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间距审核方法及相关装置与流程

2022-05-08 08:48: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间距审核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绘制建筑模型时,通常可以使用审图工具对建筑进行规划设计,例如可以对建筑之间的距离进行审核。目前的审图工具大多只是提供测量工具让用户对间距进行手动测量,然而,手动测量间距的方式不仅耗时耗力效率低,且在得到测量结果后,还需人工比对测量结果是否符合间距规范,而在建筑较多的情况下,人工比对难免出错。因此,如何提升间距审核的智能性、提升建筑设计的合规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间距审核方法及相关装置,有助于提升间距审核的智能性,有助于提升建筑设计的合规性。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间距审核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输入的审核范围和目标建筑,所述审核范围是指对建筑进行间距审核的地理范围,所述目标建筑是指所述用户要移动的建筑;根据所述审核范围和所述目标建筑,确定所述审核范围内的相邻建筑,所述相邻建筑是指所述审核范围内与所述目标建筑邻近的建筑;分别获取所述目标建筑和所述相邻建筑对应的建筑特征,所述建筑特征用于指示所述建筑对应的间距规范;确定所述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每一所述相邻建筑之间的测量间距;确定所述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所述每一相邻建筑之间的审查间距;在所述测量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审查间距的情况下,以第一预设方式显示所述测量间距,所述第一预设方式用于指示所述测量间距符合所述间距规范;在所述测量间距小于所述审查间距的情况下,以第二预设方式显示所述测量间距,所述第二预设方式用于指示所述测量间距不符合所述间距规范。
5.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间距审核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确定单元和显示单元,其中,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审核范围和目标建筑,所述审核范围是指对建筑进行间距审核的地理范围,所述目标建筑是指所述用户要移动的建筑;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审核范围和所述目标建筑,确定所述审核范围内的相邻建筑,所述相邻建筑是指所述审核范围内与所述目标建筑邻近的建筑;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分别获取所述目标建筑和所述相邻建筑对应的建筑特征,所述建筑特征用于指示所述建筑对应的间距规范;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每一所述相邻建筑之间的测量间距;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所述每一相邻建筑之间的审查间距;所述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测量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审查间距的情况下,以第一预设方式显示所述测量间距,所述第一预设方式用于指示所述测量间距符合所述间距规范;所述显示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测量间距小于所述审查间距的情况下,以第二预设方式显示所述测量间距,所述第二预设方式用于指示所述测量间距不符合所述间距规范。
6.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中的步骤的指令。
7.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的指令。
8.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9.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间距审核方法及相关装置,获取用户输入的审核范围和目标建筑,根据审核范围和目标建筑确定相邻建筑,分别获取目标建筑和相邻建筑对应的建筑特征,根据建筑特征,确定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每一相邻建筑之间的测量间距,以及确定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每一相邻建筑之间的审查间距,在测量间距大于或等于审查间距的情况下,以第一预设方式显示测量间距,在测量间距小于或等于审查间距的情况下,以第二预设方式显示测量间距。如此,通过用户输入的审核范围和目标建筑确定审核范围内的建筑对应的建筑特征,根据建筑特征确定审查间距和测量间距,对测量间距进行审核,确定测量间距是否符合间距规范,有助于提升间距审核的准确率,进而有助于提升建筑设计的合规性,在测量间距不符合间距规范的情况下对用户进行提示,有助于提升间距审核的智能性,帮助优化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1.图1a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间距审核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间距审核方法的场景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间距审核方法的场景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间距审核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术语“多个”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后续不再赘述。
13.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1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5.本技术涉及到的关键概念和术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1)建筑: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其中,建筑物可以是指用人工建造的、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及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如厂房、住宅、剧院、庙宇、车站、桥梁、隧道、交通轨道站点等。构筑物可以是指建筑物以外的工程建筑,如围墙、道路、水坝、水井、隧道、水塔、桥梁和烟囱等。本技术实施例的建筑也可包括在建筑物和构筑物周围的花草树木、山体、水体等物体,还可以包括用地红线、道路红线等建筑规划用线,在此不做限定。
16.目前,在绘制建筑模型时,通常可以使用审图工具对建筑进行规划设计,例如可以对建筑之间的距离进行审核。现有的审图工具大多只是提供测量工具让用户对间距进行手动测量,对于建筑群中的建筑之间有间距要求(间距规范)的情况,还需用户自行判断各个建筑之间的间距是否符合间距规范。然而,手动测量间距的方式耗时耗力且效率较低,且由于不同的建筑并非都是同样的建筑高度、建筑朝向、业态等,因此不同的建筑对应不同的间距规范,在建筑较多的情况下,依靠用户对多个测量结果和多个间距规范进行比对时,难以确保比对结果的准确性,误判率较高。
17.因此,如何提升间距审核的智能性、提升建筑设计的合规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8.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间距审核方法及相关装置,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19.请参阅图1a,图1a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等等。其中,存储器与处理器连接。处理器是电子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 processor,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或者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
20.电子设备可以是包含其它功能诸如个人数字助理和/或音乐播放器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诸如手机、平板电脑、具备无线通讯功能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如智能手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搭载ios系统、android系统、microsoft系统或者其它操作系统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也可以是其它便携式电子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laptop)等。还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也可以不是便携式电子设备,而是台式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服务器等,在此不做限定。
21.进一步地,处理器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中。
22.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或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从而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软件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电子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23.请参阅图1b,图1b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间距审核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应用于如图1a所示的电子设备,本间距审核方法包括:步骤101、获取用户输入的审核范围和目标建筑。
24.其中,上述审核范围可以是指对建筑进行间距审核的地理范围。用户可以通过在设计图页面中描画形状的方式确定审核范围;也可以先选定多个建筑,由电子设备通过确定选定的多个建筑的范围来确定审核范围,在此不做限定。
25.其中,上述目标建筑可以是指所述用户要移动的建筑。用户可通过点击选中的方式确定目标建筑,也可以通过输入目标建筑对应的编号、坐标、代号等方式确定目标建筑,在此不做限定。
26.步骤102、根据所述审核范围和所述目标建筑,确定所述审核范围内的相邻建筑。
27.其中,上述相邻建筑可以是指审核范围内与目标建筑邻近的建筑。
28.需要说明地,在用户输入的审核范围只覆盖了建筑的一部分,未包括建筑的完整轮廓的情况下,也需将该建筑物纳入相邻建筑或目标建筑的范围。
29.此外,相邻建筑可以是指与目标建筑邻近的大型树木、水体、道路、用地红线等,在此不做限定。较高的树木对低层建筑的日照时长、建筑地基可能产生影响,因此要间隔一定距离。由于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建材条件、施工条件等难以满足,在水体周边建筑房屋亦存在风险,因此也需要对水体和建筑的间距进行审核。
30.请参阅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间距审核方法的场景示意图,用户可在设计图页面描画出审核范围,并确定目标建筑。电子设备根据审核范围和目标建筑,可自动确定相邻建筑。
31.步骤103、分别获取所述目标建筑和所述相邻建筑对应的建筑特征。
32.其中,上述建筑特征可以用于指示建筑对应的间距规范,建筑特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建筑对应的垂直投影图、建筑高度、建筑所在地、建筑所在地对应的经纬度、建筑朝向、建筑业态、建筑所在地对应的间距管理规定。其中,建筑业态可以包括
居住型、工业型、物流仓储型、绿地与广场型等。间距管理规定可以是建筑所在地一级或上级的政府或政府部门发布的间距管理规定,也可以是非政府组织发布的在建筑物所在地具有约束效力的间距管理规定,在此不做限定。
33.步骤104、确定所述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每一所述相邻建筑之间的测量间距。
34.步骤105、确定所述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所述每一相邻建筑之间的审查间距。
35.其中,上述目标建筑可以是一幢建筑,也可以是多幢建筑,在此不做限定。在目标建筑为多幢建筑的情况下,若多幢目标建筑相邻,则多幢目标建筑互为相邻建筑,彼此之间仍需进行间距审核。
36.其中,上述相邻建筑可以是一幢建筑,也可以是多幢建筑,在此不做限定。在审核范围内存在多个相邻建筑的情况下,需确定目标建筑与多个相邻建筑之间的审查间距,得到多个审查间距。
37.其中,上述测量间距可以是指在设计图页面的测量间距,根据设计图页面的测量间距和设计图对应的比例尺信息,可以确定目标建筑与相邻建筑实际的测量间距。
38.步骤106、在所述测量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审查间距的情况下,以第一预设方式显示所述测量间距。
39.其中,上述第一预设方式用于指示测量间距符合所述间距规范。第一预设方式可以是用户设定的,也可以是研发人员设定的,还可以是根据当前设计图中的色彩和线条形状自动生成的显示方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当前设计图的底色为绿色,则第一预设方式可以是以灰色显示测量间距,如此,可以较温和的方式将符合间距规范的测量间距提示给用户,有助于优化用户体验。
40.步骤107、在所述测量间距小于所述审查间距的情况下,以第二预设方式显示所述测量间距。
41.其中,上述第二预设方式用于指示测量间距不符合间距规范。第二预设方式可以是用户设定的,也可以是研发人员设定的,还可以是根据当前设计图中的色彩和线条形状自动生成的显示方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当前设计图的底色为白色,则第二预设方式可以是以红色显示测量间距,如此,可以较醒目的方式将不符合间距规范的测量间距提示给用户,有助于用户注意到不符合间距规范的测量间距,并及时进行修正。
42.进一步地,相邻建筑包括第一子相邻建筑和第二子相邻建筑,第一子相邻建筑与目标建筑的间距为第一子测量间距,第二子相邻建筑与目标建筑的间距为第二子测量间距。在第一子测量间距小于审查间距,且第二子测量间距大于或等于审查间距的情况下,生成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向第二子相邻建筑的方向移动目标建筑,以使得第一子测量间距和第二子测量间距均符合间距规范。
43.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获取用户输入的审核范围和目标建筑,根据审核范围和目标建筑确定相邻建筑,分别获取目标建筑和相邻建筑对应的建筑特征,根据建筑特征,确定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每一相邻建筑之间的审查间距,以及确定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每一相邻建筑之间的测量间距,在测量间距大于或等于审查间距的情况下,以第一预设方式显示测量间距,在测量间距小于或等于审查间距的情况下,以第二预设方式显示测量间距。如此,通过用户输入的审核范围和目标建筑确定审核范围内的建筑对应的建筑特征,根据建筑特征确定审查间距和测量间距,对测量间距进行审核,确定测量间距是否符
合间距规范,有助于提升间距审核的准确率,进而有助于提升建筑设计的合规性,在测量间距不符合间距规范的情况下对用户进行提示,有助于提升间距审核的智能性,帮助优化用户体验。
44.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建筑特征包括建筑业态和建筑高度,在上述步骤104,确定所述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每一所述相邻建筑之间的测量间距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01、获取所述相邻建筑对应的所述建筑业态和所述建筑高度,得到相邻建筑业态和相邻建筑高度。
45.步骤02、在预设的业态库中查找所述相邻建筑业态。
46.步骤03、在所述预设的业态库中存在与所述相邻建筑业态一致的建筑业态,且所述相邻建筑高度小于预设高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相邻建筑进行隐藏。
47.其中,上述预设的业态库中可以包括对间距要求较低的建筑业态,例如可以包括以下建筑业态中的至少一个:绿地型、景观型、障碍物型等。可以理解地,在预设的业态库中存在与相邻建筑业态一致的建筑业态时,可认为该相邻建筑在建筑间距方面对其周围的建筑的影响较小,因此可以考虑对该相邻建筑进行隐藏。在预设的业态库中不存在与相邻建筑业态一致的建筑业态时,则即便相邻建筑高度小于预设高度阈值,也不可对该相邻建筑进行隐藏。例如,由于交通站点对其周围的建筑有建筑间距方面的要求,因此预设的业态库中不存在与相邻建筑业态一致的建筑业态,在进行间距审核时,即便是建筑高度较低(符合建筑高度要求)的车站(不符合建筑业态要求),也不可对车站进行隐藏。在相邻建筑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对该相邻建筑进行隐藏:在预设的业态库中存在与所述相邻建筑业态一致的建筑业态(建筑业态要求),且相邻建筑高度小于预设高度阈值(建筑高度要求)。
48.其中,上述预设高度阈值可以是用户设定的,也可以是研发人员设定的,还可以根据建筑所在地的发展水平、开发程度、经纬度等因素综合设定,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是3米、3.5米,4米、5米、6米等。
49.具体实现中,考虑到设计图可能是对无人机等设备拍摄的画面进行识别后得出的,对于某些建筑,例如矮墙、楼栋之间的景观性亭台等通常不高过5米的建筑,此种情况下只需满足用地红线的条件即可,通常无需对此类建筑进行及间距审核,因此,在确定相邻建筑时,不必将此类建筑纳入审核范畴。例如,两幢建筑之间有一道3米高的矮墙,此种情况下仍可认为两幢建筑相邻。
50.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获取相邻建筑对应的相邻建筑业态和相邻建筑高度,在预设的业态库中查找相邻建筑业态,在预设的业态库中存在相邻建筑业态,且相邻建筑高度小于预设高度阈值的情况下,将相邻建筑进行隐藏,如此,综合考虑相邻建筑的建筑业态和建筑高度,将不影响间距审核的相邻建筑隐藏,在确保建筑设计合规性的同时,有助于减少电子设备的计算量,提高运算效率。
51.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步骤104,确定所述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每一所述相邻建筑之间的测量间距,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41、确定所述建筑对应的测量点,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应的第一测量点和所述相邻建筑对应的第二测量点。
52.步骤1042、在所述审核范围中构建坐标系。
53.步骤1043、确定所述第一测量点对应的第一坐标和所述第二测量点对应的第二坐标。
54.步骤1044、根据所述第一坐标和所述第二坐标确定所述测量间距。
55.具体实现中,可以根据目标建筑的测量点确定坐标系的原点,也可以根据审核范围的端点或中心点确定坐标系的原点,还可以根据设计图的端点或中心点确定原点,在此不做限定。可以理解地,坐标系的原点可以是设计图中的任意一点。
56.例如,以审核范围左下角的端点作为坐标系的原点,根据第一测量点对应的第一坐标(x1,y1)和第二测量点对应的第二坐标(x2,y2)确定测量间距。
57.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确定建筑对应的测量点,得到目标建筑对应的第一测量点和相邻建筑对应的第二测量点,在审核范围中构建坐标系,确定第一测量点对应的第一坐标和第二测量点对应的第二坐标,根据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确定测量间距;如此,通过测量点的坐标确定测量间距,有助于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进而确保间距审核的准确性,有助于提升建筑设计的合规性。
58.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建筑特征包括所述建筑对应的垂直投影图,上述步骤1041,确定所述建筑对应的测量点,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411、使用预设图形对所述垂直投影图进行框定,得到框定图。
59.步骤10412、确定所述框定图对应的框定面积和所述垂直投影图对应的投影面积。
60.步骤10413、确定所述框定面积和所述投影面积的差值。
61.步骤10414、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将所述预设图形确定为所述垂直投影图。
62.步骤10415、将所述预设图形对应的中心点确定为所述建筑对应的测量点。
63.其中,上述框定图以最小面积将垂直投影图完全包裹在内。
64.其中,上述预设图形可以用于表征常见的建筑垂直投影图,例如矩形、圆形、菱形等图形,在此不做限定。具体使用的预设图形可以根据用户选择或通过电子设备智能识别来确定,在此不做限定。
65.其中,上述预设图形的中心点可以是指图形的中心、圆心、重心、任意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等,在此不做限定。预设图形的中心点也可以由用户自行确定,在此不做限定。
66.其中,上述预设的差值阈值可以是用户设定的,也可以是研发人员设定的,在此不做限定。例如,预设的差值阈值δs通过以下方式确定:δs=k*s,其中,s为框定面积,k为建筑业态对应的比例系数,建筑业态例如居住型、工业型、物流仓储型、绿地与广场型等,比例系数可以是0.1、0.2、0.25、0.3等数值,k须小于1。每一建筑业态对应一个比例系数,不同的建筑业态可以对应的比例系数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在此不做限定。建筑业态与比例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存储于电子设备中,也可以是电子设备向其他设备获取的,在此不做限定。
67.具体实现中,请参阅图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间距审核方法的场景示意图。图3中两幢建筑对应的垂直投影图与矩形较接近,因此将预设图形确定为矩形。使用矩形对垂直投影图进行框定,得到框定图,并确定框定图对应的框定面积和垂直投影图对
应的投影面积。
68.框定面积可以通过确定框定图中的预设图形端点坐标的方式来确定,例如根据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确定矩形的边长,根据边长计算框定面积。投影面积的确定方式亦同理,可分别确定垂直投影图的多个顶点,求出垂直投影图中每一小块矩形的面积,最终得出整个垂直投影图的面积。
69.根据框定面积和投影面积可确定二者差值。在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可认为垂直投影图与预设图形较为近似,因此可将预设图形确定为垂直投影图,并将预设图形的中心点确定为建筑对应的测量点。
70.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建筑特征包括建筑对应的垂直投影图,电子设备可使用预设图形对垂直投影图进行框定,得到框定图,框定图以最小面积将垂直投影图完全包裹在内,确定框定图对应的框定面积和垂直投影图对应的投影面积,确定框定面积和投影面积的差值,若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将预设图形确定为垂直投影图,将预设图形对应的中心点确定为建筑对应的测量点,如此,根据预设图形对建筑的垂直投影图进行简化,将预设图形对应的中心点确定为建筑对应的测量点,相较于计算建筑的垂直投影图轮廓上多个点的距离的方式,本实施例有助于在确保建筑设计合规性的同时减少电子设备的计算量,提高运算效率。
71.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的差值阈值,上述步骤1041,确定所述建筑对应的测量点,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416、将所述垂直投影图的轮廓上的多个点确定为所述建筑对应的测量点。
72.具体实现中,在框定面积和投影面积的差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可认为垂直投影图与预设图形不近似,此时将预设图形确定为垂直投影图可能导致间距测量结果不准确,因此,将垂直投影图的轮廓上的多个点确定为建筑对应的测量点,轮廓上的每一个点与相邻建筑或目标建筑的测量点之间均有对应的测量间距。
73.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框定面积和投影面积的差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将垂直投影图的轮廓上的多个点确定为建筑对应的测量点,如此,有助于确保间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助于提升建筑设计的合规性,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若所述目标建筑对应的测量点为所述轮廓上的所述多个点,所述第一坐标包括多个第一子坐标,上述步骤1044,根据所述第一坐标和所述第二坐标确定所述测量间距,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441、分别确定每一第一子坐标和所述第二坐标之间的初始间距。
74.步骤10442、确定所述初始间距中数值最小的最短初始间距。
75.步骤10443、将所述最短初始间距确定为所述测量间距。
76.具体实现中,若所述目标建筑对应的测量点为所述轮廓上的所述多个点,而相邻建筑对应的测量点为预设图形的中心点,此时目标建筑与相邻建筑之间的初始间距有多个,分别确定目标建筑中多个第一子坐标与相邻建筑的第二坐标之间的初始间距,并确定初始间距中的最小值(最短初始间距),并将最短初始间距确定为测量间距。
77.相类似地,在相邻建筑对应的测量点为其轮廓上的多个点,而目标建筑对应的测量点为预设图形的中心点时,处理过程与上述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78.在相邻建筑对应的测量点与目标建筑对应的测量点均为多个点的情况下,第一坐
标包括多个第一子坐标,第二坐标包括多个第二子坐标,分别确定每一第一子坐标与每一第二子坐标之间的初始间距,从中确定最小值(最短初始间距),并将最短初始间距确定为测量间距。
79.需要说明地,目标建筑与相邻建筑之间的审查间距确定方式可以与测量间距的确定方式对应,例如,目标建筑与相邻建筑之间的测量间距是两个建筑的中心点的距离,则审查间距也是两个建筑的中心点的距离。又如,目标建筑与相邻建筑之间的测量间距是通过确定最短初始间距的方式确定的,则审查间距亦然。如此,审查间距与测量间距相对应,有助于确保间距审核结果的准确,有助于提升建筑设计的合规性。
80.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目标建筑对应的测量点为轮廓上的多个点的情况下,第一坐标包括多个第一子坐标,电子设备可分别确定每一第一子坐标和第二坐标之间的初始间距,确定初始间距中数值最小的最短初始间距,将最短初始间距确定为测量间距,如此,有助于较大程度地确保目标建筑与相邻建筑之间的多个距离均符合间距规范,有助于提升间距审核的准确率,进而有助于提升建筑设计的合规性。
81.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建筑特征包括所述建筑所在地,上述步骤105,确定所述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所述每一相邻建筑之间的审查间距,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51、根据所述建筑所在地,确定是否存在所述建筑所在地对应的间距管理规定。
82.步骤1052、若存在所述间距管理规定,则根据所述间距管理规定确定所述审查间距。
83.其中,上述间距管理规定可以是建筑所在地一级或上级的政府或政府部门发布的间距管理规定,也可以是非政府组织发布的在建筑物所在地具有约束效力的间距管理规定,在此不做限定。间距管理规定与间距规范不同,间距规范可以是研发人员根据建筑特征自定义的,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间距规范可以包括间距审查规定。
84.具体实现中,若存在间距管理规定,则可直接根据间距管理规定中规定的间距确定审查间距,或是将间距管理规定中的间距作为审查间距的最大值。也即是说,在存在间距管理规定的情况下,审查间距不可大于间距管理规定中规定的间距。
85.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建筑特征包括建筑所在地,电子设备可根据建筑所在地,确定是否存在建筑所在地对应的间距管理规定,在存在间距管理规定的情况下,根据间距管理规定确定审查间距,如此,有助于确保建筑设计的合规性。
86.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步骤106,以第一预设方式显示所述测量间距,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61、获取所述用户输入的显示类型。
87.步骤1062、根据所述显示类型确定所述第一预设方式。
88.其中,上述显示类型包括以下类型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审查间距、显示测量间距和显示差值。用户确定的显示类型为差值时,可进一步选择显示测量间距与审查间距的差值或显示审查间距与测量间距的差值。
89.例如,请再次参阅图2,用户确定的显示类型为显示测量间距时,设计图页面显示目标建筑与每一相邻建筑之间对应的测量间距。每一测量间距不同,则显示出的测量间距也不同。显示审查间距和显示差值时同理。
90.相类似地,第二预设方式也可根据用户输入的显示类型确定。可以理解地,第二预设方式须与第一预设方式不同,如此,有助于使用户获悉相应测量间距是否符合间距规范。
91.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获取用户输入的显示类型,显示类型包括以下类型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审查间距、显示测量间距、显示差值,根据显示类型确定第一预设方式,如此,有助于用户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的显示类型,有助于帮助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优化用户体验。
92.与上述实施例一致地,请参阅图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为由上述处理器执行。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本技术实施例中,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获取用户输入的审核范围和目标建筑,所述审核范围是指对建筑进行间距审核的地理范围,所述目标建筑是指所述用户要移动的建筑;根据所述审核范围和所述目标建筑,确定所述审核范围内的相邻建筑,所述相邻建筑是指所述审核范围内与所述目标建筑邻近的建筑;分别获取所述目标建筑和所述相邻建筑对应的建筑特征,所述建筑特征用于指示所述建筑对应的间距规范;确定所述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每一所述相邻建筑之间的测量间距;确定所述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所述每一相邻建筑之间的审查间距;在所述测量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审查间距的情况下,以第一预设方式显示所述测量间距,所述第一预设方式用于指示所述测量间距符合所述间距规范;在所述测量间距小于所述审查间距的情况下,以第二预设方式显示所述测量间距,所述第二预设方式用于指示所述测量间距不符合所述间距规范。
93.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电子设备,可获取用户输入的审核范围和目标建筑,根据审核范围和目标建筑确定相邻建筑,分别获取目标建筑和相邻建筑对应的建筑特征,根据建筑特征,确定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每一相邻建筑之间的测量间距,以及确定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每一相邻建筑之间的审查间距,在测量间距大于或等于审查间距的情况下,以第一预设方式显示测量间距,在测量间距小于或等于审查间距的情况下,以第二预设方式显示测量间距。如此,通过用户输入的审核范围和目标建筑确定审核范围内的建筑对应的建筑特征,根据建筑特征确定审查间距和测量间距,对测量间距进行审核,确定测量间距是否符合间距规范,有助于提升间距审核的准确率,进而有助于提升建筑设计的合规性,在测量间距不符合间距规范的情况下对用户进行提示,有助于提升间距审核的智能性,帮助优化用户体验。
94.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每一所述相邻建筑之间的测量间距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确定所述建筑对应的测量点,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应的第一测量点和所述相邻建筑对应的第二测量点;在所述审核范围中构建坐标系;确定所述第一测量点对应的第一坐标和所述第二测量点对应的第二坐标;
根据所述第一坐标和所述第二坐标确定所述测量间距。
95.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建筑特征包括所述建筑对应的垂直投影图,在所述确定所述建筑对应的测量点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使用预设图形对所述垂直投影图进行框定,得到框定图,所述框定图以最小面积将所述垂直投影图完全包裹在内;确定所述框定图对应的框定面积和所述垂直投影图对应的投影面积;确定所述框定面积和所述投影面积的差值;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将所述预设图形确定为所述垂直投影图;将所述预设图形对应的中心点确定为所述建筑对应的测量点。
96.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的差值阈值,在所述确定所述建筑对应的测量点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将所述垂直投影图的轮廓上的多个点确定为所述建筑对应的测量点。
97.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若所述目标建筑对应的测量点为所述轮廓上的所述多个点,所述第一坐标包括多个第一子坐标,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坐标和所述第二坐标确定所述测量间距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分别确定每一第一子坐标和所述第二坐标之间的初始间距;确定所述初始间距中数值最小的最短初始间距;将所述最短初始间距确定为所述测量间距。
98.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建筑特征包括所述建筑所在地,在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所述每一相邻建筑之间的审查间距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根据所述建筑所在地,确定是否存在所述建筑所在地对应的间距管理规定;若存在所述间距管理规定,则根据所述间距管理规定确定所述审查间距。
99.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以第一预设方式显示所述测量间距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获取所述用户输入的显示类型,所述显示类型包括以下类型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审查间距、显示测量间距、显示差值;根据所述显示类型确定所述第一预设方式。
100.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技术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技术的范围。
101.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
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102.请参阅图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间距审核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所述装置500包括:获取单元501、确定单元502和显示单元503,其中,所述获取单元501,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审核范围和目标建筑,所述审核范围是指对建筑进行间距审核的地理范围,所述目标建筑是指所述用户要移动的建筑;所述确定单元502,用于根据所述审核范围和所述目标建筑,确定所述审核范围内的相邻建筑,所述相邻建筑是指所述审核范围内与所述目标建筑邻近的建筑;所述获取单元501,还用于分别获取所述目标建筑和所述相邻建筑对应的建筑特征,所述建筑特征用于指示所述建筑对应的间距规范;所述确定单元502,还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每一所述相邻建筑之间的测量间距;所述确定单元502,还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所述每一相邻建筑之间的审查间距;所述显示单元503,用于在所述测量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审查间距的情况下,以第一预设方式显示所述测量间距,所述第一预设方式用于指示所述测量间距符合所述间距规范;所述显示单元503,还用于在所述测量间距小于所述审查间距的情况下,以第二预设方式显示所述测量间距,所述第二预设方式用于指示所述测量间距不符合所述间距规范。
103.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间距审核装置,可获取用户输入的审核范围和目标建筑,根据审核范围和目标建筑确定相邻建筑,分别获取目标建筑和相邻建筑对应的建筑特征,根据建筑特征,确定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每一相邻建筑之间的测量间距,以及确定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每一相邻建筑之间的审查间距,在测量间距大于或等于审查间距的情况下,以第一预设方式显示测量间距,在测量间距小于或等于审查间距的情况下,以第二预设方式显示测量间距。如此,通过用户输入的审核范围和目标建筑确定审核范围内的建筑对应的建筑特征,根据建筑特征确定审查间距和测量间距,对测量间距进行审核,确定测量间距是否符合间距规范,有助于提升间距审核的准确率,进而有助于提升建筑设计的合规性,在测量间距不符合间距规范的情况下对用户进行提示,有助于提升间距审核的智能性,帮助优化用户体验。
104.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每一所述相邻建筑之间的测量间距方面,所述确定单元502具体用于:确定所述建筑对应的测量点,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应的第一测量点和所述相邻建筑对应的第二测量点;在所述审核范围中构建坐标系;确定所述第一测量点对应的第一坐标和所述第二测量点对应的第二坐标;根据所述第一坐标和所述第二坐标确定所述测量间距。
105.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建筑特征包括所述建筑对应的垂直投影图,在所述确定所述建筑对应的测量点方面,所述确定单元502具体用于:
使用预设图形对所述垂直投影图进行框定,得到框定图,所述框定图以最小面积将所述垂直投影图完全包裹在内;确定所述框定图对应的框定面积和所述垂直投影图对应的投影面积;确定所述框定面积和所述投影面积的差值;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将所述预设图形确定为所述垂直投影图;将所述预设图形对应的中心点确定为所述建筑对应的测量点。
106.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的差值阈值,在确定所述建筑对应的测量点方面,所述确定单元502具体用于:将所述垂直投影图的轮廓上的多个点确定为所述建筑对应的测量点。
107.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若所述目标建筑对应的测量点为所述轮廓上的所述多个点,所述第一坐标包括多个第一子坐标,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坐标和所述第二坐标确定所述测量间距方面,所述确定单元502具体用于:分别确定每一第一子坐标和所述第二坐标之间的初始间距;确定所述初始间距中数值最小的最短初始间距;将所述最短初始间距确定为所述测量间距。
108.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建筑特征包括所述建筑所在地,在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建筑与显示的所述每一相邻建筑之间的审查间距方面,所述确定单元5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建筑所在地,确定是否存在所述建筑所在地对应的间距管理规定;若存在所述间距管理规定,则根据所述间距管理规定确定所述审查间距。
109.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以第一预设方式显示所述测量间距方面,所述显示单元503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输入的显示类型,所述显示类型包括以下类型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审查间距、显示测量间距、显示差值;根据所述显示类型确定所述第一预设方式。
110.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间距审核装置的各程序模块的功能可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111.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11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113.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技术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技术,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技术所必须的。
114.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115.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116.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117.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118.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119.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 ,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120.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