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调节行间距的条播器的制作方法

2022-05-16 20:06: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工具技术领域,涉及条播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调节行间距的条播器。


背景技术:

2.我国种植小麦的历史由来已久,从传统的手工播种到机械播种,发展极为迅速。采用条播器播种方式种植是目前试验田的主要种植方式。现有播种操作是将种子播种到事先开好的垄沟或者穴坑中,然后盖好土壤,科学施肥和浇水。
3.但是现有的播种设备均是对固定行间距的垄沟或穴坑进行播种,不能根据具体情况改变行长,并且如果需要播种的垄沟之间的间距各异,则不能满足播种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调节行间距的条播器,以达到适应不同垄沟间距,提升实用性的目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可调节行间距的条播器,包括主架体、固设于主架体顶端的分料漏斗,固设于主架体底端且通过输料管与分料漏斗相连通、用于调节行间距的调节机构;
7.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水平设置于主支架上的支撑杆、沿支撑杆轴线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播种管,以及固设于支撑杆上用于调节相邻两播种管之间距离的调节组件;所述播种管与输料管相连通,且多个所述播种管中至多一个与支撑杆固定连接,其余播种管均能够沿支撑杆轴线方向滑动。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铰接于相邻两播种管上的两连杆,以及设于相邻两连杆之间的支撑杆上且与相对两连杆的活动端铰接的电推杆;所述电推杆于播种管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电推杆于播种管轴线方向固定,且能够沿支撑杆轴线方向滑动。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限定,所述分料漏斗包括固设于主架体顶端且与输料管相连通的漏斗本体,以及转动连接于漏斗本体内用于搅匀漏斗本体内种子的搅拌件。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搅拌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漏洞本体内的转轴、沿转轴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且沿转轴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的搅拌杆,以及固设于漏斗本体上且与转轴传动连接的电机。
11.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调节机构,能够调节各个播种管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适应不同行间距以及不规则行间距的种子播种垄沟,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同时有效避免了目前遇到不同行间距的垄沟,便需更换条播器的情况,进而能够节省时间,加快播种的工作效率;
13.(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分料漏斗,能够对置于漏斗本体内的种子进行搅拌,保证
堆积与漏斗本体内的种子顶端位于同一平面内,能够保证每垄沟内的种子播种量相同,进而可避免出现漏种、缺苗等情况。
14.本实用新型适合农田、实验田等田间使用,用于播种,主要于播种小麦种子。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
18.图3为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19.图中:1、主架体;2、支撑杆;3、播种管;4、输料管;5、连杆;6、电推杆;7、漏斗本体;8、转轴;9、搅拌杆;1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实施例一种可调节行间距的条播器
22.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主架体1、固设于主架体1顶端的分料漏斗,固设于主架体1底端且通过输料管4与分料漏斗相连通、用于调节行间距的调节机构。其中,主架体1为倒置的u形框架结构。
23.一、分料漏斗
24.如图1、图3所示,分料漏斗固设于主架体1的顶端,分料漏斗包括漏斗本体7,以及转动连接于漏斗本体7内用于搅匀漏斗本体7内种子的搅拌件。其中,漏斗本体7为顶端与外界相连通的中空柱体,且为了避免在搅拌种子时,种子沿漏斗本体7开口掉落至外界,于漏斗本体7的顶端设置有盖板,盖板的直径尺寸与漏斗本体7的直径尺寸相同。
25.如图3所示,搅拌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漏洞本体内的转轴8、沿转轴8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且沿转轴8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的搅拌杆9,以及固设于漏斗本体7上且与转轴8传动连接的电机10。转轴8轴线与漏斗本体7轴线相重合,电机10能够带动转轴8以及搅拌杆9转动,进而能够保持漏斗本体7内各部分的种子保持平齐,进而能够保证种子均分于各个输料管4内。
26.二、调节机构
27.如图1、图3所示,调节机构包括沿左右方向设置于主支架上的支撑杆2、沿支撑杆2轴线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播种管3,以及固设于支撑杆2上用于调节相邻两播种管3之间距离的调节组件。其中,支撑杆2固设于主架体1左右两竖杆之间,支撑杆2顶端开设有贯穿左右两侧表面的凹槽,凹槽的底端开设有宽度尺寸小于凹槽宽度尺寸的通孔;播种管3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长方体,且播种管3上开设有贯穿上下两端面的贯穿孔,播种管3的宽度尺寸与通孔的宽度尺寸相匹配,播种管3顶端穿过通孔置于支撑杆2的凹槽内,且播种管3能够通过设置于播种管3侧壁上的上下两卡置板,分别卡置于通孔的上下两侧表面上,进而能够实现播种管3竖直方向上的固定,同时能够保证播种管3于左右方向上的滑动。
28.如图3所示,调节组件包括铰接于相邻两播种管3上的两连杆5,以及设于相邻两连
杆5之间的支撑杆2上且与相对两连杆5的活动端铰接的电推杆6。电推杆6的直径尺寸大于通孔的宽度尺寸,且电推杆6活塞杆的直径尺寸不大于通孔的宽度尺寸,凹槽的相对两内壁上分别设置有朝支撑杆2两端延伸至支撑杆2左右两侧表面处的一组第一限位块,电推杆6的侧壁上固设有与第一限位块抵接、且位于第一限位块下方的两第二限位块,进而能够对电推杆6的竖直方向进行固定,同时能够保证电推杆6左右方向上的滑动。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最左侧播种管3固定连接于支撑杆2上,即最左侧播种管3为其余播种管3移动的基础。
29.三、工作过程
30.使用本实施例前,首先测量需要播种的各垄沟之间的间距,并通过电推杆6的伸缩,控制两连杆5之间的开合,进而实现对相邻两播种管3之间距离的调节;调节至各播种管3与垄沟的位置相对应时,于分料漏洞内放入需要播种的种子;然后,通过人工带动本或装配于车辆载具上,带动本实施例沿垄沟的长度方向移动。
31.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节行间距的条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体、固设于主架体顶端的分料漏斗,固设于主架体底端且通过输料管与分料漏斗相连通、用于调节行间距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水平设置于主支架上的支撑杆、沿支撑杆轴线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播种管,以及固设于支撑杆上用于调节相邻两播种管之间距离的调节组件;所述播种管与输料管相连通,且多个所述播种管中至多一个与支撑杆固定连接,其余播种管均能够沿支撑杆轴线方向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行间距的条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铰接于相邻两播种管上的两连杆,以及设于相邻两连杆之间的支撑杆上且与相对两连杆的活动端铰接的电推杆;所述电推杆于播种管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电推杆于播种管轴线方向固定,且能够沿支撑杆轴线方向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行间距的条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漏斗包括固设于主架体顶端且与输料管相连通的漏斗本体,以及转动连接于漏斗本体内用于搅匀漏斗本体内种子的搅拌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行间距的条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漏洞本体内的转轴、沿转轴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且沿转轴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的搅拌杆,以及固设于漏斗本体上且与转轴传动连接的电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行间距的条播器,包括主架体、固设于主架体顶端的分料漏斗,固设于主架体底端且通过输料管与分料漏斗相连通、用于调节行间距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水平设置于主支架上的支撑杆、沿支撑杆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播种管,以及固设于支撑杆上用于调节相邻两播种管之间距离的调节组件;所述播种管与输料管相连通,且多个所述播种管中至多一个与支撑杆固定连接,其余播种管均能够沿支撑杆轴线方向滑动。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调节组件,调节各播种管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用间距的垄沟或者穴坑,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适合农田、实验田等田间使用,用于播种。用于播种。用于播种。


技术研发人员:曹巧 高振贤 单子龙 高新梅 何明琦 傅晓艺 史占良 韩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5/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