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环网柜的制作方法

2022-04-30 23:25: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具体涉及环网柜。


背景技术:

2.环网柜是指在金属柜内部或非金属柜内部安装高压开关设备的一种电气设备,一般由具有不同功能且安装在一起的多个箱体组成,多个箱体分别为气箱、仪表箱、机构箱和电缆箱等。相邻两个箱体的对接部位可能因工艺缺陷或安装误差而留有外露且通往箱体内部的间隙,这样会带来安全隐患,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网柜,其安全性较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环网柜,包括相对接的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在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两者的对接部位处外露有通往箱体内部的间隙;第一箱体设有门板;门板遮挡所述的间隙。
5.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间隙的全部或部分处于第一箱体的与第二箱体对接的第一对接部处,门板遮挡第一箱体的第一对接部;且/或所述的间隙的全部或部分处于第二箱体的与第一箱体对接的第二对接部处,门板延伸到第一箱体旁遮挡第二箱体的第二对接部。
6.更进一步地,第一对接部设有相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的间隙的全部或部分处于第二组件的与第一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处,门板遮挡第二组件的第一连接部;且/或第二对接部设有相连接在一起的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所述的间隙的全部或部分处于第四组件的与第三组件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处,门板延伸到第一箱体旁遮挡第四组件的第二连接部。
7.更进一步地,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相互对齐;且/或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相互对齐。
8.更进一步地,在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相对的方向上,第一组件所处位置相比第二组件偏向第二箱体;且/或在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相对的方向上,第四组件所处位置相比第三组件偏向第一箱体。
9.更进一步地,第一箱体位于第二箱体的下方或上方,或者第一箱体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二箱体的下方和上方。
10.更进一步地,第一组件是第一竖板,第一组件有平行的两块,第二组件是连接在两块第一竖板之间的第一横板,两块第一竖板在竖直方向上比第一横板偏向第二箱体;且/或第三组件是第二竖板,第三组件有平行的两块,第四组件是连接在两块第二竖板之间的第二横板,第二横板在竖直方向上比两块第二竖板偏向第一箱体。
11.更进一步地,第一箱体位于第二箱体的下方或上方,或者第一箱体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二箱体的下方和上方。
12.更进一步地,第二箱体是操作机构箱;第一箱体是位于操作机构箱下方的电缆箱,
或者第一箱体是位于操作机构箱上方的仪表箱,或者第一箱体有两个,其中一个是位于操作机构箱下方的电缆箱,另一个是位于操作机构箱的上方的仪表箱。
13.门板遮挡两个箱体的对接部位的间隙,该间隙就不会直接暴露在外,环网柜安全性较高。
附图说明
14.图1是环网柜的轴测图。
15.图2是环网柜的第一种爆炸图,图中的视角为从环网柜斜上方望向环网柜。
16.图3是环网柜的第二种爆炸图,图中的视角为从环网柜斜下方望向环网柜。
17.图4是环网柜的主视图,图中第一门板和第三门板被拆去。
18.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放大了图4的a部位。
19.图6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放大了图4的b部位。
20.图7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放大了图4的c部位。
21.图8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放大了图4的d部位。
22.图9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放大了图4的a部位,图中第一门板遮挡第一间隙。
23.图10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放大了图4的c部位,图中第三门板遮挡第二间隙。
24.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图中第一门板和第三门板被拆去。
25.图12是图11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放大了图11的h部位。
26.图13是图11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放大了图11的i部位。
27.图14是图11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放大了图11的j部位。
28.图15是图11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放大了图11的k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见图1,以图1中箭头f所指的方向为前,环网柜包括电缆箱1、位于电缆箱1上方的操作机构箱2、位于操作机构箱2上方的仪表箱3和位于操作机构箱2后方的气箱9。见图2,电缆箱1前部101设有电缆容置腔102以容置环网柜的各条电缆,后部103设有泄压腔104,泄压腔104的上腔口1041对接气箱9以供气箱9泄压,气箱9内部设有隔离开关(图中未示出)和接地开关(图中未示出),操作机构箱2内部设有隔离开关操作机构28和接地开关操作机构29。操作者通过隔离开关操作机构28控制隔离开关使环网柜的一次电缆(图中未示出)通电或断电,通过接地开关操作机构29控制接地开关使环网柜接地或不接地。气箱9内填充有sf6气体,这种气体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和灭弧性能,可保护气箱9内的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仪表箱3上设有多种指示灯31以显示环网柜的工作状态。
31.见图2和图3,电缆箱1前部101的顶部11对接操作机构箱2的底部21,电缆箱1的前部101的顶部11开有第一穿线孔111,操作机构箱2的底部21开有对准第一穿线孔111的第二穿线孔212,操作机构箱2内的部分电缆可以依次经第二穿线孔212和第一穿线孔111穿入电缆箱1内。操作机构箱2的顶部22对接仪表箱3的底部32,操作机构箱2的顶部22开有第三穿线孔223,仪表箱3的底部32开有对准第三穿线孔223的第四穿线孔324,仪表箱3内的部分电缆可以依次经第四穿线孔324和第三穿线孔223穿入操作机构箱2内。电缆箱1包括第一框架
10,电缆容置腔102和泄压腔104设在第一框架10上,在电缆容置腔102的前腔口1021处盖有第一门板15。操作机构箱2包括第二框架20,第二框架20围有操作机构容置腔202,隔离开关操作机构28和接地开关操作机构29位于操作机构容置腔202中,在操作机构容置腔202的前腔口2021处盖有第二门板25。仪表箱3包括第三框架30,第三框架30围有低压件容置腔302,低压件容置腔302中设有低压元器件(图中未示出),在低压件容置腔302的前腔口3021处盖有第三门板35。
32.现有的大多数环网柜,参见图2,其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20和第三框架30当中任一框架都是由多个金属部件连接在一起的,这些金属部件都由钣金件折弯而成,钣金件在折弯后会产生折弯角,部分折弯角位于两个箱体的对接部位处,例如参见图11,图中的两个折弯角1814、2814都位于电缆箱1和操作机构箱2的对接部位的前表面,故电缆箱1和操作机构箱2的对接部位的前表面外露有第一间隙41。参见图2,电缆箱1前部101的顶部11不设有顶板,也就是说第一间隙41(参见图11)经第一穿线孔111通往电缆箱1内部,也经第二穿线孔212(参见图3)通往操作机构箱2内部,因此环网柜存在安全隐患。针对上述的安全隐患,见图5和图9,本环网柜利用电缆箱1的第一门板15来遮挡电缆箱1和操作机构箱2的对接部位处的第一间隙41,见图7和图10,利用仪表箱3第三门板35来遮挡仪表箱3和操作机构箱2的对接部位处的第二间隙42,这些间隙41、42就不会外露,安全性较高。
33.以图1中箭头g所指方向为左,见图4、图5和图6,电缆箱1的第一框架10包括第一左竖板171和第一右竖板172,第一左竖板171的右方通过螺栓连接有左竖围边173,第一右竖板172的左方通过螺栓连接有右竖围边174。第一框架10的顶部设有横围边18,横围边18左右两端181、182分别架在左竖围边173上方和右竖围边174上方。第一左竖板171和第一右竖板172两者的上端1711、1721比横围边18更靠上。操作机构箱2的第二框架20包括第二左竖板271和第二右竖板272,第二框架20的底部设有下横梁281,下横梁281左右两端2811、2812分别通过螺栓连接第二左竖板271的下端和第二右竖板272的下端2711、2721。下横梁281的底部在竖直方向上比两块第二竖板271、272的下端2711、2721更靠下。安装人员在让电缆箱1和操作机构箱2对接在一起时,先把操作机构箱2放置在电缆箱1上方,此状态下,第二左竖板271对接第一左竖板171,第二右竖板272对接第一右竖板172,下横梁281对接横围边18,然后操作人员依次用螺栓把第二左竖板271和第一左竖板171连接在一起,把第二右竖板272和第一右竖板172连接在一起,把下横梁281和横围边18连接在一起,即可完成电缆箱1和操作机构箱2两者前部的对接。
34.见图5和图6,电缆箱1和操作机构箱2的对接部位的左前部和右前部都存在第一间隙41,两个第一间隙41一个居左,一个居右。第一门板15(见图3)的左部和右部分别遮挡这两个第一间隙41。关于第一门板15(见图3)的左部遮挡居左的第一间隙41,见图5和图9,操作机构箱2的下横梁281的底部的左端2813具有折弯角2814,电缆箱1的横围边18的左端181也具有折弯角1814,使得电缆箱1和操作机构箱2的对接部位的左前部外露有第一间隙41,该第一间隙41上部处于下横梁281的底部的左端2813,下部处于横围边18的左端181。第一门板15不仅遮挡横围边18的左端181从而遮挡第一间隙41的下部,还往上延伸到电缆箱1的第一框架10的上方遮挡下横梁281的底部的左端2813从而遮挡第一间隙41的上部。电缆箱1和操作机构箱2的对接部位的左前部和右前部左右对称,关于第一门板15的右部遮挡居右的第一间隙41,本实施例不赘述。
35.见图2,第二框架20顶部不设顶板,第二框架20顶部设有上横梁282,见图7和图8,上横梁282的左右两端2821、2822分别通过螺栓连接第二左竖板271的上端2712和第二右竖板272的上端2722,上横梁282顶部在竖直方向上比两块第二竖板271、272的上端2712、2722更靠上。第三框架30包括第三左竖板371和第三右竖板372,在第三左竖板371和第三右竖板372两者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一底板381,第三左竖板371和第三右竖板372两者的下端3712、3722比第一底板381更靠下。在第一底板381上方设有仪表箱围边382,仪表箱围边382的左右两端3821、3822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三左竖板371和第三右竖板372。安装人员在让仪表箱3和操作机构箱2对接在一起时,先把仪表箱3放置在操作机构箱2上方,此状态下,第三左竖板371对接第二左竖板271,第三右竖板372对接第二右竖板272,第一底板381对接上横梁282,然后操作人员依次用螺栓把第三左竖板371和第二左竖板271连接在一起,把第三右竖板372和第二右竖板272连接在一起,把仪表箱围边382、第一底板381和上横梁282连接在一起,即可完成仪表箱3和操作机构箱2两者前部的对接。
36.见图7和图8,操作机构箱2和仪表箱3的对接部位的左前部和右前部都外露有第二间隙42,两个第二间隙42一个居左,另一个居右。第三门板35(见图3)的左部和右部分别遮挡这两个第二间隙42。关于第三门板35(见图3)的左部遮挡居左的第二间隙42,见图7和图10,上横梁282的顶部的左端2823具有折弯角2824,使得仪表箱3和操作机构箱2的对接部位的左下部外露有一个居下的小间隙422。仪表箱围边382的底部的左端3823也具有折弯角3824,使得仪表箱3和操作机构箱2的对接部位的左上部外露有一个居上的小间隙421,这两个小间隙421、422合称为第二间隙42。第三门板35不仅遮挡仪表箱围边382的底部的左端3823从而遮挡居上的小间隙421,还往下延伸到仪表箱3的第三框架30的上方遮挡上横梁282的顶部的左端2823从而遮挡居下的小间隙422。操作机构箱2和仪表箱3的对接部位的左前部和右前部左右对称,关于第三门板35的右部遮挡居右的第二间隙42,本实施例不赘述。
37.见图3,仪表箱3的第一底板381上开有第四穿线孔324,操作机构箱2的下横梁281的上方架有第二底板213,第二穿线孔212开在第二底板213上。
38.本实施例见图5和图6,第一左竖板171和第一右竖板172相互平行,都作为电缆箱1的第一组件,横围边18作为电缆箱1的第二组件且可视为一块横板,两块第一竖板171、172的上端1711、1721在竖直方向上比横围边18更靠上,即两个第一组件在竖直方向上比第二组件偏向操作机构箱2。第二左竖板271和第二右竖板272相互平行,都作为操作机构箱2的第三组件,下横梁281和上横梁282(见图7)都作为操作机构箱2的第四组件,下横梁281的底部在竖直方向上比两块第二竖板271、272的下端2711、2721更靠下,即第四组件在竖直方向上比第三组件偏向电缆箱1,见图7和图8,上横梁282的顶部在竖直方向上比两块第二竖板271、272的上端2712、2722更靠上,即第四组件在竖直方向上比第三组件偏向仪表箱3。第三左竖板371和第三右竖板372相互平行,都作为仪表箱3的第五组件,仪表箱围边382和第一底板381一起组成一块连接在第三左竖板371和第三右竖板372之间的横板,也一起组成仪表箱3的第六组件,两块第三竖板371、372的下端3712、3722比横板更靠下,即第五组件在竖直方向上比第六组件偏向操作机构箱2。
39.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见图11、图12和图13,两块第一竖板171、172各自的上端1711、1721和横围边18相互对齐,即电缆箱1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相互对齐。下横梁281的底部和两块第二竖板271、272的下端2711、2721相互对齐,见图14和图15,操作机构箱2的上
横梁282的顶部和两块第二竖板271、272的上端2712、2722相互对齐,即操作机构箱2的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相互对齐。仪表箱3的两块第三竖板371、372的下端3712、3722和第一底板381相互对齐,即仪表箱3的第五组件和第六组件相互对齐。见图12和图13,本实施例的环网柜也利用电缆箱1的第一门板15(参见图3)去遮挡电缆箱1和操作机构箱2的对接部位处的第一间隙41,见图14和图15,利用仪表箱3的第三门板35(参见图3)去遮挡仪表箱3和操作机构箱2的对接部位处的第二间隙42,不赘述。
40.如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实施方式,不以此限定专利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创造的基础上作出非实质性的变化或替换,仍落入专利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