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刺杀训练棍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04:46: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刺杀训练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刺杀训练棍。


背景技术:

2.刺杀训练棍是刺杀训练课程中的一项训练内容,抢、劈、扫是棍术的主要方法,棍术攻击面大,既能打击正面之敌,又能打击身后之敌,又是在四面临敌的情况下,以攻为守的好方法。
3.目前,专利号为cn201920076175.9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耐用的武术训练棍,包括第一棍体、第二棍体、第三棍体和第四棍体,所述第三棍体的一端与第二棍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同时第三棍体的另一端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螺旋齿,所述第四棍体靠近第三棍体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二螺旋齿,同时第四棍体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二棍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旋齿和第二螺旋齿之间螺旋连接,所述第二棍体的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放置腔,所述第一棍体的一端滑动套合在第二棍体的第一放置腔中,所述第二棍体靠近第一棍体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螺旋齿,所述第一棍体上靠近第二棍体一端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底部的第一棍体上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安装腔内部的第一棍体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卡球的底部,所述卡球的下端外表面上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卡合在卡槽中。其采用的是第一棍体和第二棍体为滑动卡合关系,便于将第一棍体收入第二棍体中,便于收纳,但该训练棍不能对整体的长度进行调节,无法适用于对长度有不同需求的人群,通用性差,且训练棍的重量较轻,对力量的训练效果差,并且刺杀训练棍端头部分容易损坏,耐用性差。
4.因此,针对上述刺杀训练棍长度不能调节的问题,亟需得到解决,以改善刺杀训练棍的使用场景。


技术实现要素:

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刺杀训练棍,该训练棍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不能对整体的长度进行调节,无法适用于对长度有不同需求的人群,通用性差,且训练棍的重量较轻,对力量的训练效果差,并且刺杀训练棍端头部分容易损坏,耐用性差的技术问题。
7.(2)技术方案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刺杀训练棍,该训练棍包括柔性击打头和第一训练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训练组件上端用于加长所述刺杀训练棍的第二训练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训练组件上端的第三训练组件;其中,所述柔性击打头下端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下端与所述第三训练组件上端相连,所述柔性击打头外侧包覆有耐磨保护套,所述第一训练组件和第二训练组件上端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训练组件和第三训练组件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的螺纹
柱,所述第一训练组件、第二训练组件和第三训练组件内均设置有配重块,所述第二训练组件外侧设置有便于手部抓握且位置可调的防滑硅胶套。
9.使用本技术方案的训练棍时,根据训练的需要,选择性地往第一训练组件、第二训练组件和第三训练组件内加入配重块,通过螺纹孔和螺纹柱,将多个第二训练组件,连接在第一训练组件和第三训练组件之间,得到完整的刺杀训练棍,然后将耐磨保护套套在柔性击打头外侧,并将耐磨保护套固定,移动防滑硅胶套到合适的位置,手部抓握防滑硅胶套,从而进行刺杀训练,当柔性击打头击打到物体时,通过导向槽内的导向组件,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降低对柔性击打头的冲击力,提高柔性击打头的使用寿命。
10.优选地,所述第一训练组件包括第一训练棍、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训练棍上端的第一内螺纹旋塞、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螺纹旋塞下端用于固定所述配重块的第一弹性元件。通过第一训练棍和第一内螺纹旋塞的配合使用,可以往第一训练组件内加入配重块,从而加强训练难度,同时利用第一弹性元件,避免配重块在第一训练棍内晃动。
11.优选地,所述第二训练组件包括第二训练棍、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训练棍上端的第二内螺纹旋塞、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螺纹旋塞下端的第二弹性元件。通过第二弹性元件的设计,对第二训练棍内的配重块进行固定,提高配重块位置的稳定性。
12.优选地,所述第三训练组件包括第三训练棍、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三训练棍上端的第三内螺纹旋塞、设置于所述第三内螺纹旋塞下端的第三弹性元件。通过第三内螺纹旋塞的设计,便于往第三训练棍内装入配重块,且保证第三训练棍的密封性。
13.优选地,所述第三训练组件在所述第三内螺纹旋塞表面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耐磨保护套的环形槽。通过环形槽的设计,用于放置耐磨保护套外侧的绑带,从而提高绑带位置的稳定。
14.优选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柱、套接在所述导向柱外侧可弹性变形的第四弹性元件。通过导向组件的设计,在柔性击打头受力时,进行导向和缓冲,从而提高柔性击打头的耐用性。
15.优选地,所述第一训练组件下端外侧套接有耐磨套筒,所述耐磨保护套外侧设置有绑带。通过耐磨套筒的使用,降低第一训练组件下端的磨损率,而通过绑带可以将耐磨保护套套在柔性击打头外侧,对柔性击打头进行防护,保证柔性击打头的完整性。
16.(3)有益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训练棍利用多个可拼接第二训练组件的设计,可以对刺杀训练棍的整体长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以适用于对长度有不同需求的人群,通用性更强,通过配重块的设计,可以增加刺杀训练棍的整体重量,加强力量的训练的强度,提高刺杀训练的效果,通过导向组件的设计,在柔性击打头受力时,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降低对柔性击打头的冲击力,提高柔性击打头的使用寿命,并且利用耐磨保护套,对柔性击打头进行包裹,对柔性击打头进行防护,耐用性更高。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
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训练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训练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训练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导向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22.附图中的标记为:1、柔性击打头;2、第一训练组件;21、第一训练棍;22、第一内螺纹旋塞;23、第一弹性元件;3、第二训练组件;31、第二训练棍;32、第二内螺纹旋塞;33、第二弹性元件;4、第三训练组件;41、第三训练棍;42、第三内螺纹旋塞;43、第三弹性元件;44、环形槽;5、导向槽;6、导向组件;61、导向柱;62、第四弹性元件;7、耐磨保护套;8、螺纹孔;9、螺纹柱;10、配重块;11、防滑硅胶套;12、耐磨套筒;13、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显然,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样式。
24.实施例1
25.本具体实施方式是刺杀训练棍,其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正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训练棍包括柔性击打头1和第一训练组件2、设置于第一训练组件2上端用于加长刺杀训练棍的第二训练组件3、安装在第二训练组件3上端的第三训练组件4;柔性击打头1下端开设有导向槽5,导向槽5内设置有导向组件6,导向组件6下端与第三训练组件4上端相连,柔性击打头1外侧包覆有耐磨保护套7,第一训练组件2和第二训练组件3上端均开设有螺纹孔8,第二训练组件3和第三训练组件4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与螺纹孔8相匹配的螺纹柱9,第一训练组件2、第二训练组件3和第三训练组件4内均设置有配重块10,第二训练组件3外侧设置有便于手部抓握且位置可调的防滑硅胶套11。
26.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第二训练组件3的高度和数量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增减,第一训练组件2、第二训练组件3和第三训练组件4的直径相等。
27.其中,第一训练组件2包括第一训练棍21、螺纹连接于第一训练棍21上端的第一内螺纹旋塞22、设置于第一内螺纹旋塞22下端用于固定配重块10的第一弹性元件23,第二训练组件3包括第二训练棍31、螺纹连接于第二训练棍31上端的第二内螺纹旋塞32、设置于第二内螺纹旋塞32下端的第二弹性元件33。
28.同时,第三训练组件4包括第三训练棍41、螺纹连接于第三训练棍41上端的第三内螺纹旋塞42、设置于第三内螺纹旋塞42下端的第三弹性元件43,第三训练组件4在第三内螺纹旋塞42表面开设有用于固定耐磨保护套7的环形槽44。
29.另外,导向组件6包括导向柱61、套接在导向柱61外侧可弹性变形的第四弹性元件62。
30.此外,第一训练组件2下端外侧套接有耐磨套筒12,耐磨保护套7外侧设置有绑带13。
31.该训练棍导向组件6的组装示意图如图3所示。
32.使用本技术方案的训练棍时,根据训练的需要,选择性地往第一训练组件2、第二
训练组件3和第三训练组件4内加入配重块10,通过螺纹孔8和螺纹柱9,将多个第二训练组件3,连接在第一训练组件2和第三训练组件4之间,得到完整的刺杀训练棍,然后将耐磨保护套7套在柔性击打头1外侧,并将耐磨保护套7固定,移动防滑硅胶套11到合适的位置,手部抓握防滑硅胶套11,从而进行刺杀训练,当柔性击打头1击打到物体时,通过导向槽5内的导向组件6,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降低对柔性击打头1的冲击力,提高柔性击打头1的使用寿命。
33.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特征和基本原理及相关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具体实施方式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3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各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