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稳固式骨科钻孔器的制作方法

2022-04-30 20:13: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稳固式骨科钻孔器。


背景技术:

2.骨科是各大医院最常见的科室之一,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骨科学在诊断、治疗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手外科的建立和发展,使手外伤的诊治技术迅速得到普及和提高;显微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使多趾游离再造手、神经束的吻合及松解,0.2mm的小动脉间的吻合已不再是神话;采用新的术式治疗脊柱侧凸、颈椎病及颈椎狭窄等疾病都取得了较好的骨科学效果;对关节炎患者采取的各种有效的术式,使得多年卧床的患者从新站立起来;对恶性骨肿瘤的治疗已从单一的截肢发展到综合的治疗,提高了手术的治愈率和存活率;膝关节镜的临床应用,不仅解决了一些疑难关节病的诊断,而且实现了诊断及治疗同步进行;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得一些复杂的骨折同样也能行内固定治疗,人工关节、人工椎体的功能及性能也更趋完善。总之,骨科学的发展与基础医学,特别是实验医学及材料科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4.现有医疗器械领域中所使用的骨科钻孔器多是单一的钻孔结构,功能有限,不仅坚硬程度和稳固性较低,而且对医疗手术过程起不到防护和辅助保护的作用,影响钻孔的效果和手术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固式骨科钻孔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稳固式骨科钻孔器,包括限位组件、调节夹持组件和钻针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调节夹持组件和钻针组件依次间隔分布;
7.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拉伸支架和限位圈,所述拉伸支架的一端连接有固定轴套,所述拉伸支架的另一端连接有安装架,且所述拉伸支架通过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至所述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内部环形间隔分布有限位齿;
8.所述调节夹持组件包括驱动马达、壳体和夹持臂,所述驱动马达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壳体内部靠近所述驱动马达的一侧面中心安装有蜗杆,所述夹持臂的一端穿过所述壳体,并通过对称分布有的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
9.所述钻针组件包括安装座、主转钻针和从转钻针,所述从转钻针转动安装在所述主转钻针的顶端,所述主转钻针的尾端依次通过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转动连接至所述安装座。
10.优选的,限位组件、调节夹持组件和钻针组件均通过支架组件固定安装,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承重板、伸缩柱和底座,所述承重板通过所述伸缩柱连接至所述底座,所述承重板上间隔分布有支撑侧板,且各所述支撑侧板上均固定有螺纹丝杆,且所述底座的底部活动
安装有滚轮。
11.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通过所述固定轴套转动安装在所述螺纹丝杆上,相邻所述限位齿之间分别通过连接轴和弹簧与所述限位圈的内壁连接,且各所述连接轴均贯穿所述限位圈连接至所述安装架,且各所述限位齿的内侧面均贴附有防护垫。
12.优选的,所述调节夹持组件通过第一转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至所述螺纹丝杆,且所述第一转动连接轴的另一端固定安装至所述驱动马达。
13.优选的,所述壳体上分别间隔穿设有第一螺纹弹簧杆和第二螺纹弹簧杆,所述第一螺纹弹簧杆和第二螺纹弹簧杆分别贯穿在所述夹持臂的端部和中部,且所述夹持臂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的另一端安装有缓冲垫。
14.优选的,所述钻针组件通过动力组件连接至所述支架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液压缸和固定轴,所述液压缸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转动连接轴,所述液压缸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座活动连接至所述固定轴,且所述第二转动连接轴转动安装在所述螺纹丝杆上,所述固定轴远离所述液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安装座。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一种稳固式骨科钻孔器,将待治疗的肢干的端部放入限位圈中,通过连接有弹簧的限位齿固定夹紧,防止肢干在医治过程中的意外乱动而发生事故,同时防护垫有效起到保护肌肤的作用,通过拉伸调节拉伸支架至适当长度,调节便利灵活,为医生的治疗操作提供便捷。
17.2、本实用新型一种稳固式骨科钻孔器,通过控制驱动马达驱动蜗杆,从而带动对称分布在蜗杆两侧的蜗轮旋转,调整夹持臂的张合度,同时第一螺纹弹簧杆和第二螺纹弹簧杆提高对夹持臂的夹持张力的紧固作用,夹持臂通过缓冲垫夹持肢干的中部,并进行位置的转动调整,有助于提高医疗过程中的稳固效果和调节灵活度。
18.3、本实用新型一种稳固式骨科钻孔器,通过动力组件驱动钻针组件伸缩和旋转,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有效起到提高钻针的稳固性,同时主转钻针和从转钻针的旋转方向相反,提高钻孔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稳固式骨科钻孔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组件正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调节夹持组件剖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组件和钻针组件正视图。
23.图中:
24.1、支架组件;101、承重板;102、支撑侧板;103、螺纹丝杆;104、伸缩柱;105、底座;106、滚轮;
25.2、限位组件;201、固定轴套;202、拉伸支架;203、安装架;204、连接轴;205、限位圈;206、弹簧;207、限位齿;208、防护垫;
26.3、调节夹持组件;301、第一转动连接轴;302、驱动马达;303、壳体;304、蜗轮;305、缓冲垫;306、蜗杆;307、第一螺纹弹簧杆;308、第二螺纹弹簧杆;309、夹持臂;
27.4、动力组件;401、第二转动连接轴;402、液压缸;403、固定座;404、固定轴;
28.5、钻针组件;501、安装座;502、第一加强杆;503、第二加强杆;504、主转钻针;505、从转钻针。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请参阅图1-4,图为本实用新型中一优选实施方式,一种稳固式骨科钻孔器,包括限位组件2、调节夹持组件3和钻针组件5,限位组件2、调节夹持组件3和钻针组件5依次间隔分布;
31.限位组件2包括拉伸支架202和限位圈205,拉伸支架202的一端连接有固定轴套201,拉伸支架202的另一端连接有安装架203,且拉伸支架202通过安装架203固定连接至限位圈205,限位圈205的内部环形间隔分布有限位齿207;
32.调节夹持组件3包括驱动马达302、壳体303和夹持臂309,驱动马达302固定在壳体303的一侧,壳体303内部靠近驱动马达302的一侧面中心安装有蜗杆306,夹持臂309的一端穿过壳体303,并通过对称分布有的蜗轮304与蜗杆306啮合;
33.钻针组件5包括安装座501、主转钻针504和从转钻针505,从转钻针505转动安装在主转钻针504的顶端,主转钻针504的尾端依次通过第一加强杆502和第二加强杆503转动连接至安装座501。
34.限位组件2、调节夹持组件3和钻针组件5均通过支架组件1固定安装,支架组件1包括承重板101、伸缩柱104和底座105,承重板101通过伸缩柱104连接至底座105,承重板101上间隔分布有支撑侧板102,且各支撑侧板102上均固定有螺纹丝杆103,且底座105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滚轮106,通过调节伸缩柱104调整该装置的整体高度,通过滚轮106使得该装置移动灵活,操作便捷,同时多个支撑侧板102上的螺纹丝杆103与所述限位组件2、调节夹持组件3和钻针组件5转动相连接,使其转动灵活。
35.限位组件2通过固定轴套201转动安装在螺纹丝杆103上,相邻限位齿207之间分别通过连接轴204和弹簧206与限位圈205的内壁连接,且各连接轴204均贯穿限位圈205连接至安装架203,且各限位齿207的内侧面均贴附有防护垫208,将待治疗的肢干的端部放入限位圈205中,通过连接有弹簧206的限位齿207固定夹紧,防止肢干在医治过程中的意外乱动而发生事故,同时防护垫208有效起到保护肌肤的作用,通过拉伸调节拉伸支架202至适当长度,调节便利灵活,为医生的治疗操作提供便捷。
36.调节夹持组件3通过第一转动连接轴301转动连接至螺纹丝杆103,且第一转动连接轴30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至驱动马达302,通过控制驱动马达302驱动蜗杆306,从而带动对称分布在蜗杆306两侧的蜗轮304旋转,调整夹持臂309的张合度。
37.壳体303上分别间隔穿设有第一螺纹弹簧杆307和第二螺纹弹簧杆308,第一螺纹弹簧杆307和第二螺纹弹簧杆308分别贯穿在夹持臂309的端部和中部,且夹持臂309设置在壳体303外部的另一端安装有缓冲垫305,同时第一螺纹弹簧杆307和第二螺纹弹簧杆308提高对夹持臂309的夹持张力的紧固作用,夹持臂309通过缓冲垫305夹持肢干的中部,并进行
位置的转动调整,有助于提高医疗过程中的稳固效果和调节灵活度。
38.钻针组件5通过动力组件4连接至支架组件1,动力组件4包括液压缸402和固定轴404,液压缸40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转动连接轴401,液压缸402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座403活动连接至固定轴404,且第二转动连接轴401转动安装在螺纹丝杆103上,固定轴404远离液压缸40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安装座501,通过动力组件4驱动钻针组件5伸缩和旋转,第一加强杆502和第二加强杆503有效起到提高钻针的稳固性,同时主转钻针504和从转钻针505的旋转方向相反,提高钻孔效果。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及其原理,将待治疗的肢干的端部放入限位圈205中,通过连接有弹簧206的限位齿207固定夹紧,防止肢干在医治过程中的意外乱动而发生事故,同时防护垫208有效起到保护肌肤的作用,通过拉伸调节拉伸支架202至适当长度,调节便利灵活,为医生的治疗操作提供便捷;通过控制驱动马达302驱动蜗杆306,从而带动对称分布在蜗杆306两侧的蜗轮304旋转,调整夹持臂309的张合度,同时第一螺纹弹簧杆307和第二螺纹弹簧杆308提高对夹持臂309的夹持张力的紧固作用,夹持臂309通过缓冲垫305夹持肢干的中部,并进行位置的转动调整,有助于提高医疗过程中的稳固效果和调节灵活度;通过动力组件4驱动钻针组件5伸缩和旋转,第一加强杆502和第二加强杆503有效起到提高钻针的稳固性,同时主转钻针504和从转钻针505的旋转方向相反,提高钻孔效果。
40.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