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对讲机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2022-04-30 21:37: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对讲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对讲机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2.对讲机提供了一对一、一对多的通话方式,常用于日常协调工作和紧急调度中。在使用对讲机时,用户需要拿起对讲机靠近人脸,按下对讲机ppt按键开始说话,对讲机获取说话内容,并将该说话内容传输到与该对讲机关联的其他对讲机上。对讲机接收语音消息,并通过其自带的扬声器外放声音。
3.上述的对讲机在使用的过程中,用户需要频繁地拿起、放下该对讲机,容易分散用户注意力,且在某些作业环境下用户不便直接手拿对讲机,具有使用不便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讲机控制电路。
5.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对讲机控制电路,应用于对讲机,所述对讲机控制电路包括外接扬声器电路和外接麦克风电路;
7.所述外接扬声器电路包括音频滤波模块和扬声器;
8.所述外接麦克风电路包括按键模块和麦克风;
9.所述对讲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音频滤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音频滤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扬声器连接;
10.所述麦克风与所述按键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键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对讲机的输入端连接。
11.进一步,所述音频滤波模块包括第一电容,所述对讲机包括扬声器接口;
12.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扬声器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扬声器的正极连接,所述扬声器的负极接地。
13.进一步,所述按键模块包括ppt按键。
14.进一步,所述对讲机包括麦克风接口,所述外接麦克风电路还包括麦克风供电模块,所述麦克风供电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15.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对讲机的麦克风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还与所述麦克风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至所述麦克风的负极,所述麦克风的负极连接至地。
16.进一步,所述外接麦克风电路还包括低通滤波模块,所述低通滤波模块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
17.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按键模块的另一端连接;
18.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还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
地;
19.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还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外接扬声器电路和外接麦克风电路,有效延伸了对讲机的扬声器和麦克风的使用长度,使得用户无需频繁地拿起放下对讲机来实现语音内容的录入与播放,提高了对讲机使用的便捷性,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对讲机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对讲机控制电路的模块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对讲机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5.本实用新型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本实用新型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7.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29.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对讲机控制电路,应用于对讲机,参照图2,所述对讲机控制电路包括外接扬声器电路和外接麦克风电路;
30.所述外接扬声器电路包括音频滤波模块和扬声器;
31.所述外接麦克风电路包括按键模块和麦克风;
32.所述对讲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音频滤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音频滤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扬声器连接;
33.所述麦克风与所述按键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键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对讲机的输入端连接。
34.本技术的对讲机控制电路,用于为对讲机外接扬声器和麦克风,从而解放用户双手,使得用户不必频繁地拿起、放下对讲机。
35.其中,外接扬声器电路,用于将该对讲机接收到的语音内容播放出来。音频滤波模块与对讲机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将对讲机输出的语音内容进行耦合、滤波、隔离直流信号,扬声器用于播放经过音频滤波模块处理的语音信号。
36.外接麦克风电路,用于控制用户语音的输入。其中,麦克风用于接收用户的语音内容的输入。按键模块起到开关的作用,按键模块的一端与对讲机连接,按键模块的另一端与麦克风连接,当按键模块导通,则麦克风录入的语音内容被传输至对讲机,否则,录入的语音内容无法输入到对讲机内。
37.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技术将麦克风和扬声器设计为一体化耳机,将耳机佩戴在耳朵上,按键固定于用户方便操作的位置,用户可用手直接按按键模块说话,或将该按键模块固定于肩上通过头部侧压按键模块说话,即可实现语音内容的输入,无须频繁地拿起、放下对讲机来进行语音内容的输入,提高了对讲机使用的便捷性,提高了用户体验。当对讲机接收到与当前对讲机通信的其他对讲机传输的语音时,外接扬声器电路的音频滤波模块对该语音进行处理,用户可以轻松清晰听到其他对讲机传输的语音。
38.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外接扬声器电路和外接麦克风电路,有效延伸了对讲机的扬声器和麦克风的使用长度,改变了对讲机常规的使用方式,使得用户无需频繁地拿起放下对讲机来实现语音的录入与播放,提高了对讲机使用的便捷性,提高了用户体验。
39.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3,所述音频滤波模块包括第一电容c1,所述对讲机包括扬声器接口1;
40.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扬声器接口1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扬声器的正极连接,所述扬声器的负极接地gnd。
41.具体地,对讲机包括扬声器接口1、电源接口2、麦克风接口3和对地接口4。
42.本技术还给出了音频滤波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可采用电容实现对对讲机输出的语音信号进行耦合、滤波、隔离直流信号的功能,相较于电路结构复杂的音频滤波电路,电容滤波具有成本低廉、电路结构简单的特点。
43.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3,所述按键模块包括ppt按键s1。
44.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个按键模块的具体实施例。ppt按键为对讲机上常用的语音输入开关按键,本技术沿用了ppt按键来控制语音的输入。用户按下ppt按键s1,即可实现外接麦克风电路的导通,实现语音的输入。当然,按键模块还可以包括体积较大的按钮,用户需要录入语音时,只需要将头偏向一侧,用头部挤压该按钮并说话,同样能够实现语音输入的功能。
45.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3,所述对讲机包括麦克风接口3,所述外接麦克风电路还包括麦克风供电模块,所述麦克风供电模块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
46.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对讲机的麦克风接口3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还与所述麦克风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至所述麦克风的负极,所述麦克风的负极连接至地gnd。
47.具体地,本技术的对讲机的麦克风接口3是具有幻像电压的麦克风接口,能够为接
入的麦克风供电。
48.而供电模块的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构成分压电路,利用分压原理,通过调节第一电阻r1或第二电阻r2的阻值,给麦克风提供合适的工作电压,使得麦克风能够正常地工作。
49.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接麦克风电路还包括低通滤波模块,参照图3,所述低通滤波模块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
50.所述第一电感l1的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按键模块的另一端连接;
51.所述第一电感l1的一端还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gnd;
52.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还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gnd。
53.本技术提供了一个低通滤波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该低通滤波模块可采用π型lc滤波器,从而滤除输入的语音信号中的高频信号,起到减弱麦克风噪声的作用。
5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55.对讲机上电后,用户将耳机佩戴在耳朵上,按键模块固定于用户方便操作的位置,用户按下按键模块并讲话,实现语音的录入,低通滤波模块对由麦克风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处理,对讲机接收该经过处理的语音信号,并将该语音信号发送到与该对讲机通信的其他对讲机上。
56.对讲机还会实时接收其他对讲机传输的语音内容,音频滤波模块对该语音进行处理,扬声器播放经过处理的语音,用户可以轻松获取其他对讲机传输的语音信息。
5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