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板端凹凸型且不出筋的叠合板底板及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15:24: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业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板端凹凸型且不出筋的叠合板底板及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最重要的形式,它具有施工速度快、工程建设周期短、提高质量、节约能源、减少消耗、清洁生产等优点。随着国家不断出台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装配式建筑在工程中的占比越来越多。
3.叠合板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的重要部品构件,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被大量使用。
4.目前的工程中应用较多的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底板多为四面出筋(出筋即为叠合板底板端部伸出的钢筋,也称胡子筋,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称之为锚固钢筋),按照现行规范和标准,底板出筋应锚入梁内不小于5d(d为锚固钢筋直径)且过支座(梁或者剪力墙)中心线。
5.然而,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特别是高烈度区,一般框架梁宽度较宽,由此导致叠合板底板端部的出筋伸出长度也较长,因底板出筋与梁纵筋、箍筋碰撞导致叠合板底板吊装非常困难,当叠合板与纵横两个方向的框架梁均相邻时这种矛盾尤为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板端凹凸型且不出筋的叠合板底板及安装结构。
7.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8.一种板端凹凸型且不出筋的叠合板底板,包括叠合板底板本体,所述叠合板底板本体内部设有多个间隔平行设置的桁架筋;所述叠合板底板本体内部还设有由多个第一底筋和多个第二底筋连接而成的板底受力钢筋网片,所述第一底筋的长度轴线与桁架筋的桁架筋底筋的长度轴线平行;所述叠合板底板本体的板端设有多个凸起和多个凹槽,所述凸起和凹槽间隔交替设置,所述凹槽自叠合板底板本体端部的两侧边起设;所述第一底筋包括凹槽底筋和凸起底筋,所述凹槽底筋的端部外露于凹槽中,所述凸起底筋埋设于凸起内部。
9.优选的,所述桁架筋至少设有三道。
10.优选的,所述凹槽底筋的端部设有第一斜钩。
11.优选的,所述凹槽三个边线均外倾。
12.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相邻两个桁架筋中线之间的间距;所有凹槽的宽度之和大于叠合板底板本体宽度的一半。
13.优选的,位于凹槽处所有桁架筋底筋的横截面积大于或者等于相邻凸起处所有凸起底筋的横截面积之和的一半。
14.一种板端凹凸型且不出筋的叠合板底板安装结构,包括叠合板支座、板底附加筋、直螺纹套筒和叠合板底板,所述板底附加筋的一端伸入叠合板支座,另一端与叠合板底板本体上的凹槽底筋连接;所述直螺纹套筒位于凹槽处,所述叠合板支座内的桁架连接钢筋与桁架筋底筋之间通过直螺纹套筒等强连接。
15.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板底附加筋伸入叠合板底板本体的长度;所述板底附加筋的强度大于或者等于叠合板底板本体的第一底筋的强度。
16.优选的,所述板底附加筋靠近叠合板底板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钩。
17.优选的,所述板底附加筋靠近凹槽的端部还设有构造短筋,所述构造短筋与板底附加筋垂直。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发明的一种板端凹凸型且不出筋的叠合板底板受力性能可靠、构造简单,解决了预制叠合板两端出筋与现浇梁的主受力钢筋及箍筋安装时互相碰撞无法安装的技术问题,简化了施工步骤,方便叠合板底板在现场快速与支座连接,可明显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
20.叠合板底板本体的端部不出筋,方便叠合板底板的运输和吊装。板端的凹凸状设置有助于提高楼盖与主体结构之间的平面内传递水平力的可靠性。
21.板端凹槽的边线外倾设置,使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呈内倾,从构造上提高楼板竖向荷载作用下连接处的抗剪承载力。
22.本发明一种板端凹凸型且不出筋的叠合板底板安装结构伸入支座内的附加筋的强度与板内钢筋相同,面积不小于按目前的工程做法预制的叠合板底板受力钢筋,保障了叠合板的受力性能的可靠性。
23.板底附加筋与叠合板底板受力钢筋直接搭接,端部做成斜钩并在垂直方向加设构造小短筋,桁架连接筋与叠合板底板的桁架底筋采用直螺纹套筒等强机械连接,从构造上保障了楼盖与主体结构之间连接的整体性。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一种板端凹凸型且不出筋的叠合板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一种板端凹凸型且不出筋的叠合板底板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7.图4为图3中b-b剖视图;
28.图5为本发明一种板端凹凸型且不出筋的叠合板底板吊装准备示意图;
29.图6为本发明一种板端凹凸型且不出筋的叠合板底板安装连接示意图;
30.图7为图6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31.图8为图7中的d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32.图9为凹槽安装连接示意图。
33.图中,1、叠合板底板本体;2、桁架筋;211、桁架筋底筋;3、板底钢筋;31、第一底筋;311、凹槽底筋;312、凸起底筋;32、第二底筋;4、凹槽;411、边线;5、凸起;6、直螺纹套筒;7、板底附加筋;8、叠合板支座;9、构造短筋;10、模板;11、桁架连接钢筋;12、第一斜钩;13、第二斜钩。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3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端凹凸型且不出筋的叠合板底板,参照图1、2,包括叠合板底板本体1,本实施例中叠合板底板本体1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60mm,叠合板底板本体1内部设有至少三道间隔平行设置的桁架筋2。
36.叠合板底板本体1内部还设有由多个第一底筋31和多个第二底筋32连接而成的板底受力筋钢筋网片,参照图2、3,第一底筋31的长度轴线与桁架筋2的桁架筋底筋211的长度轴线平行。
37.叠合板底板本体1的板端设有多个凸起5和多个凹槽4,凸起5和凹槽4交替间隔设置,凹槽4自叠合板底板本体1端部的两侧边起设。
38.第一底筋31包括凹槽底筋311和凸起底筋312,凹槽底筋311的端部位于凹槽4中,凸起底筋312埋设于凸起5内部。
39.参照图3,凹槽4三个边线均外倾,本实施例中外倾角度为45
°
,凹槽4的平面深度投影尺寸为max(300mm,0.75b),其中b为叠合板支座8或剪力墙或梁的宽度;凹槽4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相邻两个桁架筋2的间距;所有凹槽4的宽度大于叠合板底板本体1宽度的一半,即边线411需过相邻桁架筋之间的中线。
40.位于凹槽4处所有桁架筋底筋211的横截面积大于或者等于相邻凸起5处所有凸起底筋312的横截面积之和的一半。
41.参照图4,凹槽底筋311的端部设有第一斜钩12,第一斜钩12与凹槽底筋311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135
°
,避免了叠合板底板本体1与现浇梁连接过程中出现的碰撞的问题,优化了施工方法。
42.一种板端凹凸型且不出筋的叠合板底板安装结构,参照图5、6,包括叠合板支座8、板底附加筋7、直螺纹套筒6和叠合板底板,板底附加筋7的强度大于或者等于叠合板底板本体1的第一底筋31的强度。
43.参照图7,板底附加筋7的一端伸入叠合板支座8,另一端伸入叠合板底板本体1内与凹槽底筋311搭接,搭接长度大于或者等于max(250,18d,0.6b),其中d为板底附加筋7的直径;板底附加筋7伸入叠合板支座8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5d,且过叠合板支座8的中线。
44.参照图8,板底附加筋7靠近叠合板底板本体1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钩13,第二斜钩13与板底附加筋7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呈135
°

45.板底附加筋7靠近凹槽4的端部还设有构造短筋9,构造短筋9与板底附加筋7垂直。
46.桁架筋底筋211上设有螺纹连接的直螺纹套筒6,直螺纹套筒6位于凹槽4处,叠合板支座8内的桁架连接钢筋11与桁架筋底筋211之间通过直螺纹套筒6等强连接。
47.叠合板吊装之前,板底附加筋7在模板10上方根据凹槽底筋311的间距进行摆放,为了提高板底附加筋7的传力效果,靠近叠合板底板本体1一端的端头做成135
°
的第二斜钩13。为了避免斜钩影响叠合板底板本体1的吊装,吊装前,板底附加筋7靠近叠合板底板本体1一端的端头可以先呈90
°
直钩,待叠合板底板吊装完成后,再用扳筋器将直钩扳至135
°

48.叠合板底板吊装完成后,位于凹槽4处的桁架筋底筋211与同规格的桁架连接钢筋11通过直螺纹套筒6等强机械连接,桁架连接钢筋11另一端伸入叠合板支座8内大于或者等
于5d,并且过叠合板支座8的中线。
49.参照图9,本发明一种板端凹凸型且不出筋的叠合板底板安装结构的工作过程如下:
50.步骤1:在现场先支好梁、板的脚手架以及梁、叠合板底板凹槽4处的模板10,完成叠合板支座8的模板10及钢筋的绑扎。
51.步骤2:根据叠合板底板本体1上凹槽4处凹槽底筋311的间距与位置,摆放好板底附加筋7,一端伸入叠合板支座8,一端放置在模板10上方。
52.步骤3:将叠合板底板吊装至设计要求的位置,对板底附加筋7位置进行调整,之后使用扳筋器将板底附加筋7端部直钩扳至135
°
,将板底附加筋7与凹槽底筋311进行绑扎,并布置构造短筋9。
53.步骤4:将桁架筋底筋211与同规格的桁架连接钢筋11通过直螺纹套筒6等强机械连接,桁架连接钢筋11另一端伸入叠合板支座8。
54.步骤5:铺设叠合板内的预埋设备管线和上部钢筋,浇捣现浇筑混凝土。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