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涂胶电容触摸屏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19:47: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摸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涂胶电容触摸屏组件。


背景技术:

2.触摸屏又称为“触控屏”、“触控面板”,是一种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当接触了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
3.但是现有的涂胶电容触摸屏组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装置的绝缘性不足,当电流进入装置内部进行通电时,电极板容易产生漏电的情况,从而导致装置容易缺电而导致熄屏,而且装置通电时电流由单组线束进入装置内部,导致装置线束压力过大,容易进一步造成装置出现过热的情况,且装置在贴合过程中,通过在组件贴合面的边缘进行涂胶,从而导致组件之间相互覆盖时容易挤压涂胶溢出,进而导致涂胶大面积流入装置的触摸区域,不仅降低装置整体的美观度,而且导致后续触摸灵敏性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涂胶电容触摸屏组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设计简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涂胶电容触摸屏组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装置的绝缘性不足,当电流进入装置内部进行通电时,电极板容易产生漏电的情况,从而导致装置容易缺电而导致熄屏,而且装置通电时电流由单组线束进入装置内部,导致装置线束压力过大,容易进一步造成装置出现过热的情况,且装置在贴合过程中,通过在组件贴合面的边缘进行涂胶,从而导致组件之间相互覆盖时容易挤压涂胶溢出,进而导致涂胶大面积流入装置的触摸区域,不仅降低装置整体的美观度,而且导致后续触摸灵敏性受到影响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涂胶电容触摸屏组件,包括主体、触摸屏和保护壳,所述主体的顶部设有触摸屏,所述主体的底部设有保护壳;
7.所述主体、触摸屏和保护壳之间为紧密贴合状。
8.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底部设有电极板,且电极板嵌入于主体的内部中间,所述电极板与主体接触面的边缘为绝缘处理,所述电极板的端部连接有一组处理器。
9.优选的,所述处理器的表面嵌入状衔接的传感器,且处理器的内部设有智能芯片,所述处理器的一端设有插头,且插头与处理器之间设有三组横向排列的通电线束。
10.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内部设有防反射透光板,且防反射透光板与主体的大小吻合,所述防反射透光板的左右两侧的边角均设有固定板,且防反射透光板的下端设有紧密贴合的盖板。
11.优选的,所述盖板的下端设有双面贴合片,且双面贴合片的中间为透明状,所述双
面贴合片的正反两面的四角均涂抹有定点涂胶,所述双面贴合片的反面定点涂胶粘黏触摸板的四角。
12.优选的,所述触摸板的表面设有纵向间隔排列分布的传感线,且触摸板的下端设有玻璃,所述玻璃的表面设有驱动线束,且驱动线束之间设有连接线束。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涂胶电容触摸屏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装置的绝缘性较强,当电流进入装置内部进行通电时,电极板并不容易产生漏电的情况,从而避免装置因缺电而出现熄屏的情况,而且装置通电时电流由多组通电线束进入装置内部,可有效降低装置线束导电时压力,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装置出现过热的情况,且装置在贴合过程中,组件之间以小面积定点贴合的方式进行拼接,从而避免组件之间相互覆盖时容易挤压而造成涂胶溢出,进而避免涂胶大面积流入装置的触摸区域,不仅提高装置整体的美观度,而且避免后续触摸灵敏性受到影响。
14.1、通过设置主体、电极板、处理器、插头以及通电线束,由于电极板与主体的接触面为绝缘连接,而电极板的端部嵌入主体的内部,使得主体在通过电极板导入的电力进行通电时,电极板能够将电流直接导入主体内部,避免在导电过程中出现漏电,使得装置的绝缘性较强,当电流进入装置内部进行通电时,电极板并不容易产生漏电的情况,从而避免装置因缺电而出现熄屏的情况,而插头在连接电源后,电流通过三组通电线束同时导入处理器内部,使得装置通电时电流由多组线束进入装置内部,可有效降低装置线束导电时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装置出现过热的情况。
15.2、通过设置双面贴合片、定点涂胶、盖板和触摸板,盖板和触摸板可分别通过双面贴合片正反两面的定点涂胶粘贴边缘的四角进行贴合,使得装置在贴合过程中,组件之间以小面积定点贴合的方式进行拼接,从而避免组件之间相互覆盖时容易挤压而造成涂胶溢出,进而避免涂胶大面积流入装置的触摸板,不仅提高装置整体的美观度,而且避免后续触摸灵敏性受到影响,而且由于双面贴合片的中间为透明状,使得双面贴合片在粘贴后能够有效避免影响装置的成像效果。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体内部结构拆分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0.图中:1、主体;2、触摸屏;3、保护壳;4、电极板;5、处理器;501、传感器;502、智能芯片;6、插头;601、通电线束;7、防反射透光板;701、固定板;8、盖板;9、双面贴合片;901、定点涂胶;10、触摸板;1011、传感线;11、玻璃;1101、驱动线束;1102、连接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涂胶电容触摸屏组件,包括主体1、触摸屏2和保护壳3,
由于主体1的顶部设有触摸屏2,主体1的底部设有保护壳3,使得使用人员可通过手指按压触摸屏2的方式操作装置,而触摸屏2的边缘可通过保护壳3进行保护,防止触摸屏2在受到外力磕碰时造成触摸屏2边缘产生破裂。
23.具体的,请参阅图1,由于主体1的底部设有电极板4,且电极板4嵌入于主体1的内部中间,电极板4与主体1接触面的边缘为绝缘处理,使得主体1在通过电极板4导入的电力进行通电时,电极板4能够将电流直接导入主体1内部,避免在导电过程中出现漏电,使得装置的绝缘性较强,当电流进入装置内部进行通电时,电极板4并不容易产生漏电的情况,从而避免装置因缺电而出现熄屏的情况。
24.具体的,请参阅图1,由于处理器5的表面嵌入状衔接的传感器501,且处理器5的内部设有智能芯片502,处理器5的一端设有插头6,且插头6与处理器5之间设有三组横向排列的通电线束601,插头6在连接电源后,电流通过三组通电线束601同时导入处理器5内部,使得装置通电时电流由多组线束进入装置内部,可有效降低装置通电线束601导电时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装置出现过热的情况,而处理器5通过传感器501接收人员操作装置的平模反馈的触摸信号,并通过智能芯片502执行。
25.具体的,请参阅图2,由于主体1的内部设有防反射透光板7,且防反射透光板7与主体1的大小吻合,使得防反射透光板7能够全面覆盖主体1,从而避免主体1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反光的情况,由于防反射透光板7的左右两侧的边角均设有固定板701,且防反射透光板7的下端设有紧密贴合的盖板8,盖板8通过贴合防反射透光板7的方式进行安装,而防反射透光板7通过固定板701进行安装。
26.具体的,请参阅图2,由于盖板8的下端设有双面贴合片9,且双面贴合片9的中间为透明状,双面贴合片9的正反两面的四角均涂抹有定点涂胶901,双面贴合片9的反面定点涂胶901粘黏触摸板10的四角,使得盖板8和触摸板10可分别通过双面贴合片9正反两面的定点涂胶901粘贴边缘的四角进行贴合,使得装置在贴合过程中,组件之间以小面积定点贴合的方式进行拼接,从而避免组件之间相互覆盖时容易挤压而造成涂胶溢出,进而避免涂胶大面积流入装置的触摸板10,不仅提高装置整体的美观度,而且避免后续触摸灵敏性受到影响,而且由于双面贴合片9的中间为透明状,使得双面贴合片9在粘贴后能够有效避免影响装置的成像效果。
27.具体的,请参阅图3,由于触摸板10的表面设有纵向间隔排列分布的传感线1011,触摸板10通过传感线1011将触摸信号反馈至传感器501,且由于触摸板10的下端设有玻璃11,玻璃11的表面设有驱动线束1101,且驱动线束1101之间设有连接线束1102,装置通电后通过将电力导入驱动线束1101的方式进行通电,而驱动线束1101之间由连接线束1102衔接,可确保驱动线束1101能够同步通电,进一步可使得装置在通电后可第一时间同时亮起。
28.工作原理:由于电极板4与主体1的接触面为绝缘连接,而电极板4的端部嵌入主体1的内部,使得主体1在通过电极板4导入的电力进行通电时,电极板4能够将电流直接导入主体1内部,避免在导电过程中出现漏电,使得装置的绝缘性较强,当电流进入装置内部进行通电时,电极板4并不容易产生漏电的情况,从而避免装置因缺电而出现熄屏的情况,而插头6在连接电源后,电流通过三组通电线束601同时导入处理器5内部,使得装置通电时电流由多组线束进入装置内部,可有效降低装置线束导电时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装置出现过热的情况,盖板8和触摸板10可分别通过双面贴合片9正反两面的定点涂胶901粘贴
边缘的四角进行贴合,使得装置在贴合过程中,组件之间以小面积定点贴合的方式进行拼接,从而避免组件之间相互覆盖时容易挤压而造成涂胶溢出,进而避免涂胶大面积流入装置的触摸板10,不仅提高装置整体的美观度,而且避免后续触摸灵敏性受到影响,而且由于双面贴合片9的中间为透明状,使得双面贴合片9在粘贴后能够有效避免影响装置的成像效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