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坑施工支护体系的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20:07: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坑施工支护体系的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基坑施工监测涵盖地下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从基坑开挖施工前1周测定初始值开始,直至施工至回填土结束、数据收敛为止。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严格进行监测并及时提供各项数据。
3.为避免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及工程本身的危害,需要一种先进、可靠的仪器及有效的监测方法,对工程本身和周围环境的变形及应力应变情况进行监控,为工程动态化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提供所需的数据,从而使工程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工程本身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施工支护体系的监测装置。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坑施工支护体系的监测装置,包括基坑,所述基坑周围设有围护桩,围护桩周边中部和阳角处设有监测点,监测点设有棱镜连接杆,棱镜连接杆设有棱镜安装位和连接杆,连接杆的顶部作为沉降监测点,棱镜安装位在安装棱镜后作为水平位移监测点,棱镜连接杆的底部焊接在钢板桩上。
6.优选的是,所述监测装置设有若干第一基准点,若干第一基准点围成三角形,用以监测沉降位移。
7.优选的是,所述监测装置设有第二基准点和后视点,第二基准点与监测点位于同一水平位置,后视点安装在与第二基准点形成锐角的位置,用以监测水平位移。
8.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基准点设有全站仪。
9.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基准点也设有全站仪,后视点设有棱镜。
10.优选的是,所述棱镜安装位与连接杆的连接处设有相互对称的分支,分支的顶部为直杆,分支的底部设有带有弧面的杆。
1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围护桩周边布置围护桩顶部位移监测点,实现水平位移与沉降位移监测点共用;水平位移根据现场情况采用极坐标法进行观测。在选定的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点上安置全站仪,精确整平对中,后视其它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点,测定监测点与监测基准点之间的角度、距离,计算各监测点坐标,将位移矢量投影至垂直于基坑的方向,根据各期与初始值比较,计算出监测点向基坑内侧的变形量;沉降位移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使用全站仪进行量测;采用相对高程系,建立水准测量监测网。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沉降位移监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平位移监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棱镜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基坑;2-围护桩;3-棱镜连接杆,301-棱镜安装位,302-连接杆,303-棱镜; 4-第一基准点;5-第二基准点;6-后视点;7-监测点;8-分支。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基坑施工支护体系的监测装置,包括基坑1,基坑1的周围设有围护桩2,围护桩2周边中部和阳角处设有监测点7,监测点7设有棱镜连接杆3,棱镜连接杆3设有棱镜安装位301和连接杆302,连接杆302的顶部作为沉降监测点,棱镜安装位301在安装棱镜303后作为水平位移监测点,棱镜连接杆3的底部焊接在钢板桩上。
18.监测装置设有若干第一基准点4,若干第一基准点4围成三角形,用以监测沉降位移,第一基准点4设有全站仪。
19.监测装置设有第二基准点5和后视点6,第二基准点5与监测点7位于同一水平位置,后视点6安装在与第二基准点5形成锐角的位置,用以监测水平位移,第二基准点5也设有全站仪,后视点6设有棱镜。
20.棱镜安装位301与连接杆302的连接处设有相互对称的分支8,分支8的顶部为直杆,分支8的底部设有带有弧面的杆。
21.沉降位移计算:沉降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使用全站仪进行量测。采用相对高程系,建立水准测量监测网,参照ⅱ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用水准仪引测。历次沉降变形监测是通过高程基准点间联测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线路,由线路的工作基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施工前测定。
22.水平位移计算: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局部坐标系下极坐标法进行测量。观测时在第二基准点5架设全站仪、在后视点6和监测点7架设棱镜连接杆3,利用全站仪的测角功能测定后视点6与第二基准点5之间的夹角β,用全站仪的测边功能测定边长s
ap
,s
ap
为监测点7与第二基准点5之间的距离。再按以下公式可计算出监测点p的坐标(x
p
,y
p
)。
[0023][0024]
x
p
=xa s
ap
·
cosα
ap

[0025]yp
=ya s
ap
·
sinα
ap

[0026]
式中:a为第二基准点,b为后视点,p为监测点,
[0027]
α
ap
为坐标方位角,单位(
°
);
[0028]
β为后视点与监测点夹角,单位(
°
);
[0029]sap
为全站仪到后视点的距离,单位(mm);
[0030]
x
p
,y
p
为监测点横、纵坐标,单位(mm)。
[0031]
假设局部坐标系,以基坑轴向为x轴,其垂直方向为y轴。施工前测出各监测点初始坐标(x0,y0),在施工过程中测出其坐标为(x
p
,y
p
)。根据监测点所处位置不同,可得到监测点垂直于基坑方向的水平位移,通过监测点各期位移值计算各期阶段变形量、阶段变形速率、累计变形量等数据。
[0032]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基坑施工支护体系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所述基坑周围设有围护桩,围护桩周边中部和阳角处设有监测点,监测点设有棱镜连接杆,棱镜连接杆设有棱镜安装位和连接杆,连接杆的顶部作为沉降监测点,棱镜安装位在安装棱镜后作为水平位移监测点,棱镜连接杆的底部焊接在钢板桩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施工支护体系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设有若干第一基准点,若干第一基准点围成三角形,用以监测沉降位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施工支护体系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设有第二基准点和后视点,第二基准点与监测点位于同一水平位置,后视点安装在与第二基准点形成锐角的位置,用以监测水平位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施工支护体系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准点设有全站仪。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坑施工支护体系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准点也设有全站仪,后视点设有棱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施工支护体系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安装位与连接杆的连接处设有相互对称的分支,分支的顶部为直杆,分支的底部设有带有弧面的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施工支护体系的监测装置,包括基坑,所述基坑周围设有围护桩,围护桩周边中部和阳角处设有监测点,监测点设有棱镜连接杆,棱镜连接杆设有棱镜安装位和连接杆,连接杆的顶部作为沉降监测点,棱镜安装位在安装棱镜后作为水平位移监测点,棱镜连接杆的底部焊接在钢板桩上;通过在围护桩周边布置围护桩顶部位移监测点,实现水平位移与沉降位移监测点共用;水平位移根据现场情况采用极坐标法进行观测。在选定的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点上安置全站仪,精确整平对中,后视其它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点,测定监测点与监测基准点之间的角度、距离,计算各监测点坐标;沉降位移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使用全站仪进行量测。使用全站仪进行量测。使用全站仪进行量测。


技术研发人员:陈钰 高北 岳超杰 张圣春 王涛 张勇 陈云 齐李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2
技术公布日:2022/4/2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