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检测家用电器控制器冲击电流的电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05 16: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家用电器控制器冲击电流的电路结构。


背景技术:

2.当家用电器(例如冰箱)的控制器接入至220v交流电压时,会在一瞬间产生冲击电流。冲击电流过高会对电器的控制器造成损坏。所以在家用电器的控制器制造生产时,需要对这样的冲击电流的影响进行测试以便保证出厂产品的合格率。在现有技术中,家用电器的控制器的冲击电流的检测方法大多是通过专业的设备进行测试,专业设备的造价昂贵,在制造生产的测试环节带来高的成本,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家用电器控制器冲击电流的电路结构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用于检测家用电器控制器冲击电流的电路结构,包括电压接入电路、上电电路和上电电压采集电路;所述电压接入电路包括保护电路、抗干扰电路和整流电路;第一插座连接至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抗干扰电路的输入端;抗干扰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为采集电压输出端,连接上电电压采集电路;上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上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插座;所述上电电路包括一个以上的相互并联的、电容值相等的电容。
6.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电电路包括十个相互并联的电解电容;十个电解电容的电容值和额定电压相同。
7.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插座连接220v交流电;所述第二插座连接被测电路板。
8.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保护电路包括保险丝和压敏电阻;保险丝串联于第一插座的第一输出端;压敏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插座的两个输出端。
9.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抗干扰电路包括共模电感、第一安规电容、第二安规电容和热敏电阻;共模电感的输入端为抗干扰电路的输入端;第一安规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共模电感的两个输入端;第二安规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共模电感的两个输出端;热敏电阻串联于抗干扰电路的一个输出端。
10.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电电压采集电路包括分压电路、ad转换电路和监控报警电路;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第三分压电阻和第四分压电阻;所述分压电路的两端分别连接整流电路的两个输入端;第三分压电阻和第四分压电阻的公共端作为分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ad转换电路包括转换芯片;分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转换芯片的交流输入引脚;转换芯片的直流输出引脚连接至监控报警电路。
11.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所述第三分压电阻和第四分压电阻的公共端连接有二极管的阳极;二极管的阴极输出电源电压连接至转换芯片的电源端。
12.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监控报警电路包括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引脚连接转换芯片的直流输出引脚;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信号控制引脚连接数码显示电路;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信号控制引脚连接报警电路。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十个电解电容,可以承受2000uf以上的冲击电流的测试过程,而且由于是十个电解电容并联,相当于设置单独一个电容来说,更容易把握测试环节的安全性,方便进行操作。
15.2、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上电电压采集电压,通过分压电路经过公式计算,测得不同交流电压输入的情况下的输出情况,并可以通过数码管显示,更好的提示使用者把控上电电压,同时蜂鸣器报警起到了超压提示的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电压接入电路和上电电路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分压电路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ad转换电路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报警电路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显示电路的驱动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用于检测家用电器控制器冲击电流的电路结构包括电压接入电路、上电电路和上电电压采集电路。电压接入电路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压。通过电压接入电路进行整流滤波之后,输出至上电电路的输入端。上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被测电路板。上电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压接入电路的电压采集端。上电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出端输出对上电电压进行监控的结果。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电压接入电路和上电电路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压接入电路包括保护电路、抗干扰电路和整流电路。第一插座cn1连接至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抗干扰电路的输入端。抗干扰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为采集电压输出端,连接上电电压采集电路。第一插座cn1连接220v交流电。
25.保护电路包括保险丝f1和压敏电阻r1。保险丝f1串联于第一插座cn1的第一输出端。压敏电阻r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插座cn1的两个输出端。其中所串联的保险丝f1会在大电流通过时熔断,起到大电流保护的作用。压敏电阻r1起到超压保护的作用,保护电压接入电路所输入的电压值在一定范围之内。
26.抗干扰电路包括共模电感l1、第一安规电容c1、第二安规电容c2和热敏电阻r2。共模电感l1的输入端为抗干扰电路的输入端。第一安规电容c1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共模电感l1
的两个输入端。第二安规电容c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共模电感l1的两个输出端。热敏电阻r2串联于抗干扰电路的一个输出端。其中第一安规电容c1的作用是对电源输出进行滤波。共模电感l1的作用是在滤波的同时抑制电路的电磁干扰。第二安规电容c2与共模电感l1一起形成lc滤波结构。热敏电阻r2用于抑制纹波。
27.整流电路为桥式整流电路,将220v交流电整流成为220√2v的直流电。
28.图2中还显示了上电电路。上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上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插座cn2。第二插座cn2连接被测电路板。
29.第一插座cn1接入220v交流电的时候,被测电路板会受到冲击电流的影响,为了避免这样的影响,增加了上电电路。上电电路包括一个以上的相互并联的、电容值相等的电容。在本实施例中,上电电路包括十个相互并联的电解电容c101~c110。十个电解电容c101~c110的电容值和额定电压相同。电容值均为220μf,额定电压值为440v。上电电压不能直接上升至被测电压,电压升高过快容易产生危险,本实用新型通过十个相互并联的电解电容c101~c110,上电电压需要从0v逐渐上升至测试电压。十个电解电容c101~c110可承受2200uf所对应的冲击电流,在高压电和被测电路板之间建立了缓冲,避免了冲击电流损坏被测电路板。
30.上电电压采集电路包括分压电路、ad转换电路和监控报警电路。上电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电压接入电路的输出端,采集上电电压并对过高的电压进行监控。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分压电路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分压电路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分压电阻r201、第二分压电阻r202、第三分压电阻r203和第四分压电阻r204。分压电路的两端分别连接整流电路的两个输出端。第三分压电阻r203和第四分压电阻r204的公共端作为分压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连接ad转换电路。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ad转换电路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ad转换电路包括转换芯片u1。在本实施例中,转换芯片u1的型号为cm2f002ga1,具有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功能。分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转换芯片u1的交流输入引脚,转换芯片u1的直流输出引脚连接至监控报警电路。
33.优选的,在第三分压电阻r203和第四分压电阻r204的公共端连接有二极管d201的阳极。二极管d201的阴极输出电源电压连接至转换芯片u1的电源端。可以方便的提供转换芯片u1的电源,无需另外的电源电路。
34.监控报警电路包括主控芯片。在本实施例中,主控芯片的型号为stm32f401ret6。转换芯片u1的直流输出引脚可通过光耦隔离电路,连接至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引脚。主控芯片的第一信号控制引脚连接显示电路。主控芯片的第二信号控制引脚连接报警电路。主控芯片具有多个输入输出引脚,可通过简单的控制方法,在接收到输入信号的时候,改变控制引脚的高低电平状态进而控制显示电路和报警电路工作。这属于较为常见的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3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报警电路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报警电路包括起到信号放大功能的三极管q1和报警器b1。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至主控芯片的第二信号控制引脚,当主控芯片的第二信号控制引脚变为高电平时,三极管q1会导通,报警器b1中会有电流流过,提示报警声。
3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显示电路的驱动电路示意图。如图6所示,显示电
路的驱动电路包括驱动芯片u2。驱动芯片u2的型号为tm1650,驱动芯片u2的第八引脚至第十六引脚可以连接至七段数码显示管,用于显示数字,驱动芯片u2的第一引脚、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连接至主控芯片的第一信号控制引脚。主控芯片的第一信号控制引脚为引脚组,可以分别连接驱动芯片u2的第一引脚、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用于选择数字位数,所以驱动芯片u2可以同时显示三个数字,用于显示上电电压。这可以通过型号为4031的数码显示管连接至驱动芯片u2实现。
37.配合图5、图6,监控报警电路可以针对过高的上电电压进行报警和提示,便于操作人员监控。
38.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