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商圈饱和度确定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2022-05-11 10:47: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城市规划及计算机技术的交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商圈饱和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对一个地区进行市场拓展时,常常需要先分析该地区具体的商业情况,划分出该地区中商业化程度较高、人气较旺的商圈区域,确定该地区的商圈饱和度,以便作为商业扩展的依据。
3.因此,如何确定一个地区的商圈饱和度,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商圈饱和度确定方法及装置,用以确定设定区域的商圈饱和度。
5.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商圈饱和度确定方法,包括:
6.获取设定区域内的商圈集合以及客群网格集合,所述商圈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商圈,所述客群网格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客群网格;
7.根据各客群网格对应的消费能力指数以及人口数量,确定各客群网格对应的消费规模指数;
8.根据各商圈与各客群之间的相关性特征,确定各商圈与各客群网格之间的供需关系指数;
9.根据各商圈与各客群网格之间的供需关系指数以及各客群网格对应的消费规模指数,确定各商圈对应的客群规模满足度指数;
10.根据各商圈与各客群网格之间的供需关系指数以及各商圈的核心商业主体的总面积,确定各客群对应的商圈需求满足度指数;
11.根据所述设定区域内各商圈对应的客群规模满足度指数以及各客群对应的商圈需求满足度指数,确定所述设定区域的商圈饱和度。
12.可选的,所述客群规模满足度指数满足以下公式:
[0013][0014]
其中,表示第n个商圈cn对应的客群规模满足度指数,表示商圈cn与第k个客群网格ak之间的供需关系指数,表示所述客群网格ak对应的消费规模指数,v0为标准值。
[0015]
可选的,所述商圈需求满足度指数满足以下公式:
[0016]
[0017]
其中,表示第k个客群网格ak对应的商圈需求满足度指示,表示第n个商圈cn与所述客群网格ak之间的供需关系指数,表示所述商圈cn内核心商业主体的总面积,μ0为标准值。
[0018]
可选的,根据所述设定区域内各商圈对应的客群规模满足度指数以及各客群对应的商圈需求满足度指数,确定所述设定区域的商圈饱和度,包括:
[0019]
对各商圈对应的客群规模满足度指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整体规模满足度指数;
[0020]
对各客群对应的商圈需求满足度指数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商圈空间合理性指数;
[0021]
根据所述整体规模满足度指数和所述商圈空间合理性指数,确定所述设定区域的商圈饱和度。
[0022]
可选的,所述消费规模指数满足以下公式:
[0023][0024]
其中,表示客群网格ak对应的消费规模指数,表示所述客群网格ak的消费能力指数,表示所述客群网格ak的人口数量。
[0025]
可选的,所述客群网格ak的人口数量满足以下公式:
[0026][0027]
其中,p
0i
表示所述客群网格ak内的第i个建筑设施的商业建筑人口容纳额,αi表示所述第i个建筑设施的土地性质对应的人口系数,m为所述客群网格ak内的建筑设施的总数量。
[0028]
可选的,所述客群网格ak的消费能力指数满足以下公式:
[0029][0030]
其中,p
0i
表示所述客群网格ak内的第i个建筑设施的商业建筑人口容纳额,αi表示所述第i个建筑设施的土地性质对应的人口系数,m为所述客群网格ak内的建筑设施的总数量,f(phi,poi)表示第i个建筑设施的房产平均价格phi与物价水平poi的线性相关函数。
[0031]
可选的,所述相关性特征,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0032]
商圈与客群网格之间的距离;
[0033]
商圈与客群网格之间的交通便利性指数;
[0034]
商圈与客群网格之间的设施条件完备性指数;
[0035]
商圈与客群网格之间的个人消费特征指数。
[0036]
可选的,获取设定区域内的商圈集合,包括:
[0037]
获取所述设定区域内的商业主体的数据,所述商业主体的数据包括商业主体的经纬度和面积;
[0038]
根据所述商业主体的数据划分商圈,其中,任意一个商圈内包括至少一个商业主体,任意一个商圈内的商业主体满足以下要求:
[0039]
对于商圈内的任意一个第一商业主体,存在相邻的第二商业主体,且所述第一商业主体和所述第二商业主体之间的欧氏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阈值;
[0040]
商圈内的所有商业主体的总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阈值;
[0041]
任意一个商业主体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三设定阈值。
[0042]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商圈饱和度确定装置,包括:
[0043]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设定区域内的商圈集合以及客群网格集合,所述商圈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商圈,所述客群网格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客群网格;
[0044]
消费规模指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客群网格对应的消费能力指数以及人口数量,确定各客群网格对应的消费规模指数;
[0045]
供需关系指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商圈与各客群之间的相关性特征,确定各商圈与各客群网格之间的供需关系指数;
[0046]
客群规模满足度指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商圈与各客群网格之间的供需关系指数以及各客群网格对应的消费规模指数,确定各商圈对应的客群规模满足度指数;
[0047]
商圈需求满足度指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商圈与各客群网格之间的供需关系指数以及各商圈的核心商业主体的总面积,确定各客群对应的商圈需求满足度指数;
[0048]
商圈饱和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定区域内各商圈对应的客群规模满足度指数以及各客群对应的商圈需求满足度指数,确定所述设定区域的商圈饱和度。
[0049]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计算机指令,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0050]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0051]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被计算机调用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0052]
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根据各商圈与各客群网格之间的供需关系指数以及各客群网格对应的消费规模指数,确定各商圈对应的客群规模满足度指数,根据各商圈与各客群网格之间的供需关系指数以及各商圈的核心商业主体的总面积,确定各客群对应的商圈需求满足度指数;从而可以根据所述设定区域内各商圈对应的客群规模满足度指数以及各客群对应的商圈需求满足度指数,确定所述设定区域的商圈饱和度。
[0053]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5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55]
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商圈饱和度确定方法的框图;
[0056]
图2示例性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商圈饱和度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57]
图3示例性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商圈饱和度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8]
图4示例性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尽地描述。其中,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0060]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合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合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61]
学术意义上商圈的定义是:一个或者一类零售企业商业活动所涉及的区域范围。然而在生活中,人们所认知的商圈大多指多个邻近商业主体的集合。商业主体包括商业体、零售企业等,多个商业主体空间距离近,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加多样化或者多元的服务,因而对于居民有更强的吸引力。这个由地理空间凝聚的多个市场主体共同经营的行为达到了商业联盟的效果。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商圈特指此类商业主体的聚合。本技术实施例中所称商圈可理解为是指为居民提供购物、餐饮、娱乐服务等生活服务的商业集合。
[0062]
考虑到实际生活中商业主体的服务范围和目标客群存在区别,为了更加真实的反映商业体对客群的服务能力,将商业体分为高端商业、中端商业、超市三类。高端商业是指定位高端奢侈品集群、较大比例为奢侈品店铺的商业主体。中端商业是指定位中端品牌、提供娱乐餐饮购物等服务的商业主体。超市特指有一定规模和客群基础的超级市场,以经营生鲜食品水果、日杂用品为主。
[0063]
根据以上对商圈的定义,商圈可包括以下属性:
[0064]
(1)多个商业主体的集合,能够为居民提供包括购物、餐饮、娱乐在内的多样化服务;
[0065]
(2)规模较大,服务于较大体量的居民;
[0066]
(3)商业主体之间空间距离较近;
[0067]
(4)商业主体达到联盟的效果,能够实现更强的客群吸引力。
[0068]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商圈饱和度确定方法的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商圈饱和度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69]
参见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商圈饱和度确定方法的流程,该流程可由商圈饱和度确定装置实现。该装置可由软件实现,或者由硬件实现,或者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如图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0070]
s201:获取设定区域内的商圈集合以及客群网格集合,所述商圈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商圈,所述客群网格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客群网格。
[0071]
设定区域内的商圈集合可表示为φ={c1,c2,c3......cn},其中cn表示第n个(1≤n≤n)商圈。商圈cn包含m个商业主体,即商圈cn可表示为该m个商业主体的集合:cn={x1,x2......xm}。
[0072]
对于商圈cn中的任意一个商业主体xm(1≤m≤m),商业主体xm具有经纬度、面积属
性。其中,商业主体xm的经纬度可表示为商业主体xm的面积可表示为
[0073]
商圈cn具备总商业面积、商业中心位置两个属性。商圈cn的总商业面积可表示为:
[0074][0075]
商圈cn的商业中心位置可使用经纬度坐标表示。可选的,商圈cn的商业中心位置的计算方法类似于求平面质心的方法,可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0076][0077][0078]
根据上文对商圈的定义,商圈的划分满足以下条件:
[0079]
(1)任何一个商圈都不能为空,即任何一个商圈中都至少包括一个商业主体。以商圈cn为例,cn≠φ。
[0080]
(2)对于商圈内的任意一个商业主体(比如第一商业主体),存在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商业主体(比如第二商业主体),该第一商业主体和该第二商业主体之间的欧氏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阈值。
[0081]
例如,对于任意一个商业主体xa∈cn,存在商业主体xb∈cn,使得:
[0082][0083]
其中,l0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代表商圈内相邻商业主体的最大距离。
[0084]
可选的,客群网格中心位置的算法类似于求平面质心的方法,客群网格中心位置的经纬度坐标分别为:
[0085][0086][0087]
(3)商圈内的所有商业主体的总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阈值。比如该条件可表示为:
[0088][0089]
其中,s0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代表商圈的最小总商业面积。
[0090]
(4)任意一个商业主体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三设定阈值。
[0091]
例如,对于任意商业主体xa∈cn,存在商业主体xa的面积其中,s
lim
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代表商圈内单个商业主体的最小面积。
[0092]
s201中可通过以下方法获取设定区域内的商圈集合:首先,获取设定区域内的商业主体的数据,比如,通过互联网数据获取城市的商业主体数据,包括商业主体经纬度、面积;然后,根据商业主体的数据划分商圈,其中,任意一个商圈内的商业主体满足上述条件。
可采用遍历的方法来获取商圈集合,比如,可将城市的商业主体按照商业经营面积排序,选定某一商业主体作为商圈核心,逐个筛选属于可纳入同一商圈的其他商业主体;逐一将商业主体作为商业核心,直到将所有商业主体归入各个商圈中。
[0093]
对于商圈来讲,对不同区域的居民服务能力和吸引力不同,因此需将城市居民划分为不同的客群网格。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选择使用地理空间划分网格或者使用客群特性划分网格两种形式。地理空间划分网格便于操作,且在模型中很好的体现出商圈与客群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客群特性指的是按照小区、居民楼、办公楼等属性划分客群网格,该方法可以体现不同客群的消费特性。
[0094]
可选的,基于地理空间划分客群网格的方法包括:获取设定区域(比如城市)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数据,根据该区域的gis数据对该区域进行客群网格划分。例如,对于城市来讲,经度、维度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e
max
、e
min
、n
max
、n
min
,设定网格的大小为w*h,根据该方法可以将城市划分为个网格。其中,round表示四舍五入取值运算。按照地理空间位置,对形成客群网格集合п,根据以上定义可知客群网格集合空间位置,对形成客群网格集合п,根据以上定义可知客群网格集合
[0095]
可选的,基于客群特性划分客群网格的方法包括:获取设定区域的人口特性数据,根据该区域的人口特征数据对该区域进行客群网格划分。例如,使用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数据,将城市按照既定的网格划分方法进行网格化。对网格进行唯一编号分别为0,1,2......k,客群网格集合可表示为п={a1,a2,a3......ak}。其中,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0096]
对于划分好的每个客群网格,具备人口数量、消费能力两个属性。
[0097]
本技术实施例中,客群网格ak(1≤k≤k)的人口数量可使用该网格内所有人群总数量表示,包括居住人口、办公人口、旅游人口等,可根据土地利用性质分别计算。一个客群网格ak包括x个建筑设施(比如包括小区、办公楼、旅游景区等),则该客群网格可表示为ak={y1,y2,y3......y
x
},其中y
x
表示第x(1≤x≤x)个建筑设施。
[0098]
可选的,客群网格ak的人口数量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0099][0100]
其中,p
0i
表示客群网格ak内的第i个建筑设施yi的商业建筑人口容纳额,αi表示第i个建筑设施的土地性质对应的人口系数,m为客群网格ak内的建筑设施的总数量。对于建筑设施y
x
,居住人口、办公人口可按照商业建筑人口容纳额p
0x
乘以该土地性质的人口系数α
x
来计算;旅游景区的人口可按照日游客数量p
0x
乘以该土地性质的人口系数α
x
来计算。土地性质的人口系数可预先设置。
[0101]
本技术实施例中,客群网格ak(1≤k≤k)的消费能力以消费能力指数(也称消费能力修正系数)来表示。个体的消费能力指数与客群收入能力、年均支出、消费习惯相关。其中,住宅、办公人口的消费能力指数以该处房产平均价格ph
x
的线性相关函数f(ph
x
)衡量;旅游人口的消费能力系数以城市整体物价水平po
x
的线性相关函数衡量。
[0102]
可选的,客群网格ak的消费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0103][0104]
其中,p
0i
表示客群网格ak内的第i个建筑设施yi的商业建筑人口容纳额,αi表示第i个建筑设施yi的土地性质对应的人口系数,x为客群网格ak内的建筑设施的总数量,f(phi,poi)表示第i个建筑设施yi的房产平均价格phi与物价水平poi的线性相关函数。
[0105]
s202:根据各客群网格对应的消费能力指数以及人口数量,确定各客群网格对应的消费规模指数。
[0106]
可选的,客群网格ak的消费规模指数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0107][0108]
其中,表示客群网格ak对应的消费规模指数,表示客群网格ak的消费能力指数,表示客群网格ak的人口数量。
[0109]
s203:根据各商圈与各客群之间的相关性特征,确定各商圈与各客群网格之间的供需关系指数。
[0110]
当前社会市内交通发达,商圈与客群之间是多对多的供需关系。为了便于研究,需要先确定单一商圈与单一客群网格的关联关系,本技术实施例使用来表示客群网格ak与商圈cn之间的供需关系指数(也称关联系数)。供需关系指数与商圈cn与客群网格ak的相关性特征等属性相关,举例来说,供需关系指数与商圈cn与客群网格ak的距离交通便利性设施条件完备性和个人消费特征等属性中的至少一项相关。其中,交通便利性包括公共交通便利性、私家车便利性,设施条件完备性包括公共设施数量、公共设施投入等,个人消费特性主要是考虑商圈定位与客群消费能力的匹配性。
[0111]
可选的,商圈cn与客群网格ak之间的供需关系指数可表示为:可表示为:
[0112]
根据商圈与客群网格之间的供需关系指数,进行加总,可以评价城市内多个商圈与多个客群间的供需关系。
[0113]
s204:根据各商圈与各客群网格之间的供需关系指数以及各客群网格对应的消费规模指数,确定各商圈对应的客群规模满足度指数。
[0114]
本技术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商圈,可根据该商圈与各客群网格之间的供需关系指数以及各客群网格对应的消费规模指数,确定该商圈对应的客群规模满足度指数。
[0115]
可选的,商圈cn对应的客群规模满足度指数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0116][0117]
其中,表示第n个商圈cn对应的客群规模满足度指数,表示商圈cn与第k个客群网格ak之间的供需关系指数,表示客群网格ak对应的消费规模指数,v0为标准值。v0的取值与各个城市发展水平、城市特性相关。
[0118]
对于商圈cn来讲,根据商圈cn对应的客群规模满足度指数可以将商圈分为

客群旺盛的商圈、一般发展商圈、客群不足的商圈

三类。
[0119]
s205:根据各商圈与各客群网格之间的供需关系指数以及各商圈的核心商业主体的总面积,确定各客群对应的商圈需求满足度指数。
[0120]
本技术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客群网格,可根据该客群网格与各商圈之间的供需关系指数以及各商圈的核心商业主体的总面积,确定该客群网格对应的商圈需求满足度指数。
[0121]
可选的,客群网格ak的商圈需求满足度指数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0122][0123]
其中,表示第k个客群网格ak对应的商圈需求满足度指示,表示第n个商圈cn与客群网格ak之间的供需关系指数,表示商圈cn内核心商业主体的总面积,μ0为标准值。μ0的取值与各个城市发展水平、城市特性相关。
[0124]
影响城市商圈供给的因素包括在营商业面积、在营商户数量、品类多样性等。从数据可得性上考虑,本技术实施例使用商圈核心商业主体的总商业面积作为商圈供给的测度标准。可选的,商圈cn的核心商业主体的总商业面积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0125][0126]
其中,表示商业主体xj的面积,商业主体xj的面积大于设定阈值;m为商圈cn中面积大于设定阈值的商业主体的数量。
[0127]
当然,公式(10)中的也可由商圈cn的总商业面积代替。
[0128]
对于客群来讲,根据客群网格ak对应的商圈需求满足度指数可以将客群分为

商圈供应不足的网格、一般网格、商圈供应过剩的网格

三类。
[0129]
s206:根据该设定区域内各商圈对应的客群规模满足度指数以及各客群对应的商圈需求满足度指数,确定该设定区域的商圈饱和度。
[0130]
对于设定区域来讲,比如城市,商圈饱和度需要考虑商圈整体规模满足度、商圈空间合理性两个维度。整体规模满足度采用商圈需求满足度的加权平均计算,可以将城市定义为

商圈过剩、商圈适量、商圈不足

三类。商圈空间合理性采用客群规模满足度的加权平均计算来衡量,可以将城市定义为

空间结构不合理、空间结构合理

两类。
[0131]
可选的,该步骤中,可对各商圈对应的客群规模满足度指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整体规模满足度指数;对各客群对应的商圈需求满足度指数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商圈空间合理性指数;再根据整体规模满足度指数和商圈空间合理性指数,确定设定区域的商圈饱和度。
[0132]
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在综合商圈划分、商圈供给、商圈需求等多种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商圈饱和度评价方法。目前商圈评价仅关注特定商圈和特定的消费群体之间的单一关联关系,而忽略了商圈与客群之间的多对多关联关系。本技术实施例中计算商圈对整个城市的客群网格的供给,进而对各个客群网格的商圈供给进行加总,获取单个客群网格的总商圈供给。该方法更加贴合实际生活,对商圈规划的指导意义更强。
[0133]
另一方面,目前商圈饱和度评价仅限于单个或者多个商圈的评价,而没有关注到
整个城市的商圈饱和度评价。本技术实施例依据各个城市的商圈供给和需求情况,提出了一种针对城市商圈饱和度的评价方法,对于指导城市的商圈发展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0134]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商圈饱和度确定装置。该装置可实现前述实施例提供的商圈饱和度确定方法。
[0135]
参见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商圈饱和度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装置可包括:获取模块301、消费规模指数确定模块302、供需关系指数确定模块303、客群规模满足度指数确定模块304、商圈需求满足度指数确定模块305、商圈饱和度确定模块306。
[0136]
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设定区域内的商圈集合以及客群网格集合,所述商圈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商圈,所述客群网格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客群网格;
[0137]
消费规模指数确定模块302,用于根据各客群网格对应的消费能力指数以及人口数量,确定各客群网格对应的消费规模指数;
[0138]
供需关系指数确定模块303,用于根据各商圈与各客群之间的相关性特征,确定各商圈与各客群网格之间的供需关系指数;
[0139]
客群规模满足度指数确定模块304,用于根据各商圈与各客群网格之间的供需关系指数以及各客群网格对应的消费规模指数,确定各商圈对应的客群规模满足度指数;
[0140]
商圈需求满足度指数确定模块305,用于根据各商圈与各客群网格之间的供需关系指数以及各商圈的核心商业主体的总面积,确定各客群对应的商圈需求满足度指数;
[0141]
商圈饱和度确定模块306,用于根据所述设定区域内各商圈对应的客群规模满足度指数以及各客群对应的商圈需求满足度指数,确定所述设定区域的商圈饱和度。
[0142]
可选的,所述客群规模满足度指数满足上述公式(9)。
[0143]
可选的,所述商圈需求满足度指数满足上述公式(10)。
[0144]
可选的,商圈饱和度确定模块306具体用于,对各商圈对应的客群规模满足度指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整体规模满足度指数;对各客群对应的商圈需求满足度指数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商圈空间合理性指数;根据所述整体规模满足度指数和所述商圈空间合理性指数,确定所述设定区域的商圈饱和度。
[0145]
可选的,消费规模指数满足上述公式(8)。可选的,客群网格ak的人口数量满足上述公式(6)。可选的,客群网格ak的消费能力指数满足上述公式(7)。
[0146]
可选的,获取设定区域内的商圈集合,包括:获取所述设定区域内的商业主体的数据,所述商业主体的数据包括商业主体的经纬度和面积;根据所述商业主体的数据划分商圈,其中,任意一个商圈内包括至少一个商业主体,任意一个商圈内的商业主体满足以下要求:对于商圈内的任意一个第一商业主体,存在相邻的第二商业主体,且所述第一商业主体和所述第二商业主体之间的欧氏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阈值;商圈内的所有商业主体的总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阈值;任意一个商业主体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三设定阈值。
[0147]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商圈饱和度确定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0148]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实现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
[0149]
图4示例性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装置可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以及总线接口403。
[0150]
处理器4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402可以存储处理器4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0151]
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4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402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处理器4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402可以存储处理器4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0152]
本技术实施例揭示的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401中,或者由处理器401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信号处理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4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4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申请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技术实施例所申请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402,处理器401读取存储器4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信息处理流程的步骤。
[0153]
具体地,处理器401,用于读取存储器402中的计算机指令并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商圈饱和度确定方法。
[0154]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通信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0155]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图1至图2中任一附图所示的流程。
[0156]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被计算机调用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图1至图2中任一附图所示的流程。
[0157]
本技术是参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0158]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159]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0160]
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161]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