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重建高寒沼泽湿地的土壤剖面结构

2022-05-11 16:23: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寒退化湿地恢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建高寒沼泽湿地的土壤剖面结构。


背景技术:

2.湿地是水域和陆地系统交互接壤地带中天然或人工形成的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泥炭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高寒沼泽湿地是一种极具特色的重要湿地生态系统,然而,其地处内陆腹地,远离海洋且受高山阻隔,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周围被干旱荒漠、半荒漠、沙漠、盐碱荒地等包围,自然干扰强烈,是一个基础相当脆弱的生态环境。加之近年人类对湿地资源的破坏性攫取,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沼泽及沼泽化草甸的面积逐年减少,其减少率为13.86%,自上世纪的1983年至2007年的24年间正以每年0.63%的速率萎缩,平均每年减少0.41
×
104hm2。水量减少,原有的沼泽化草甸上小土丘凸起、干裂、泥炭外露、湿生植物逐渐被中生植物所替代或者荒漠化,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生态平衡等重要功能下降。
3.从健康的高寒湿地退化为“黑土滩”过程,分为高寒湿地—草甸化湿地—高寒草甸—秃斑化草甸—秃斑化“黑土滩”。相应的退化阶段分为高寒湿地—旱化草甸—退化草甸—“黑土滩”四个退化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地形、水文、植物群落、土壤结构和肥力特点。在一般情况下,随着退化进行,地表水和土壤水分都会减少,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和牲畜喜食牧草的比例都有显着的下降。而高寒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冻土层下降或者消失后土壤蓄积水分的能力下降,造成土壤水分含量下降,进而导致植物结构发生变化。
4.高寒沼泽湿地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支持着下游各省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关于退化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长江、黄河三角洲湿地、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海岸带红树林湿地等,对退化高寒沼泽湿地修复的研究较少,尚未形成有效的修复退化高寒湿地的技术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建高寒沼泽湿地的土壤剖面结构。
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施的:
7.本实用新型的重建高寒沼泽湿地的土壤剖面结构,其由下往上依次层叠有可降解的防水层、砂砾层、土壤层和草皮层。砂砾层可以增加水分涵养。砂砾缝隙中可以存放水,石砾高度高了,容纳水分的体积就大。
8.所述的可降解的防水层可以采用可降解防水复合材料制作,该可降解防水复合材料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如5-8年后降解即可。如商品化销售的可降解塑料,如pla,phas,pba,pbs等高分子材料,或者可降解的纤维素类材料,如植物纤维制成的植物纤维层或者可降解的薄膜材料等。
9.本实用新型的恢复构造能够截留雨水,减少水土流失,提高高寒退化湿地的水分涵养能力,增加地表水与地下潜水,恢复高寒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重建高寒沼泽湿地的土壤剖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1.其中1、可降解的防水层;2、砂砾层;3、土壤层;4、草皮层。
具体实施方式:
12.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3.实施例1:
1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重建高寒沼泽湿地的土壤剖面结构,其由下往上依次层叠的是可降解的防水层1、砂砾层2、土壤层3和草皮层4。由于高原湿地退化的原因主要是表层土壤下面的冻土层下降或者消失后土壤蓄积水分的能力下降,造成土壤水分含量下降,进而导致植物结构发生变化。由于高原湿地区域降水还是比较丰富,只是冻土层下降或者消失,丧失了土壤蓄积水分能力。本实用新型采用可降解的防水层替代冻土层,截留雨水,减少水土流失,提高高寒退化湿地的水分涵养能力,增加地表水与地下潜水,使得草皮能够生长,恢复高寒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一般该可降解的防水层只需维持5-8年不降解,5-8年退化的高寒湿地就可以恢复植被,恢复退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重建高寒沼泽湿地的土壤剖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下往上依次层叠有可降解的防水层、砂砾层、土壤层和草皮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建高寒沼泽湿地的土壤剖面结构。由下往上依次层叠有可降解的防水层、土壤层和草皮层。本实用新型的恢复构造能够截留雨水,减少水土流失,提高高寒退化湿地的水分涵养能力,增加地表水与地下潜水,恢复高寒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恢复高寒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恢复高寒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罗巧玉 谢惠春 马永贵 陈志 常斐斐 杨昊虹 周连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海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8.04
技术公布日:2022/5/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