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覆晶薄膜、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与流程

2022-05-11 16:36: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覆晶薄膜、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2.fic(full in cell,全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为了实现良好的触控效果,通常以帧内触控检测(lhb,long horizontal blank)方式进行触控检测,也就是说,将一帧画面分为至少两个部分,并在各部分之间插入触控检测时间,以实现触控检测。由于在触控检测过程中,显示画面扫描是静止的,所以可能对画面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覆晶薄膜、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以解决现有触控检测过程可能对显示效果造成影响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覆晶薄膜,包括多个级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用于与显示基板的扫描线相连,所述覆晶薄膜还包括为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提供使能信号的输出控制信号线,级联且相邻的两个移位寄存器单元分别与不同的所述输出控制信号线相连。
5.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对应的控制电路包括电平转换单元、门电路和升压模块,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和所述输出控制信号线均与所述门电路的控制端相连,所述升压模块设置于所述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平转换单元设置于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和所述门电路的控制端之间,或者所述电平转换单元设置于所述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升压模块之间。
6.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所述输出控制信号线包括两个输出接线端子,所述两个输出接线端子相并联。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不同的所述输出控制信号线分别与不同的信号控制端电连接,且至少在部分时刻,所述不同的所述输出控制信号线提供的使能信号均为高电平。
8.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多条扫描线和与所述扫描线相连的多个移位寄存器单元,所述多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级联设置,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输出控制信号线,所述输出控制信号线与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连接,并为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提供使能信号,所述输出控制信号线包括至少两根提供不同使能信号的输出控制信号线,级联且相邻的两个移位寄存器单元分别与不同的所述输出控制信号线相连。
9.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根所述输出控制信号线分别与不同的信号控制端电连接,且至少在部分时刻,所述至少两根所述输出控制信号线提供的使能信号均为高电平。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控制信号线包括第一输出控制信号线和第二输出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一输出控制信号线与奇数序号扫描线对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相连,所述第二输出控制信号线与偶数序号扫描线对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相连。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控制信号线的数量为至少两组,每一组所述输出控制信号线包括至少一根第一输出控制信号线和至少一根第二输出控制信号线,沿所述扫描线延伸方向在所述显示基板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扫描线对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均连接有至少一组所述输出控制信号线。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控制信号线的数量为至少两组,每一组所述输出控制信号线包括至少一根第一输出控制信号线和至少一根第二输出控制信号线,沿所述扫描线延伸方向在所述显示基板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扫描线对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两组所述输出控制信号线分别由沿所述扫描线排布方向的两端与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相连。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还包括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电路板和栅极连接驱动走线,沿由所述电路板到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的方向,所述输出控制信号线依次经过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栅极连接驱动走线对应的区域。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还包括衬底基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条数据信号线;所述多条数据信号条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多条扫描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相交;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且彼此间隔开的多个触控感测块,其中,每个触控感测块包括彼此电连接且彼此间隔开的多个触控电极;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条触控信号线,其中,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中的至少部分分别电连接所述多个触控感测块。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触控信号线沿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被划分为多个触控信号线组,每个触控信号线组包括相邻的触控信号线,同一触控信号线组包括的所述相邻的触控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分别位于同一个数据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两侧,所述相邻的触控信号线的正投影以及所述同一个数据信号线的正投影都包括位于相邻的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的部分,并且所述相邻的触控信号线所在的层不同于所述同一个数据信号线所在的层。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触控信号线包括多个主体部和多个弯曲部,所述多个主体部与所述多个弯曲部交替设置;每个主体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相邻的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的区域中;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开关元件,其中,每个开关元件位于一个弯曲部与所述同一个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区域中。
17.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18.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逻辑板,所述输出控制信号线与所述逻辑板上的信号控制端电连接以获取所述使能信号。
19.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方法,应用于第三方面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20.在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显示阶段的情况下,第一使能信号和第二使能信号至少一项为低电平;
21.在所述显示装置处于触控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和所述第二使能信号均固定于高电平。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装置处于触控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和
所述第二使能信号均固定于高电平,包括:
23.当第n条扫描线对应的栅极开启信号固定于高电平的情况下,
24.在第一使能信号的下一上升沿使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固定于高电平,以控制第n条扫描线的输出通道处于低电平状态;
25.在第二使能信号的下一上升沿使所述第二使能信号固定于高电平,以控制第n-1条扫描线的输出通道处于低电平状态;
26.其中,当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和所述第二使能信号均固定于高电平的情况下,所述显示装置进入触控阶段,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和所述第二使能信号为不同的输出控制信号线提供的使能信号,所述第n条扫描线和所述第n-1条扫描线对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为级联的多个移位寄存器单元中,相邻的两个移位寄存器单元。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n条扫描线对应的栅极开启信号固定于高电平的上升沿对应所述第一使能信号的前一高电平,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固定于高电平的下降沿对应第n 2条扫描线的栅极开启信号的高电平,所述第二使能信号固定于高电平的下降沿对应第n 1条扫描线的栅极开启信号的高电平。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和所述第二使能信号固定于高电平的持续时间与所述栅极开启信号固定于高电平的持续时间的时间长度相同。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n条扫描线对应的栅极开启信号固定于高电平的上升沿对应所述第一使能信号的前一下降沿,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固定于高电平的下降沿对应第n 2条扫描线的栅极开启信号的上升沿,所述第二使能信号固定于高电平的下降沿对应第n 1条扫描线的栅极开启信号的上升沿。
30.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设置多根输出控制信号线以提供不同使能信号的,在进行触控识别时,能够分别用不同的使能信号控制扫描线的输出通道,以确保扫描线输出波形的准确程度,同时,不会对显示扫描过程造成影响,有助于提高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32.图1a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电路图;
33.图1b是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电路图;
34.图2a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覆晶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b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覆晶薄膜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36.图3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37.图4是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38.图5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驱动方法的信号时序图;
39.图6是本公开又一实施例中驱动方法的信号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41.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
42.如图1a和图1b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基板包括多条扫描线和与扫描线相连的多个移位寄存器单元,多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级联设置,显示基板还包括输出控制信号线,输出控制信号线与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连接,并为移位寄存器单元提供使能信号,输出控制信号线包括至少两根提供不同使能信号的输出控制信号线,级联的多个移位寄存器单元中,相邻的两个移位寄存器单元分别通过与不同的输出控制信号线连接,以为级联且相邻的移位寄存器单元两个提供不同的输出控制信号。
43.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实施例中,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移位寄存器单元,在工作过程中,移位寄存器单元通过栅极开启信号cpv(或称前端时钟信号)和起始信号stv的控制下产生控制信号,所产生的控制信号在使能信号和内部移位数据信号shx《n》的组成的与门电路的控制下通过各通道输出,并进一步通过电平转换单元的电平转换,以及升压模块的放大之后形成所需的通道信号《x n》。
44.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中,电平转换模块可以设置于移位寄存器单元和与门电路之间,如图1b所示,电平转换模块也可以设置于与门电路和升压模块之间,此处不做进一步限定。
45.本实施例中的触控模组为内嵌式(in cell)触控模组,其中,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模组的触控电极,以节约触控模组占用的空间,有助于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
46.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根输出控制信号线,以为级联且相邻的两个移位寄存器单元提供不同的使能信号,从而可以单独控制各行的控制电压的输出,在进行触控识别时,能够分别用不同的使能信号控制扫描线的输出通道,以确保扫描线输出波形的准确程度,同时,不会对显示扫描过程造成影响,有助于提高显示质量。
47.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覆晶薄膜(chip on flex或chip on film,缩写为cof)。
48.本实施例中的cof包括多个级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移位寄存器单元用于与显示基板的扫描线相连,cof还包括为移位寄存器单元提供使能信号的输出控制信号线,级联且相邻的两个移位寄存器单元分别与不同的输出控制信号线相连。
49.应当理解的是,对于尺寸相对较大的显示装置,移位寄存器单元实际上设置于cof的芯片中,而对于尺寸相对较小的显示装置,移位寄存器单元直接设置于显示基板上,一般来说,具体设置于显示基板上,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基板可以包括cof,也可以不包括cof。
50.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扫描线对应两个移位寄存器单元,每一扫描线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移位寄存器单元连接,这样的设计可以实现栅线更好的充电效果,解决栅线过长出现rc delay的情况,例如对于大尺寸的产品。
51.如图2a和图2b所示,图2a中的poe1和poe1’分别代表一个cof中第一输出控制信号线oe1对应的两端,poe2和poe2’分别代表一个cof中第二输出控制信号线oe2对应的两端,
每一输出控制信号线包括两个输出接线端子,且两个输出接线端子相并联,以获取相同的输出控制信号,例如第一输出控制信号线oe1包括两个输出接线端子poe1’,且两个输出接线端子poe1’相并联,第二输出控制信号线oe2包括两个输出接线端子poe2’,且两个输出接线端子poe2’相并联,此设计可以提高电流传输能力,也可以应对绑定pin工艺的宽度要求,也有利于acf胶绑定的稳定性。
52.在一个cof中,两个并联的输出接线端子poe1’与该cof相邻一侧的cof相连接,两个并联的输出接线端子poe2’与该cof相邻另一侧的cof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栅极连接驱动走线plg连接相邻cof的两个输出接线端子poe1’和两个输出接线端子poe2’。
53.如图2b所示,cof上还可以设置多个测试图形201以及虚设电极图形(dummy)202,其中测试图形201可以用于对不同的信号进行测试,而虚设电极图形202主要与用于满足制作过程中的工艺需求,保证cof厚度的均一性。
54.每一第一输出控制信号线oe1在由输入接线端子poe1引出后,连接至两个相并联的输出接线端子poe1’。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接线端子poe1指的是与控制芯片(例如设置于cof的芯片)相绑定的接线端子,而输出接线端子poe1’指的是与显示面板相绑定的接线端子。
55.每一第二输出控制信号线oe2在由输入接线端子poe2引出后,连接至两个相并联的输出接线端子poe2’。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接线端子poe2指的是与控制芯片(例如设置于cof的芯片)相绑定的接线端子,而输出接线端子poe2’指的是与显示面板相绑定的接线端子。
56.在一些实施例中,cof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在压头的压合下绑定至显示面板的扇出区(fan out),应当理解的是,接线端子的数量及宽度需要满足电流的传输需求以及绑定过程中的工艺需求,因此,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针对每一第一输出控制信号线oe1设置了两个相并联的输出接线端子,以提高导电效果,有助于提高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57.如图1a和图1b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输出控制信号线包括第一输出控制信号线oe1和第二输出控制信号线oe2,第一输出控制信号线oe1与奇数序号扫描线对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相连,第二输出控制信号线oe2与偶数序号扫描线对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相连。
58.本实施例中以包括输出控制信号线包括第一输出控制信号线oe1和第二输出控制信号线oe2为例说明,由于相邻两根扫描线对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与提供不同使能信号的输出控制信号线相连,也就是说,与同一输出控制信号线相连的移位寄存器单元是间隔设置的。将扫描线沿其排布方向由一端到另一端顺序编号,则第一输出控制信号线与奇数序号扫描线对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相连,第二输出控制信号线与偶数序号扫描线对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相连,从而能够实现为相邻的两根扫描线对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提供不同的使能信号。
59.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包括衬底基板bs以及位于衬底基板bs上的多个扫描线21和多个数据信号线41。该多个扫描线21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依次排列;该多个数据信号线41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数据信号线41在衬底基板bs上的正投影与扫描线21在衬底基板bs上的正投影相交。例如,扫描
线21在与数据信号线41交叠的位置处具有第一宽度,并且扫描线21在相邻的数据信号线41之间的位置处具有第二宽度,第一宽度和第二宽度都为扫描线21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并且第一宽度小于第二宽度。通过使扫描线21在与数据信号线41交叠的位置处具有较小的宽度,有利于减小扫描线21与数据信号线41的交叠面积,以减小显示基板的负载。
60.相邻的扫描线21和相邻的数据信号线41相互交叉限定的区域为子像素区域,子像素区域包括开口区和围绕开口区的非开口区,在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装置中,非开口区为被黑矩阵遮挡的区域,开口区为未被黑矩阵遮挡的区域;该相邻的扫描线21和该相邻的数据信号线41都位于非开口区中。例如,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为用于实现显示功能的显示基板,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子像素区域包括显示区(开口区为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非开口区为非显示区),该相邻的扫描线21和该相邻的数据信号线41都位于该子像素区域的非显示区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也可以为用于实现其他功能的显示基板,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以下实施例以显示基板用于实现显示功能为例进行说明。
61.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还包括多个触控信号线tx,该多个触控信号线tx沿数据信号线41的延伸方向(即第二方向)延伸并且沿扫描线21的延伸方向(即第一方向)依次排列。该多个触控信号线tx被划分为多个触控信号线组txg,每个触控信号线组txg包括相邻的两个触控信号线tx(即,该相邻的两个触控信号线tx之间无其他触控信号线tx)。如图3所示,该相邻的两个触控信号线tx在衬底基板bs上的正投影分别位于同一个数据信号线41在衬底基板bs上的正投影的两侧(即,该数据信号线41的正投影位于该相邻的两个触控信号线tx的正投影之间)。触控信号线tx与扫描线21和数据信号线41均不同层。图3所示实施例仅示出了2个触控信号线组txg以及对应的两个数据信号线41进行举例说明。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显示基板中的多个数据信号线41两侧电场的一致性,例如,每个数据信号线41的正投影都位于同一触控信号线组txg包括的相邻两个触控信号线tx的正投影之间。
62.一方面,由于该数据信号线41的正投影位于与该数据信号线41相邻的两个触控信号线tx的正投影之间,这样可以减小数据信号线41两侧的电场之间的差异,从而有利于避免触控信号线tx影响采用该显示基板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另一方面,当该数据信号线41与该相邻的两个触控信号线tx这三个信号线中的某个信号线发生故障而需要进行修复时,与将该数据信号线41和该相邻的两个触控信号线tx同层设置的方式相比,通过采用使该相邻的两个触控信号线tx与数据信号线41不同层设置的方式,可以避免出现信号线短路,并且可以避免三个同层且平行的信号线这一设计导致的不利于维修。再一方面,由于该相邻的两个触控信号线tx不同于数据信号线41所在层,因此该相邻的两个触控信号线tx的正投影与该数据信号线41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的较小;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将该相邻的两个触控信号线tx以及该同一数据信号线41设置于子像素区域的非开口区中,可以提高显示基板的开口率。
63.如图4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输出控制信号线的数量为至少两组,每一组输出控制信号线包括至少一根第一输出控制信号线oe1和至少一根第二输出控制信号线oe2。
64.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扫描线延伸方向在显示基板两侧均设置有与扫描线对应的移
位寄存器单元,移位寄存器单元均连接有至少一组输出控制信号线。
65.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可以理解为,同时设置多个覆晶薄膜y1至y8和y1’至y8’,位于显示基板的每一侧的移位寄存器单元仅与一组输出控制信号线。也就是说,对于多个覆晶薄膜y1至y8,仅设置图4中示出的连接至左侧的两组输出控制信号线中的一组。
66.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沿扫描线延伸方向在显示基板一侧设置有与扫描线对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两组输出控制信号线分别由沿扫描线排布方向的两端与移位寄存器单元相连。
67.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理解为仅设置多个覆晶薄膜y1至y8,而不设置多个覆晶薄膜y1’至y8’,多个覆晶薄膜y1至y8同时与位于图4所示的上方和下方的两组输出控制信号线相连。
68.请继续参阅图4,图4中y1至y8分别为与各扫描线相连的多个覆晶薄膜,y1’至y8’则为分别与y1至y8对应的扫描线的另一端相连的多个覆晶薄膜。
69.在该实施例中,将上述方案相结合,即设置多组控制信号线,由控制器,例如可以为逻辑板(timing controller,缩写为tcon),引出的每一组输出控制信号线各包括一根第一输出控制信号线oe1和一根第二输出控制信号线oe2,且分别由扫描线排布方向的两端以及扫描线延伸方向的两端与移位寄存器单元相连,以提供使能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tcon具有一个给第一输出控制信号线oe1提供信号的第一信号控制端和一个给第二输出控制信号线oe2提供信号的第二信号控制端,该第一信号控制端和第二信号控制端分别连接至多组控制信号线中的第一输出控制信号线oe1和第二输出控制信号线oe2。
70.在本实施例中,扫描线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移位寄存器单元,如图4所示,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多个覆晶薄膜y1至y8和y1’至y8’,多个覆晶薄膜y1至y8与图4中示出的上下两组输出控制信号线相连,多个覆晶薄膜y1’至y8’也同时与上下两组输出控制信号线相连。
71.这样,通过设置多组输出控制信号线,且由不同的位置与移位寄存器单元相连,能够降低由于长距离传输而导致所提供的使能信号衰减的可能性,有助于提高控制效果。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电路板pcb和栅极连接驱动走线plg(periphery line glass),沿由电路板到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的方向,所述输出控制信号线依次经过电路板和所述栅极连接驱动走线plg对应的区域。
73.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控制信号线与plg走线并列设置,且沿着plg走线的方向延伸,实现各覆晶薄膜之间的连接。本实施例中,在图4中以粗线条示例性的表示了多个覆晶薄膜之间栅极连接驱动走线plg的示意图。
74.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包括印制电路板(xpcb),但不仅限于此。
75.电路板可以为单块的电路板,当受到制作工艺的限制,该电路板的尺寸无法满足大尺寸显示基板的需求时,也可设置多块拼接的子电路板形成该传输数据信号的电路板。
76.示例性的,多块子电路板可以沿着特定的方向依次排布,例如,沿着显示面板的长度方向,多块子电路板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依次连接。
7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逻辑板(tcon),所述输出控制信号线与tcon上的信号控制端电连接以获取所述使能信号。
78.应当理解的是,控制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tcon,实际上位于显示面板的背侧,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理解,示例性的将控制器展示在显示面板的正面,并不代表其实际位置。
79.由于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了上述显示基板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能实现上述全部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8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显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81.在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显示阶段的情况下,当栅极开启信号固定于高电平时,第一使能信号和第二使能信号至少一项为低电平,当栅极开启信号位于低电平时,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和所述第二使能信号中的一项位于高电平,另一项位于低电平;
82.在所述显示装置处于触控阶段t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和所述第二使能信号均固定于高电平。
83.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中,采用帧内触控检测(lhb,long horizontal blank)方式进行触控检测,也就是说,一帧画面可能被分为多个显示部分,且在相邻两个显示部分之间进行触控检测。
84.本实施例中,当栅极开启信号固定于高电平的情况下,第一使能信号和第二使能信号中的均切换至高电平且固定于高电平,显示面板的工作模式由显示模式切换至触控模式。
8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装置处于触控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和所述第二使能信号均固定于高电平,包括:
86.当第n条扫描线对应的栅极开启信号固定于高电平的情况下,
87.在第一使能信号的下一上升沿使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固定于高电平,以控制第n条扫描线的输出通道处于低电平状态;
88.在第二使能信号的下一上升沿使所述第二使能信号固定于高电平,以控制第n-1条扫描线的输出通道处于低电平状态。
89.本实施例中,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和所述第二使能信号为不同的输出控制信号线提供的使能信号,所述第n条扫描线和所述第n-1条扫描线对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为级联的多个移位寄存器单元中,相邻的两个移位寄存器单元。
90.当第n条扫描线对应的栅极开启信号固定于高电平时,第n条扫描线开始输出通道信号xn,通道信号xn的下降沿对应第一使能信号的上升沿,当第n-1条扫描线对应的栅极开启信号固定于高电平时,第n-1条扫描线开始输出通道信号xn-1,通道信号xn-1的下降沿对应第二使能信号的上升沿,自通道信号xn的下降沿开始,栅极开启信号、第一使能信号和第二使能信号同时为高电平,之后栅极开启信号比第二使能信号提前一个脉冲宽度出现下降沿,栅极开启信号比第一使能信号提前三个脉冲宽度出现下降沿,触觉阶段位于第一使能信号上升沿至第二使能信号下降沿之间。
91.本实施例中,第一使能信号指的是与第n条扫描线相对应的输出控制信号线提供的使能信号,由于第n-1以及第n 1条扫描线与该第n条扫描线对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级联且相邻,所以第n-1以及第n 1条扫描线通过不同的输出控制信号线提供与第一使能信号不同的使能信号,本实施例中记作第二使能信号。
92.如图5所示,在一般显示状态时,栅极开启信号(cpv)为控制每一移位寄存器单元开启的脉冲信号,在需要进行触控识别时,使第n条扫描线对应的栅极开启信号固定于高电
平,接下来,当第一使能信号和第二使能信号均固定于高电平的情况下,显示装置进入触控阶段t。。
93.如图5所示,其中,cpv信号上方的数字代表该cpv脉冲对应的通道,stv1代表起始信号,在起始状态时,具有一高电平信号,在后续过程中保持低电平。oe1和oe2分别为不同的使能信号,xn代表第n通道输出的通道信号,shx n代表第n通道的内部移位数据信号。
94.例如,第一通道对应的使能信号为oe1,在第一通道对应的cpv信号的上升沿,且对应oe1的下降沿,此时,第一通道开始通道信号x1的输出,在oe1信号的下一上升沿,第一通道停通道信号x1的输出;第二通道对应的使能信号为oe2,在第二通道对应的cpv信号的上升沿,对应oe2的下降沿,此时,第二通道开始通道信号x2的输出,在oe2信号的下一上升沿,第二通道停止通道信号x2的输出;依此类推。
95.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使能信号控制第n条扫描线的输出通道处于低电平状态,通过第二使能信号控制第n-1条扫描线的输出通道处于低电平状态。
96.应当理解的是,各扫描线的使能信号按照顺序依次触发,因此,第n-1条扫描线对应的第二使能信号在控制第n条扫描线的第一使能信号之前触发,也就是说,从时间顺序上来说,首先通过第二使能信号控制第n-1条扫描线的输出通道处于低电平状态,然后通过第一使能信号控制第n条扫描线的输出通道处于低电平状态。
97.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也就是说,控制第n根扫描线对应的cpv信号固定于高电平。该第n通道对应的使能信号为oe1,第n-1通道对应的使能信号为oe2,在第n根扫描线对应的cpv信号固定于高电平这一过程中,通过oe2信号控制shx n-1处于高电平状态。
98.这样,通过控制第n-1和第n条扫描线输出通道处于低电平状态,能够确保显示扫描能够正常进行。
99.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使能信号的下一上升沿使第二使能信号固定于高电平。这样,在栅极开启信号持续固定于高电平这一时间段内,第一使能信号和第二使能信号切换为高电平后,保持固定于高电平,从而使显示面板进入触控模式,当第一使能信号和第二使能信号中的一项切换为低电平后,显示面板恢复显示模式。
10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使能信号固定于高电平的持续时间与栅极开启信号固定于高电平的持续时间的时间长度相同,第二使能信号固定于高电平的持续时间与栅极开启信号固定于高电平的持续时间的时间长度相同,该持续时间大于三个脉冲宽度。
101.可以理解为,在栅极开启信号固定于高电平的持续时间内,当第一使能信号和第二使能信号切换为高电平后,能够保持持续固定于高电平,换句话说,在第一使能信号切换为高电平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具体为持续至第二使能信号切换为低电平之前,第一使能信号和第二使能信号同时保持高电平,这样,第一使能信号和第二使能信号的电平不会发生切换,不会使相应的第n-1条和第n条扫描线对应的输出通道信号发生改变,从而保证输出信号的准确程度。
102.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n条扫描线对应的栅极开启信号固定于高电平的上升沿对应第一使能信号的前一下降沿,第一使能信号固定于高电平的下降沿对应第n 2条扫描线的栅极开启信号的上升沿。
103.本一些实施例中,定义一个脉冲宽度d为一个栅极开启信号的下降沿到下一脉冲
信号的上升沿。
104.如图5所示,在包括第一使能信号oe1和第二使能信号oe2共计两个使能信号的情况下,第一使能信号oe1和第二使能信号oe2中的两个脉冲信号之间的宽度均为三倍脉冲宽度。
105.这样,第n条扫描线对应的栅极开启信号固定于高电平的上升沿,实际上为第n-2条扫描线对应的第一使能信号的下降沿,在第n条扫描线对应的栅极开启信号的上升沿之后的三个脉冲宽度,对应第n条扫描线的对应的第一使能信号的上升沿,该第一使能信号将固定于高电平,且持续时间与第n条扫描线对应的栅极开启信号固定于高电平的时间长度相同。这样的话,该第n条扫描线的对应的第一使能信号的下降沿对应第n 2条扫描线的对应的栅极开启信号的上升沿。
106.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使能信号固定于高电平的下降沿对应第n 1条扫描线的栅极开启信号的上升沿。
107.如图5所示,第n扫描线对应的栅极开启信号的上升沿之后的一个脉冲宽度,对应第n-1条扫描线对应的第二使能信号的上升沿,该第n-1条扫描线对应的第二使能信号的下降沿,对应第n 1条扫描线对应的栅极开启信号的上升沿。
108.如图6所示,另一种驱动方法的信号时序图,所述第n条扫描线对应的栅极开启信号固定于高电平的上升沿对应所述第一使能信号的前一高电平,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固定于高电平的下降沿对应第n 2条扫描线的栅极开启信号的高电平,所述第二使能信号固定于高电平的下降沿对应第n 1条扫描线的栅极开启信号的高电平,相比图5所示的驱动方法,追踪栅极开启信号的高电平比追踪上升沿或者下降沿更不容易出错,因为上升沿或者下降沿所占用的时间长度比较短容易遗漏。
109.相关技术中,级联且相邻的各移位寄存器单元通过同一使能信号分解的两个子信号控制,这样,这两个子信号无法同时保持高电平状态。
110.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一使能信号和第二使能信号为不同的控制输出信号线提供的不同的使能信号,因此,在某一重合的时间段内,第一使能信号和第二使能信号均能够保持高电平。从而准确的控制输出通道的输出信号,能够保证各输出通道输出的信号的准确程度的,同时,各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移位数据不会发生变化,当从触控模式切换回显示模式时,数据能够被正常保持,以继续完成显示扫描,有助于提高显示效果,降低显示模式和触控模式切换过程中由于控制不准确导致的亮线等显示不良。
111.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