度。
38.优选地,所述钢管310打入地下的一端为尖端,且钢管310内部为中空的钢管孔311,钢管孔311内安装有第一螺杆座510、第二螺杆座520,所述第一螺杆座510、第二螺杆座520分别与螺杆610可圆周转动且不可轴向移动装配,所述螺杆610顶部穿出第二螺杆座520后与螺杆头530装配固定;
39.所述钢管310与止位板410对应处设置有贯穿槽312,所述止位板440上安装有止位驱动块441,止位驱动块441一端状图钢管310内、止位驱动件710的上方,且初始状态时止位膨胀块450与贯穿槽312一周贴紧以密封贯穿槽312;
40.所述止位驱动件710套装在螺杆610上且与之通过螺纹旋合装配,所述止位驱动件710上设置有贯穿孔711,螺钉740穿过阻尼块720、弹簧片730后与止位驱动件710装配固定,所述阻尼块720采用吸水膨胀橡胶制成,所述弹簧片730具有弹性,且对阻尼块720施加远离止位驱动件710的推力。这种设计使得止位驱动件710装入钢管孔311内时,通过弹簧片730的弹力对阻尼块720施加推力,使得阻尼块压紧在钢管孔的内壁上,此时转动螺杆,由于阻尼块720与钢管孔的内壁之间有摩擦力,因此止位驱动件710可以沿着螺杆轴向移动,而止位驱动件710上移时,可以带动止位驱动块441装入钢管孔311的一端向上转动,从而带动止位板440以转轴为中心向上转动,从而直接膨胀、卡紧在土壤中,完成钢管的紧固。后续的水浸泡阻尼块720、止位膨胀块450,使得水浸泡阻尼块720、止位膨胀块450吸水膨胀,从而使得止位驱动件710与钢管直接压紧固定、进一步增加止位板与土壤之间的紧固力。
41.优选地,所述延长管320内部为中空的延长管孔321,且延长管320一端装入钢管310内且与之固定,延长管320可以多根首尾连接固定,直到达到预设高度,然后将延长管与外壳130固定即可。所述延长管孔321可与导向塞621卡合、可轴向滑动装配,导向塞621安装在止位动力杆620上,止位动力杆620一端与螺杆头530插接从而与螺杆头530不能相对圆周转动、另一端穿出延长管320。使用时,直接转动止位动力杆620即可驱动螺杆610转动,从而实现止位板的张开以实现前期紧固。本实施例的设计主要是采用了膨胀螺栓的原理,因为有时候河床底部的土壤比较松散,此时必须要对钢管进行紧固。而直接在钢管上设置螺纹虽然有一定的紧固作用,但是成本高,而且紧固能力不理想。
42.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43.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